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高收费改变大学生阶层结构 -- 燕人狂徒

共:💬116 🌺286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高收费改变大学生阶层结构

[强盛8888] 于 2004-02-16 15:54:17上贴

--------------------------------------------------------------------------------

  本人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班主任,以下结论根本实际工作体会得出。

  本人发现,大概从99年开始的大学高收费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其结果不只是带来片面的社会问题,而是带来了整一代大学生阶层结构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影响到未来30年间中国中坚力量的构成,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走向。

  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现在大学生中城镇生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现在的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0%,三成左右,四五年前――在大学高收费之前,学生中基本农村学生占了一大半,――本来应该是七成,但由于城镇子女少、教育资源占有多,所以农村生的比例大概占五六成,由于农村尤其是贫困学生相对更为勤奋,所以在名牌顶尖学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更大。

  而现在不同了,根据我的调查和感受,现在学生中城镇生源居多,已经占到大半以上,有些地方占到七八成,和国家总体人口结构恰恰相反。

  笔者认为,这显然和高收费的市场调节能力密切相关,由于高收费,使更多的农村学生上不了大学或上不了名牌大学,大学生的阶层结构正在慢慢起深刻变化:

  1、考上的农村生放弃上学,虽然教育部承诺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但事实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教育部根本无权指挥财政部和银行系统,贷款并不容易,政策难以落实。放弃上学的农村生不在少数。

  2、考前的学生放弃报考,很多贫困生选择报考师范、军校、较偏僻和一般的学校,目前基本情况是名牌大学收费最高,在5000-1万之间,师范略低,军校免费,偏僻的学校学费和生活费也低。很多优秀贫困生为了不增加家庭负担,忍痛报考军校。这种情况和美国类似,在美国从军的很多是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的。

  3、农村生平时学习丧失动力。由于学费高昂,考上大学已经不是喜事,所以很多农村学生不像以前勤奋拼搏,拼了也于事无补。即使熬完了几年大学,能不能找到工作也是难题。

  可见这种高收费的市场效应就是使大学生的阶层结构迅速起变化。农村生减少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农村生多来自贫困地区,能够同情贫穷,至少是理解贫穷。而且无庸讳言,农村生的刻苦程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孝顺父母,热爱国家的程度,似乎比城市生略高。一般而言,他们更有打抱不平,为家国天下,为弱者群体呼吁的冲动。这些都是根据我的印象的不严谨概括。

  而城镇生,更多是独生子,生于1980年代,娇生惯养居多,对贫穷缺乏理解,集体感和社会责任感都较差,对待父母孝顺不够。在他们的成长中没有经受过生活和困难的精神洗礼,贫乏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接受了更多的沉渣泛起的思想资源,如哈韩哈日哈西方,如把革命当成前卫和时髦(实际生活里又根本不理解弱势群体),比90中期以前的学生更现实和注重个人利益。对此的反思很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非典时期的“80年代批判”,这个批判在联合早报的论坛都进行如火如荼。本文无意争论细节和对错,也无意妖魔化城镇学生,只说总体判断。

  我以前撰文认为,高收费遏制了中国社会正常的社会分层流动,并指这是极其危险的,这种危险不只来自下层的不满、社会的不稳定,更严重和深刻的是,一个稳定流畅的社会分层流动机制,不只能缓和社会矛盾,而且能够使民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丰盈的造血功能,因此广大下层的人能通过高考(或科举)参与到社会精英层中来,这无疑能促进社会进步,焕发社会的活力,也使社会各阶层利益能得到充分交流和体现。

  而高收费,是国家为了“刺激内需”的蝇头小利,却扼杀了社会分层的流动,扼杀了穷人的动力和梦想,改变了未来社会的阶层结构,加速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加速社会的两极分化,加速社会矛盾的恶化,改变了社会权力精英的结构,进一步漠视了弱者的利益和出路,阻塞社会活力的焕发,阻塞社会血液的更新,阻塞社会阶层利益的沟通和理解,阻塞中华民族未来创新力再造的可能,使中国重新陷入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垄断专制的国家,陷入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变动分裂的恶性循环。民族的复兴遥遥无期,深为国家所不取。

  希望各位多转贴到大网站上,为了祖国长远的未来!胡主席,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经常上网,体察民情!!~~~并且还有专门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的人员也会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

通宝推:然后203,hwd99,
家园 深入发掘好文!
家园 不错的文章,奇怪为什么没人关心?是西西河变了还是我变了?
家园

rt

家园 这个帖子说对了现象但没说对原因。名牌大学收费不是最贵的。

贫困生不可能因为名牌大学收费贵而不去上。事实上,只要考上了名牌大学,学费根本不是问题。在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清华的学生也不会因贫困而失学,何况现在普遍有了助学贷款。反而是些差一点的大学,学费才是问题。因为它们本来财力就弱,遇到贫困生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越差的学校的学生,越难拿到助学贷款。

但是名牌大学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连老温都发现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根本不是学费,而是因为农村学生占有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少(相对),而高考命题也越来越偏向城里人,特别是大城市。举例来说,重庆每年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自南开中学这个学校的就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重庆市其它重点中学的就更多了,占了绝大多数名额。来自郊县重点中学的,就很少很少了。来自郊县非重点中学的,几乎是0。其它各省情况都差不多。所以农村学生成功的被挤出了名牌大学,纷纷进了农林牧副渔林军师等学校。

北京上海为了掩盖自己录取率高、录取分数低的事实,很早就自主命题了。其它各省也不得不这样。所谓的“全国卷”已经是历史了。现在高考的公平,最多也就是省内的公平。完全谈不上是全国的公平。但是毕竟,高考是农村子弟翻身的唯一机会(几乎是这样)。

所以,每次看到 “赚家血者” 高呼“素质教育”,我就心惊肉跳,因为每一次鼓吹,都是压迫农村学生的前兆。农村学生哪懂得弹钢琴、画油画、演讲和跳舞呢。等 “赚家血者”鼓吹的“素质教育”、高校自主招生等政策的实行,农村子弟的最后一条路也将最终被完全堵死。悲哉。

家园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内部指标。
家园 支持!

两极分化不是好趋势,缩小城乡差距,从教育入手是应该的.

希望更多人重视.

家园 说得太对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没这么严重,我来自二线城市,入大学后在数理化等科目上,跟其他来自一线城市的基本没什么区别,甚至略强。但是在英语一科上,真是感觉到差距了。原因可能有部分是因为我高中的英文老师不够好,但也有部分人家在中学就有我们没见过的外教。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英语教学的应试性质,学习的质量自然大不相同。现在英语在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甚至听说听力大大加大了分数,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吃亏啊。

家园 高考曾经是一切不公平中最公平的制度

高考曾经是一切不公平中最公平的制度,但现在随着各种各样的名义的改革,开始向不公平前进了。

一般211的学校,助学贷款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好像在05年还是06年的时候收紧了一下。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是这样

现在学校有很多自主权,再加上“素质教育”的幌子,普通人家的小孩在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了,我们这里很多领导家的小孩基本都在参加高考前就录取了,连参加高考的形式都不用了

家园 北京和上海还是有区别的!

我觉得大学也分成全国性大学和地方性大学,区别不仅在于招生范围,更在于财政来源.

基本美国的地方性大学对本州的学生都是给出更多名额的.原因很合理,地方的纳税人支出了学校的主要财政来源,那么对地方偏向无可厚非.假如地方对教育的投入增加,却没有相应的收益,那么地方纳税人也不会有增加教育投资的动力.

但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全国性大学则不能如此,必须体现对全国的考生一视同仁,或统一考卷统一分数线或各地录取比例一致,否则严重挫伤各地纳税人的积极性.

严格意义上说,除了军事院校外,综合性大学里,全部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只有北大和清华,其他学校地方财政支持都达到50%以上,所以只有北大清华多招收北京人是不合理的,北理多招收北京人则很合理.毕竟人家的父母花钱供教育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女么.

家园 各省自主命题还有一点很讨厌

把农村孩子很擅长的数理难度降低了,但是英语和语文的难度升高了。

家园 与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相比

我觉得内部指标并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毕竟名额并不多,而前者的影响更严重。

家园 送花支持

这是谋国之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