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海油的海上钻井平台(多图) -- 古陈仓人

共:💬39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用了河里的空间! 终于可以看见图片了!

很多文字没法加上!

家园 马鹿你好!久违了!近一年多我摔伤了腰椎

  住了两次医院,大夫拉开我的背部皮肉,给脊椎加上了金属固定卡,半年以后,又拉开皮肉,取下金属固定物,可是受了罪了!现在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但依然腰背痛,活动受限。

  一年多没来河里,可喜的是许多老朋友都还在,同时也看见了许多新面孔!高兴啊!

家园 您大多数地方是对的,但是并不完全准确

关于海上钻井平台的类型 [ 河狼才尽 ] 于:2008-01-28 23:06:44

不知专业角度如何划分。从非专业语言和角度而言,大体分两类:插桩式和浮船式,前者是水深几十米左右的可以,把N个桩腿插入到水底的泥中;浮船式则适合几百米左右水深的吧,因为水太深没法插桩,就像船一样浮在水上,通过一些方法固定。而中国有独创了一种“座底式”,就是象船一样在浅海地区整个坐在海底,代表作是胜利油田的“胜利二号”,顾心驿领导发明的,好像获得了某年的国家二等奖?但只能适用于水很浅的地方。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随便谈谈。

现在世界上海上平台的划分方式不一,国内因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晚,划分就更混乱,很容易混淆概念。按照国际工业界习惯,海上平台主要有三类划分方法。如果按照平台本体来划分,可以分为“置底式”和“浮动系泊式”两个大类,如果按照平台对环境力的响应来划分,则可分为“刚性式”和“顺应式”两个大类,如果按照平台的移动性来划分,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

拿置底式平台来说,工作水深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百米水深就算是这种平台的极限水深了。对这类平台进一步细分,则包括: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移动式坐底平台,重力压载平台等等很多类型。

您所提到的“胜利二号”平台,是属于移动式坐底平台,这种平台分为上下两个船体,上体是工作甲板,下体是浮靴或沉箱结构,两个船体之间,用一根或几根大直径的立柱刚性连接。它最大的特点是这个下体的浮靴结构,需要移动的时候,把浮靴里的压载水排空,整个平台就依靠浮靴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便于拖航,当到达安装位置需要作业的时候,再往浮靴里灌入压载海水,平台就沉下水底,稳“坐”在海底上。浮靴既是整个平台的主要浮力来源,又是固定方式。

但是从我目前在网上搜索来的“中油三号”的图片来看,如下所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上面的图片来看,在中油三号的底部,我们看不到坐底式平台所特有的浮靴和沉箱结构,相反,中油三号每根立柱底部都直接连接着一大块像是混凝土方的东西,这便是所谓的重力压载,所以,在不附加外设浮力装置的情况下,中油三号是不能像坐底式平台那样可以漂浮拖航的,很大可能上这座平台需要用半潜式运输船舶驮到安装地点,然后下水,在立柱底部的重力压载作用下沉到水底去固定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中油三号应该是一座重力压载式平台,在本体结构上属于“置底式”,在响应方面属于“刚性连接式”,在移动性上属于“固定式”。

您所说的胜利二号这类移动式坐底平台,也并不是中国首创或是独创的平台概念,早在七八十年代,这种坐底式平台就已经在北极海域投入应用了,因为工作水深很浅,而且对海底平坦度要求较高,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得并不是太广泛,其本身的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其实就相当于一座没有系缆连接的半潜式平台而已。胜利二号应该是1988年胜利研究院设计的,上海交大也有参与,我印象中天津大学海船系在八十年代好像也为胜利油田设计过一款同类型的坐底式平台,不过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

姑妄言之,澄清一些概念。

家园 陈仓兄帖子里的图片,大多都不是“中油三号”吧?

我大致看了一下,有自升式平台、有导管架平台、有半潜式平台、有混凝土重力平台,FPSO、、、只有中间的一张是中油三号的图片。呵呵,国内现在的平台,大多都还是浅海平台,技术含量都还不高,在深海平台的设计方面,一直都还是一个空白,真希望国家能够奋起直追,早日赶上国际技术潮流。近几年来,国内的兄弟们总算是盼来好年头了,听说国家在海上平台这一块儿投入很大,很重视,真是一个晚来的好消息啊!想当年我跟导师作研究那会儿,要钱没钱,要项目没项目,没办法,上头不重视,不过现在都好了,亡羊补牢,未为不晚,只要国家真正的重视这一块儿,我相信凭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几十年内是应该能赶上的!

啥也不说了,真心的祝福中国海洋工程人!

家园 哦,纠正陈仓兄一个小错误

您在帖子中注解的那个“渤海三号”的图片,其实那不是“渤海三号”,而是“勘探三号”的图片,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座半潜式平台,算是我国海洋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半潜式平台的作业水深一般都是百米到上千米,所以,在渤海那种平均水深只有几米到十几米的环境下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据我所知,勘探三号好像在东海和南海跑的比较多,好像还出过国,去过俄罗斯,不知道记得对不对。

至于说“渤海三号”,那是一座自升式平台,我估计应该是中海油的平台。

家园 您说的比我说的准确和科学多了,花之

我完全凭外行人的了解和印象说了些,也没上网查查专业性的东西。

家园 这地界专家多,借宝地问个问题

这钻井平台的电都是靠柴油发电机组吧。有没有人知道整个平台的耗电功率和耗电量的啊。

另外,有没有考虑新能源利用呢,比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不敢妄言,期待有机电专业的高人回答。不过由我来看,海上平台的发电功率和平台的规模大小、工作特征等有很大的关系,互相之间差别很大,这个是不一而论的。

在渤海湾里的几个近海平台,下面这个连接里面有一些信息,可以参考一下:

外链出处

至于说您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有没有考虑新能源利用呢,比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

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说,国际海洋工程肯定考虑过诸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这类的绿色能源,但是目前还没有那座平台真正实用过这类技术,原因如下:

1、平台没有足够的空间和工作载荷来舾装这些设备。海上平台上绝对是寸土寸金的,而您所提到的这几种发电设备,如风能发电所需要的风扇叶轮、潮汐能发电所需要的水中叶轮、太阳能发电所需要的太阳能接收器等等,都是些大家伙,后两种我并不具体知道,但第一种风力发电设备我有一些概念。我们组前段时间作过一个项目,探讨专业的风力发电海上平台的可行性,我接触到的这种风力发电设备不算大的,别的东西先不说,光那个采集风能的风扇叶轮,直径就在四十米以上,然后下面还有连接这个风扇叶轮到平台甲板上的立柱也有二三十米高,我们做可行性研究的这座平台是一座张力腿平台,工作载荷不算小了,可只装下这套风力发电设备就已经没空间放其他任何东西了,所以目前只能作为专业的风力发电平台使用,不可能再兼做其他用途。而且像风扇叶轮这样的东西,形状还不规则,要是在采油平台工作甲板上放上一个这东西,像井架之类的必要设备就没法安装,怕和叶轮发生碰撞事故。所以,海上石油平台目前是安装不上这种发电设备的,这是第一点原因。

2、安装风力、潮汐力、太阳能等发电设备将会恶化平台的受力状况。还是举风力发电设备这个例子,海上平台上安装这样一个设备,将会使平台的重心大幅度升高,整个平台会不均匀受力,从而增大平台的倾覆力矩,对平台的安全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另外,海洋平台的设计是有一个原则的,那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平台所受的外界环境力,以降低平台在外界环境力作用下的运动相应,这样才能满足平台上诸如生产立管、系泊设备等的工作要求。在这一基本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看到的各种海上平台,其上部工作甲板的受风截面、水线面、水下体积等都是经过最优化设计尽可能的减少了的,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平台所受的环境力。而诸如风力发电设备、潮汐发电设备等,却恰恰要求尽可能多的增加环境力载荷,这和平台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完全矛盾的。

3、目前风力、潮汐力、太阳能等新型发电装置的技术都还不够成熟,不能保证海上平台持续稳定的电力供给,而且设备的可靠性也还没达到要求,这也是海上石油平台所不能容忍的。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夏天的时候工作棒极了,供应热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到了冬天,有时候半天都烧不好一缸热水。与此类似,风力和潮汐力等,也是处于看天吃饭的情况。而海上石油平台是一个小型的封闭而脆弱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工作设备、生命维持设备无时不刻都需要用电来维持,要求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持续的保证电力供给,否则一旦断电,不但经济上要受重大的损失,而且人身安全也要受到威胁。在现在这个阶段,新型发电设备是满足不了可靠性、持续性、安全性的要求的。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家园 用http://photo.bokee.com/

免费的,2g空间,注册一下就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