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对春联 -- houle

共:💬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对春联

对口相声:对春联

--------------------------------------------------------------------------------

    千龙文化论坛

甲:听说你们说相声的都有点学问。

乙:没有没有,即问之学而已。

甲:都会吟个诗呀,填个词呀,作个赋呀,写个四六骈文呀。

乙:我们哪会这个呀。

甲:任嘛不会?

乙:也不能说任嘛不会,小得溜的,猜的灯谜呀,对了春联呀。

甲:你会对春联?

乙:对春联我还真下过了点功夫。

甲:有师父传授?大学里学的这个?

乙:没有没有,自己喜欢,平时自己琢磨。

甲:咳,闹了半天,票友!

乙:对联还有票友呐?

甲:业余的。

乙:听您这口气您是专业的?

甲:然也。

乙:您跟哪儿学的对春联呀?

甲:耶路撒冷大学中文系春联专业博士研究生。

乙:耶路撒冷大学有中文系么?

甲:你去过耶路撒冷大学?

乙:没有。

甲:还是的。我们这届同学一共二十六个人呢,世界各地,哪儿的都有。

乙:二十六个?

甲:学校给我们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排号。我们之间互相称呼,就用字母加个“联”字――我们是春联专业的嘛。比方我们学号第一号的同学,就叫“A联”。第二十六号,就叫“Z联”。

乙:您那学号是第几号?

甲:数我那学号吉祥。十六号。

乙:您叫?

甲:“P联”。

乙:屁帘儿呀!

甲:你别走小辙儿呀!

乙:您怎么叫这么个名字?

甲:这不该着杠着么。

乙:我说“屁帘儿”先生。

甲:你是“尿介子”先生。你又不是我们同学,用不着叫我们这昵称。

乙:就这还昵称呢!那我怎么称呼您呢?

甲:我有姓,我姓佟。你就叫我佟爷爷就行了。

乙:对了。――不行!你怎么又成爷爷了?

甲:那是,从对联这门学问上论,我是专业的,你是业余的。咱俩之间那差距就跟那爷爷和孙子之间的差距一样,所以你就得叫我佟爷爷。

乙:您这话说得可太敞了。

甲:我这还搂着说呢。

乙:就算您是专业的,我们是业余的,水平也不可能差距那么大。

甲:票友都你这毛病,不服。

乙:今儿不说到这了么?咱俩在这对一回春联,叫大家评判一下咱们的水平如何?

甲:你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乙:我至于的么?

甲:回头大家一笑话你,想不开,喝开塞露死了。

乙:有喝开塞露死的么?

甲:什么东西喝多了也不行。

乙:不不不,今天咱们在这研究一下,要是您水平真象您说的那么高,我们输了寒碜,心服口服。

甲:是这话?

乙:是这话。

甲: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陪你们这票友玩玩儿。

乙:好,咱谁说上联?

甲:出句容易对句难,当然你出了。今一晚上全是你出上联。

乙:好,咱别跟人家专业的嚼吣,我出就我出。我出一个……唉,正好刚才门口有一位观众进来,我的对子上联有了。

甲:什么?

乙:“进来。”

甲:我这对子下联也有了。

乙:您这下联是?

甲:“玩去儿!”

乙:我说你活腻味了是吧?

甲:不是,(向观众)您别多心,他说您“进来”,我说他“玩去”呢。

乙:你才“玩去”呢,这什么学问呀!

甲:你叫观众评评理。我这么大一博士,就给你对“进来”?“进来”对“出去”、“回去”、“归去”、“上去”、“下去”……我能给你对出六百多种来呢。就这个呀?可不我叫你“玩去”呗。

乙:哦,这上联太简单了。那我可拣那难的出了?

甲:你最好全是男的,一点女的也没有。

乙:这叫什么话呀。

甲:实话呗。

一般对联

好,我这上联是:“红烛泪流,莫非火烧心痛。”

甲:我对“铜钟声吼,想来木撞腰疼”。

乙:还真不错。

甲:那是,不然能当耶路撒冷大学的P联么?

乙:你就别提这小名了。再出一个您能对么?

甲:出你的。

乙:“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甲:“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乙:“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甲:“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乙:“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水。”

甲:“风吹尘起,地生无火之烟。”

乙:“池中荷叶鱼儿伞。”

甲:“梁上蛛丝燕子帘。”

乙:“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甲:“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乙:“衙役赶鸡,狗腿不如鸡腿快。”

甲:这句什么意思?

乙:说是有个衙役买了只鸡,没留神,鸡给跑了,衙役就在后面追。过去管衙役叫“狗腿子”,所以说是“衙役赶鸡,狗腿不如鸡腿快。”

甲:我给你对“和尚骑马,驴头更比马头高。”

乙:你这嘴可够损的!

甲:谁让你出的这倒霉上联呀。说那个有层次的。

格言对

乙:“逢人只说三分话。”

甲:戏词?

乙:对了,麒麟童《描容上路》那段[流水]里就有这句。

甲:你会唱么?

乙:凑合能哼两句。

甲:你哼哼一个我们听听。

乙:什么叫哼哼一个呀?

甲:没那意思,就说你唱这两句我们听听。

乙:(唱)“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甲:这不出来么――“未可全抛一片心”。

乙:往外诓我呢!这个不算,你得重新对。

甲:那也容易,我对“作恶空烧万炷香”。

乙:什么意思?

甲:古语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平时穷凶极恶,你就是烧一万炷香求佛爷保佑你平安无事,也逃不过恶贯满盈的那一天去。

乙:嚯,还有点处世哲理。

甲:那是,要不我是专业的呢。

乙:行,我也说点那有哲理的。我说“近朱者赤”。

甲:我对“近墨者黑”。

乙:好。我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甲:诶?你怎么一个人全说了?

乙:甭管那个了,您对这个吧。

甲:我对:“久病成医。”

乙:什么意思?

甲:古语说“三折肱,为良医”么,得病久了,你关心自己的病情,总看大夫怎么给你开什么药,怎么诊治,自己没事也总翻翻医书,时间长了你也略通医术了。这叫“久病成医”。

乙:好。还有半句呢?

甲:“久病成医”呀,――“久嫖成龟”。

乙:“久嫖成龟”?

甲:是呀,你以为她就跟你不跟别人来呀,你这绿帽儿是戴定了。

乙:你才王八呢。

甲:说着说着急了不是?一点涵养也没有。

乙:你骂人嘛!

甲:我那解释对子下联的涵义,说什么“你”呀“她”呀,都是虚指,没有说具体指哪位。你跟那儿着什么急呀?

乙:还怨我自己捡了个石碑驼上了。

甲:你体格好嘛。

乙:没完了是吧!

甲:还有好的么?接着说。

乙:“事不关心,关心则乱。”

甲:“人无下贱,下贱自生。”

乙:“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甲:“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乙:“粗茶淡饭,这点福老夫享了。”

甲:“捧哏量活,那些事儿子承当。”

乙:找便宜是吧!

甲:“齐家治国,那些事大人承当。”

乙:这还差不多。――“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

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乙:“公诉人。”

甲:哟?法律名词。

乙:对了。“公诉人”。

甲:“私生子”。

乙:这对得上么?

甲:对了,没这“私生子”,那“公诉人”告谁去呀?

乙:公诉人就管这个呀!

甲:你净出这小儿科,我可不就逗着你玩呗。还有那好的么?压箱底儿的那个。

羊角对

乙:好,你听这个。“白日放歌须纵酒”。

甲:“黑灯跳舞好揩油。”

乙:你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怎么乱七八糟的呢?哪个字都对得上呀。

乙:我来问问你。“白”。

甲:“黑”。对得上不?

乙:这头一个字没问题。“日”。

甲:“灯”。

乙:“日”你得对“月”呀,怎么对“灯”呢?

甲:“日”对“月”呀,票友才那么对呢。

乙:你这有讲么?

甲:当然有讲了。日为天上明灯,灯是人间红日。

乙:也有你这么一说。“放”。

甲:“跳”。

乙:这不对,“放”你得对“收”呀。

甲:别拿你那票友水平衡量我们业内人士呀!

乙:我把这茬给忘了。不过您还得给解释解释。

甲:“放”,你往哪放?你放一个我看看。

乙:什么叫我“放”一个呀?!

甲:你做一个放东西的动作让大家看看。

乙:就这么放(用手往下放)。

甲:跳呢?

乙:这么跳(向上跳)。

甲:这就对了。放是撒手下放,跳是点足上跳。不仅动作相对,而且这里还暗含着“手足”之对。这玩艺儿,太深了!

乙:你别说,还真有道理。

甲:要不我是业内的,你是夜二的呢。

乙:什么?

甲:业余。

乙:好么吓我一跳。下一个字,“歌”。

甲:“舞”,这连解释都别解释了。

乙:对,这个一点问题也没有。下一个,“须”。

甲:“好”。

乙:这怎么意思?

甲:你那“须”是哪个“须”?

乙:“必须”的“须”。

甲:凡是“必须”的,它一定是那“好”的。

乙:也对。“纵”

甲:“揩”。

乙:这怎么个意思?

甲:你这人太笨了。这不跟那“放”“跳”一个意思么。“纵”,用手往外放;“揩”,拿手往里抹。

乙:对。最后一个字,“酒”。

甲:“油”。

乙:这怎么个意思?

甲:有这么两句谚语你就忘了?

乙:哪两句。

甲:上句是“无酒不成宴席”。

乙:对对对!有这句。下句是?

甲:“没油别当厨子。”

乙:这叫什么上下句呀!

甲:对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大师傅没有油也没法炒菜。词糙而理精。对上来没有吧。

乙:那也不行。我这对子的上联是句“古诗”。

甲:我着对子的下联是种“实事”呀。

乙:“实事”对“古诗”,这倒是可以。不过您这是什么“实事”,我怎么不知道呀?

甲:罢了!某某(叫乙的名字),大好人!好,好好好好!!

乙:怎么了我这就“好”?

甲:别看你不懂这对子的涵义,但是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

乙:说明什么问题?

甲:说明你有一种优秀品质。

乙:什么优秀品质?

甲:弱智。

乙:你才傻子呢!

甲:不是不是,“幼稚”。

乙:幼稚?

甲:说白了就是“单纯”,你这人心地特别纯洁。没那多么脏心烂肠子的。

乙:呵呵,对对对。――不过这跟对子下联有什么关系呀。

甲:当然有关系。这充分说明你不去舞厅、迪厅、夜总会。

乙:是是是。我不去哪地方。

甲:你要去了那地方,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乙:舞厅里什么样呀?

甲:舞厅里不跟咱这说相声的似的,这么亮的灯。人那儿灯光都特别的暗。

乙:为什么呢?

甲:要的就是那种气氛。

乙:不不不。灯亮了一样有气氛。

甲:亮怎么还有气氛呢?

乙:他看得清楚呀!

甲:哦!亮了看得清楚。

乙:越亮越好!

甲:依你那意思,舞池子里一堆人跳舞,周围弄二十四个大探照灯!

乙:看得真真的!

甲:过十分钟你再看。

乙:怎么样?

甲:跳舞的全变烤鸭了!

乙:好么,舞厅改吊炉了!

甲:就得黑灯。

乙:对,黑灯。那怎么就“揩油”呢?

甲:说你弱智――

乙:什么?

甲:幼稚――就在这呢?

乙:怎么呢?

甲:“揩油”你懂么?

乙:就是“占便宜”呀。

甲:哎,对喽。你当跳舞都跟听相声的这么规矩?不揩油,黑咕隆咚的,谁去那地方呀!

乙:哦。这我还真不明白。――都揩什么油呀?

甲:恩?

乙:揩什么油?

甲:什么油?

乙:是豆油哇,是花生油哇?

甲:什么油哇。――奶油。

乙:奶油?!

甲:你问那么清楚干吗?

乙:我不不明白么?

甲:别问。你就这么点优秀品质。回头问明白了你就不再“弱智”了。

乙:你再提这“弱智”我跟你急!

甲:幼稚幼稚。

拆字对

乙:这个算你对上来了。这回咱俩对个“拆字对”。

甲:怎么个“拆字对”。

乙:就是把一个汉字的偏旁部首拆开成几个字来对,也可以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对。

甲:你举个例子。

乙:比方我说“议论吞天口”。“天口”为“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议论能够颠倒是非,所以说“议论吞天口”。

甲:那我呢?

乙:你对“功名志士心”。“士心”为“志”,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想要建立勋业,必须胸有大志。

甲:好,既巧妙,又有处世为人的道理蕴涵其内。

乙:这是个简单举个例子。下面我就正式出上联了:“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甲:我给你对“女卑是婢,女又不妨称奴”。

乙:我这上联拆了两个字:“僧”和“佛”。

甲:我这上联拆了两个字:“婢”和“奴”。

乙:我这上联意思是说:人曾经出家为僧,但是人决不可能成佛。

甲:我这上联意思是说:女的没有地位了就要给当用人去,过去称为婢女。婢女还叫什么?叫“奴”呀,过去说“奴仆”,女用人叫奴,男用人叫仆。

乙:有点意思。我再说一个:“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字两点水一个东,洒字三点水一个西。这叫“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甲:我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切字一个七一个刀,分字一个八一个刀,这叫“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分题对

乙:还真难不住你。这回咱们再换个花样。咱俩对个分题对。

甲:什么叫分题?

乙:就是先出个题目,然后把上联分给我,下联分给你。咱俩这上下联还都得切题。

甲:还想跟我比比功力如何?你这业余的是个儿么?

乙:咱对着看呀。

甲:好,不过我有个要求。下联可以都我对,因为我是业内的。但是题目得咱俩轮流出。

乙:为什么呢?

甲:因为对联好坏是一回事,从题目也可以看出出题的水平高下。

乙:也好,让大家评判一下咱们的题目如何。

甲:你先出个题目。

乙:我是演员,咱对一个“演员”的。你听我这上联是:“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甲:我对“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乙:好,对的真不错。

甲:题目太次!

乙:题目不好,您出个题呀。

甲:你刚才出的什么?

乙:“演员”。

甲:我出一个:“小姐。”

乙:哦,大家闺秀,大宅门里的小姐。

甲:不对,“小姐”。

乙:哦,没结婚的女士,太太小姐。

甲:不对,“小姐”。

乙:怎么个“小姐”。

甲:夜里十二点,马路边上站着的那个,“小姐”。

乙:哦,坐台小姐呀!

甲:而且我说的这小姐不是中国的。

乙:哪的?

甲:美国的。

乙:美国的?

甲:美国干这个合法,小姐都纳税。

乙:确实如此。

甲:而且我这个还有个情节。

乙:什么情节?

甲:有个美国的议院,花公款找小姐,引起极大的民愤。咱们就这个事写一个。

乙:嚯,还是抨击外国官场腐化的。

甲:那是。要不说我水平比你高呢。

乙:是是是。那我可出上联了?是议员是吧?上联是“大议员借花献佛”。

甲:怎么讲呢?

乙:你想,他花公款讨小姐喜欢,可不“借花献佛”呗?

甲:有道理。听我这下联。我这下联是“小女子为国捐躯”。

乙:恩?

甲:你想,这笔公款要是被这个议员侵吞了,那就是完全成了私人的了。借花献佛给了小姐了,小姐收完钱还得纳税,纳上去的税还可以反过来支援经济建设。这不就等于小姐“为国捐躯”了么!

乙:嘿!

甲:该你出题了。

乙:我出个“月老祠”。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婚姻的。现在没了,改婚姻介绍所了。

甲:你这上联是?

乙:“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甲:哟?还是《西厢记》的词?

乙:那是。表达咱们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甲:听我这下联:“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乙:你这是《琵琶记》里的词呀。

甲:唉,莫错过姻缘――“可赶上这拨儿了,别叫她跑啦!”(天津口)

乙:挺好的对子,叫他一解释就变味儿了!该您出题了。

甲:你刚才出的什么?

乙:月老祠,也可以算是婚姻介绍所。

甲:我出――洗手间。

乙:洗手间?

甲:说文辞就是茅房呀。

乙:这叫文辞呀?你这个题目可不如我那个。

甲:怎么了?

乙:我出的是和婚姻有关的,这是人生大事。

甲:这上厕所就不是人生大事了?没媳妇还可以等二年,你喝六扎啤酒忍二年我看看。

乙:那早就放炮了!

甲:所以呢,我这个场所你比那个还重要。

乙:好好,重要重要。那我出上联了――我还真没写过这个!得了,写个四言的吧。我这上联是“夜不闭户”。

甲:怎么叫“夜不闭户”呢?

乙:你想,厕所这公共场所没有晚上关门的。

甲:有理,听我这下联:“人莫拾遗。”

乙:“夜不闭户,人莫拾遗。”词到对得不错。不过您这下联和厕所有什么关系么?

甲:当然有了,这说明了厕所的一个普遍真理。

乙:什么真理?

甲:甭管别人多值钱的东西,只要掉进坑里了,你就是看见了,你也不去捡去!

乙:是不捡,那多脏啊!

甲:所以,“夜不闭户,人莫拾遗。”

乙:好。我再出一个好的,也是绝对。

甲:什么题目?

乙:民国。

甲:哦,写写旧社会的情况。你这上联绝对是?

乙:“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甲:您给解释一下。

乙:“南南北北”,就是说当时在大江南北割据的各种军阀势力。“文文武武”,有文官也有武将。“争争斗斗”,成天到晚没别的事,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时时杀杀砍砍”,军阀混战不断。“搜搜刮刮”,官员贪欲无穷。“看看干干净净”,眼看这么大个中国就要被他们糟践的奄奄一息,国力空虚了。

甲:好!说了半天,就这个有水平,全用叠字,把旧社会官场腐败完全写出来了。

乙:这下联你对得出来么?

甲:这我得稍微考虑一下。你写的是官场……对了,我写百姓。

乙:怎么写?

甲:“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乙:您有解释一下。

甲:因为官场如此之腐败,致使得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难民,哭声震天,哀鸿遍野,真是惨惨凄凄,罄竹难书!

乙:这就是:“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甲:“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乙:好!

甲:别光喊好,该我出题了。

乙:对了,您出这题目是?

甲:“剃头棚。”

乙:您这都叫什么题目呀?

甲:少废话,对得了对不了吧?

乙:对是对的了。

甲:不过这回我还有个要求。咱别一人一句了,一个题目,一人做一副。

乙:一人做一个完整的。

甲:对了,你那上联就那水准,妨碍我展示自我!

乙:好好好。这回您可劲儿的展示。我先做一副。我这副对儿是:“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甲:你给解释一下。

乙:弹冠,就是把帽子上的土掸了去,“弹冠相庆”,也是个典故。这里借指想拾掇拾掇头发。你想,凡是到剃头棚来的人都是为理发来的,所以叫“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搔首”就是俗话说的“挠头”哇,“搔首踌躇”,这也是个典故,就是发愁的意思。这下联是说,在这理完发走了以后,头都不痒痒了,心情也特别舒畅。

甲:这是夸剃头师傅手艺高。不错,有点儿意思。

乙:该您了。

甲:这回可该我展示了!

乙:您展示您的。

甲:你那个一点气势也没有!

乙:您来个有气势的。上联是?

甲:“问天下头颅几许?”

乙:下联是?

甲:“看老夫手段如何?”

乙:横批?

甲:“定斩不赦!”(或“一刀一个”)

乙:砍头呀!

甲:多有气势!

乙:好么,剃头棚改了菜市口了。

甲:看咱这气势!

乙:好气势好气势。这回咱再换个花样。

甲:你说吧。

七级浮屠

乙:咱来一个“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甲:“看你两眼白拣半个儿子。”

乙:你是一个孙子!

甲:这怎么说话?这不给你对上来了么?

乙:对上什么了?

甲:你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对“看你两眼白拣半个儿子”,你算去吧,字字工整。

乙:什么呀。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是对子,是个游戏的名字。

甲:这你给说说。

乙:《玲珑塔》你知道么?

甲:知道,就他们唱西河大鼓唱的那个。

乙:对。玲珑宝塔十三层,先从下往上说单数层,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再从上往下报双数,十二、十、八、六、四、二。咱们这个也是这个规矩,唯一不同的就是人家是十三层,咱这是七层。七级浮屠。

甲:哦。不过这跟对对子有什么关系呢?

乙:当然有了。每层塔上都贴着个上联,到第几层,就对几言的对子。我给你念上联,你对下联。明白了么?

甲:这个有意思。从第几层来?

乙:第一层。

甲:第一层?一言?一个字?

乙:对。

甲:这也太容易了。一点难度也没有。你说一个字还有对不上来的么?

乙:你先别吹。听我这个上联。

甲:你说。

乙:?d(万)。

甲:这太好对了,千。

乙:哪个万?

甲:不就是个十百千万的万么?

乙:不对。这个“?d”字这么写(解释写法),就跟那“纳粹”标志倒个个儿似的。

甲:哦,**呀。

乙:不不不!――没这么比的!最多说“风车”。

甲:这是中国字么?

乙:要不说难对就在这了。这个字不是中国字,也是中国字。

甲:你给解释解释。

乙:这个字最初中国字里没有,是梵文,就是古印度文,是佛教的一个符号。不信你到庙里去看,一般都能看见这个字。

甲:哪有呢?

乙:大雄宝殿,如来佛胸前就有这个“?d”字,意思是“吉祥云海”。后来佛教传入中国,这个字也就被收入汉字之中了,念“万”。但是一般人没有写这个字的,都在佛教中使用。表示我佛有庄严宝相,四大皆空。

甲:别说还真长学问。

乙:你来来这个吧。

甲:我给你对“?帧薄?

乙:哪个喜?

甲:双喜临门的那个“?帧薄?

乙:哦,就是俩喜字那个“?帧薄!??帧倍浴??d”,有讲么?

甲:当然有讲了。你说你那个字是哪国字?

乙:不是中国字,也是中国字。

甲:我这个“?帧弊郑?是中国字,也不是中国字。

乙:怎么呢?

甲:你说这个“?帧弊滞夤?有么?

乙:没有。

甲:中国人谁不认识这个字?

乙:都认识。

甲:就连那文盲也认得,――谁还没见过娶媳妇贴“?帧弊值难健?

乙:是。

甲:可是最初汉字中没有这个字,是有单“喜”。这个双“?帧笔呛笕似究找茉斐隼吹模?字典里不收这个字。所以说它是中国字,也不是中国字。

乙:别说,还真有点意思。不过我们这个“?d”字还有别的讲呢。我们这“?d”字用于庙宇之中,表示出家人心如止水,四大皆空。

甲:我们这“?帧弊钟糜诙捶恐?内,表示小两口儿心急如焚,一点儿也没空儿(读去声)。

乙:他怎么琢磨的!――这个算你对上来了。咱们上第三层。你听这个上联。

甲:怎么写的?

乙:“陆倚琴”。

甲:哟?京韵大鼓名家,骆派大弟子。

乙:对了。

甲:我给你对“十字架”。

乙:这“陆倚琴”跟“十字架”挨得上么!

甲:当然对得上了。“陆”,这是汉字大写的“六”字,正音读陆。你看京剧上口还这么念呢:“杨六郎。”我给你对汉字小写的“十”。

乙:数字对数字。

甲:大写对小写。

乙:有点意思。那“倚”怎么对“字”呢?

甲:这更有学问了。“倚”字怎么写?

乙:一个“人”,一个“奇”。

甲:对,奇人为倚。“字”怎么写?

乙:上面一个宝盖,下面一个儿子的子。

甲:对呀,宝子为字。“奇人”对“宝子”,拆字为对。你哪有这心眼儿呀。

乙:他这点儿心眼要都搁的正道上,你早成博导了!

甲:不成。我来不了那个。

乙:怎么来不了?

甲:我脖子太软,一捣就折了!

乙:敢情博导就是窝脖儿呀!――最后一个字,“琴”对“架”?

甲:还亏你是搞曲艺的呢。我问问你,扬琴在哪儿放着?

乙:架上。

甲:这不完了么。

乙:噢,敢情陆倚琴的“琴”是“扬琴”呀?

甲:不是扬琴还是四胡?

乙:好好好,这三层也算你上去了。咱上第五层。我看看,这对子的上联是:“三元解会状。”(解,读谢)

甲:什么意思?

乙:过去读书人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这就叫“三元解会状”。

甲:哟,这个可难对。“解会状”这三个字就是“三元”。我要对也得对三个字,可是第一个字不能再对“三”了,得对别的数目字。这个可有难度!

乙:那是。

甲:你等我想想。

乙:慢慢想,给你二年够用的么?

甲:(用眼踅摸乙)我这下联有了。

乙:这么快?您这下联是?

甲:“四季夏秋冬。”

乙:错了错了。

甲:怎么错了?

乙:四季是春夏秋冬。您没说春。

甲:没说什么?

乙:没说“春”。

甲:“春”呀。

乙:啊。

甲:你懂得什么叫“春”么?

乙:哎?这叫怎么说话呢!

甲:不是不是。别误会。我这个“四季夏秋冬”就跟你能用,换个人都不行。

乙:为什么呢?

甲:你叫什么名字?

乙:马树春。

甲:对呀。四季应该是春夏秋冬。我为什么不说春呢?就因为你的名字里带着这个“春”字,省得我说了。

乙:瞧我这名字这耽误事!

甲:耽误事呀,回去赶快改了吧。

乙:叫什么?

甲:马拉松。

乙:我还凑合着吧。(或者五言对用“三光日月星,六脉寸关尺”、“五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等。)――第五层也算上去了。嘿,到顶了,第七层。我看看……太好了!这个上联太绝了,难度系数太高,你肯定对不上来!

甲:那也不一定。你念我听听。

乙:“赤橙黄绿青蓝紫!”

甲:“多来米发唆拉西!”

乙:这都哪跟哪呀?你这个对不上。

甲:你要说别的对不上还再两说的,惟独这个,一对一瞪眼。

乙:“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合在一起是天上一道彩虹。

甲:“多来米发唆拉西”,七种音符任意组合是世上万首歌曲。

乙:呀?

甲:而且“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什么?是“色”。“多来米发唆拉西”是什么?是“声”。暗含着还有个 “声”对“色”的工对。

乙:还真难不住他了?好,塔算你上来了,咱们现在往下走,对双数的。

甲:第几层了?

乙:第六层。有了,对子上联是“老姜岂无辣味”。

甲:什么意思?

乙:有这句话,“姜是老的辣”呀。――“老姜岂无辣味”。

甲:我给你对“小蜜大有甜头”。

乙:恩?!您给讲讲。

甲:菠萝蜜的葡萄你见过么?

乙:见过。

甲:多大?

乙:也就这么大点儿(用拇指食指比)。

甲:这么点个,这不“小蜜”么。

乙:那“大有甜头”呢?

甲:菠萝蜜甜不甜。

乙:特别甜。

甲:“大有甜头”。

乙:这么个“大有甜头”。那也不算,我这上句是“民间俗语”。

甲:我这下句是“焦点访谈”!

乙:“焦点访谈”?!怎么是“焦点访谈”呢?

甲:这副对联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啊。

乙:什么现象?

甲:你想,这“老姜”要不给“小蜜”点儿“辣味”(做数钞票状),这“小蜜”能让“老姜”尝“甜头”么?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行行,算你下去了。咱们现在到第四层。――上联是“老白干酒”。嘿,这上联我喜欢!

甲:上联是什么?

乙:“老白干酒。”

甲:有了!

乙:您这下联是?

甲:“大力神油”!

乙:啊?!

甲:哎呀,这个下联我喜欢!

乙:走!跑这起哄来了。

甲:什么叫起哄呀?我这是对子下联。

乙:这对得上么?

甲:对得上。

乙:咱挨个字对。“老”。

甲:“大”呀。

乙:这个行。“白”。

甲:“力”。

乙:“白”怎么对“力”呀?

甲:对呀。

乙:什么对呀?

甲:你白费力气呀。

乙:我凭什么白费力气!你说“白”怎么对“力”。

甲:我问问你,京剧术语管说话叫什么?

乙:白口。

甲:对呀。“白”最初的意思是“表白”,“说”,是嘴上的事儿。我给你对“力”,力量之力,是身上的事。怎么对不上?

乙:那也不行,我们这个“白”是“白色”的“白”,不当说话讲。

甲:要不说你是夜二呢。

乙:又来了不是!业余!

甲:对,业余呢。对仗的技巧一点也不懂。这个字在这句是这个意思,我非要对这个字的另一个意思,这在对仗里叫作“借对”。

乙:借对?

甲:杜甫有这么两句诗:“酒债寻常行处有。”

乙:“人生七十古来稀。”

甲:“寻常”在这句里什么意思?

乙:就是“一般”、“平常”的意思。

甲:那你说“寻常”怎么对“七十”?

乙:不知道。

甲:这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人以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也就是说,寻是八尺,常是十六尺。因为寻常有这个涵义,而这个涵义里面又带着数目字呢,所以能和“七十”对。这就叫“借对”。你懂么你?

乙:你看我把这茬还给忘了。算您对上来了。下一个字,“干”怎么对“神”。

甲:这就别解释了。

乙:怎么别解释了?

甲:你让观众你看咱俩就明白了。

乙:怎么看咱俩就明白了?

甲:你看我,雄姿英发,翩翩少年。多有“神”!

乙:那我呢?

甲:白不呲咧,长脖老等,都“干”了!

乙:咱俩也不知谁“干”了!――下一个字,“酒”对“油”。哦,对了,这个刚才“黑灯跳舞”那个解释过了。

甲:这脑子行啊!

乙:那是。

甲:这么会儿功夫就“启智”了。

乙:我还是那傻子是吧?!――得了,咱下到最后一关,第二层吧。我看这个上联是……啊,有点意思,这个上联是“耪地”。

甲:什么?

乙:耪地。就是那个“前去耪耪地儿吧”(怯口唱)。

甲:“你不是俺的儿子?”(怯口白)

乙:《树没叶》呀!我让你对下联。

甲:上联是什么?

乙:“耪地。”

甲:听我这下联。

乙:您这下联是?

甲:“行房。”

乙:我说你这是什么词呀!刚才“大力神油”,这么一会儿就“行房”了。

甲:药效显著啊!

乙:你这词都不象话。

甲:我这词不象话,我这是古往今来,天上地下,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绝妙好词!

乙:“耪地”对“行房”,这对得上吗?

甲:怎么对不上?我问问你,你耪地干吗?

乙:我耪地种粮,为的是积谷备荒。

甲:我行房产子,为的是养儿防老。

乙:他怎么琢磨的!

甲:怎么样,赢了吧?

乙:别忙,这边还有一个上联呢。

甲:还有一个?你念念?

乙:“上课。”

甲:“行房。”

乙:有上着课干这个的吗!

甲:要不说你这人太浅薄呢。但见其表,而不知其里。

乙:这两件事儿有什么内在联系么?

甲:我问你,上课干吗?

乙:教育子女呀。

甲:子女怎么来的?

乙:爹妈生的。

甲:爹妈怎么就能生孩子?

乙:结婚生的。

甲:结婚什么生的?

乙:插门关灯……我说你问这么清楚干吗呀?

甲:这不结了。没有我这下联,哪来的子女?没听说两口子坐那儿掰腕子掰出俩孩子来的。

乙:谁们家两口子没事儿掰腕子玩呀!――我再说一个你能对么?

甲:说你的。

乙:“饮酒。”

甲:“行房。”

乙:这又有什么联系呀?

甲:俗话说“酒是色的媒人”,又说是“酒色不分家”。这都告诉你“不分家”了,还不得对到一块去呀。

乙:这还一个。

甲:什么。

乙:“吃饭。”

甲:“行房。”

乙:这又怎么个意思?

甲: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说“食”“色”是人生必不可少、最正常不过的两宗大事。圣人都这么说了,你这虾仁?L什么刺儿呀!

乙:你才河螃蟹吐泡泡呢!

甲:再者说了,干这个,不吃饱了他也没劲儿呀!

乙:这都什么想法呀。再说一个你敢对么?

甲:说。

乙:“做梦。”

甲:“行房。

乙:这怎么回事?

甲:怎么回事,谁让你做这梦来着。

乙:谁呀!

甲:你这人才疏学浅,把苏东坡的诗句都忘了。

乙:苏东坡说什么了?

甲:苏东坡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什么叫“春梦”?就是“做梦”与“行房”有机统一。

乙:你就别糟践这新名词了!这还有一个你能对么?

甲:再出你就出那八竿子打不着的词儿。

乙:好,你对这个吧。

甲:什么?

乙:“越狱。”

甲:“行房。”

乙:啊?

甲:知道越狱出来第一件事儿干吗?

乙:不知道。

甲:在里面早憋坏了!出来可逮着了!――不为这个还不越狱呢!

乙:是这么回事么!

甲:你哪有这经验呀。

乙:我没有你有?

甲:那当然……

乙:恩?!

甲:……也没有了。

乙:吓我一跳。我寻思我跟在逃犯一块说相声呢。

甲:你才在押犯呢。

乙:你这个对的不怎么样。

甲:不怎么样,怪谁?怪你!你出的这什么词?有能耐出那好的呀!

乙:你对这个吧。――“付款”。

甲:“行房。”

乙:这“行房”跟“付款”有什么关系?

甲:要不说你弱智呢,你不付款小姐能让干么!

乙:又干外面去了!――你这是越来越不象话,我再出一个你保证就对不上来了。

甲:不可能,你说。

乙:“行房!”

甲:“行……”

乙:也该我行一回了!

甲:你怎么把我词说了?

乙:我要不说出来,回头我说什么你都拿这句对付我。你也来来这个吧。

甲:唉噎。你也“行房”?

乙:对了,轮也轮到我了。

甲:我想想……有了。你是什么?

乙:我“行房”。

甲:给你对“吃药”。

乙:“吃药”?吃什么药?

甲:大力神油。

乙:去你的吧!

(完)

底二:

乙:我“行房”。

甲:我给你对“吃药”。

乙:唉?这怎么意思?怎么到我这改“吃药”了?

甲:是呀,一晚上八次,你早该吃药了!

乙:去你的吧!(完)

底三1

乙:我“行房”。

甲:我给你对“散场”。

乙:“散场”?这跟“行房”有什么关系?

甲:有什么关系呀?

乙:啊?

甲:等散了场你就知道了。

乙:去你的吧!(完)

底三2

乙:我“行房”。

甲:我给你对“散场”。

乙:“散场”?这跟“行房”有什么关系?

甲:太有关系了。

乙:这您给解释解释,不然大家都不明白呀。

甲:大家不明白?――大家都比你明白!

乙:都比我明白?专家,这到底什么意思呀?

甲:什么意思呀?这不能说!

乙:不能说我怎么明白呢?

甲:等一会儿散了场,你悄么悄跟人家后面回家一看,你就明白了。

乙:去你的吧!(完)

  底四(任意接上面三个底)

乙:最后咱出了塔了,门口还有个上联!

甲:上联是?

乙:“五月五日,五弟手中执五粽。”

甲:什么意思?

乙:五月五什么日子?

甲:端阳节。

乙:吃什么?

甲:粽子。

乙:对了。我五弟贪吃,五月五日端阳节那天,他一个人就拿了五个粽子。这就叫“五月五日,五弟手中拿五粽”。

甲:有点意思。――你们家小五儿的事儿。

乙:对了。

甲:唉,你行几来着?

乙:连这个你都不知道?我行三呀。

甲:下联有了。

乙:什么?

甲:“五与五日”,我给你对“三更三点”。――“三更三点”懂么?

乙:就是半夜十二点那会儿。――下一半呢?

甲:别忙呀,你再说一遍上联。

乙:“五月五日,五弟手中执五粽。”

甲:“三更三点,三嫂身上驮三哥。”

乙:你别挨骂了!(完)

附录:

分题: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城隍庙)

“尧舜老生,昌发武生,宋齐梁陈不过丑末耳,千古帝王,上台下台真似戏;经传正板,子史散板,诗词歌赋其犹二六乎,一堂教育,新剧旧剧学而优。”(汪笑侬题戏剧学校)(作者:反客生)

家园 相声好,相声好,就是

写出来没听着可乐,谢谢你

家园 涉嫌成人内容,版主快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