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谈列车的加水 -- 忘情

共:💬61 🌺1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谈列车的加水

    列车上的水资源是极其紧张的。车上的水都储存在水箱里,车一开动,车上的全部用水都只能靠水箱里的那点水来供应。

    列车上的水箱分为上水箱和下水箱。

    这下水箱是安装在列车底部。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车上所有的用水设备安装位置都比这下水箱高,要想用水,那就只能在车上安装一个抽水泵,强行地抽水上车。由于这种下水箱占用的车下空间太大,且车上要求有抽水泵配合,抽水泵途中若是故障,那就苦了车上的旅客了。所以,下水箱在迅速地淘汰中。我们局安装有下水箱的还有几十辆车皮,基本上都老旧不堪,只是站存备用而已。

    那么上水箱呢?它隐藏在列车的顶棚里,你从外观上是看不出它在哪儿的。上水箱的设置位置一般都在车厢两端,两个上水箱之间有水管相连,而有些车都集中在车厢一端。这上水箱的总容积根据车种、车型,甚至生产厂家的不同,每批次的车都略有不同。大致其容积都在一点五吨至二点五吨之间,其中以二吨居多。

    上水箱要加水,就得通过注水口。注水口在哪儿呢?

    一般来说,车辆每一侧都有一个注水口,安装位置有两种,大部分车安装在车体下部,距离车门的楼梯从零点二米至一点五米不等。露在外面的大部分是一截锥形水管。有些车讲究一些,在这截锥形水管外面加了一个套,外形就象一口倒扣的钟一样。要是再讲究一些,干脆用一个金属盒子将注水口的锥形水管包起来,要加水时,将盒子开口的搭扣打开,翻开盒盖即可。

    还有一部分车的注水口设置在车体侧墙上,一般在车门和车体外墙上喷涂的车号标记之间,与车号标记等高。从外观上看,侧墙上有一块可以翻开的盖板,上面用油漆喷涂着“注水口”三个字,翻开盖板,就露出里面的锥形上水管。

    列车要加水,整备库内没有上水设施,只能到车站站台上加。只有大一些的车站,它的车站两根股道之间每隔二、三十米才设有一个加水点。从外观上看,这加水点就是一个个方形的铸铁箱,箱顶有一个孔盖,箱体一端接有一根长长的皮管。

    要加水时,车站的加水工先要将皮管的顶端折起一小段,避免开水阀后水乱流。然后用一种套筒钥匙插到加水点孔盖里转动,将水阀打开,接下来再拖着皮管来到车辆注水口前,将皮管往注水口锥形管上一套,这就开始加水了(其实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上水”)。车辆的加水管是成对布置的,如果发现车辆另一侧相对应的上水管有水溢出,那就说明这辆车的上水箱已经加满水了,加水工就可以拔下水管走人了。

    按规定,车一到大站你就得加水。但实际情况是,一则现在提速了,站停时间大大压缩,就算是给你加水,那么短的时间里也加不了多少。二则大家都有本位主义,一般都给本局开行的列车加,而且主要是加始发车,至于通过车,则爱加不加,反正车上缺水,旅客找的是列车工作人员的麻烦,不会找到车站头上。这加水工也郁闷,成天戴着草帽在各股道里穿梭,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如此,而岗位工资却仅有五档,是铁路职工中最低的档序,这积极性怎么提得起来?不得已,有时候列车乘务人员到中途站后只能找加水工商量,一个劲地说好话求人家,要不就自己亲自下车动手加水,一般也没人会来制止。自己加水没有那种专用的套筒钥匙怎么办?没关系,那种水阀开关是正方形的,找车辆乘务员帮助,用一把扳手就可以轻松搞定。但自己加水只是权宜之计,万不得已而为之。要是闹得太僵,那就只能逐级向上面反映,请领导们出面协调,或者直接发电报请求。铁路电报一发,有些事就想瞒也瞒不住了,上面查问下来,有电报在手,铁证如山,那就有话好说了。

    有人也许会问,能不能让加水工和列车员签字办理交接呢?这实际上是没法操作的。因为列车停站后,加水工都在反月台作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在“股道中间”作业,而列车员一到站,就必须站在正月台站门岗。铁路这些年来一直在搞减员增效,从最早的一节车厢配两名列车员到现在一人一车,甚至有些车变成了一个列车员负责两个车厢。人这么少,一到站都站门岗去了,哪里还有列车员能与加水工办交接?列车发车铃响后,在正月台站门岗的列车员才能上车关门,但按规章规定,你还必须站在车门前,直到所在车厢驶出月台方可离开,并检查四门锁闭情况。这就是客运业务里“停开动关锁,出站台四门检查了望”的“十四字诀”。

    在股道里作业的加水工,每人负责三至四个加水点,给一列车加水,估计得有四至五名加水工同时作业。要办理交接的话,你车上也得准备同等数量的交接人员,否则的话在那么短的停车时间内,你是无法从列车首部跑到尾部的。

    即使是你有这么多人可以一对一地办理交接,但是你是无法知道加水工到底给你加了多少水的。除非水箱全加满了,水与另一侧加水管中溢出,你才能大致估算加水量。否则的话你怎么签字?证明车站加水了?加一公斤也是加,加一吨也同样是加。你这字一签,途中水不够用你就再也不能怪车站了,有什么麻烦事就自己扛吧。

    给外局的路过车加水,涉及到车站的成本和工作量问题,这在哪个局都一样,铁道部为此也非常头痛。2002年,某个铁道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列车上水自动记录仪”。包括流量计,插卡器,控制盒,控制电路等一大堆零碎。它的设计初衷是:你车站不是说费用成本吗?那好呀,我每辆车上加上这种仪器,你上水前将磁卡插上,上完水再将磁卡抽出,磁卡里就记录下了时间,上水量,另外你车载仪器上也有一个备份记录,到年终局与局之间搞费用清算吧。为此,我们局作为试点,改装了一趟25K型车体,总计18辆车。但这种东西一次也未能真正使用过,就不了了之了,过了一年,这趟车体该段修了,于是拆除了事。

    为什么呀?因为这套系统成本太高,而每辆车加满水也就两吨多一点,能值几个钱呢?况且不是所有的车都装了,你不是改装了一列车吗?可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解车维修,新换上来的车却又没装这仪器。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可靠性太差,经常有失灵的时候,各大车站也不想自找这种麻烦。因为就算是路局与路局之间实现了加水清算,那也是局与局之间划帐,这钱可打不到车站的帐户上。试问,各车站可会有积极性?所以,问题依旧,爱加水不加水,爱怎么着怎么着。

    加水是如此情形,那列车上就只好省着点水用了。一节硬座车定员有128人、122人、118人、112人这四种,一百多号人,只有两吨水,摊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十几公斤。这些水除了供旅客饮用外,还要供旅客刷牙、洗脸、洗手,洗水果,冲厕所,列车员还得用这些水来拖地、搞卫生。如果是冬天,又是绿皮车,那还要烧锅炉给全车厢供暖,因此实在是不富裕。所以,请大家在列车上尽量不要无谓地浪费水源。

    • 家园 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好像楼主和我都没宝阿,这个地雷踩的

    • 家园 忘情兄能否介绍一下东电巴基斯坦的事?

      很感兴趣,也可另开一帖。

    • 家园 花谢科普

      看来这水的问题其实与水无关,归根到底还是钱闹得。。。

    • 家园 铁路不是国营单位吗?而且是半军事化组织,

      为什么要搞减员增效呢?该多少人就多少人,还可以增加就业呀

      • 家园 关于铁路为什么要搞减员增效

        那是因为现在的体制,铁路企业不象企业,事业不象事业。还得受国家有关部门卡控,所谓半军事化就是令行禁止,一切得服从国家大局,必要时可以军管。而实际上国家对铁路是当成企业看待的,现在经费紧张,很多情况下是逼着铁路自己筹钱搞建设,并不是说国家全部大包大揽。你让铁路上哪儿弄钱呢?只能打职工的主意了,所以就一直在搞减员增效。但这些年来,员减了不少,许多原来两个人,三个人干的活儿都由一个人干了,但效益却没看见。为什么?因为节省出来的人力成本改投到建设方面去了

    • 家园 花忘情兄!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水箱会定期清洗吗?

      要供乘客饮用的,会定期清洗水箱吗?

      • 家园 根本不清洗,因为

        要洗水箱,除非把顶盖拆开,将水箱割开,用弱酸洗,再用清水冲。这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现在列车运行完后入库检修顶多有几个小时时间,根本来不及。现在只能指望列车运行七年半,或者运行160万公里后进制造工厂翻修时,由制造工厂进行清洗。可从我掌握的情况来看,现在铁道部给制造工厂的翻修费越压越低,物价却越来越高,工厂也要节省成本,因此许多事就这么马虎过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