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启示:巴格达之战中的美军兵器 -- 风中的羌笛

共:💬51 🌺9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启示:巴格达之战中的美军兵器

这几天流行发老文。我也就顺应潮流发一篇。这是我在2004年写的系列文章里的一篇, 是《血色双城》 的姊妹篇之二,请大家拍拍砖头。

正文:

2003年4月4日,美第三机步师经过数天战斗,打散了守卫巴格达近郊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从南郊与西南两个方向对巴格达构成了钳形攻势,其第一机械化步兵旅并且还攻占了位于城西南郊的国际机场,巴格达已近在咫尺,也许已唾手可得——如果城市防御体系配置得不太紧密的话。对美军来说,这样的机会显然值得一试,因为伊拉克正规军主力已经溃散,城市里的抵抗力量与士气肯定受到了很大影响。不过谁也说不上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程度。为了搞清这个情况,美军在整个伊拉克战争中最“炫”的一次行动开始了。

   4月5日早晨,受师长布朗特之命,第三机步师第二旅旅长帕金斯上校派出了一支部队,向巴格达前进。这支部队兵力为30辆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14辆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约两个坦克连和一个机械化步兵连的规模,由代号1——64特遣队的“无赖”坦克营主力组成。他们从城南11英里处出发,沿交通干线8号公路向市内急进,然后向西,横穿城市的西南角后到达萨达姆国际机场,与先期占领机场的第一旅部队会合,美军称之为“雷霆行动”。这次带有战术侦察和心理战双重作用的作战行动获得了极其重要的收获。美军以人员1死数伤和战损一辆M1A1的轻微代价,打死了约1000名伊拉克人,特别是从伊军抵抗行为的技术战术角度分析,兵员素质远远算不上优秀,巴格达城内也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城市防御网。“坦克逛巴格达”使美军认识到,巴格达不是格罗兹尼,对手的力量太弱,美军的便宜是捡定了。

  4月7日清晨,美军经过一天的休整后卷土重来,进攻巴格达的战役正式打响。此次进攻的主要力量是第二旅主力,并有第一和装甲旅在外围协同。“无赖”坦克营和德康普中校的“野猪”坦克营(4—64特遣队)首先向市中心推进,连续冲破伊拉克人不成章法的抵抗。他们的后勤支援路线——8号公路,则由特韦迪中校的3—15特遣队——代号“瓷器”的机械化步兵营负责。大批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和步兵占领了拉希德饭店、“7月14日大桥”、阅兵广场和无名战士纪念碑及底格里斯河畔的两座总统行宫,市中心的战斗渐渐激烈起来,许多伊拉克武装人员和误入火网的平民横尸当场,入眼尽是烧焦的汽车及人体残骸。到中午时美军进攻部队因油料弹药消耗过而大裹足不前;后勤路线又遭到围攻,“瓷器”营沿补给线在三个十字路口建立的支撑点都陷入苦战;设在近郊的旅指挥中心也被一枚“路过”的导弹“光顾”造成人员伤亡;向前方运送补给的车队中途遭伏数人死伤。一时间美军方寸大乱,异常窘迫,仿佛索马里的厄运又将临头。

  但是伊拉克人没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灵活的攻击,只是一味用各种货车出租车满载手拿AK步枪或RPG的士兵去冲美军以坦克和步兵战车组成的圆弧形防御阵地,拿血肉之躯与钢铁碰撞,总是很远就毁于M1A1的主炮或M2A2的“大毒蛇”机炮,幸存的人逃出燃烧的车辆又成了美军步兵手中M16A4步枪的活靶,以致白白付出了重大牺牲,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不但毫无战果,而且士气越打越低。直到几个小时以后,美军动用了最后的预备队,并趁伊拉克人力量削弱之机,勉强送去4车油料和5车弹药(另有2辆油料车和3辆弹药车损失在路上,2名人员阵亡),才坚持了下来。第二天,美海军陆战队从东南方向攻入巴格达。到 4月9日,伊拉克人的大规模抵抗结束了,美军的心理攻势得到了回报,无望的伊拉克军队彻底崩溃,萨达姆政权轰然倒下。美军两进巴格达的战斗中,估计有 4000余名伊拉克军民死亡,而美军仅仅损失了数辆坦克装甲车辆,死十余人,伤百余人就赢得了巴格达之战的胜利。

  巴格达之战,美军投入战斗的主力装备是重型装甲车辆,主要是M1A1坦克和M2A2步兵战车,当然,担任辅助任务的多用途车辆“悍马”越野车、后勤车辆、步兵轻武器的作用也不小,因为它们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武器系统。

  M1系列坦克自问世至今已二十余年,也陆续改进了二十余年。从装备105毫米M68线膛炮的基本型M1,到装备120毫米M256滑膛炮、装甲增厚的 M1A1,再到加装贫铀装甲的M1A1HA(HA是重型装甲之意,即贫铀装甲),最后到全面升级的M1A2SEP,形成了系列化的车族,车重也从55吨 “进化”到了62吨,美军在M1坦克的改进上着实花了许多工夫。M1车族的弹药也几经改进,目前所用的是120毫米的M829A2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 M830A1多用途破甲弹。在巴格达之战中,M830A1多用途破甲弹深受美国坦克兵的欢迎,而穿深达810毫米均质钢装甲的M829A2却几乎无用武之地,因为他们所对付的目标只是一些轻型民用车辆和乱七八糟冲锋的乌合之众,原先设想的对手——T-72甚至老掉牙的T-54\\55坦克都没露面。这是巴格达之战的一个突出特点。M1A1的主炮是一门引进德国RH120-L44滑膛炮技术生产的120毫米M256滑膛坦克炮,在炮塔内有一挺由炮长控制的 M240型7.62毫米机枪,炮塔顶部安装了一挺12.7毫米M2HB重机枪和一挺M240机枪,分别由车长和装填手操纵。在其重达22吨的炮塔巨大的尾舱里储存了55发主炮炮弹,而12.7毫米和7.62毫米机枪弹储量则分别达到了900发和11400发之多,巨大的储弹量加上乘坐舒适,作战威力与持久性都是上乘的。M1A1因重量过大,体型臃肿被不少人诟病,但上述缺点却在巴格达之战中给美国坦克兵带来了诸般好处:重量大意味着防护强,该坦克总体排名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二,高防护性争分不少;体型粗意味着空间大,舒适,人机功效好,并且便于维护和升级,还有可提高作战强度。甚至有的M1车组成员在坦克里储备了可供一个步兵排食用的食品和饮水,即使坦克被击毁了人还能生存很长时间。这样,一群M1A1坦克仅依靠自身弹药,在再次补给前就能战斗很长时间。在巴格达4月7日的战斗里如果不是M1A1撑了那么长时间,美军可能早崩溃了。看来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缺点甚至成了优点,就看你怎么运用,但不管怎么说,苏式坦克的思路是“享受”不到这些的。

  M1坦克是美军坦克兵的主力装备,M2步兵战车则是美军机械化步兵的主要“坐骑”也是M1驰骋沙场的亲密搭档。大凡有M1出现的地方,也就少不了 M2。在M2的型号中,美军现装备的主要是M2A2,此外还有少量担任战术侦察的M3骑兵战车。M2A2使用铝合金装甲,加装了凯夫拉防崩落衬层以保护乘员,车重29.5吨,最大速度61公里\\时,装备了一门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备弹600发)和一挺7. 62毫米机枪,最适应打击轻装甲和软目标,为了具备反坦克能力,其炮塔上还加装了四枚“陶”式反坦克导弹。M2A2火控系统的反应灵活性要优于M1A1,发现目标的距离也比M1A1远,通常充当M1A1的耳目及掩护者。巴格达之战中它击毁的车辆数量甚至超过了M1A1。

美军的另一种得意的车型是“悍马”。最初的“悍马”(M998)只是用作人员运输、战地侦察和战斗警戒巡逻,但要求能拥有与坦克相近的越野能力,比如能通过30°的斜坡,1米以上的涉水能力等。为了降低重量保持机动性能,采用了轻质铝合金材料。该车的机动性能和通过性能极好,以灵活、高速著称,美军大量装备并衍生出繁杂的变型车。世界许多国家也有装备和仿制,如日本的“高机动车”就是“悍马”的异国兄弟,连中国新近研制的高性能车辆——“东风*铁甲”和沈飞“猎鹰”也不能说没有“悍马”的影子。在1993年摩加迪沙事件后,美国针对“悍马”防护力弱的缺点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成果是装甲型“悍马”M1025 和增强装甲型“悍马”M1114的问世。在阿富汗,一辆“悍马”M1114压上了地雷,整个发动机舱完全炸飞,乘员舱却完好无损,五名乘员只有两个轻伤:驾驶员碰伤,开窗观察的排长被冲击波震伤,暂时失去听觉。装甲“悍马”的出现使“悍马”家族的成员得以直接参加战斗。在4月7日巴格达城内的战斗中正是由于它们与M2的全力护送,美军进城部队才最后获得了补给,避免了崩溃。不过,不管哪一型“悍马”,都只是轻装甲车辆,只能在一定距离外抵挡步枪子弹,一旦被RPG直接命中,也只能“驾鹤西去”了。

  在4月7日的行动中担任了火线运输任务的是两种“软皮车辆”(无装甲防护)。8辆M977弹药卡车和6辆M978油罐车“硬着头皮”往火网里钻,尽管有M2和“悍马”护驾,还是有三辆M977和两辆M978变成了灰烬。这个事件反映了强大的美军在后勤上有着无奈的“软肋”。幸好伊拉克人的战斗能力令人不敢恭维,否则后果实在难以承受。

  在巴格达,第三机步师士兵手中的枪械主要有M16A4自动步枪和米尼米机枪。M16A4是M16家族中最新的成员,在M16A2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美陆军原来计划全面换装是M16的另一变型枪——轻巧而准确的M4A1卡宾枪,部分军队已经开始装备。但阿富汗的经验表明,在视野良好的空旷战场上,枪管长度370毫米的M4A1射程过近,杀伤力不足,这对无法或很少得到后方火力支援,不得不依靠自身力量的部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M16A4的枪管和 M16A2一样,为510毫米,强调的是远距离点射精度和杀伤性能。它主要的改进是在护木上下方各设置了一根“皮卡汀尼”导轨,换用了平顶机匣,除了能和 M203榴弹发射器、霰弹枪组合使用外,它也可加装瞄准镜、间瞄系统、战术灯等装置,实现远距离射击、近战中先发制人、夜战等功能,做到一枪多用。

  其他武器也很有讲究。专用狙击武器由7.62毫米M24、M40和12.7毫米M88这三个系列的反人员\\器材狙击步枪担纲;近距离支援武器米尼米机枪是“拿来”的,出自比利时的FN公司,在美军中被称为M249,除了重量轻以外,准确、可靠也是它能落户美军的原因;米尼米的“哥哥”FAG则把M60 “赶走”,“摇身一变”成了美军M240通用机枪;M2HB中型机枪、MK19—3榴弹发射器等重型步兵武器也为美军攻占巴格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步兵武器可以适应不同平台,从士兵和“悍马”越野车直到重型的装甲车辆,甚至是直升机。这对我国轻兵器研制应该有“他山之石”的借鉴作用。

  相比之下,伊拉克的武器装备陈旧不堪,来源五花八门,型号繁杂,缺乏系统性,作战效能低下。4月7—9日的巴格达之战中,伊拉克人手里只出现了一些 AK47、AKM自动步枪、RPG火箭筒及它们的仿制品,重型武器或者毁于空袭,或者由于畏惧而被抛弃,都没见踪影。而伊拉克参战人员的战斗素质的低劣,更加剧了武器对比天平的倾斜。轻型步兵火器的优点是携带方便,使用灵活,机动性强,隐蔽性好,但在巴格达的激战中,我们看到,伊拉克人并没有发挥这些优势。

元宝推荐:MacArthur,老马丁,
家园 沙发花

把沙发抢下来先...

要说美军有什么战术创造的话,这环形防御圈应该算一个,从和印第安人过招时就用,一直到釜山,砥平里,现在的巴格达,屡试不爽...

可他们的对手从来就没在火力上超过他们过...恨呐!

家园 悍马的地位现在有些尴尬啊

不加装甲则防护太差,人见人灭

加装甲则重量大增,机动性和载重严重降低,油耗却大涨

美国人的下一代高机动车研发估计该加速了

家园 确实如兄所言。花。
家园 美国军方推出新型战车以替换悍马军车

据美国《陆军时报》3月30日报道,美国军方正在测试下一代战车——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的“概念款”,并计划在未来几年里替换屡遭重创的“悍马”。

投6000万美元造新“军马”

  为了找到更好的“马”,美国国防部设立了总额高达6000万美元的“联合轻型战车”项目。该车以洛·马公司为首的几家大型国防生产商合作设计,4辆造价高昂的新“马”已运抵刘易斯军事基地,由美国陆军第2步兵师4旅14连的士兵们亲身测试。测试内容很全面,包括用车载起重机卸载、爆炸波测试及让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等。

  这次测试共包括两辆卡车和两辆补给车。它们真是“防护到牙齿”,从远程武器系统、夜视仪到便于操作的触摸式驾驶台再到防弹玻璃,无所不包。两辆用来运兵的卡车装有“比悍马厚得多的装甲”,特别是底部的重型装甲可以抵御威力巨大的炸弹的袭击,其轮胎亦是特制的,可以避免被弹片撕裂。与卡车相比。两辆“块头”更大的补给车也不弱,它们装备有大功率起重机,可以吊起重达13吨的货物。为方便运输,补给车的后部还带有类似拖车的“尾巴”,可以独立于卡车之外执行作战任务。

  美军在伊拉克执行巡逻任务时,经常出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下车查看,武装分子经常利用这种机会发动袭击,士兵们往往猝不及防,非死即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悍马”的柴油引擎起动过慢,乘员在逃亡时过长地暴露于危险之下。联合轻型战术车独特的柴油、电力混合引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两种引擎可以很方便地转换。在遇袭而仓皇失措时,士兵们可以迅速地将自己塞进车,在几秒钟内启动电力引擎并高速逃离。另外电力引擎的好处是噪音小、易加速,适于执行夜间任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没人试过用迫击炮吊射吗?

环形阵应该是传统的防御阵型,只是因为美军火力强大,弹药充裕,面对火力弱小的对手格外得心应手。但是原地围成一个圈,刚好可以当榴弹炮的靶子,没有榴弹炮,大口径的迫击炮也可能对发动机舱有所破坏,至少可以杀禁锢在圈里的软目标。

家园 这个问题,在我第三篇里会谈到。
家园 恳请龙大再开个:信息武器在美军中使用情况

正好软硬结合,完美的画一个煤军做杂活的全景图画

多谢啦!

家园 看报道说美国和以色列再研究反火箭弹迫击炮的武器

据说受到黎巴嫩真主党成功的刺激,专门预警和反制类似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这类慢速武器的设备

家园 那时候伊拉克的武装力量

真是够笨的呀。就手里那点破玩意往坦克那边凑什么,根本是找死嘛。这时候很明显阻断美军同后方的联系,围点打援,阻断补给,杀伤步兵才是重点。即使要打坦克,也要俯射,打顶装甲才有希望。看来伊拉克人只是嘴里喊着要巷战,但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巷战战术。

可见,当时伊拉克高层跑的跑,降的降,部队已经基本上变成了乌合之众。不要说没有战斗意志,连保命的正确战术都不会。

阿拉伯军事史上的又一个耻辱。

家园 可能以后

又会有干扰这些设备的装备了,让这些激光或者弹药现乱打一气,消耗得差不多了,真的再来。

又想到美军反狙击,通常是探测到有枪声后,就用火力把那个方向粗暴地毁灭掉。联系到《河崖村诱敌战》的帖子,很有利用空间呀。多亏阿拉伯人不用中文,从中国取经不方便,美国人就偷着乐吧。

家园 期待中
家园 所谓触摸屏操纵大概是噱头吧

记得悍马当年挤掉的竞争对手,就是因为太精巧了,虽然性能很好,但是战场上表现一塌糊涂。公司派人前去查看,结论是战场上的士兵操纵动作“粗暴的超出任何内部测试情景”。

想象一下美国大兵遭到袭击的时候一拳砸在触摸屏的“启动”图标上……

家园 M1A2 is already 70 tons

Nearly 70 tons, The turret is 29 tons...

家园 “瓷器”应该是“中国”

3-15后面应该有个Inf,是15步兵团3营。15步兵团曾经驻中国。

1-64,4-64应该是64装甲团1,4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