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戴高乐、拿破仑的军衔说起 -- 逸云三洲

共:💬41 🌺1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地头蛇
家园 花小囝MM!

看见这个 Général,不禁想起个事儿 -- 98年去巴黎培训,一法国小伙给俺们讲课,小伙个头不高但挺帅,业务功底也扎实,就是老“热呢哈”来是“热呢哈”去的,哥儿几个听的脑门子上就见了汗了... 小半堂课下来,小伙用幻灯弄了个技术流程图来给俺们看,那个图上有 General 的字样,他再说“热呢哈”的时候哥儿几个忽然间就光然大语了 --- 哈!原来是将军呀!(其实不是将军,而是“整体上”)

说惯英语的人,对法语发音实在头大。在巴黎总部碰到一老法,特别热情,说去过中国,特别喜欢中国,再一聊起来原来跟俺老板是铁瓷,这下更欢实啦,掏出名片儿来递给俺,俺低头一看 --- 老先生这个姓太有特色啦,叫 COMPANY --- 他们老法的姓总是大写,虽然好多老法的尺码都挺袖珍的,和和。俺当时看了看这位“公司先生”的名片,张张嘴,吞了回去,俺边儿上 一上海兄弟比较勇敢,张嘴就来:梅斯特-康怕内! 那老法撇撇嘴,纠正道:No! 公八腻! I am Mr. 公八腻!

还有一次 --- 这是在北京啦 --- 有个老法来出差,起草了一份传真后打算往总部发,当时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秘书们都搓饭去了,老先生不会用俺们那部传真机,站在那儿正运气呢,这时候一位做业务的MM吃饭回来了,可这位MM只会讲英语,不会讲法语,老法冲她大吼:“淤喝让!淤喝让!” 小姑娘立在当地,不知所云。还好这时候法语秘书们也回来了,给解了围。感情这个“淤喝让”,就是英语里的 Urgent!

不扯啦~~~ 小囝说的这个一级将军,如果拿北宋 (水浒) 里的荣誉官职来对应的话,应该就是节度使啦 --- 比如高俅带的那十大节度使。二级将军 大致类似于 兵马指挥使 --- 大刀关胜率兵攻梁山时的头衔。

家园 麻烦问一下,英语里的休Hugh是不是就是法语里的雨果呢?
家园 法语的雨果应该世俗 Hugo 吧?

这个名字英语里也有。俺们大学里听过一盘英语教学磁带,叫 The man who escaped. 里面有个人物就叫 Hugo.

家园 拿摩不起来

上面还有个Maréchal des logis-chef大房元帅,Maréchal des logis只能当二房元帅

家园 《巴斯克威尔的猎犬》主人公就翻成雨果

但是英文却是hugh,所以才有这个疑问。

家园 A兄大作, 上花
家园 咦,为啥叫人家小A妹囝?

表吓人

这个职务军衔,别家还有年资到了可能转正的一说,法国佬吝啬,居然二级到顶了?

家园 那次自由党选党魁的会上

宣布开票结果的那位讲法语,一遍一遍地听他大喊:老太太……(用上海话的音比较相近,普通话里就是“老塌塌”)

一头雾水。当时可能猜是总投票数的意思,现在时间长了也忘了,就记得老太太了……

家园 嘿嘿

大房二房都是属于技术兵种啊。大房类似于军士长了。

也不但是法国人,还有好几个国家有这种情况,英国人军衔也是多处用到Marshal,

Field Maeshal是陆军元帅

Air chief Marshal,Air Marshal,Air vice Marshal就是空军少中上将了

家园 其实

我用“职务军衔”也并不准确,中国人的情况往往是低衔高任时,按职务相应军衔佩牌牌,叫职务军衔。而美国等国则是给一个临时军衔,前面就有朋友认为这是一样的了,其实这种情况和文中讲的法国军衔的情况还不一样的。一两句说不好,这会有事要走了,过会儿再说吧。

简单讲,法国陆军将领的军衔,到“少将”就是倒顶了。

家园 准确的发音

准确的发音(中西结合)应该是

日a(一声)/内(一声)/哈(三声)/乐(去四声)

家园 嘿嘿,你用法国腔念念这个看

the total...the total...

家园 谢和尚

早上欠你的,关于转不转正的事,三凑两凑凑出来了,直接跟主贴下吧,过一分钟发上来。

家园 【原创】补说两句吧

主贴里面谈了,法国陆军将领的军衔,到所谓“少将”( Général de division)就算是倒了顶,所以还是把它翻成一级将军,或别的什么东东,比较不容易混淆。至于一级将军在任职时的三个不同等级,与通常意义上少将、中将、上将,才有点等级上的可比性。

但我把这三个不同等级,统称为职务军衔,也还是不太确切的。容易使人联系上中国民国时期非常普遍的职务军衔、以及美国等国家以前常用的临时军衔。就有朋友认为,美国等国的情况是一样的了。

中国当时是没好好评定军衔,低衔高任大把,于是按职务相应军衔佩牌牌,叫职务军衔,有时还正式发文准许,当然不算正式授衔,这和美国等国给临时军衔的情况还象一些,更多是自己动手,只要跟所任职务大致登对,官家也默认,这当然就更不正规了。

事实上,美国等国家临时军衔的情况,和文中所讲到的法国制度,还是不一样的。

美国起家后很长时间里,也只有准将、少将两级将军,只有华盛顿除外,是中将军衔。华盛顿的这个中将也怪,其实美国家也曾发文取消中将军衔,但华盛顿一直还是照中将列着,大概也是不究既往、下不为例的意思。反正他老人家本身也是特例。但这么一来,国家的正式承认的军衔就不止两级,不过是没人占上面这一级就是。有位子就不能长空着嘛,果然就有了第二个中将司各特,美墨战争的大牛。

但有很大区别,即司各特只是临时工,临时中将,不许拿中将的工资。大概是不能跟华盛顿一边大的意思吧。一战时美军继续打破只授两级将军的惯例,潘兴还成了上将,并且在战后由临时工转为长工,总算超越历史;但他手下的两个军长,就被从中将的临时军衔上拿下来了,回去当少将。

熟悉两战开战时美军临时军衔大派发的朋友,当然可以举出更大把例子。比如爱生好喂儿(地主家的,这两天好不好喂啊?胃口好吃嘛嘛香,父母有福了)

说到这里,已经可以看出不同点了。就是对美军而言,临时军衔是指某人临时高就,即“某某人临时当中将”,而非“某某人当临时中将”;中将和上将还是货真价实的军衔。这和法国当然不同,在法国,是不承认Général de corps d'armée和Général d'armée为货真价实的军衔。

是啥呢?花边军衔?叫加衔吧。反正咱有词啊。

至于老麦问法国干嘛搞得这么复杂。我也不知道。其实法国不专其美,“古”时候搞两级将军制国家很多,有些再在二级正式将军军衔外,搞上一点“花边”军衔。我的推测,这可能是一个演进过程,“古”时国小兵少,军中不需要那么多层次,两级就完全够用了;随着发展,不够用了嘛,由平房而多层而小高层而高层。

那为何搞的是“花边”军衔,不正式增加?大概反映的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可能是为了适应平时与战时转变的灵活性。战时军队大膨胀,层次要多,回到平时就希望扁平些。临时军衔就是一种出路,磨完面粉,卸磨杀……将军。不过临时工容易有转正的想头,也是人之常情。这大概就是干脆搞花边军衔的好处?不是临时当中将,是当临时中将,到时我把庙也拆了,和尚还想转正?做梦!回河里好好填坑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