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 润树

共:💬864 🌺3427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点浅陋看法

1 我关于农业生产合-分-合的想法

土改初期,广大农民缺少必要的生产资料,通过互助组的形式,进行集体生产,--“合”

随着生产资料的积累,各户有了充足的力量认为可以凭借自身力量完成农业生产的时候,无论是我们身上自私的基因,还是几千年小农经济的传统,都必然选择独立单干,--“分”;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能够吸收足够多的农业人口,也有了足够的技术实力、管理水平、机械动力,能将剩下的农业人口组织起来,进行工业化农业生产,--“合”

mandman:说起土改和人民公社,讲讲我家的例子

里面对“合”--“分”有一个很好的示例

2 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是促进作用,还是相反(或者不一定)?

无法否认种子、化肥对提高粮食单产的作用,但并非就可以据此否认农民积极性提高对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生产的作用)

大黄推荐的老道,只要提到农民积极性提高对农业生产有利,立即嗤之以鼻,称之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思维实在是够极端

一个秤砣 说:

因为我对这个承包责任制--我们乡下叫单干,没什么好印象,除了没白没黑得干活还是干活。为了抗旱,我一个不到12周岁的孩子,早晨4点钟就得起床。挑着足有50公斤的水奔走于自家的责任田和水井之间。干到6-7点,回家吃完早饭再去上学。我们家还算是好的,因为我家兄弟多,劳力也就多,那些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就惨了。我们村有一家4个闺女没一个儿子,其中一个女儿还是下肢完全瘫痪,平时就是坐在一个蒲团上,靠双手撑地走路,就是这样,她也得下地干活。都说单干调动了积极性,是啊,连残疾人和童工都用上了,不出效果才怪。这样的方式怎么可能持续?

你认为:

这个所谓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很多地方原有的农业机械被废置了,有些农户可能连耕畜也没有,加上失去分工的高效率,不老少上阵怎么办

也就是说,你的看法是:单干-->效率降低 --> 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劳动

换个角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单干-->积极性提高--> 主动投入更多的劳动

就投入劳动量和农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上来看,

就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情况(机械使用、化肥、种子)来说,

应该还是正相关的吧?

所以我对你认为林的结论

因而家庭责任制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而带来更高的增长

认为这

是不确定的,而且难以验证,

不能认同

我没有详细的数据来定量的描述我的劳动量农产品产量正相关结论,只知道直指人心,直指常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