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在日谈书 -- 萨苏

共:💬57 🌺10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在日谈书

[平面媒体用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的图书券

到日本之前,想不到日本人多喜欢看书的。日本的地铁里很少有人谈天,连携带电话也大多设成振动。一片安静中只要不是挤成立体相片,日本乘客大多在作三件事 – 睡觉,发短信,还有就是 – 看书。

睡觉,是因为日本工作辛苦,加班加过头的人比比皆是,车上睡觉是日本社会的缩影;发短信,因为日本手机用户发短信多免费,地铁里的时间又干不了别的,写短信体现了日本人精打细算的特点;看书,那就是日本的传统了。

在日本的任何车站,或是附近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商店里,都可以找到书买。而且专有一种薄薄的系列小书十分畅销,如角川文库,日经文库,青木文库,社会人丛书系列等,这种书大多是小三十二开版,四五十页,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从历史小说到社会新闻分析样样都有,算起来,日本人平均上下班坐车时间各一个小时,买一本这样的丛书比如《日本人来自游牧民族》,到下车正好看完。不过,这种书店里也不乏大量黄色读物和体育杂志(日本体育杂志的后半部分也多是黄色内容),在地铁里经常可以看到衣冠楚楚的社会中坚人士手持一本黄色杂志看得道貌岸然 – 这种书寿命极短,多半是上车时买,下车时就被扔进了垃圾箱 – 社会中坚人士们也知道这样的书带回去面子上不大好看。

在日本想买本书,可是要摸摸钱袋的,随便一本小册子或者杂志要几百日元,北京书摊上十块钱一本的小说呢,在日本就要卖到好几千。不过,虽然价钱高,想不花钱就把书拿回家却不是天方夜谭。

因为在日本鼓励读书倒也是一种社会风尚。

比如图书馆,每年会有固定一天,将借出率较低的图书副本拿出来,供公众免费拿取(多半是八九成新),称为“图书祭”。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萨一口气往家扛了好几百本,甚至包括《源氏物语》这样的名著。看着装满汽车后备箱的几百本书,萨那口子小魔女瞠目结舌,良久,才指出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不要这样贪阿,家里哪有地方放呢?第二,在日本,参加这种活动的习惯是免费拿,但同时也把自己家里不看的书放到图书馆去给别人拿,如我这样只进不出的好象不多。。。

不过,这是旧书,新书也可以不花钱拿来么?

那书店老板还不都破产了?

还真有这样的事儿,只是手续复杂了些而已。

刚到日本的时候看见市场里围了一大帮人,仿佛抢购,过去一看,原来是促销的,让大家去听县尼雷德 – 阿,不,某种营养品的广告。进门的时候,就有主办人笑容可掬地递上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两张精美的印刷品,上面印着“图书券”,面值500日元。

所谓“图书券”,是日本专门用于购买图书的有价礼券,六十年代为了促进日本人读书而开始颁发的,为各大书店所接受。“图书券”是日本一些活动中,经常作为赠礼的东西,也是日本有价礼券中知名度最高,普及度最高的。它印刷精致,型制美观,又因为只能买书而被视作高雅的礼物 -- 想想偷书都被视作雅贼,买书的礼券自然更是高雅得很了。象听广告这类活动,没好处大家肯定不愿意去,直接发钱又太赤裸裸,还是发几张图书券得体吧。事实上若是参加一些杂志,报纸上的有奖竞猜,回答某项社会调查等等,获得的纪念品也往往是图书券。所以,这种图书券的获得渠道很多(那次我去图书祭拿回来的书中有一本《日本二战飞机图册》,里面夹了两千块日元的图书券,这。。。就不能算渠道之一了)也有不少日本人从商店买图书券,用来给友人的孩子送礼,祝贺升学,毕业等等。

前些天,听说日本各书店进行改革,图书券在被类似信用卡的“图书卡”取代,还有点儿怅然若失的感觉。

就象在日本今天的地铁里,已经多了一种新的读书族,那就是手持笔记本电脑,看电子书的新潮人们。

这电子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不如手捧一卷的感觉真实。

没办法,社会在进步么。。。

[完]

关键词(Tags): #日本(当生)#书店(当生)#图书(当生)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家园 沙发乎?

哈哈,萨发!

家园 换个板凳也不错
家园 地毯

没办法,社会被电了。。。。

家园 俺也当一回蝙蝠

电子版的东西,看着还是觉得不是那回事儿。怎么说呢,好像没有看书的感觉。还是印刷版的,拿在手里实在。

不过手册什么的“用时再查”的东西还是电子版的方便

家园 说实话看到外文书店里的日文文库

对日本的读书人还是很羡慕的。

这种书大多是小三十二开版,四五十页

四五十页的确少了点儿,但我看到的很多文库的图书都是小三十二开的,拿起来方便,收藏在书架上也很省地方。不似现在国内的一些书,非得把书印得那么“精美”,一般都用大三十二开的,还要套上一个可有可无的书皮;书里面天地都很宽,既浪费纸张,又显得又沉又笨。当然,无形中(或者有意?)加大了成本(虽然日本的书也不便宜吧)。另外当然就是页数太多了,你说一本超长篇出成几册多好,非要印成一大厚本,似乎是让藏书者炫耀用的。

ps:老萨的几本书印刷的还是不错的,大小厚薄都令人读起来很方便。

家园 相比之下,中国人貌似还属于不太爱看书的

刚到欧洲这边,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们读书的传统。在小牌子下等公共汽车的青年,车上的人,街心公园,草坪上,甚至海边,到处都可以看到读书的人。

家园 和老萨唱一回反调~

听说日本各书店进行改革,图书券在被类似信用卡的“图书卡”取代,还有点儿怅然若失的感觉。

其实图书卡这个东西,比起上一代的图书券来实用性增加了不少。

首先是体积小,往钱包里一放还真不占什么地方。

最重要的是,图书券最大的“缺点”是有面值,购书时无法找零——比如要买一本1250日元左右的书,要么照片上那种500面额的图书券两张添上250元现金,要么3张放弃找零(当然这种情况几乎没有)。而图书卡的出现,就彻底解决的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图书券普遍都有使用期限,而图书卡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家园 然也,老萨拘泥了
家园 非老萨拘泥

实因老萨乃念旧之人。

近如图书卷、远如北京胡同里的煤烟味儿,不都是如此吗?

家园 鲜花得宝,呵呵

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文库本是从江户时代就有的,

尺寸正好可以放入口袋。

家园 中国的书也不便宜啊!

中国的书也不便宜啊!现在不论谁写的就百把页厚的书吧,动辄二十以上啊 ,杂志也是要十几元一本。我现在买书都快改买盗版的了(盗版的实在是质量太差了)。虽然有了电子书,但三个月下来,我的近视度加深了一百啊。对了偶这种喜欢买书看书的书虫来说,中国的书市还是太贵。(PS 偶只是一个小小的打工者,还在还着房贷呢!承受不起啊!)

家园 做志愿者他们也发,呵呵

住在目黑区,给他们翻译过一些中文,呵呵,也给了不少图书券,呵呵。

家园 感觉国内专业书比国外便宜

至少感觉理工科的是如此,英国这里普通的小说之类价格还可以,但专业书动辄二三十镑。不过感觉国外如果只是看书消遣想省钱的话真的不用买书,图书馆建设的确比国内发达的多,大城市图书馆里书报很全的,而且这里都是联网,在网上预定后可以到就近的社区图书馆取书。而且只要本地居民就可以在图书馆免费借阅,不清楚现在北图怎么样了,过去好像有个图书室只有研究生以上或工程师才能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