淘客熙熙

主题:说起土改和人民公社,讲讲我家的例子 -- mandman

共:💬40 🌺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起土改和人民公社,讲讲我家的例子

这些都是我爸对我说的,其中有些是爸爸亲历的,有些是爸爸听爷爷奶奶说的。

我爷爷是贫农出身,年轻的时候给地主家扛长工,给资本家开的工厂里当雇工。1946年老家土改了,爷爷家分了十亩水田,两亩旱地。后来又租了人家的两亩水地,五五分成。

有鉴于一家一户种田,没有耕牛,完全靠人力犁地,生产力非常低下。大家都知道,耕牛在农村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也很贵,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牛的力气大,牛犁田拉的犁,要八到十个男壮劳力才能拉动。我爷爷便伙同其他三户农民用股份制的方法买了一头牛。具体的做法是:三家出钱买牛,爷爷出体力(包养牛、用牛),一条牛为四股,四家各占一股(每家一条牛腿)。四家(包括爷爷家)的地全是爷爷耕,当然不收钱,给四户以外的人家耕地的工资则由四户平分,牛吃的草也由四家平摊。这是四九年的事情

我爷爷一看有了奔头,干活非常卖力。第一年,他把赚的钱买下了第二条牛腿;第二年,他又把赚的钱买下了第三条牛腿;第三年,我爷爷终于完全拥有了这头牛的所有权。到了1954年,我爷爷还添置了一部大车(水车)。有牛有车,这在土改时要算是富农至少也要算是富裕中农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中农、富农、地主。。。。。。我爷爷憧憬着,也在拼命苦干着。我爸说,土改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老百姓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孤寡人家,有谁家不养猪呢。那时没有化肥,养猪是农民解决种田肥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呢,俗说“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那时到过节时杀猪的人家很多,猪肉无法销售,杀猪的人家要预先拉关系上门托肉呢。这些都是合作化之前的事情。

(从共产党在当时农村一呼百应,也可反衬出土改后农民生活水平的状况。1948年11月发起 的淮海战役,要征调大量的民工支前。我的太爷爷不在征调的范围,但他坚决要求参加,后被分配做炊事员。我爷爷是独子,也不在征调范围,但爷爷买了人家的一份担架任务,到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去抬担架。)

谁知,好景不长,先是强制合作化,初级社、高级社,然后迅速发展到人民公社,一平二调、强刮共产风,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我爷爷费尽心血挣来的耕牛和水车一下子先变成合作社的后来就是公社的了,当然,合作社也开了张一直也没有兑现的白条(水牛60元,水车65元),但就是这白条上的价格,也比原先的价格低了很多。爷爷近十年艰苦创业的成果就这么轻轻地飘走了。面临合作社对私有土地和私有生产资料近乎无偿的征用,农民们无奈而恐慌。后入社的抓紧套现,稍迟一步的想套现也来不及了,还有哪个傻子买呢?于是家里面还有牛包括马、骡、驴等大牲畜的,纷纷宰杀。时老家有一户杀猪的人家也改行杀起牛、马、骡、驴来了,最忙的日子里,他家院里院外拴着二三十头马呀骡呀驴呀,由于照看不过来,我爸爸经常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晚上把他家的待宰的马呀骡呀驴呀偷牵出来,进行奔跑比赛呢。舍不得出售和宰杀的以及已被登记了而不允许动的,只有入社。几千年来,农民都是爱牛如命,啥时候开始宰牛吃肉来了?你不要跟我说什么小农的劣根性,农民是最现实的了。

我家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家道中落(当然整个社会的元气也大伤了);关键是对我爷爷士气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多少年没有缓过劲来,梦想着中农、富农、地主,结果和那些“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一个下场,变成赤贫了。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不要说猪肉了,粮食都吃不饱;世事变化之快,莫过于此了。

农村的生产力就是这样子下去的。直到邓小平的改革路线得以实行,中国的农村才又变了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说的很实在

农村出来的人都知道。

集体化前突击宰杀牲口是一个

同样的物质条件 强制性的大呼隆和自苦自吃对比 劳动积极性天差地远

比如牲口 俺倒是没干过农活 不过俺哥就干过 ---- 饲料不够, 我妈带着我哥去割猪草,我哥去到菜市场捡烂菜叶,千方百计想办法补齐。

换了给集体养,谁有心思去割去捡?队上有什么饲料喂什么饲料。还有照顾是否精细化--是否用心。

可惜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不知民生疾苦的城市左翼理论人士。读了几个大本子,就要在哪里指手画脚。

家园 这群集体化的口头拥护者,似乎没几个愿意到农村去实践下

毕竟,网络上扯淡是低成本的。

家园 在毛左邪教分子看来, 您还是属于被洗脑 的
家园 各地的情况不一样

东北很多地方是刚分地的时候反而粮食产量下降,过了一段时间后,有组织的规模生产后才恢复的。有些地方的好经验一搬家就出问题。

家园 就是要跟你说小农的劣根性

拿了白条还吃牛肉!哈!

这样的文化不革他的命行吗?!

家园 LZ可没有这么说

你可以这么猜测,但是LZ明确地说他爷爷交出了牛,拿到了白条,白条还没兑现.然后他说一些农民看形式不对,没交牛,把牛杀了.所以不能推断LZ的爷爷杀了牛还拿了白条,估计他也没那胆量和无产阶级专政对抗.

家园 牛卖给公社,人也成了社员,牛还是自己的

只是变了个名号,就杀牛

这种文化就是---我!我!我!

小农精神,怎么工业合作

家园 这么着吧,咱俩也整个社

我一分钱没有,

你不有存折么?

里面的钱算在社里,也给你打白条

现在你有没有赶紧把钱取出来花掉的冲动?

家园 你爸爸当时是回的哪里?

  有过中级社?互助组后面的叫低级社

  先搞搞清楚。

家园 你说的不对

牛卖给公社,人也成了社员,牛还是自己的,只是变了个名号

首先,牛不是“卖给”公社的,说是卖,无偿征用更符合实情。

一、价格远低于行价。

二、就是这很低的价格,也没有用现金,而是用的无法兑现的白条。

打个比方,你分期付款买房,过了十五年把贷款全部付清了,这时候政府要“买”你的房子,但打的是白条;然后就把其他人等分配到原先属于你的房子里,而你都不知道会到哪里去住,你怎么办?

其次,牛已经“卖”给了公社,已经属于公社了,不属于农民个人了。社领导大概能随便调用牛和大车,而我爷爷--原主人想用,怕是门都没有,这怎么能说是“只是变了个名号”呢?

家园 从互助组到高级社

没有中级社,这是我记错了,先是互助组,然后是合作社,初级合作社直接发展到高级合作社,然后进一步发展到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的人民公社的,下文可作佐证。

--------------------------

从互助组到高级社

───原淄川县第七区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前前后后

韩方民口述 李仲明 整理

 

  1950年土改以后,农村中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和房屋,实现了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夙愿,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矛盾总是在不停地转化。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表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分到土地以后,由于缺乏大牲畜大农具等生产资料,耕种土地遇到很多困难,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基于此,土改结束伊始,党向广大农民发出“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的号召。

  当时隶属淄川县第七区皇住乡的演礼村,在共产党员胡以谦的带动下,于1952年秋种季节,率先组织起田28户农民参加的变工互助组。以胡以谦为组长。民主议写换工标准:用谁家的牛一天,贴被七斤玉米,给谁家耕一亩(中亩,合市亩2.28亩)地,每出工一个贴补七斤玉米。这样,临时解决了无牲畜缺劳力户的燃眉之急。

  在变工互助组的基础上,又发展为换工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在当时的条件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54年秋种时,在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当时淄川县第七区范围内的第二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个是小吕家庄农业社)。社名就叫做淄川县第七区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胡以谦任社长,胡晋基任副社长,扑方民当会计。农业社的组织原则是“入社自愿,出社自由”。分配方式是农业收入,按地4劳6的比例,副业收入则实行按劳分配。刚组建时,只有12户贫苦农户参加,“一无骡马二无牛,耕地种地犯了愁”,杨长太家的一辆打着好儿道箍筛的木轮手推车,就算是大型农具了。比河北省的三条半驴腿的穷棒子社还穷棒子。但由于政府扶持,社员齐心,农业社还是越办越红火。没有牛,区银行一次贷给310元,买了两头大牛;搞富业缺资金,区银行又贷给240元钱买上弹花机和毛驴。政府的大力扶持,激发了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农副业生产蒸蒸日上。粮食亩产增加两三成, 副业收入成倍增长。1953年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规定,每人年口粮标准留360 斤(所谓够不够三百六),每头牛留饲料粮120斤,每亩地(中亩)留种子10斤,由于农业社土地产量高,留的口粮比未入社的农户多,很多农户要求入社,1954年二社发展到30多户。

  1956年春,响应党的号召,初级社转为高级社,规模扩大,打破了自然村的界线,演礼与山头,合为一社,叫光明二社(丁家与北安为光明一社,前后辛为光明三社,皇住,扑家为光明四社)。

  在分配上,高级社实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取酬,取消土地分红。这样以来,土地多劳力少的富裕户收入减少,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逐步发展到1957年的闹退社风。同年秋,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闹退社的斗争,打击了闹退社风中的首要人物,巩固了高级社。

  高级社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将土地分为五等十五级,向生产队包工包产。由于规模大,管理层次多,对新生事物缺乏经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某些弊端,其中脱产人员过多,就是较突出的一个方面。一个生产队,一般二十几户人家,几乎都要设近似专职的队长、会计、保管员、记工员等四五个五六个脱产半脱产人员,所谓“ 老七老八,点点划划,老八老九,看看就走”的顺口溜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

  这种现象日甚一日,挫伤了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造成普遍存在的出工不出力的消极现象,导至工分一天天贬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这时的皇住乡,仍归淄川管辖,划归淄川区萌水分社。以后又划归周村区孟家堰人民公社。

http://www.zhoucun.gov.cn/rendazhengxie/wenshiziliao/13.htm

家园
家园 初级社和高级社最大的区别,

按我的理解是:初级社的时候土地还是农民的;高级社的时候,农民就把地契交出去了,其他如牛、犁、车、…… 等等,都折价交出去了,所谓“生产资料归公”。

农民已经不拥有土地了嘛,当然取消土地分红,只剩下按劳取酬。初级社到高级社是一个大坎,从此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不再有自己的土地,农民因想不通而闹腾的很多。高级社的好处是土地连成片了,修水利,机械化,……,都方便了;只要管理得当,增产增收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大平原地区。

但是大多数地方,生产小队的干部是不脱产的,出工、管理和分配都是以小队为基础。一个大队里可以有穷小队,富小队,一般不会拉平分配。大队的干部,如队长、会计是脱产或半脱产的,由小队上缴给大队的钱供养的。你说的“初级社转为高级社,规模扩大,打破了自然村的界线”,是你们家乡本地的情况。很多平原大村,一个大村就是一个高级社的也有。

公社和大队的区别,在刮过“共产风”之后,只是在大队上面又加了一级,而这一级是由国家发工资的,干部也是由县里管的;这就是所谓“一大二公”吧。

家园 以小队核算是农民抗争后的结果

政府不得不让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