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谈列车的加水 -- 忘情

共:💬61 🌺1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闲谈列车的加水

列车上的水资源是极其紧张的。车上的水都储存在水箱里,车一开动,车上的全部用水都只能靠水箱里的那点水来供应。

列车上的水箱分为上水箱和下水箱。

这下水箱是安装在列车底部。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车上所有的用水设备安装位置都比这下水箱高,要想用水,那就只能在车上安装一个抽水泵,强行地抽水上车。由于这种下水箱占用的车下空间太大,且车上要求有抽水泵配合,抽水泵途中若是故障,那就苦了车上的旅客了。所以,下水箱在迅速地淘汰中。我们局安装有下水箱的还有几十辆车皮,基本上都老旧不堪,只是站存备用而已。

那么上水箱呢?它隐藏在列车的顶棚里,你从外观上是看不出它在哪儿的。上水箱的设置位置一般都在车厢两端,两个上水箱之间有水管相连,而有些车都集中在车厢一端。这上水箱的总容积根据车种、车型,甚至生产厂家的不同,每批次的车都略有不同。大致其容积都在一点五吨至二点五吨之间,其中以二吨居多。

上水箱要加水,就得通过注水口。注水口在哪儿呢?

一般来说,车辆每一侧都有一个注水口,安装位置有两种,大部分车安装在车体下部,距离车门的楼梯从零点二米至一点五米不等。露在外面的大部分是一截锥形水管。有些车讲究一些,在这截锥形水管外面加了一个套,外形就象一口倒扣的钟一样。要是再讲究一些,干脆用一个金属盒子将注水口的锥形水管包起来,要加水时,将盒子开口的搭扣打开,翻开盒盖即可。

还有一部分车的注水口设置在车体侧墙上,一般在车门和车体外墙上喷涂的车号标记之间,与车号标记等高。从外观上看,侧墙上有一块可以翻开的盖板,上面用油漆喷涂着“注水口”三个字,翻开盖板,就露出里面的锥形上水管。

列车要加水,整备库内没有上水设施,只能到车站站台上加。只有大一些的车站,它的车站两根股道之间每隔二、三十米才设有一个加水点。从外观上看,这加水点就是一个个方形的铸铁箱,箱顶有一个孔盖,箱体一端接有一根长长的皮管。

要加水时,车站的加水工先要将皮管的顶端折起一小段,避免开水阀后水乱流。然后用一种套筒钥匙插到加水点孔盖里转动,将水阀打开,接下来再拖着皮管来到车辆注水口前,将皮管往注水口锥形管上一套,这就开始加水了(其实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上水”)。车辆的加水管是成对布置的,如果发现车辆另一侧相对应的上水管有水溢出,那就说明这辆车的上水箱已经加满水了,加水工就可以拔下水管走人了。

按规定,车一到大站你就得加水。但实际情况是,一则现在提速了,站停时间大大压缩,就算是给你加水,那么短的时间里也加不了多少。二则大家都有本位主义,一般都给本局开行的列车加,而且主要是加始发车,至于通过车,则爱加不加,反正车上缺水,旅客找的是列车工作人员的麻烦,不会找到车站头上。这加水工也郁闷,成天戴着草帽在各股道里穿梭,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如此,而岗位工资却仅有五档,是铁路职工中最低的档序,这积极性怎么提得起来?不得已,有时候列车乘务人员到中途站后只能找加水工商量,一个劲地说好话求人家,要不就自己亲自下车动手加水,一般也没人会来制止。自己加水没有那种专用的套筒钥匙怎么办?没关系,那种水阀开关是正方形的,找车辆乘务员帮助,用一把扳手就可以轻松搞定。但自己加水只是权宜之计,万不得已而为之。要是闹得太僵,那就只能逐级向上面反映,请领导们出面协调,或者直接发电报请求。铁路电报一发,有些事就想瞒也瞒不住了,上面查问下来,有电报在手,铁证如山,那就有话好说了。

有人也许会问,能不能让加水工和列车员签字办理交接呢?这实际上是没法操作的。因为列车停站后,加水工都在反月台作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在“股道中间”作业,而列车员一到站,就必须站在正月台站门岗。铁路这些年来一直在搞减员增效,从最早的一节车厢配两名列车员到现在一人一车,甚至有些车变成了一个列车员负责两个车厢。人这么少,一到站都站门岗去了,哪里还有列车员能与加水工办交接?列车发车铃响后,在正月台站门岗的列车员才能上车关门,但按规章规定,你还必须站在车门前,直到所在车厢驶出月台方可离开,并检查四门锁闭情况。这就是客运业务里“停开动关锁,出站台四门检查了望”的“十四字诀”。

在股道里作业的加水工,每人负责三至四个加水点,给一列车加水,估计得有四至五名加水工同时作业。要办理交接的话,你车上也得准备同等数量的交接人员,否则的话在那么短的停车时间内,你是无法从列车首部跑到尾部的。

即使是你有这么多人可以一对一地办理交接,但是你是无法知道加水工到底给你加了多少水的。除非水箱全加满了,水与另一侧加水管中溢出,你才能大致估算加水量。否则的话你怎么签字?证明车站加水了?加一公斤也是加,加一吨也同样是加。你这字一签,途中水不够用你就再也不能怪车站了,有什么麻烦事就自己扛吧。

给外局的路过车加水,涉及到车站的成本和工作量问题,这在哪个局都一样,铁道部为此也非常头痛。2002年,某个铁道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列车上水自动记录仪”。包括流量计,插卡器,控制盒,控制电路等一大堆零碎。它的设计初衷是:你车站不是说费用成本吗?那好呀,我每辆车上加上这种仪器,你上水前将磁卡插上,上完水再将磁卡抽出,磁卡里就记录下了时间,上水量,另外你车载仪器上也有一个备份记录,到年终局与局之间搞费用清算吧。为此,我们局作为试点,改装了一趟25K型车体,总计18辆车。但这种东西一次也未能真正使用过,就不了了之了,过了一年,这趟车体该段修了,于是拆除了事。

为什么呀?因为这套系统成本太高,而每辆车加满水也就两吨多一点,能值几个钱呢?况且不是所有的车都装了,你不是改装了一列车吗?可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解车维修,新换上来的车却又没装这仪器。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可靠性太差,经常有失灵的时候,各大车站也不想自找这种麻烦。因为就算是路局与路局之间实现了加水清算,那也是局与局之间划帐,这钱可打不到车站的帐户上。试问,各车站可会有积极性?所以,问题依旧,爱加水不加水,爱怎么着怎么着。

加水是如此情形,那列车上就只好省着点水用了。一节硬座车定员有128人、122人、118人、112人这四种,一百多号人,只有两吨水,摊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十几公斤。这些水除了供旅客饮用外,还要供旅客刷牙、洗脸、洗手,洗水果,冲厕所,列车员还得用这些水来拖地、搞卫生。如果是冬天,又是绿皮车,那还要烧锅炉给全车厢供暖,因此实在是不富裕。所以,请大家在列车上尽量不要无谓地浪费水源。

家园 只要是干活的,都不容易
家园 是呀,各行都有各行的难处

希望大伙儿看过后,今后在车上能节约用水。

我正在写《闲谈旅客列车上的开水》,《聊聊车上工作人员的分工》,《聊聊列车车门》、《聊聊火车站站台的高低》、《聊聊列车工作人员的饮食保障》。

另外还在写《奶爸札记》,每周挂一篇上来

家园 的确不容易

指望以后与时俱进了科技发达绿皮车全部都装上尿变水系统

家园 好文加花

忘兄好文

家园 加水速度慢能不能通过改进设备改变?

前几天看电视,一伙人用真空的原理,在车上装一台真空泵和大油箱偷油,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把几百升的油偷走,事主经常油什么时候被偷了都不知道

家园 不太可能呀

车站加水时水是往上流的,能快到哪里去?越简单的东西越可靠,每辆车上整一套复杂的真空系统,就算不考虑成本,那么可靠性呢?一分钟一辆车就抽几百升水上来,车站的供水管肯定供应不及。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

家园 呵呵,忘情的铁路科普说明文,花

看忘情介绍铁路行业的基本常识让俺这样从小对铁路有感情的人很亲切,文笔也越来越亲和了。

给忘情一个建议:

牵涉到本行业、本单位、领导管理层的所有帖子,尽量以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为主导,保留

幽默、风趣、轻松、亲和的文风,去掉可能“影射”、“攻击”本部门、本行业、领导管理层的

文字,这样可能对你会好一些。

你过往的帖子有时流露出来的“深刻批评”和“激愤激情”对你是很不利的,换位思考,我如果

是你的领导,我会很不悦的。

请记住我是在自认很了解你很欣赏你的情况下还会有这样的反应,

想想不了解你不欣赏你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芝兰当道,不得不除。

慢慢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也是一个挑战,建议忘情多多默念唐朝的狄仁杰和当代的周恩来。

我宁愿永远失去看忘情兄嬉笑怒骂、深刻入骨的文章带来的快乐,如果只是网上的一时之快。

家园 谢谢你的建议,谢谢
家园 妈的,你太能写了!
家园 这种文章我信手拈来

不费吹灰之力,都是每天要经历的事呀

家园 花兼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谢谢您送花捧场
家园 流量和压强差有关

应该适当增加地面加水设备的泵压来加大流量。

家园 双响,并提问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按说这个问题也不复杂,其实跟加油站的原理结构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移植呢?这个东西应该不贵吧,那么多加油站呢,而且设备在站端,车体编组就没影响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