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给茅于轼一个公正的评价:间谍?糊涂?或另有因1 -- jugojl6

共:💬71 🌺19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给茅于轼一个公正的评价:间谍?糊涂?或另有因1

看到大家都在谈论,或戏谑,或揣度。我作为一个周围一些朋友和他有接触、有联系,且自己学了7年经济学的人,出来给一个自认为相对公正的评价。

1 茅于轼是不是脑袋有问题?

答:可以说不是,也可以说是。

说不是,是因为茅于轼及其同僚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在头脑及其清楚的情况下得到的。而且与世界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基本或本质观点,可是说完全一致的。(我会摘录例证)

说是,是因为他推理的依据,确实有问题。而茅于轼同志,对这个依据则是顶礼膜拜,差点当上帝一般永记心中。

这个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就是以静态供需曲线作为通俗性解释的主流经济学(或新古典经济学)。

2 茅于轼为什么对主流经济学如此崇拜?

答:对主流经济学崇拜的并不只是茅于轼,而是他同时期上学的一大帮人,乃至于一致延续到今天。

这要怪就要怪在两个因素上:

a 茅的时代,刚刚解禁开放。由于左的路线走了极端,马克思的东西被教条化,以至于臭了自己的名声(顺带说一句,物极必反,相信经过这一轮的危机,群众、学生、知识分子会反过来对于这位大师的思想有更切身的感同身受,从而重新引发新的思潮)。

所以当思想国门初开的时候,据说当时的茅于轼、吴敬琏等人,看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看到用数学符号来推导经济,泪流满面,俯首感叹自己白活了四十年。当然,由于年事已高,正宗的数字符号论文学术是学不会了,但基本的图形还成,所以依葫芦画瓢,把奉为神明的新古典经济学,倒背如流,归国传道授业解惑来了。

b 这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也不是等闲之辈。深,能深的数学符号满天飞,物理博士也难为(夸张了哈,其实装B骗是骗不过很多人的头脑,但要看到要害不容易),浅,则能浅的让你俯首投地,觉得掌握了世间真理,屡试不爽。不知不觉地时候,你会成为他的俘虏。慢慢的,你会发现你自觉不自觉地会觉得很多看上去违反常伦,违反道德,或违反常识的东西是“合理”的,只不过“过去没有把握经济学的奥秘而已”。

当你修炼到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有身为经济学神明上帝使者,向愚昧无知、情绪化的大众普及治世良言的义务。(进入这个修炼境界其实并不需要多长的耽搁,相信普通人一般耗费3天即可,至于要超越此境那就看个人造化了)

于是有了茅于轼、薛兆丰、张维迎……

3 福特基金会赞助天则研究所,是否意味着茅于轼是有目的的发表此言论?福特基金会等西方智库是否另有所图?

答:前一个问题,应该没有;后一个问题,也是,也不是。

对于前者,我个人基本可以这样说,天则经济研究所诸人等发表此类结论本身,并没有另有目的。他们是真心实意,死心塌地的信奉这套理论/意识形态,死了不回头的人。所以,至多可能是这种狂热被人所利用。不知不觉成为别人的棋子,而却以为自己是在宣传真理,永不反思。

对于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问:福特基金会或其他什么基金会?是否也同样死心塌地的信奉这套新古典经济学或主流经济学?

答案是复杂的。应该说大部分局中人,包括这些基金会的创始人、雇员学着等,因为教育的原因,大部分是信奉这些东西的。换句话说,他们狂热的推销者这些极度有利于他们自己(阶层阶级、集团、国家)的理论。当然他们在游说宣传上是老手了,直到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貌似科学但赤裸裸的意识形态宣传一般由茅于轼这种useful idiot(当年一个上层人物对 主流自由派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的评价)站出来说;而具体的利益,这些集团的老板们其实心里清楚,但他们肯定不会把这中方不上台面的东西拿出来说,而是要包装成“互惠互利 mutual benefical”的伪装。

不排除高层精英中有一些明白人,清楚这套主流经济学是一套胡说八道或者有深度缺陷的东西,而且他们甚至可以毫无顾忌的批判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索罗斯——他在思想、哲学观点上倒是挺诚实的,以至于我有朋友奇怪:他到底信仰什么?但“天则所”这种在发展中国家或潜在对手国家的游说活动,索罗斯可没少出钱。

西方智库在中国的活动,已经到了非常深入的地步。具有讽刺性的是,这些活动,至少在前几年,都一直作为正面的我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例子来报道。渗透范围涵盖经济学、社会科学、社会活动、NGO。就拿天则经济研究所和所谓传知行经济研究所来说,根据我从其成员中掌握的一手信息,和它们有接触的西方基金会就包括福特、CATO Institute、企业基金会(AEI)、遗产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亚当斯密社 Adam Smith Institute、开放基金会(索罗斯的那个)、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直接或间接),大部分都是右翼社团或者特殊使命社团。也亲眼见到亚当斯密社的国内线人直接和传知行社的社员进行接触——正巧,我就坐在对面,看着他们如何讨论资金的应用等等。千万不要以为天则所等机构的人认为自己在卖国,不,他们认为自己在救国。

4 那么,这套理论错在什么地方?

答:这个东西就说来话长了。有空的话我会漫漫道来。这里只给一个提示:茅于轼等人的思维,都是限死在所谓需求供给曲线里的。而似是而非,其实包含大错的内容正在这里:他们的理论里,需求和供给曲线是稳定的,得到的所谓“合理价格”(换上个科学名词叫 均衡价格)也是稳定的、不动的。但这一点恰恰错了,现实中的价格是在不断波动的——这是因为,根本不存在什么稳定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经济学家完全不自知的是,自己搞了几十年,宣传了一辈子的理论,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什么现象都不能说明,他们只不过是在绕了个大弯子以后回到问题的起点,但自己却认为给出了答案。很自然,他们的答案就是:什么也不要管,老天爷(市场)会照料好一切的,不管、放任的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自然的存在即合理”。

先写这么四点。权作给茅先生一个公正的说明。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说对方错,一定要明白对方为什么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兄台能从经济学上去批判他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大致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文笔无能。还是静待下文好了

家园 甚至在西方经济学内茅于轼也是错,该骂的

都不比去谈论供给需求曲线理论本身的方法论问题。

在这套理论框架内,在粮食问题上,茅于轼自己就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需求弹性。粮食的需求弹性很低。再加上西方经济学所不注意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供给的特点(本质上是调剂余缺的性质,国际市场交换的数量级低于本国自耗的粮食数量级,人口大国尤其如此),这两条加在一起就足够在粮食问题上骂他个理屈词穷了。这也就是拂袖而去的专家的意见理由。其实老百姓都明白的。

但大家可以从茅于轼的自辩中看出其中读之深了吧。“经济学”真的能把人走火入魔,此言非虚

家园 看来经济学的宗教成分也不少

尤其是人的理性假设和市场稳定假设,外加一条市场正确假设。

索罗斯巴菲特都是把这些假设的问题看透了,才能在市场里挣大钱的。

PS: 我今天已经用弹性理论骂过了,不过这种人骂已经效果不好了,不拿棒子打是醒不了了

家园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市场调节失败就在眼前

而且是在西方经济学的圣地发生的。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鼓吹市场的万能,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呵呵。我觉得还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估计说出来他们自己都不信,不说的话明年的钱就拿不到了

家园 说得太对了

应该有一个对新古典主义的清算。这个工作太重要了。

家园 这个说明还是靠谱的

茅未必是有意识去迎合特定利益集团的观点,不如说是特定利益集团找了他来把蛋糕做大。要是理解西方社会政治游戏的规则就应该知道, 在西方社会, 讲究民主,就是要让左中右三个观点都存在, 然后每个利益集团都去找特定观点的专家们为他们的利益摇旗呐喊。

这个是西方的规则, 民主社会的玩法。国外福特基金可能比较喜欢茅的类似看法,所以赞助他多出点成果罢了。

关于茅,也不能一棍子打倒,他对中国股市的看法还是比很多国资委专家要体贴大众更多。

家园 我也想请教一个问题

如果说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那么只能说明粮食价格的变动不能刺激粮食产量的提高,认真的讲,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如果抛开供给需求曲线,以微观的角度讨论问题,在固定单位面积的耕地上,农民一年投入的劳动成本和资金有多少?其投入回报有多少?如果说农村人均收入在4100元每年,那说明其扣除生活费用和口粮,劳动和资本回报大概在350左右每个月,那么如果一个农民工进城,找一份包吃住,收入400元的工作,就会比这个收入高了。如果说要保证粮食足够用,那是不是意味着必须有大批(可能几个亿)的农民永远被束缚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收入条件下去确保所谓的“粮食安全”。假设一个农民有选择的权力,他会去接受这样的条件么?

茅于轼和天则的观点不论是否正确,党的粮食政策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18亿耕地不能动,这18亿耕地上的数亿农民也不能动。如果这些农民不愿再这样的价格机制下种地,还有谁能解决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里早就不时髦了,你不能把所有的经济学范畴里的东西都定义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8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学其实是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新新古典经济学,这些理论时间上比新古典主义更倾向于古典主义,我认为新古典主义是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提倡市场万能的根本不是新古典主义,而是古典主义。

其实我认为能不能确保粮食供给充分其实取决于农民的劳动和资本报酬率,而不是取决于有多少耕地面积。

你认为粮食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不稳定的,我想问问如果其价格弹性是刚性,那么需求和供给曲线怎样被移动?如果你认为粮食需求和供给曲线不稳定,而其价格弹性明显是刚性,价格大幅度波动只能说明其需求和供给曲线被移动了,而其将达到新的平衡价格,如果说在某个市场上,其实际价格低于或高于均衡价格,只能说明价格机制被人为扭曲了。因为粮食市场是信息最不对称的市场之一。在国内也是垄断性最强的市场。

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是很新的科目,而且我认为目前的流行趋势是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我很可能错了)货币供给派就是典型的反新古典理论的。其实我看不出来你批茅于轼有必要将其和整个西方经济学联系起来,既然前辈学了7年宏观,那么敢问前辈信奉的是哪派?在我看来,反新古典的无非就是更信奉自由市场主义

家园 我不懂经济

只是觉得,耕地红线的触动,只要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正常年份下国际粮食供需是平衡的,不需要为粮食问题担心,我和我周围的一些亲人朋友现在基本吃的泰国米,这是个例证之一。但万一灾荒或者战争及国际形式紧张,而且持续时间稍微长一些,中国的粮食从国际上得不到供应怎么办?耕地都没了,那里去种粮食满足需要?由此产生的社会动荡成本谁来承担?

2、由老矛的理论,中国何必生产武器呢,国际上每年武器生产大大供多于求,何必参与国际商品竞争呢,反正中国不生产国际也会生产。

咱老祖宗传下的有句话,民以食为天,一旦耕地红线一动,民得不到食,还不得翻了天,TG根本不会听老矛的忽悠的。

家园 分析得好

应该把这篇文章转给茅于轼,别让他总自我感觉挺良好。让老头子再痛哭流涕一次,他又白活了40年……

家园 这个靠谱

他们实际上都是靠这个玩意发家的,以前忘了在什么地方也看到过一个类似的说法,是说张维迎的,那个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命可以不要,信仰必须坚持,否则他们在学术江湖上什么都不是了

家园 又是一个明白人, 河里有真知灼见的人还是不少

我当年自学经济学的时候就是这德性,汗自己一下:

当你修炼到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有身为经济学神明上帝使者,向愚昧无知、情绪化的大众普及治世良言的义务。(进入这个修炼境界其实并不需要多长的耽搁,相信普通人一般耗费3天即可,至于要超越此境那就看个人造化了)

家园 赞同,听过天则的课,见过茅。

唯一能想到比较合适的词,就是“腐儒”了。

家园 不知道该不该说

为什么经济来经济去,就没人提亩产呢?

中国多少人口,每人一年吃几碗饭,中国耕地亩产多少,一算下来不就是最低耕地面积么?

老实说不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亩产这个东西,除了袁隆平,谁都变不了,制度再民主,都按美国的亩产,中国人一定要饿肚子,不是有人给出数据了么,全世界跨国粮食交易量(2亿吨?),而中国自己的消费量就是(5亿吨?),不够填牙缝的吧,美国人又要说了,美国面包涨价,是中国人吃大米了。

再说了,非从阿根廷搞一堆玉米棒子来喂我们吃大米白面的胃?只怕是关东军才干的事情吧。

一看见搞经济的整出满篇的主义,就搓火,合着市场都是吃主义长大的,毛委员犯过的错,怎么改革这么多年了还犯,当年考经济专业的分数也不算太低吧。

家园 赞一个,能介绍一下这些基金会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