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般若之城(上) -- 燕青

共:💬25 🌺10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般若之城(上)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前段时间到了沈阳,顺途经过了般若寺(读音:勃勒寺),据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高僧古林禅师创建。这古林禅师祖籍长沙,据说是大明朱氏之后,最初在四川出家为僧。大约清初被发配来到盛京,并在此修建寺庙,已便修行。此寺初建之际规模不大,后经多次扩建后修缮,特别是1924年(民国十三年)高僧炎虚接管般若寺之后,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建。当时此庙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炎虚为修此庙,四出募化 游说,并得到军政各界的资助,奉天省省长翟文选捐修藏经楼;军政要员杨宇霆亦提供支持;居士王琅川修山门、大殿及配殿等等。以至有今日的规模。

现在的寺宇占地3600余平方米,做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座院落。前为天王殿,供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殿两侧有角门,院内正殿曰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观 世音、文殊、普贤菩萨。殿后有东西配殿和藏经楼。东院,有祖师堂三间、东配房三间、门房两间等建筑。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青砖灰瓦,朱红地仗,檀枋彩画, 古朴典雅。

听当地人介绍,般若寺系佛教名僧十方丛林,海内外颇有名气。只是名称的由来,因为历史较为久远的缘故,已经搞不清楚了。后来,我倒是查了一查关于般若的典故。

所谓“般若”,是一个佛教词语,为巴利文 Paā 的音译, 梵文是 prajā,意为“智慧”。但此智慧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洞视彻听、一切明了的无上智慧。为了跟普通的智慧相区别,所以用音译而不用意译。“般若”的古音现代人很少知道,但念成「巴尼亚」,将“尼亚”缩合成一个音节,是比较准确的。

研习佛法的人告诉我,般若只是简称,摩诃般若才是全称,“摩诃般若即是大智慧,大到什么程度?它是一切世间智慧的本源和实性。世间的智慧,虽不是般若的原态,但却也离不开般若,因为「烦恼即菩提」,当我们感受到烦恼的时候,就证明我们有生命、有觉性(菩提)。如果是没有知觉的植物人,还会有烦恼吗?”

由此,我对般若也有了兴趣,因为所谓哲学,讲的不就是一种智慧吗?但研习佛法的人又打趣道:“《金刚经》上讲:「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而般若妙用,只是在一切,著不得一点,一著就落住了。”

他讲得过于高深,但我只听懂了一点,即:凡讲到般若,只是说心的灵用,绝无定法,不可测知。你用意识去分别它,就不见了。正如龙戏大海,翻腾飞舞,没有你捉摸处。只有像我这样凡未曾深达实相的人,才往往好谈般若。正是因为功夫不深,才不觉流入于妄谈般若的病。

后我又听说,在日本,般若却并非佛教中的智慧,而是传说中的一种鬼怪,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怨灵,而这怨灵据说是因女人强烈的妒忌怨念所形成的恶灵(女人真可怕)。

百度知道上也说,日本的般若住在深山中,每到半夜就去吃人,是一种专门抢夺小孩吃的女鬼,而且她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笑声。日本著名的《源氏物语》中所谓《葵上》就说的是日本的般若鬼故事,大概说的是平安时代,曾做过皇太子妃的“六条御息所”,因为早早失去了丈夫,后来就爱上了眉清目秀的贵族子弟光源氏,但光源氏不久就对她冷淡了下来, 所以她非常苦恼,因此开始嫉妒光源氏的正妻葵上,后来不幸的六条姑娘更变为般若,使葵上处处为难。

看来中土的般若流传到了化外总要出一些变种的故事。但在美国,这种般若也自有其趣味,绝不可小觑。华尔街就有一条俗谚,说:“只要一种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就可以将它证券化”。这就是美国人的般若。

在美国,到处流传着资产证券化的神话。他们说,资产证券化是经营之神,它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换言之,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就是把那些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工资流现金流充沛、收益稳定、信用记录良好、业绩优良却又需要资金扩大生活和生产规模的个人或企业,根据其职业或所在行业的发展空间及市场规模,通过对其预期经营收益的计算,预测其未来三或五年的现金流,利用经营租赁的方式,将其债务资产打包成一种有价证券推向市场以获得运营现金的一种方法,也有人称之为 “奶牛银行”。所以,资产证券化表面上看是以某种资产为支撑,实际上是以这种资产的现金流为支撑。

这种资产证券化,当然是美国人的大般若了,曾被誉为“20世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已成为世界各金融机构转型方向和盈利的重要来源。其特征:

1.资产池( Assets Pool)的构造。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以其账面价值真实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AMC),从而使得不良资产与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风险隔离。

2.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的设立。资产证券化成功与否取决于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机构,而交易机构的关键环节是特殊目的机构(SPV)的设立与运作。

3.证券产品的设计。不良资产的主要风险是违约风险,所以设计债券时应确保投资者在购买债券后本息偿付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为此可利用信用分档技术在不同债券之间分配信用风险。

再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那就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 (SPV) ,或者由 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 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我们再举个例子,就可以简单通俗地了解一下资产证券化:

A: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B:上述资产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级太低,没有更好的融资途径

C:枢纽(受托机构)SPV;

D: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

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

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

SPV进行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目的是吸引投资者,为发行证券。

总之,任何一项成功的资产证券化必须要对基础资产进行成功的重组以组成资产池,并实现资产池和其他资产的风险隔离,同时还必须对资产池进行信用增级,所以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是资产证券化的三大基本原理。

这种资产证券化技术,在美国的初期阶段,仅限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又被广泛地运用于商业银行各类表内资产;现在的美国资产证券化已经遍及企业的应收帐款、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收帐、汽车贷款应收帐和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可以说,今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

进化和升级后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不但包括存量的实物资产,而且也包括可获得社会承认的信用资产,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3)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但无论何种形式,其核心总归是一样的:这些资产必须能产生可预见的现金流或者说能够找到令市场信服的说法,让你未来的收入提前变现,或者说寅吃卯粮、用未来的收入质押今天的入不敷出的好办法。

听说当时对资产证券化的评价是:“资产证券化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极大的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本运营能力,而且还通过对初级产品的加工,提高了贷款组合的质量,分散了风险,使证券的担保人和投资人等众多市场参与者丛中获得可观的收益。资产证券化是世界近年来最重大的融资机制创新。”

果然好一个大大的美国摩诃般若。所以有人感慨地道:“美国经济,是全球最大的一张信用卡”。此言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以2005年的经济数字为例:

“200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12万4,866多亿,相当于整个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全球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分额超过了四分之一。在全球五百强大企业中,美国拥有176家。其中,前 100家超强大企业中,美国独占34家。在全球品牌500强中,美国几乎占了一半,有249个品牌,其中前六名顶尖品牌全是美国拥有。在资本市场, 2005年,全球的资本流动大约有70%流进了美国,每个工作日有26亿美元流入。”

而“在消费领域,三亿美国人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美国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这些基本事实 说明,美国实实在在是当今世界无人可比的经济巨人。但在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又象是建筑在沙滩上的虚幻神话。2005年,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赤字约为 8000亿美元,接近GDP的7% 。政府债务高达8.2万亿,其中,国际债务达2.177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2005年,美国公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储蓄率已经低于0.2%。 在国际贸易方面,2005年,美国的商品贸易和服务业的进出口逆差达到72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所以,“美国的经济在本质上已经演化成为了一种借贷经济。美国通过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专业的金融服务和管理、稳定的政治制度、独立而完善的司法制度、领先全球的研究和 科技力量,向世界各国政府和资本市场借钱贷款,然后用借来的资本在海内外进行再投资而赢利,用超前消费的方式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整个经济活动就像消费者使用信用卡一样,只要消费者的信用记录良好,消费者就可以通过向信用卡公司借贷消费,如果借贷者能按时还清最低偿还额,信用卡公司就会不断地把款项借贷出去。”

但问题是这种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导致了“金融脱媒”的大量出现,另外一方面则带来投资者的国际化和风险传播的国际化;三则大量出现的杠杆交易放大了流动性和风险。

所谓“金融脱媒”,通俗地来说,“以前的资金流动是这样的,我们手里有闲钱想贷出去获一点利,而有些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想付出一点利息来得到资金,怎么办呢,我们把钱存到银行去,然后企业或个人再向银行贷款。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起了一个媒介的作用。” 而金融脱媒后,“通俗地讲,也就是持有资金者与需要资金者不再通过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来进行交易,而是直接交易、直接融资,脱离了金融机构这个媒介,这就是金融脱媒”。

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原创】般若之城(下)

而“投资者的国际化和风险传播的国际化”,则是基于资产证券化后由于构建过程极为复杂,涉及多方主体,因此除了具有一般证券所有的风险外(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主体信用风险等),由于美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性,而导致投资者的国际化,从而使得信用链大大加长、拓展到地球每一个角落,不但使得风险传播具有了国际化的特点,而且还产生了各种特有的风险,主要由信用风险(债务人对资产池偿付的拖欠等导致资产池信用级别降低的风险)、提前支付风险、资金不匹配风险(即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与证券偿付所要求的现金流仔利率、货币种类等方面不匹配)等等。

至于“杠杆交易”,要弄清楚它,则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杠杆收购(简称LBO)。杠杆收购通常指私募公司通过大额举债的方式来收购公司,而自己只投入一小部分的资本。这些债务通 常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来提供,其数额可高达收购价的90%。杠杆贷款在此情形下应运而生。其游戏规则并不复杂,私募公司通常会选择一些在成熟行业,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通过向银行融资买下该公司,并抬高其负债率,以达到提高内部报酬率和税盾的目的。而银行则把这些贷款卖给对冲基金、担保贷款凭 证 (CLO)等,以转移风险。可以说,次贷主要面向个人而杠杆贷款主要面向公司,但两者犹如孪生兄弟一样相似:两者都拥有很高的贷款额度价值比,通俗点说,是指贷款者承担的风险大;对于次贷,个人只需付利息,杠杆贷款雷同,比如一些一次还本贷款(bullet loan),公司只要付利息,而本金则可以等到八九年后付清;在次贷里有抵押贷款再融资,是指用新的贷款来替代旧的贷款,而这在杠杆贷款被称为红利再融 资,如果公司在债务到期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就可以通过此手段来延期;最后,次贷与杠杆贷款最相近也最致命的地方就是维持其存在的大前提:次贷在借助便宜信贷来买房并假设房价会不断上涨;而私募也在利用银行的低利率并假设经济永远不会萧条。

所以,所谓“杠杆交易”就是指对冲基金为追求高回报而大量运用以上杠杆贷款,使用不多的本金来撬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产。显而易见的,这种杠杆投资又是一把双刃剑,对盈利和亏损都具有放大作用,一旦成功,回报就相当丰厚;而一旦失败,对对冲基金自身来讲,丧失的不过是本金,但由此产生的风险则被迅速地向外传递。

俗话说得好,凡是债务都是必须偿还的,美国这张建立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卡一旦刷爆,恐怕全球经济立马就会陷于崩溃。

举例来说,在去年次贷危机爆发前,LBO曾一度辉煌,5月份欧美杠杆贷款交易量超过1000亿欧元;但在7月次贷爆发后,交易量下滑到不足100亿欧元。 据标准普尔统计,2007全年欧美杠杆贷款的交易量达到了近7500亿美元,这是自2003年来的最高峰。其中由银行提供的3000亿美元由于信贷危机, 二级市场的疲软无法消化,以致出现所谓的贷款堵塞。虽然目前这一状况有所缓解,但实质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销售出去的只是一些风险小的资财,而风险大的仍 留在银行手中。这一切恰恰证明了杠杆贷款存在与次贷泡沫一样的问题:流动性危机。

作为次级贷款的难兄难弟,杠杆贷款恐怕将要重蹈次贷的覆辙,因为维持其生存的环境和前提已经慢慢消失。就当前看,全球金融业动荡不安,相信银行 会加强贷款政策管理,而世界经济增长减缓也逐级成为事实,如果公司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来支付高额利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估计到2008年将有1500 亿美元的杠杆贷款到期,虽然公司可以用各种金融手段来延缓问题的到来,但常言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提前消费明天的后果,恐怕就要在今天偿还了。

所以,在这样的般若之后,繁荣与萧条都似乎随时伴随着美国。尤其重要的是,大量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涌现,现在已开始使得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

因为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金融机构中大量的出现了所谓表外业务。“表外业务”的“表“是指“资产负债表”,所以,表外业务,其英文名: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是指金融机构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 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担保类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表外业务的处理对金融机构来说意义重大:当资产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过户给特设信托机构,金融机构做为原始权益人已放弃了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会计准则允许金融机构将已证券化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剔除并确认收益和损失。《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采用资产证券化的表外业务处理,就可以把证券化的风险资产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之外,降低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资产总额,提高资本充足率。

正是由于相当一部分证券化产品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市场无法得到关于金融机构经营及投资策略的充分和准确的信息,一旦出现问题,短期内无法确知问题的严重程度,导致市场出现各种负面的猜测。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往往会承担该特设信托机构的部分责任或损失,使原来设计的风险隔离失效。 

总之,这种资产证券化的复杂结构,已经使得其成为信息黑洞,同时,成为市场货币的创造者和流动性的释放者,使得中央银行丧失货币的唯一发行者的角色,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央行货币调控失灵的问题。

众所周知,传统的信用创造基本由银行体系完成,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贴现窗口、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利率政策等工具对全社会的信用创造实施有效的调控,同时,还可以实施风险资本管理等手段约束银行的信用创造行为。但资产证券化已经显著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信用创造模式,即金融机构可以先行发放信贷资产,再通过卖出这些风险资产给其他金融机构来创造新发贷款空间,从而部分取代了中央银行的部分角色,也使得中央银行丧失了决定性的控制能力。

所以,在过去若干年中,由于充当世界货币的美元的宽松货币金融环境使得全球信风险衍生工具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界限日益模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界限日益模糊、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界限日益模糊,不仅面临通常监控“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窘境,尤为重要的是,中央银行所依赖的调控传导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流动性状况在某一局部(如次贷)发生逆转时,就可能引发了市场连锁式的崩溃。这是,中央银行采取短期的和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松(如大幅降息、注资)就很难传导到更长期的市场和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传统的“救灾”措施也就无法解决风险定价失灵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这种灾难的发生,不再是局部的,而会由于“杠杆交易”、“激进风险策略”和“羊群效应”,倍增系统性风险,并将局部的问题迅速扩大,波浪式传导给交易对手乃至整个世界交易市场,形成一种金融核爆炸式的破坏性效应。

所以,“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经过了二十年左右,终于在全球建立起了自己的信用经济系统,并且成功地运用这一信用经济系统操纵了全球经济。世界各国既是美国的债权人,也是为美国服务的信用卡公司。各国担心的不是美国还不出钱来,而是担心美国不刷卡,不消费。而美国刷卡越厉害,消费越多,各国放债人的经 济也就越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主客位置已经发生了异化和颠倒,不是美国依赖于各国经济,而是各国经济依赖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一张信用 卡持有者,美国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强大的支付能力和良好的信誉掌控了世界经济,并且把世界经济紧紧地绑在了自己的身上。”

但“眼下,世界各国面临美国经济这张巨无霸的信用卡早已陷入了两难境地,离开美国经济这张信用卡,全球经济将会陷入全面的衰退和萧条,但美国经济这张信用卡一 旦刷爆,全球经济一定会陷于崩溃。如何让美国把这信用卡不断地有理性地刷下去,是世界各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一张信用卡的持 有者,所考虑的问题则是如何把这张卡的信用额度运用到最大限度,如何最大程度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至于这张信用卡何时刷爆,目前还无人能知晓。”

我也在追问,当这座巍峨壮观、头大脚轻、呈现出倒三角形式的化外般若之城,一旦其绚丽的泡沫破灭,是否会否成为罗生门———金融资本主义的生死之门?

我想那种金融崩溃后产生的巨量流动性,就会如罗生门中的倾盆大雨一样,那种雨水的凶暴狂肆、毁天灭地,隐约着美元流动性在奔涌咆哮时,人类精神外在物质对异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冷酷无情地鞭挞和摧毁。

正如黑泽明所说:“在这个世界 上,人说的话最不能相信。”在美元包裹下的富丽堂换、纸醉金迷后面,是所有世人心中的恐慌不已。而当谎言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并且越来越显得理所当然,此时,我们的天空就笼罩在了那个著名的凶杀现场的树林里,我们知道,那些阳光照不到的树荫阴暗如同人心,而在这些错落的阴影中,通向地狱的罗生门将会訇然洞开。

因此,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世界是怎样的?是否如在电影中那样,“过路人会剥掉弃婴的衣服”,而我们则走投无路,必须认同那剥死人衣服的老太婆的话,“要不是这么干,那也得饿死”,然后去剥掉老太婆的衣服,最后“消失在黑洞洞的夜里”。 

存在主义者说,他人即地狱。那是人类生存的无奈与困境。而在具有化外般若智慧的面容忧愁的僧人心中,“这比一切都要恐怖”。

是啊,如果人类不能彼此相信,世界将会变得如何?

尼采说:众神已死,而上帝却说,要有光;我问光在何处,佛曰:请回归东方,那是人类最后的洁白般若之城。

家园 汉武故事之神君、霍去病与房中术

自汉代以来,房中术是盛行一时,而首先自宫廷始,这是因为房中术中的御女、养生等内容都符合当时统治者们追求淫乐,同时又追求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首先是汉武帝。当时有个「神君」,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有如下的流传记载:

「凿昆池,积其土为山,高三十余丈。又起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香柏,香闻数十里,(五字依《御览》九百八十一,又九百五十四引补。)以处神君。神君者,长陵女子也,死而有灵;(1)霍去病微时,数自祷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三字《御览》引有。)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神君亦惭。(《御览》引有此句。)及去病疾笃,上令为祷神君,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寿命不长;(《御览》引有此句。)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遂见断绝;今疾必死,非可救也。”去病竟死。(霍去病微时至此以上,亦见《御览》七百三十九。)上乃造神君请术,行之有效,大抵不异容成也。自柏梁烧后,神稍衰。东方朔取宛若(旧注:神君之姒。)为小妻,生三人,与朔同日死。时人疑化去,弗死也。(2)(《续谈助》三。)」

(1)“以处神君。神君者,长陵女子也,死而有灵”:神君事,查《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九十一“神一”,有一篇引自《汉武故事》的《宛若》,全文如下:

「汉武帝起柏梁台以处神君。神君者,长陵女,嫁为人妻。生一男,数岁死。女悼痛之,岁中亦死。死而有灵,其姒宛若祠之。遂闻言:宛若为主,民人多往请福,说人家小事,颇有验。平原君亦事之,其后子孙尊显。以为神君力,益尊贵。武帝即位,太后迎于宫中祭之。闻其言,不见其人。至是神君求出,乃营柏梁台舍之。初霍去病微时,数自祷神。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责神君曰:“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福。今欲为淫,此非神明也。”自绝不复往,神君亦惭。及去病疾笃,上令祷神君。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命不长。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得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乃见断绝。今不可救也。”去病竟卒。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乃去。东方朔娶宛若为小妻,生子三人,与朔俱死。(《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九十一·神一)」

当初鲁迅先生辑录《汉武故事》时,虽将此文化解,“嫁为人妻。生一男”等字句均为征入,不知何故。

(2)“东方朔取宛若为小妻,生三人,与朔同日死。时人疑化去,弗死也。”:详见上引《宛若》一文。

汉武帝的神仙梦是从敬祠神君开始的。神君原本是长陵地区的一位妇女,她生下一个男孩,几岁时就夭折了。神君悲痛过度,结果精神失常,经常胡言乱语,装神弄鬼。起先是她的妯娌们把她供奉起来,招致了乡邻来求神问药,结果神君的话往往灵验。汉武帝的外祖母也曾拜过神君,结果后来自己的子孙们都发达起来,尊贵无比。于是,汉武帝即位后,王太后就把神君请到宫中,供养起来。每当祭祀的时候,神君只现其声,不现其人。而且她经常在夜间说话,说的尽是世俗常识,可汉武帝依旧把她奉若神明。

据说,大将军霍去病未成名时,也曾经去向神君祈福。神君当时虽是丧子,但风韵犹存,于是她见霍去病相貌堂堂,就心旌摇荡,刻意打扮了自己,想去勾引霍去病,可遭到了霍去病的严辞拒绝,并且从此再也不和她见面了。神君觉得羞愧难当,于是向汉武帝要求离开皇宫。可汉武帝不知其中内情,坚持不让她离开,还以为是自己慢待了神君,所以更加善待供奉。

由此看来,这个「神君」便是一位性学大师,她要和霍去病发生性行为,但被霍坚决拒绝了。可是这个「神君」倒颇受汉武帝欢迎。这个故事在后来宋代李昉的《太平广记》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收录。

家园 化外的般若鬼怪图像

点看全图

日本的“般若”和中国佛教的《般若心经》里的“般若”不是一个意思,佛教的“般若”是指佛的智慧,而着这里是一个女鬼的面部,表示的是“愤怒的相”,其实更主要的是要表示女性的“嫉妒”。

又有一说这幅画最重要的是“眼睛下面的痣”,甚至还有“眼睛下面的痣的女孩子是不幸的”这种传言,真不知道为何会这么说;不过当看着一个女孩子变成了鬼,这肯定是不幸的吧。

家园 声明

惯例,最后要声明一下:

匆匆写就,聊博一粲,引用文献不一一罗列和声明。

家园 献花,我慢慢在看。

信息量很大。

家园 【文摘】关于罗生门的小说和电影

小说《罗生门》

芥川龙之芥创作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农民破产了,只好拿起刀来,决心作强盗。但是他力弱胆小,并且总是有些有愧于心。一天,他到一个刚刚发生了一场大战役的城墙上去,那里到处都是死尸,他想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老妇人衣衫斓缕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太婆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卖钱谋生罢了。“而且,你以为她生前是个善人吗?她可是把蛇晒干了当成鳝鱼来卖。”“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生存啊!”。于是,强盗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走了。

《罗生门》(芥川龙之芥)原来的出典是在平安朝的故事集《今昔物语》里。 《今昔物语》 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前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源隆国,共三十一卷。包括故事一千余则,分为“佛法、世俗、恶行、杂事”等部,以富于教训意味的佛教评话为多。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即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据《续日本纪》在天平十九年六月己未「于罗城门雩(在罗城间行祈雨式)」。又,《令义解》〈官卫.开闭门〉条谓:「京城门者,谓「罗城门」也。晓鼓声动则开;夜鼓声绝则闭」。主要是指公元七世纪中后叶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都城的正门而言。如附图一所见,「罗生门」与皇宫正门的「朱雀门」遥遥相对,贯通两门间的,即是整个京城纵轴干道的朱雀大路。由于出此大门,即是荒郊野外。在公元九世纪日本皇家衰败,内战频仍的岁月里,罗城门失于理修,颓败之后,立刻显得荒凉阴森。许多无名死尸,也被拖到城楼丢弃。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平家物语》记载许多类似的鬼谈故事。在日文里「城」与「生」两汉字音读相近,而字形上「生」比「城」简省易写多了,因此,「罗城门」便逐渐被写成「罗生门」。因此《谣曲》〈「罗生门」〉条里就看到了「罗生门」取代「罗城门」的写法:「九条(通)之「罗生门」正是鬼神所居者」。

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

该片是根据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其内容与《罗生门》无关,只是借用其名字而已),是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该片上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又在美国掀起“黑泽明热”,黑泽明也因而被誉为“世界的黑泽明”。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获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入选日本名片200部。

新浪网给出的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有一天,大雨倾盆,在平安京的正南门--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杂工3人一起在这里躲雨,谈起了最近在平安京发生的重大案件——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因为武士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纠察使署传讯各方相关当事人进行审讯,但谁知看上去简单的一个案件,却最终变得扑朔迷离,因为每个人的证词都大相径庭。

  作为证人的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召回死者灵魂的女巫都被传讯,先是樵夫出堂受审,是他在3天前上山砍柴时发现尸体并且报官,但他掩盖了自己抽走尸体胸口上短刀的行为。

  嫌疑凶手多襄丸是个有名的大盗,因为他恰巧喝了山沟里染毒的泉水,所以被很快抓获。但多襄丸却声称他被武弘妻子的美貌所迷惑,于是设计制服武弘占有了真砂。但随后真砂却要他们决斗,并说“哪个活下来,我就跟哪个”,于是多襄丸正大光明的与武士决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真砂的证词却相差甚远,她声称她被多囊丸蹂躏之后,受到了丈夫的蔑视,她在极度的羞愤中昏死过去,等到醒来时丈夫已经中刀身亡。她几次想自杀,却最终没有下手。

  女巫召回武弘的灵魂,武弘的证词却更加诡异,他说多囊丸强奸真砂后,就要真砂和他一起走。谁料真砂同意了,还让让多囊丸先杀了武弘以封口。这样的行为使多囊丸也开始鄙视真砂,最终武弘觉得羞愤不已自杀身亡。

  就这样,本来简单的真相,在众人看似华美实则丑陋的说辞中成为了悬案。每个人都在极力美化自己,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不惜丑化他人的品格。于是三个人就在世态炎凉的感慨中结束了故事,正在这时,一个婴儿的哭声使他们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杂工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连一个被遗弃婴儿的裹身之物都要夺走。但杂工却大言不惭地声称,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又揭露了樵夫偷拿武弘尸体上的短刀的行为,樵夫无言以对。

  杂工扬长而去,樵夫收养了婴儿,行脚僧意味深长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

可参考的文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7%94%9F%E9%97%A8

罗生门小说全文

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1345_10745_1.html

电影罗生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4NDMwNjA=.html

家园 【文摘】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

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虚拟性间接性,二是交易的时效性和高度流动性,三是不稳定性,四是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虚拟经济交易的间接性,人们通常讲的虚拟经济,更多的是指股票、证券市场的交易,也有的是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虚拟性,并由虚拟性的看的到模不眷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的交易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商品。

2、交易的时效性与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市场调研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较长的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时效性是极高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的时效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了一个时间观的新概念,我们知道农业文明时间观,是以年为单位的,人们常说一年之季在于秋,也就是说一年的劳动,只有秋天才应当是丰收的季节。而工业文明则是以月作为讲时标准的,所以工资都是以月为单位发放。而信息文明时代发展虚拟经济则是以分秒作为计时单位的,这就是时间观的变化。

3、不稳定性。虚拟经济倒三角形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言,实体经济则处于虚拟的经济的最底层,当然与实体经济相比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比如股市场的运作,不少股民对诸如党代会,人代会等总是寄对预期的期望过高从而导至失误。我国的股市变化无常,时起时落的波动性,就表现为一种极不稳定的经济形态。由此不仅看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个是从结构上讲,实体经济处于底层应当属稳定态,虚拟经济处于顶层,属极不稳定态,正是这两种经济形态的同处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结构之中,一个属于稳定性,一个属于不稳定性,两者构成一个互补性、互融性,互动性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4、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驽,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5、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实现的。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与投机活动始终是共存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资本配置的高效率,取决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而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是依靠投机活动实现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如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等,风险也是通过投机者分摊的。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活动,而投机过度会引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并形成泡沫经济。

在看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产生后,无论其持续时间有多长,最后均会发生破裂并引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构成多方面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兴起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可以得到远非实体经济能够企及的很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市、汇市或房地产,使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出现短暂的异常繁荣,资金供求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同时,股市、汇市和房地产业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经济领域,使劳动成本因人力资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产成本的过度膨胀会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力,阻碍出口贸易的增长。泡沫经济所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会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阻碍一国的经济增长。

2、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状况。泡沫经济引致的虚假繁荣景象扭曲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产生过度消费现象的重要根源,而过度消费又容易引致进口大量增加,同时,企业由于借贷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加大,会降低出口竞争力。进口的大量增加与出口的急剧下降,破坏经常项目的贸易平衡,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外汇储备剧减,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3、破坏金融系统运作,降低银行抗风险能力,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中投机活动盛行,资金需求剧增,诱使银行不断提高利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高利率促使银行扩大信贷,放松对信贷质量的审查和可行性研究,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过度投机市场,实体经济由于无法承受过高的银行利率而使其正常资金需求受到极大抑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对股市、汇市和房地产投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经济泡沫的破裂不仅使大批个人或企业陷于困境甚至破产,也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带来巨额不良信贷,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低下,抗风险能力减弱,引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破坏宏观经济稳定。

4、泡沫经济可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会引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安定构成威胁。譬如1978-1981年发生在墨西哥的泡沫经济,在1981年股市崩溃之后,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大批企业和个人破产,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整个墨西哥经济一片萧条;80年代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迸裂同样使经济实力雄厚的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至今难以自拔,所谓的“日本神话”由此破灭。 1998年俄罗斯泡沫经济崩溃时,产生了许多俄罗斯新贵族的同时,是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迄今为止,俄罗斯经济仍未见起色。

以上内容摘自刘茂才论述虚拟经济的有关文章。

谁是基金“倒三角”产品结构杂耍的终结者?

http://fund.cnfol.com/041221/105,1365,1130537,00.shtml

家园 好文章

深入浅出,许多知识都是现在分析问题的基础。受益良多。

家园 【文摘】卖空银行 - 一个反向泡沫

卖空银行 - 一个反向泡沫

信源:CNN Money

目前美国银行业看上去一片狼藉,很多人靠卖空(short sell)银行赚了大钱,但是,CNN Money的分析文章说,在科技,房地产,原材料泡沫之后,下一个爆炸的可能是做银行空头的泡沫。

不过,与以前的泡沫不同的是,这次的泡沫是卖空使银行行业接近崩溃,接着可能是突然的爆发新生。

现在在华尔街上人人都想做空头,随着报上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投资者心情越来越沮丧。TD Ameritrade经纪行的发言人Kim Hillyer说现在该行有七百万个帐户在做空头,仅过去一个星期就增加了16%的卖空帐户。

他还说现在有越来越多人用电脑设置好了的程序做股票买卖,更增加了每次大跌的幅度。

大家不难看到有些投资者人是怎么玩金融股票的。他们好像把每一家银行都当作问题银行在抛售。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金融股票的空头数越来越多,举两家银行为例,Washington Mutual, Wachovia自五月中以来空头数分别上升了98%和123%。当然,这两家银行确实亏损严重。

但是投资者对一些业绩还不错的银行也不放给,比如Wells Fargo和US Bankcorp,在同期内空头数也分别上升了42%和161%。

芝加哥的Ariel Capital Management的副总经理Jason Tyler说:现在市场似乎分不清哪家银行有问题哪家没有。有些银行确实受房地产影响严重,有些则受影响很轻。

不过,现在投资者似乎是先卖空了再考虑其他,如果你是一家银行的话,那势必会有一些贷款问题。当某银行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投资者的信心也随之降低,银行也更难做生意了。

JP Morgan基金的市场策略专家David Kelly说:人们现在只要随便挑一个银行做空就能赚钱,这其实是一个反向的泡沫。这只说明很多人齐心协力做成一件坏事。

悲观情绪导致更多的悲观。很多人现在认为银行不会好转,已经到了失去理性分析的地步;这与九十年代未盲目乐观认为科技股票永远跌不下来一样。

当然,有些银行确实存在问题,股价下跌是必然的。而且,银行业也可能会继续有坏帐。做空股票也不是一件坏事,对于尤其对于有问题的银行来讲。

但是,当人人都开始对金融业,股市和美国经济产生怀疑心理的时刻,就很像一个泡沫了。

Kelly 说二十年来,现在是人们对美国经济最悲观的时候。

在很多人眼里天似乎就要塌下来了,股市似乎没有底。不要忘记,就在几年前大家还觉得房价会一直升上去,而现在看来那时的想法是错的。

同理,现在投资者认为银行除了跌没有其他出路所以大量卖空,一旦银行股开始反弹,将会措手不及。

Tyler说,现在大家应该好好研究买些股票,否则过几年肯定会后悔。

家园 女人真可怕?

如果有强烈的妒忌怨念的女人,是真可怜。

家园 别介意,花一个
家园 美式资本主义

del

家园 表外业务很挣

del

家园 花~~有利有弊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