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好书推荐】《大灭绝--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许靖华 -- 还是不懂

共:💬22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书推荐】《大灭绝--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许靖华

许靖华:世界著名地质学家,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教授。在地球科学的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大灭绝》是一本探讨地球演化及生物进化的科普读物。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文字连惯流畅,简捷优美。许多看似高不可攀的科学概念在作者笔下写的轻松有趣,使读者耳目一新。下面摘抄一段关于地磁逆转的发现过程,请不爱吱声同学看看。

文章来自第四章《地磁年代》

许靖华,《大灭绝--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1997,三联书店,任克译。

所有的岩石都含有磁铁矿之类的磁性矿物质。这些微小的磁性体只要有机会就会按照地磁场的方向定向。当沉积物发生沉积或火成岩从液态冷凝为固态,磁铁矿的小颗粒都会定向。通常它们是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的磁北极。因为磁场像是环绕一根贯穿地球南北的磁棒而形成,因此有弯曲现象。在北半球,磁铁中的指北极都向下倾,而在南半球则上翘。这倾斜的角度叫磁倾角。

在测定火山岩的磁性时,用来测量天然余磁强度和方向的仪器初试锋芒。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布容于1909年开始研究法国中部玄武岩流的天然余磁,研究区位于罗亚尔南部高原。大多数样品的磁性与预测结果相符,但有些样品的磁性却是反常的,因此布容吃了一惊。这些岩石里小磁铁的指北极不是指向北而是指向南,向上翘而不是向下倾。也就是说,它的定向与现代磁场正好相反。

等到20年后的1928年,松山基范对日本200万年以来的火山岩进行了类似的测量,也发现了反向的天然余磁。异常的磁性都出现在一组较老的玄武岩中,而较年轻的样品磁性方向都与现代地磁场一致。他突发奇想,大胆提出地球的磁极曾经倒转过:在某些时期,地球的磁北极曾经位于地理南极附近,而磁南极则靠近地理北极。松山推测,这种倒转发生在第四纪的某一时期,大约在数百万年以前。

因为这种想法太异想天开了,当时没有多少科学家相信松山的解释,连他的同胞也不例外。上田成也当时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地球物理专家。他不但排斥松山的荒诞想法,还试图为磁性倒转这一勿庸置疑的事实找出一种较可信的解释。根据他的实验研究,上田提出了一种自倒转现象。到1958年,他已经证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人工使岩石获得反向磁性。上田的试验很好,但没有解决问题。布容和松山的样品火山岩磁性的确倒转过,因此,要么是这些岩石经历过上田的特殊处理,要么地球的磁极在某些历史时期确实曾发生过180度的大倒转。二者必居其一。

有一种方法可以检验这两种方法谁是谁非。如果松山的主张不谬,那么,反磁性的岩石在历史上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年龄应当接近。而岩石的年龄可以用放射性测年的方法确定。

火山岩含有放射性钾,是测年的好材料。时致1960年,放射性测年技术已经非常可靠。加州和澳洲的研究队伍陆续发表了玄武岩年龄数据,数据证明了松山的推测。所以反极性的玄武岩都是在新生代的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早期形成的,年龄数据集中在240万年到70万年之间,似乎说明在这段时间内确实曾发生过地磁的倒转。为了纪念松山的贡献,后人把这一磁性地层期称为“松山反极性期”,松山期后,地球的磁场一直保持现状,称为“正极性期”,延续至今长达70万年,为了纪念布容,称为“布容期”。事实证明,松山荒诞不经的想法竟是对的。

地磁极性倒转现象得到证实,预示着更多的地磁期尚待发现。我们现已确知,地球磁场是不稳定的。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南北磁极曾经经历了多次正向期和反向期的交替。反极性期的出现在时间上并不规则,每一次倒转大约需要几千年才能完成。在布容期以前有很多正极性的岩石,松山期以前也有很多反极性的岩石。

人们总是天真的认为,地磁场是由埋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固体磁铁引起的。从物理学的观点看来,要使这样一个大磁铁倒转根本不可能,因此从直觉上并不认可这一相反。其实地磁场的起因与这种设想的大磁铁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在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下,任何固体都将失去磁性。根据现代的认识,地球的磁场是一种电磁场,是由带电粒子在地球内部熔融的铁核心中发生流动而产生的,就像电流流经线圈时产生磁性一样。因此地球的核心更像一部巨大的发电机。由于地球液态核心的运动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到底谁影响谁?还是不懂),所以地球的磁极都十分接近地理极。计算还显示,地球的液态核心的随机运动,与大气气旋中的湍流非常相似。只要达到一定的临界条件,就能引起地磁场的倒转。地磁场的极性倒转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而不是什么超自然的奇迹。

家园 非常感谢。以前曾经见过这方面的文章,但没有这篇这么清楚

不过我现在正在想到底地球是发电机还是电动机?他的比喻好像有问题。

家园 据说现在正处于一次生物大灭绝之中。

家园 真是好极了,科技探索版宣传伪科学出版物
家园 这是伪科学吗?(我没听说过这个人这本书,也没看这篇文章)
家园 你牛

许靖华: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国际海洋地质学委员会主席、欧洲地球物理协会(EGS,2002年EGS和EUG合并为欧洲地球科学联盟)首任会长。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地中海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4年获世界地学界最高荣誉Twenhofel乌拉斯坦勋章。并曾获国际地质学界的另外两个荣誉:英国地质学会授予的最高荣誉Wollaston沃拉斯顿奖章(1984)和美国地质学会授予的Penrose彭罗斯奖章(2001)。2002年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

你怎么就这么牛气地宣布别人是搞伪科学?

你牛
家园 你才牛

我说<大灭绝>是伪科学出版物, 你就上升到"搞伪科学"的地步,许是名地质学家,却跑去生物进化领域乱讲,讲的还是老的不能再老的"灾变论",再搞出一个"幸者生存"来取代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宣扬不可知论.

他如果真的改写了进化论,那就去发表正式的学术论文,让相关学术界去评价,他却要在这种"科普"读物中贩卖私货.

你牛
家园 另外就是建议您先读一下他的书,而不是他的头衔
家园 我倒是建议你仔细读读再说

我看你是没读懂作者说得是什么。

而且这本书的分类也并不是科普。

家园 10年前就读过了,读了两遍,没找到英文原版,你呢?

又翻了翻,评价还是一样,一个地质学家胡扯进化论的伪科学出版物.

家园 英文原版,网上卖得多得是,也很便宜,懒得买

这本书成书在1986年。当时的背景是有很多进化论生物家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于恐龙无法在自然选择中战胜哺乳动物,最终被自然淘汰。环境灭绝说那时候只能算是一个假说,刚冒头不久。据作者自称是他那时候在和一些古生物学家讨论中提出来的。通过地质化石等研究,他与一些古生物学家站在当时的自然选择灭绝论的对立面。但是反对自然选择在物种大灭绝上的解释,不代表他们就反对进化论。到今天,20多年过去,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没人再提自然选择。

家园 进化论·和·地质灾变没有冲突·

地质灾变是一种全球大范围的环境变化,也是生物进化必要的外部条件。严格讲生物进化应该是生物演化,不应该带上主观色彩-进化意味着好的变化,而退化意味着坏的变化。

随着科学研究对地球的地质演化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们发现生物演化是行星演化乃至恒星演化的一个产物。

生物演化本质是化学演化,是一种有记忆的化学反应过程。如同任何化学反应,其反应方向受制于反应条件,诸如组分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当基因发生突变意味着组分发生变化,只要这个变化能保证反应继续下去,这个变化就会被保留,随着组分变化越来越多,这个反应可能变得面目全非了,也就是新种形成了-当然还要用特殊容器(地理隔离)防止这个反应同其它类似的反应混合。

但是如果外界条件变了,这个化学反应可以被终止。

比如食肉化学反应可以使食草化学反应终止。又如地球的冰川期可以使得大量食肉化学反应食草化学反应同步终止,说明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和地质条件制约了生物演化的进程。

澳大利亚新西兰较早在地壳板块运动后与欧亚旧大陆分离,有袋类动物就被保留下来而没有被其它食肉类所灭绝,这样的地质活动算不算灾变?

在冰川期,尽管大量变温动物和裸子植物死亡,但是恒温动物和被子植物被选择下来。如果恐龙不灭绝,还有今天的人类吗?

地质灾变对恐龙来说是灭顶之灾,对恒温动物来说却是个天赐良机。

所以进化改成为演化较好,比较中性和客观。

至于地磁反转的危害值得研究,问题是反转的时候,地磁场是否消失?没有地磁场,地球的大气会直接受到太阳风的冲击,后果可以看这篇:链接出处

家园 不能单纯而论

环境突变当然也属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小行星撞击还是德干高原火山喷发,对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造成了影响。能适应此种变化的,如哺乳动物祖先就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的,如恐龙就灭绝了。

家园 这本书明显是误读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已经没有确定进化、演化的方向,所以这本书说是伪科学是过分了,但是确实没有知晓科学的发展进步——书中说的进化论,大概是二十世纪初期严复翻译的那个水平。

家园 80年代初期的书啊

最近20年算是突飞猛进吧。evolution这个理论也一直在evolution。

七十年代那时候,对恐龙灭绝的假说,渐进论是主流吧。比如气候的改变,植物的改变,哺乳动物占据竞争优势,恐龙完败,从而灭绝。

所以那本书的出版,其实严格说不算是科普,是和当时的渐进论的直接交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