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越南印象之一 -- hopeful

共:💬27 🌺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越南印象之一

    上月底去河内开会,可惜时间紧,没能够在这个同志加兄弟的邻国好好游览一番,只好抽空拍了几张街景以做纪念

    点看全图

    到达河内的当天,天气非常好。从机窗望去,广袤的平原上河流纵横,村落散布,充满了生机。由于航班少,河内机场显得非常安静,而且除了机场的小楼外,周围没有一栋建筑,只有金黄色的草地和远山的轮廓。对于来自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这里真的很美。下飞机时我注意到整个停机坪只有两架飞机,因此当我拍照后再去办出关手续时已经落到队伍后边。我匆匆填写入境卡,可是我只完成一半的时候,一个军人走过来说“OK,OK”,边说边示意我赶快出关。我盯着他,指着填了一半的入境卡问“OK?”,这个军人不耐烦地摆着手“OK,OK......”。来前我还担心我的烂英语会过关遇到麻烦,现在看我是多虑了,事实证明只要会一个单词OK就足够啦。

    点看全图

    这张照片是在会场门口拍的,会议主办单位相当于中科院下面的一个研究所。研究所地盘不小,很大一个院子,主楼上面插着越南国旗。河内许多建筑都是这种米黄色,不知道是越南的传统色,还是刚迎接APEC新刷的颜色。

    点看全图

    从宾馆8楼房间窗户望去,没有多少高层建筑阻挡视线,河内市容一览无余。米黄色还真是主色调之一。这里的建筑多在东南亚传统之内融合了许多法国风格。在中国,无论首都北京还是偏远县城,二十多年的城市建设早已完全抹掉了传统的痕迹,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听说河内政府将完整保留老城,在它旁边再修一坐现代化的新城,真为他们庆幸。

    点看全图

    联合国驻越南办事机构。照片的左上角是很不错的一个越南传统饭店,便宜实惠好吃,不知道老外能不能习惯。我就是在去那里吃饭的路上发现和UN住邻居。然后突然想起不知UN在这里是散财童子还是人权大使?UN驻北京的办事处又在哪里?

    点看全图

    会场一角。那两天河内的天气非常好,据说最近几个月都是这样。天空漂亮极了,可惜我们却要开会,会场里一个老外就抱怨:Nice day. Why we are here?

    点看全图

    研究所的门房好像西双版纳的傣家小楼!大门两边各有一个,房内的墙上贴着一个鲜红的告示栏,估计写着什么安全准则之类的内容,最上边是一个大五星。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再熟悉不过。其实不止这些,会议的整个组织都与中国非常相似,开幕时候有政府官员来做演讲,开会时政府官员再外面接受电视台采访,第一天会议结束后竟然还安排了几个演员为我们演奏越南音乐。对我们来说是学术活动,对政府来说是政治活动,恩,双赢。

    点看全图

    中午偷跑出来逛街。这是研究所对面的一条小街,两边多是住户,间或有一些店铺。街上绿化很好,阳光从树丛见渗透下来,照着晾满了衣服的小阳台,蒙胧的景象让人觉得亲切无比。

    点看全图

    同一条小街上,虽然多数是古朴亲切的建筑,但是也有一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人对富裕的追求是永远挡不住的。据说越南的土地归私人所有,城市居民都分有各自的土地并在自己的地上修房子。由于地面有限,所以当房子超过两层时,看上去就非常细长,右边的三层老楼是这样,左边的新高楼也是这样。

    点看全图

    街角处的一栋民居,一层好像已经被改成店铺。

    点看全图

    这是一户有院子的民居,也是在这条街上见到的唯一有院子的住户,想来应该是一个富裕家庭。不过这家虽然院落精致,但和其它邻居比并没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据说越南社会比较和谐,这也算例证吧。真正吸引我们的是院子里那个小桥,显然它不可能有实用价值,但是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却可见一斑。

    元宝推荐:佃户,
    • 家园 好,献花。
    • 家园 胡志明市受法国的影响更大?

      好像几年前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有一个专辑就是越南,隐约记得胡志明市受法国影响更大。说来有趣,法国人愣是在这个稻米之乡给一些越南人留下了喝咖啡吃面包的习惯,还是很地道的法式面包

    • 家园 越南不错,回头找机会去看看
    • 家园 越南印象之五(完)

      点看全图

      补一张越南货币——盾。亲切和蔼的胡志明爷爷须发皆白,一身中山装好不脱离农民的淳朴本色。越南的国徽和中国的极象,不仔细看还分不清楚。越南盾最大的特点是两侧透明的防伪标志,似乎是一层透明的塑料膜中间夹着水印。很有趣。这张钞票面值相当于50元人民币,揣着它,我们准备闯咖啡馆了。

      点看全图

      下楼遇到了法国老外,结果我们没去成那个有巨大冰激凌的咖啡馆。老外带我们去了大剧院对面那家在河内小有名气的啤酒馆。不得不佩服法国老外在河内的热情,如果我自己,肯定是不敢去那家路边的啤酒馆的,最多偷拍两张照片就过去了。

      这里的啤酒3000盾一杯,杯子就像照片中那样,老板给些花生下酒,没有炒菜。喝的是河内本地啤酒,味道还不错,不过回去头疼了一宿,看来后劲不小。

      喝酒时法国老外对旁边两个越南年轻人吸的水烟吸引了,很好奇,约我过去试一试。他先上。越南年轻人很豪爽,吸烟可以,要先干一杯,为法越两国友谊干一杯。两人二话不说,一饮而尽,然后争着付钱。国家间的友谊是打出来的,人之间的友谊是喝出来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点看全图

      水烟,法语发音“噼啪雾”,不知道如何拼写。雾似乎是法文水的发音,类似water。实际上这个水烟里装的不是水,是啤酒,正确的名字看来应该是“噼啪比尔”啦。法国老外抽噼啪比尔的样子看上去象模象样,我以为可能和烟通过啤酒过滤后再被人吸入刺激性小有关。当我自己上去吸的时候,才发现这东西劲其实一点也不小,再加上我吸得太猛,一口气都抽到了肺里,结果在那里咳嗽了半天,着实丢人。好在我抽噼啪比尔之前和两个越南年轻人感情深一口闷的时候两杯酒下肚得非常利索,然后习惯性把酒杯反过来以示喝干,这个动作还算潇洒,没把中国人的面子丢得太大。

      点看全图

      就是在喝酒的过程中,我看到大剧院散场后那宏大的摩托车队挤满街道的样子。不久,啤酒店的人们也散去,只留下店主收拾东西,喧嚣了一天的河内开始进入梦乡。

      点看全图

      回宾馆的路上看到的一家建筑,门口挂满了牌子,很象国内某政府机关门口。

      点看全图

      第二天再一看,原来是个寺庙。那挂着的不是机构名称。好像是门口的对联。

      点看全图

      放大看看,不禁哑然。拼音文字如此写法着实罕见。联想起韩国将汉城改为首尔的做法,其实中国周边国家在摆脱中华文化影响上都很默契。生存在大国边上的小国总面临着矛盾,如何吸收先进文明有不失去自我确实是一个永远的挑战。想起在飞机上看到一个越南民间传说“从前天上出了两个月亮,害得人们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没有精神工作。一个年轻人在妻子的帮助下,从西山取来虎骨,从东山取来豹筋,制成神弓,射下一个月亮,恢复了人间的安宁。后来他带着妻子搬到了月亮里居住,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对大国文化的有修改的吸收大概是最常用的办法了。

      点看全图

      以前对越南的印象很象这辆老车,这种印象和80年代大量接触的越军形象有关。

      点看全图

      今天才发现,越南的形象早已不是那量老车所能代表。越南,以东方民族的韧性,从身边的大国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同时有努力保持自身文化,一路走来,早已发生巨变。相信越南的明天会更好,祝福他们。

      • 家园 看到这辆车,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

        90年代好莱坞的一部描写CIA特工的电影,有布拉德皮特的,叫做spy game。

        其中CIA特工到苏州劫狱,用的就是这样的面包车。电影里面的中国军人穿戴很怪异,当时我觉得怎么像是北朝鲜,但是想想本朝鲜没有这种车才对。现在终于有答案了,哈哈啊!

        点看全图

        以前对越南的印象很象这辆老车,这种印象和80年代大量接触的越军形象有关。

      • 家园 送花,什么时候也去过把百万富翁的瘾
      • 家园 逐篇送花

        不错,看来越南人人都应该是百万富翁了

    • 家园 真的,晾满衣服的阳台总让人有家的联想呢

      仿佛还可以闻到饭菜的香味了。

      机场让我想起了刚工作时候的北京空港,还真能找出类似的地方来。现在恐怕是不能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