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在日谈书 -- 萨苏

共:💬57 🌺1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在日谈书

    [平面媒体用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的图书券

    到日本之前,想不到日本人多喜欢看书的。日本的地铁里很少有人谈天,连携带电话也大多设成振动。一片安静中只要不是挤成立体相片,日本乘客大多在作三件事 – 睡觉,发短信,还有就是 – 看书。

    睡觉,是因为日本工作辛苦,加班加过头的人比比皆是,车上睡觉是日本社会的缩影;发短信,因为日本手机用户发短信多免费,地铁里的时间又干不了别的,写短信体现了日本人精打细算的特点;看书,那就是日本的传统了。

    在日本的任何车站,或是附近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商店里,都可以找到书买。而且专有一种薄薄的系列小书十分畅销,如角川文库,日经文库,青木文库,社会人丛书系列等,这种书大多是小三十二开版,四五十页,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从历史小说到社会新闻分析样样都有,算起来,日本人平均上下班坐车时间各一个小时,买一本这样的丛书比如《日本人来自游牧民族》,到下车正好看完。不过,这种书店里也不乏大量黄色读物和体育杂志(日本体育杂志的后半部分也多是黄色内容),在地铁里经常可以看到衣冠楚楚的社会中坚人士手持一本黄色杂志看得道貌岸然 – 这种书寿命极短,多半是上车时买,下车时就被扔进了垃圾箱 – 社会中坚人士们也知道这样的书带回去面子上不大好看。

    在日本想买本书,可是要摸摸钱袋的,随便一本小册子或者杂志要几百日元,北京书摊上十块钱一本的小说呢,在日本就要卖到好几千。不过,虽然价钱高,想不花钱就把书拿回家却不是天方夜谭。

    因为在日本鼓励读书倒也是一种社会风尚。

    比如图书馆,每年会有固定一天,将借出率较低的图书副本拿出来,供公众免费拿取(多半是八九成新),称为“图书祭”。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萨一口气往家扛了好几百本,甚至包括《源氏物语》这样的名著。看着装满汽车后备箱的几百本书,萨那口子小魔女瞠目结舌,良久,才指出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不要这样贪阿,家里哪有地方放呢?第二,在日本,参加这种活动的习惯是免费拿,但同时也把自己家里不看的书放到图书馆去给别人拿,如我这样只进不出的好象不多。。。

    不过,这是旧书,新书也可以不花钱拿来么?

    那书店老板还不都破产了?

    还真有这样的事儿,只是手续复杂了些而已。

    刚到日本的时候看见市场里围了一大帮人,仿佛抢购,过去一看,原来是促销的,让大家去听县尼雷德 – 阿,不,某种营养品的广告。进门的时候,就有主办人笑容可掬地递上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两张精美的印刷品,上面印着“图书券”,面值500日元。

    所谓“图书券”,是日本专门用于购买图书的有价礼券,六十年代为了促进日本人读书而开始颁发的,为各大书店所接受。“图书券”是日本一些活动中,经常作为赠礼的东西,也是日本有价礼券中知名度最高,普及度最高的。它印刷精致,型制美观,又因为只能买书而被视作高雅的礼物 -- 想想偷书都被视作雅贼,买书的礼券自然更是高雅得很了。象听广告这类活动,没好处大家肯定不愿意去,直接发钱又太赤裸裸,还是发几张图书券得体吧。事实上若是参加一些杂志,报纸上的有奖竞猜,回答某项社会调查等等,获得的纪念品也往往是图书券。所以,这种图书券的获得渠道很多(那次我去图书祭拿回来的书中有一本《日本二战飞机图册》,里面夹了两千块日元的图书券,这。。。就不能算渠道之一了)也有不少日本人从商店买图书券,用来给友人的孩子送礼,祝贺升学,毕业等等。

    前些天,听说日本各书店进行改革,图书券在被类似信用卡的“图书卡”取代,还有点儿怅然若失的感觉。

    就象在日本今天的地铁里,已经多了一种新的读书族,那就是手持笔记本电脑,看电子书的新潮人们。

    这电子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不如手捧一卷的感觉真实。

    没办法,社会在进步么。。。

    [完]

    关键词(Tags): #日本(当生)#书店(当生)#图书(当生)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