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劳工越少<=>工资越高,劳工不少<=>工资不高吗? -- 东东山

共:💬18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劳工越少<=>工资越高,劳工不少<=>工资不高吗?

劳工越少<=>工资越高,劳工不少<=>工资越低.是我们有些人经常持有的一种观点.

理由是

现在企业工资基本上是市场化,不到劳动力短缺的时候无法指望工

人工资能大幅提高。

.现在生的越少,将来劳工就过得越好!

果真如此吗?请让我们仔细推敲各个环节.

1,指望不断减少劳动力,就能不断涨工资的想法是肤浅的.涨工资是有玻璃天花板

,一样工作的工资,大致和他的国际水平不能差太远.如果还要继续涨工资,就要象日

本韩国那样提高技能.

3,但是不可能所有年龄大的工人都能提高技能,所以只有部分工人可以提高技能.象

日本韩国,也不能让所有工人跟上时代的步伐.好多工人都要乘城市化完成和内需扩

大转入服务业,日本在其腾飞得30年,虽然低端产业不断转移,产业工人从3000万降

到1000万(现在只有800多万),其他人转往服务业,或者研发.即便如此,日本的劳动

力仍然不够.没有发达的服务业,就没有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大

量的.中国以后的服务业也有这种缺工现象,其实现在城里服务业已经缺女工了,

你去餐饮业,宾馆业问一下即可.

4,今后,我们只能靠部分产业工人,支撑大多数服务业人员.这种发达国家在走的路

子.(如果产业不行,服务业也要垮).而这些新的强技能的产业工人,只能依靠现在

的少年儿童(被要求生得越少越好的一代),而不能指望大批中老年现在"过剩"的这

批人.这批人由于技能转化困难,要么做服务业,要么国家社保养起来.

5,所以看待劳动力问题,不能把他们看成一个机械的整体.应该看为两部分:现有中年劳动

力,和将来要用的现在是青少年的劳动力.前者技能提升困难,后者重任在肩.因为

现在的劳动力知识技能不够以及人数多.而去削减将来的新技能劳动力.把这些将

来的劳动力计划生育得数量微少,是没有统筹概念,体现在:

首先,少量未来劳动力不足以以产业支撑现在这些以前毛时代出生的6,7亿人的养老.

第二,少量劳动力,未来面临服务业和产业的两大需求.显得捉襟见肘.要么服务业

发展不好,要么产业发展不好.历史的经验表明,抢劳动力,制造业一般抢不过服务

业.而制造业不好,服务业就是空中楼阁.这个问题在今后将对经济造成极大困惑.

按照西方经济学者的看法,老龄供养人口超过30%,对经济将造成不可避免的严重打

击.这个可以推出在一个社会里,工作人口vs老龄人口至少不劣于45%vs30%.剩下要

保证20岁以下年轻人是25%.?而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30年至2050年,将是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到时,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40%至50%

http://www.ctc-health.org.cn/file/20061213lnqs.pdf

6,辨证地分别看待劳动力的分层现象.关注人口结构的需要,将来劳动力的数量和质

量需求.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那种把劳动力看成一个整体,削减将来的劳动力,来

求得今天的劳动力的工资上涨,是一种刻舟求剑的做法.对今天的劳动力提升工资有限,

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支撑却又给断送了,现在劳动力的晚年生活也给断送了,正所谓这些人

年轻时候吃苦,将来继续苦吃.而这一切,都是机械的简单的少生再少生for造福劳动力的思

维所导致的.

7,工人人数少不是产业技能能升级的等价条件,中国兴起之后,从拉美,东南亚分流了

大量工作.他们的工人当然比中国少,但快10年了,也没见他们产业升级了,技能提升了

.日本韩国腾飞,劳力数量比以前还多,但别人就能产业升级.这个产业升级完全在国家

的意愿和意志.等劳动力减少才能产业升级?当年斯大林的想法如果和这一样,等劳动

力减少再发展,苏联早就被德国收拾了.如果中国政府的想法和这一样,中国产业升级

还要再推后10年?断送中国的宝贵发展机遇!现在国家正在产业上取得的进步,比如装

备产业,飞机,轮船,钢铁,电子的迅速进步是怎么来的呢?是减少劳动力来的,还是国

家意志推动的?

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中,劳动力不足是存在的现象,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不要把现象

当根本原因.减少人口等发展的思路,去实施.到时候劳动力是稀少了,但未必见得能

产业升级,因为你抓住的不是根本原因.反而和现在拉美一样,升级没升上去,想退回去

的路也没了,是谓拉美化.&#133;

工人越少,工资越高,咋一想合理,但在时间轴和形势轴上无法通过辨证法

则检验.实则国家之大害.

家园 【原创】人口结构与工作数量的关系

1 低生育解决不了当代人的工作问题

我们知道计划生育是减少未出生的婴儿,但这显然不能解决当代人的工作问题。难

道我们担心现在出生的婴儿会与你抢工作吗? 婴儿不是刚出生就能成为劳动力的, 至少

要过二十年才能工作.他们不与我们竞争,相反,他是我们养老的保障。

那是不是让下一代人口少了,他们的工作就好找了呢,不是。

2.2低生育丧失下一代的工作

谁能保证工作机会一直会留在中国,老龄化了中国得工作机会就不会流失,工作机会

本来就是各国竞争优势对比得结果。

德国的民众生育得比以前少了,但它得失业率比以前还大,这是因为其老龄化相对

他国竞争优势减弱得原因.

一胎化在下一代时候把中国推入极度老龄化,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老龄化15%,

2020年的时候25%,2040年到2050年会达到40%多。在这种情况下,无疑社会负担高启。

这个程度相当严重,因为30%,40%的老龄化是人类从未有过的。西欧老龄化叫这么

响,其实他也不到20%。

一是,生之着寡,食之着众,我国相对他国造成生活成本高启。

二是,国家税负沉重,因为国家在20多年里无法承担迅猛扩大的老龄人口,(当

初政府为了劝计划生育,拍了胸脯要包养老的,现在看来什么都没准备好,现在也就几

千万领养老金的,已经让人牢骚遍地了)。从而必然要重抽当时企业与人的税,现收

现用,造成企业税负沉重,相对他国成本高启。

三是,社会日趋保守,青年阶层的窄小,对社会或者技术产业的变革的适应能力

不强,影响竞争力。

即便是欧美日,占据价值链的最高层,也受到中国,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压

力。同样,在我们社会年龄结构失衡,最脆弱的时候,也是印度,东南亚最活力的时

候。必然造成产业链的转移和工作机会的流失。

有人说,劳动力成本高启好,反正流失的是民工一样的工作,我们就好进行产业

升级了,可是果真是这样吗,不一定,这要看你的对手素质如何?可以肯定的几点是:

1,老龄化后,流失的不仅仅是民工的工作

老龄化后难道减少的是民工工作。那个时候税负沉重,损害的是每个人的

产业竞争力。包括高端,低端。你若指望只是民工的工作失去,其他工作留下,

那是不现实的。除非:

a,竞争对手没有什么工程师,设计师等中高端人才。有的也只是民工。

b,对方即使有中高端人才,其教育素质也差过我们。

但是,这两点都不成立。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好过我们,他们技术人员众多,

尤其高端人才比我们多,他们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我们差不太多。硅谷的IT企业,

印度人挤兑华人的事情,不会不在更大的尺度上重演。

(附:印度的人口结构很年轻,他们0-10岁的人是2.7亿,我们只是1.5亿.10-20岁人

口我们和他们差不多。印度90年代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他的教育支出的比例差不多是我

们的2倍(我们是3.2%,他们接近6%)。

2,老龄化下成本高启就能产业升级?

我们不能太小看技术与产业升级的难度了,世界上进入现代化这么久,也就亚洲四

小龙成功晋级,拉美是个失败的例子。我们国家产业竞争力很不乐观,由于我们政策的

原因,我们失去太多机会。比如国企,耗费了社会的资金,却不长进,比如汽车。有效

率的企业又得不到发展资源。哈佛有篇文章分析中国改革开放20年产生不了有竞争力的

大公司。而韩国,日本20年之类就足够起来一批强大的公司。比如我们银行体制僵化,

证券投资僵化,我们产生不了活跃的科技活力。比如我们的大学,院所,科研体制有问

题。学术腐败.....。

不过以上只是产业升级的困难。重要的是我想指出产业升级在条件好的时候做不好

的话,如何让人相信会在条件局促的时候能做好?另外,无论升级与否,都要面临印度

,东南亚的竞争,毕竟别人也知道要升级!

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负增长,却失业率高,日本,韩国人口密集,却干大把高薪

工作。计划生育对保证工作问题没有必然联系,反而有很大可能丧失下一代的工作机会。

3,经济衰退影响就业

  今天,作为当初急剧调整生育行为的后果,我们格外迅速地进入中国人口

的老龄化过程。

  人口老龄化,有严格的理论含义,大致而言,是指“人口金字塔”从底宽

顶窄的“金字塔”型,向着底部与顶部等宽的“稳态人口”的年龄结构演化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偶然的灾难,减少了某一年龄组的人口,导致

金字塔形状的变异,例如,“腰部”狭窄。也可能出现人为的控制,例如在一

代人或两代人期间内实施过分严格的“计划生育”,导致人口金字塔的“腰部

”狭窄。这样的变异越严重,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振荡性的影

响也就越严重。??例如,假定一个生育高峰导致的年龄组A之后是一个生育低

谷的年龄组B,那么,前者人口数量巨大,后者人口数量骤减。于是,当A

组人口进入学校的时候,导致师资与校舍极其匮乏,家庭之间对教育资源的竞

争极其激烈。当这一代群从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业机会突然变得

稀缺了,雇员之间的关系也容易因升迁机会的稀缺变得更加紧张。此外,对住

宅需求总量的激增,导致地产价格暴涨。当然,A代群也造成正面的经济影响,

例如,对住房和汽车需求的激增,导致各相关产业的扩张,而这些产业的扩张

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

  可是,当这一切都消沉之后,B组人口紧接着A代群进入了学校,导致教育

资源供大于求,老师们纷纷失业,学校“成片亏损”。当这一代群的人口进入

劳动年龄时,因为劳动力稀缺,工资迅速上升,住宅和汽车的供给突然过剩,

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经济很容易陷入萧条。

另外,人口老化即意味着未来整个社会的消费将减弱。一个社会有太多的老人必

将使市场萎缩,从而威胁到我国无数厂家的生产销售循环,打断生产循环链

条。总的说来,老人对自己未来创造回报期望减少,其消费趋于消极。该更新换代的

产品舍不得换;新开发的产品更别指望老人掏腰包。而20年后中国的整个工业创造能

力将会大大增强,中国产品将使世界相关产品市场饱和。我国大部分工业产品最大的

市场还应在国内。有时失去一点点市场份额就会导致许多生产者无以为继;而中国的

生产者的国际竞争力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市场的规模效益。当整个国家有十分之

三甚至更多的人突然消费保守时,许多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大大缩小,从而导致许多生

产厂家的生产利润大大削弱甚至完全失去。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就会出现。国外称之

为老龄冬天。

老龄冬天的存在,对经济,对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样也是个冬天!

人口结构的问题,从来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甚巨,在我们这里好象成了盲区,

以至什么快降,早降人口的论调不绝于耳。但是,没有什么任何客观规律可被蔑视,

蔑视只能受到更为痛苦的报复。

家园 赞,不愧为人口问题专家,送花
家园 技术水平等级一样,当然人多好打仗,人少好

过日子。这是就国家整体而言。

至于俺本人,其实中国人多没啥坏处。人多的话,将来回国养老找保姆不容易点?

问题是人家保姆如何想呢?

家园 不是说人多的问题,而是将来人缺的问题.这中间隔了一层

就是现在放松,你将来也找不到保姆.

城市化完成之后,就没有保姆了,叫护士,就是大家在美加看见的那种.

家园 还是叫&quot;业余的&quot;人口问题&quot;专家&quot;比较好!

说了这么多,也就是"吓住"了我们这些"业余选手".你能和从事人口工作的,真正的人口问题专家去对阵么?

你东山不把人口问题和国民经济扯在一起还好.扯在一起就破绽百出...我都不想说了,说了你也不会承认..

你自说自话吧,我再也不会讨论什么人口问题了...我走了.你有大量的时间泡在网上或什么地方找资料,我们要上班养家糊口...

最后说一句: 国务院的人真瞎了眼.这么明显的问题还看不出来,还要你东山来指点.干什么吃的?

家园 同意副将的评论!
家园 这个不敢苟同,身居高位者未必清楚,心里清楚也未必去实现

如果国务院算无遗策,中国也不会有历史上那么多的曲折了。真正的人口专家除了占有更多的数据外,未必高明多少。在一个逆向淘汰的环境里,有识之士未必有话语权,

家园 都是口水. 请看下面的报道(2007.04.20重庆)

 

重庆迎来第四次生育高峰,预计每年增加20万人;名人富人违法生育,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者,要依法罢免

  本报讯(记者何薇)“名人”、“富人”有钱,违法生育不怕“罚款”,怎么办?昨日,从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上传来消息,对这部分人的违法生育,将加上政治、名誉处罚。

  预计每年增加20万人

  市人口计生委工作报告指出:重庆第四次生育高峰已经到来,并将持续十年以上;在现行政策和控制力度不变的情况下,预计每年将增加20万人左右。

  专家分析,生育高峰的到来主要是受“双峰叠加”的影响。首先是受第三次生育高峰影响,重庆“十一五”期间进入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每年增加8-10万人。其次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双独”结婚可以再生育也将增加10万人以上。

  出生性别比容易反弹

  2003年重庆出生性别比升到最高峰,达到139.7,位列全国第三。后来全市采取了一系列控制、引导政策,到2006年全市人口性别比已经降为1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此比例依然严重偏离了103-107的正常值,并且受多重因素影响很容易随时发生反弹。根据2006年的统计,只有渝中、南岸、巴南、北碚、荣昌、万盛、垫江、长寿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对正常,小于108。

  特殊人群超生较严重

  据调查,全市违法生育已达1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特殊人群超生问题比较严重。

  其中一部分就是指“名人”、“富人”,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在会上痛斥这种现象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流动人口超生占违法生育的60%%以上。对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的计生管理也需要加强。

  老龄人口系数全国第二

  到2006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1%%,已经超过了老年型社会7%%的标准,各种未富先老的问题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将面临巨大压力。目前重庆老龄人口系数排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但另一方面,15-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在持续增长,到2006年已经超过了2300万,给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家园 兄台的意思是要求取消计划生育的是富人和记得利益的了

他们不过是想搭车罢了,但是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如果就老虎屁股摸不得,未必是好事情。只生两个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有研究成果么?

我个人也认为有计划生育的必要,不过对于计划制定和决策的科学性深表怀疑罢了... 长官意志导致的社会的大起大落的事情太多了...

家园 我没任何意思.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你们可以写文章,上书

呐喊,乃至游行,示威,还可以造反,革命...

我三年后再发言.看看东山说的计划生育政策会在三年后(2010年)调整不..

家园 副将何必气馁,都是一面之词说说而已

中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实相当有限,就是东南沿海,内地交通不变,物流费用高昂,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承载能力薄弱,并不适宜发展全球化现代制造业。相对适宜发展矿物采掘业和现代农业,以此为依据我们粗略计算一下中国最适宜居住人口数。

根据1998年的人口统计,东南沿海人口总数为5亿+,中西部人口约7亿。我以为现代工业讲求人口密集,规模效应,所以沿海区域保持高密度的人口,对于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还是必要的。而中西部地区则以现代农业,采掘业,旅游业为主,不需要过多人口。工业社会的城市化率通常高达80%,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比例大致为1:4,也就是说,如果我国的工业人口为5亿,相对应的农业人口分配为1.2亿比较适合,鉴于我国中西部地大物博,外加1亿保卫边疆。统而计之,中国最合适的人口数量约为 7.2亿。呵呵,计划生育还是要坚定不疑,常抓不懈。

家园 无题

1、问题是中国的农民工离“玻璃天花板”还挺远,在失业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不可能指望企业主自愿地提升工人工资。找不到工作的人越多这天花板就越远。

2、没看到。

3、年龄大的工人就不能提高技能?你也太小看工人了,并不是只有在金字塔顶层的人才需要继续学习。现在的年龄大的工人不能提高技能是因为年青人太多,对不需要多少经验的工作企业主自然不愿意用年龄大的工人。工龄长的一般工资要高些也是企业主不愿意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4、所谓“新的强技能的产业工人”,真正只适合年青人干的都是什么工作?多数都是只需要熟练操作,需要体力好能在流水线上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这类工作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强技能”而这类工作大部分能用自动化的机器,维护这些机器正需要经验多的、工龄较长的也就是年龄较大的工人。将来的工人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而使用机器是时间越长越熟练。

5、在你眼里年龄大的工人大多“技能提升困难”,在我眼里并不是这样。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只上过初中,但在仪器维修上远远超过那些年龄较小的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就更不要提了。而这些技术、经验基本上都是三十岁以后学的,在三十岁以前我还在干基本上是纯体力劳动。很多情况下提高技能是要有经验的,在这方面年龄大的人就胜过年龄小的。

  能抚养人口的多少并不只取决于劳动力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的乘积,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劳动力能抚养的人口就越多。而且在必需的时候这6,7亿人的养老人口也不会光吃不做。还曾经有人提出应该推迟退休年龄,因为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大部分到退休年龄的人还有很好的劳动能力,实际上现在也有相当多的退休工人还在从事生产劳动。

  养老第一个是吃饭问题,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只要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的劳动力就可以满足全体吃饭问题。第二个是工业品,而实际生产产品的工人也只会越来越少。第三是照顾老问题,大部分的老人并不需要别人寸步不离地照顾,象我父亲今年八十七,还在独自照顾我母亲,基本不需要我们参与。

  将来的产业工人需求只会越来越少,服务业并不是只有年轻人才能干。

  “西方经济学者的看法,老龄供养人口超过30%,对经济将造成不可避免的严重打击.”这个看法是片面的,这个比例是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的。如果向前推一两百年大概超过百分之一、二十就会造成严重打击。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能很好供养的老龄人口而又不会对经济打击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多。

6、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的劳动力就会越少。削减将来的劳动力,只会求得将来的工资上涨,并不能求得今天的劳动力的工资上涨。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所占比例不比西方国家低,而生活水平又低得多,这就说明了劳动力所占比例并不是经济的决定因素。

7、谁也没说“工人人数少是产业技能能升级的等价条件”,不要把这观点强加到别人头上再加以批判。我的意思是“工人人数少是产业技能能升级的重要条件”,许多新发明是劳动力不足所催生的。当然国家意志能在任何条件下促使产业技能能升级,但在劳动力大量过剩的情况下,要考虑就业问题,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的产业技能能升级动力就会相对不足,因为这样的产业技能能升级会造成失业的人口更多。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国内更是如此。如果是个人口小国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因为可以全部进口,象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全靠进口是不可想象的。当人口超出资源的承载力时就需要扩展生存空间,在现今的条件下已经没有可能扩展生存空间,只能用控制人口的方法解决。你的观点是建立在空间、资源无限的基础上,这是不现实的。

无题
家园 顶,

西方福利社会凋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主要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冲击,在中国几乎无限供给的巨大的劳动人口被释放,瞬间导致发达制造业国家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制造出的产品失去竞争力,企业无利可图,被迫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原本无需转移(甚至不适合转移)的工作岗位。

中国社会老龄化究竟会不会造成灾难,这要看中国制造能不能和印度制造,越南制造拉开差距,中国企业能否进入利润金字塔的顶层,品牌与科技创新,若能,如日本乘上诺亚方舟,任凭窗外洪水滔天,我自安然无恙,若不能,老龄化对中国制造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家园 是我看花了眼吗,拉罗网友?

您竟然敢说"中国最合适的人口数量约为 7.2亿。"...

我们几个持这种观点的人,(比如,我认为我国最佳人口大约在6-7亿,过多,超过9亿,过少,不足4亿,都不好)被东山骂得狗血淋头,说我们幼稚.他还特地写了一篇专文: 书生气的7亿人口论.早先发在西西河.

您可先拜读,再发感慨.

您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真的不深刻,但您这讨论问题的态度,风度,是真潇洒,佩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