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献给喜欢羽毛球的各位兄弟姐妹们——【转载】 -- 北有马

共:💬1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献给喜欢羽毛球的各位兄弟姐妹们——【转载】

    前些日子看到赵括兄弟等讨论关于现今男子单打发球的问题,偶然看到一篇相关美文。

    作者玄铁重剑是广州业余高手,球打得好文章更是棒。虽然是业余出身,但羽毛球理论典故无不精通。(更兼有未婚妻为原国青队员,羡慕死我广大业余球迷)

    奉上来给喜欢羽毛球的各位兄弟姐妹们欣赏。

    《由40年来男单技战术变革史到本次世羽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一、40年男单技战术变革史

    作者:玄铁重剑

    现今的男单比赛,已经很鲜见发球采用高远球,其背后所体现的就是现今男单比赛的速度、力量、进攻性比以往更加强大了,几乎每个一流高手的后场能力都很强,每个一流高手在后场都具备一锤定音的能力,这是赵剑华那个年代的球员所普遍缺乏的,也正因为当年的球速较慢,拉吊的回合较多,有更充裕的时间发挥手上技术,所以以往的运动员看起来技术要比现在的要细腻得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羽毛球运动也在不断因应潮流发展,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十五年来的八位世界冠军名字吧:赵剑华(91)、佐戈(93)、阿尔比(95)、拉斯姆森(97)、孙俊(99)、叶城万(01)、夏煊泽(03)、陶菲克(05);还有奥运史上的五位男单冠军:杨阳(88年.表演赛)、魏仁芳(92)、拉尔森(96)、吉新鹏(00)、陶菲克(04)。

    在杨阳、赵剑华之前,男单的代表人物有汤仙虎、侯加昌、方凯祥、梁海量、林水镜等等,这些六至八十年代的顶尖高手,基本以慢拉慢吊的打法为主,其中福建的汤仙虎对羽毛球技术的重要贡献主要是在手法改革上,他发展了平高球技术,这对于以往拉吊采用的高远球技术在速度上提高了一步;然后是广东的方凯祥,他发展了步法上的蹬跨技术,包括头顶后场的单脚起跳技术,他们的这两个重要改革将羽毛球运动的速度提升了一大截,使中国羽毛球称雄于国际,也形成了中国专业羽毛球界中“福建队手法、广东队步法”的传统认识,奠定了国内羽毛球界福建和广东当年的泰山北斗地位。随后印尼的梁海量发明了后场双脚起跳技术,使羽毛球的速度又提升了一大截,使这种凶狠的进攻型打法逐渐成为印尼的特色,林水镜的成为了代表性人物。

    然后呢?杨阳、赵剑华(别再说中国队没有天才了)又将以上这各种打法结合起来,更参考了欧洲球员的反手技术,将羽毛球的技术发展得更为全面,其中赵剑华快速的进攻型打法成为了整个世界羽坛的技术发展潮流。“快”、“狠”、“准”、“活”成为概括羽毛球完美的技战术特色的四个著名字眼。赵剑华以后,魏仁芳、佐戈、阿尔比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一个比一个狠,到了阿尔比登顶的那年,这个进攻犀利的印尼人充分证明了羽毛球运动的后场扣杀可以成为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通过高远球将对手牵制在后场的观念在他手上被杀得支离破碎,而他因此也成为了近十五年来公认的手上技术最粗糙的世界冠军。其后,比之速度更快、扣杀更狠的董炯出现了,速度快、突击快的孙俊也出现了,当然还有盖德。董炯淡出的时候,孙俊和盖德是当时速度最快的男单运动员,在速度达到某种境界以后,他们面前再没有追赶目标了,于是将更细腻的技术融入到速度里面,羽毛球打法在他们手上除了表现得更加快外,各种细腻的技术逐渐抬头,而这时他们的速度已经远非赵剑华、杨阳年代可比;但是他们在高速运动战中也很难达到杨、赵那种技术上的顶峰层次。

    那时的技术顶峰层次是什么境界呢?当年杨阳全盛时期参加一个韩国公开赛,在与某位韩国运动员比赛时,韩国司线员出了很多损招,杨阳打很多压线的好球,或者只要稍接近边线全部被判界外,主裁判看不过眼,换了多名司线都是这样,最后杨阳还是“输”了比赛,教练对他说:“你就别把球杀那么边嘛。”杨阳说:“我都习惯了,那么大的球场,我眼里就只有那些边线,不杀那么边就不知道该怎么打球。”

    言归正传,在孙俊、盖德之后,叶城万出现了,他属于大器晚成之类,出道比孙俊、盖德更早,他表现更突出的地方在于其出神入化的网前技术,而他在速度、其他技术环节方面也并不落后于孙俊、盖德,在那个时期,他接连以大优势击败过孙俊和盖德等国际一流高手,震惊羽坛,连心高气傲的李永波也不得不承认当时国内网前技术最好的孙俊也和叶城万存在不少的差距;98年曼谷亚运决赛,董炯在劣势下依靠多次换新球的战术,让叶城万无法精确适应球感,最终才艰难夺冠,在这场扣杀并不算多的比赛中,差不多耗费了5筒羽毛球,有很多球换下来还是新簇簇的;2000年奥运会,孙俊挟着99年世锦赛冠军的头衔,拼尽全力仍不敌年龄大过自己的叶城万,在16强黯然出局。在叶诚万之后,男单技术潮流在继续强化体能、提高速度、力量的基础上对网前技术越来越重视,夏煊泽、吉新鹏、陶菲克都是进攻技术很好的高手,后场杀球凌厉,而发球中采用高远球战术在这些高手对决中越来越少见了,发短球抢攻战术逐渐成为主流,这其中中国队将训练重点放在速度、力量这些个人能力方面,而印尼队则重视网前技术。随着中国队在夏煊泽之后出现更快更狠的陈宏、林丹、鲍春来,将这些人的速度、能力和十几年前的顶尖高手一比,你会发觉高出很多个档次,他们在主动进攻的时候威胁极大,但在相持、被动状态中的技术手法却远不如他们的前辈细腻和多变了。反观印尼队在速度、力量方面则普遍不如中国队员,但技术却越来越好,尤其在网前技术方面,出拍时间很短,但依然可以控制出高质量的网前球,而两队顶尖高手的对决,往往成为了速度与技术的对决,刚与柔的碰撞。

    回顾两大羽坛王国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们均不同程度的“背叛”了他们的前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

    • 家园 看林丹和陶菲克的比赛时,解说似乎就是赵剑华

      他就承认印尼选手的网前技术要好于中国选手。我个人还是欣赏磨练网前技术的打法。

      • 家园 说得对,年纪不饶人。

        速度只会越来越慢,手腕子还是提高的空间的。

      • 家园 是赵剑华

        他的解说听了很过瘾,毕竟技术含量高,我们作为业余的看不到的地方,不论技术还是战术他都能点出来。

        而且不是掉书袋。他的搭档好像是新加坡还是台湾的徐美嫒小姐,嗲嗲的正好一刚一柔。

        有了他的点评,看比赛收获就大了。大陆很多解说员,毕竟自己不是专业出身,甚至连业余爱好者可能都不是,所以有时候解说真的不是很好。两相对比自然判若云泥。

    • 家园 续一《二、本次世羽赛男单决战技战术分析》

      二、本次世羽赛男单决战技战术分析

      本次对决,林丹输球固然与状态不佳有关,不过整体来看,陶菲克的网前技术确实发挥了致胜的作用,本次决赛基本让我感觉为得网前者得天下。林丹多次网前球出现受迫性/非受迫性失误或者受迫性回球质量不佳,最终累积成了败局。

      在一个风力较大的场馆比赛,只有网前球受风力影响最小,所以网前技术占优者往往容易取得先机。从决赛的表现来看,陶菲克的网前技术表现得更胜一筹:林丹在与陶菲克的多次对抗中显然也认识到这一点,他必须依靠速度和速度营造的充裕的时间才能打出准确的落点,才能破坏陶菲克的节奏,进而影响其发挥网前技术优势,为自己弥补网前技术上的劣势甚至转化成优势。林丹以往对其他对手表现出的高质量网前球,其实也来源于其速度营造的充裕的时间--只要有充裕的时间,他的网前手法才能施展得更顺利,或者说,他完成一个网前动作需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这与陶菲克在紧凑时间内依然能充分施展网前技术比起来就差了一个档次了。而林丹的速度发挥必须根源于对球飞行轨迹的准确判断上,风力大的场馆对他的是很大的考验,他的高速拉吊劈杀如果找不准空间点,速度是提不起来的,就算勉强提起来,威力也大打折扣,我分析这也是他在第一局比赛时患得患失的一个原因,他似乎决定不了该用什么打法和战术与陶菲克抗衡。到第二局的时候他曾努力尝试发挥自己既往的快速打法,放手一搏,在开始阶段也成功压制住了陶菲克的气势,但糟糕的风向似乎验证了他赛前的担忧:靠快速打法在这个场馆里将无法与准确相结合,他的失误由此增多,在没有速度优势下的对抗,他的控球不如陶菲克,这也证明了陶菲克赛前的豪言非虚:“我的技术比林丹细腻。”

      • 家园 花,还有更多的吗?
        • 家园 翠花继续上酸菜

          本来想给大家个地址,大家就可以方便自己看了,但是粘贴前发现很多原来精彩的帖子都没了,北有马只好去最原始的网站找出来供给大家一乐。

          • 家园 续二《雅典奥运随笔录三则》之《关于李永波...》(转贴)

            作者:玄铁重剑

            一)关于李永波...

            网上不少人喜欢指责李永波,说他嚣张跋扈,说他风度不好,但其实,这些东西关我一个普通球迷什么事呢?不喜欢一个人可以有N个理由,问题是李永波不是一个依靠你喜欢或不喜欢而坐上帅位的人。在个人性格行为方面我们不该对李永波太多非议,这只是他的个人风格,搞体育的人性格张扬一点有什么问题呢?李永波提出的奥运目标是源于他对自己球队实力的一种估算,说明是估算,当然有风险;反之看看体育总局是怎么估算的?他们说雅典奥运中国队目标是二十金、争取第二集团前列,但后来运动员发挥得那么好,能简单的说是队员都超常发挥吗?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军团的实力没有正确估计!或者,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特地将目标调低,从而减少完成任务的难度。无论是那种可能,我觉得都算是体育总局的失职和官僚体现。料敌不明、自骄自满、夸夸其谈固然不好,但信心不足、志向低下、察己不清也不是好事。体育竞技,其实将目标订得高些并无不妥,能体现你的自信和志气,就算不能完成,也算是努力付出过,比如林丹,他本就具备夺冠的实力,那将目标订在冠军又有什么不妥了?

            林丹首轮失利,李永波说:并不奇怪。有人又指责他马后炮,我怎么没觉得?super dan叫得最响的时候,李永波确实早提醒过媒体不要爆炒了。既要让球员保持冷静头脑,又要注意激发他的自信心,这个尺度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更多的是需要看运动员本身的精神素质。

            对李永波,还是少来些指责,多学些欣赏,想想就连俄罗斯女排的那个教练,世界对他都可以保持一某种程度上的欣赏的;对别人好些,对自己好些,对世界好些。

            • 家园 续二《雅典奥运随笔录三则》之《从陈宏的再次失利想到的...》《转贴》

              作者:玄铁重剑

              (二)从陈宏的再次失利想到的...

              陈宏打球缺少变化,有不少人称他是套路高手。其实陈宏的套路打稳了,威胁也很大,但他心态不正,总想着三十六招打狗棒施展完后对后就该半死了,到三十七招的时候心理就起了变化:咦,怎么对面还不死,是不是自己的棍法不灵了?于是患得患失,方寸大乱,信心尽失,出手更加犹豫不决。其实他若摆正心态,耐心点跟对手打,未必就不能胜,换句行话说就是“要有打多拍的准备”。

              如果打球灵性欠缺,其实只要在场上有耐心、有自信,也未必不能成为高手,比如张宁。程咬金的三板斧也干掉不少人了。但程咬金成不了高手,因为他不能接连的砍四板斧、五板斧...三板斧之后,对手若能挺住,自己就开始慌了。其实当今羽坛,能接住陈宏三板斧的人不少,但接住以后,就算表面上从容自若,能丝毫没有受这三板斧影响的人却应该没有,陈宏万不该对手未乱,自己就先乱了,他缺乏的是坚持。

              当顶尖水平的比赛中,大家的战术都无法克制对方的时候,就只有比谁的套路出手更稳了。专心控球,不受对手影响,相信自己,这点很重要。越在僵局的时候,就越是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一时争取不了优势,就要及时在心理上作调整:尽量争取机会打一个高质量的球(有时甚至需要连续打多个高质量球,因为在相持阶段中,一两个高质量的回球往往就能迫使对手出现漏洞,成为打破僵局的转折点),这时你的注意力必须很集中,不能手软,要凭直觉去打,出手时不要想对手会怎样接你这一球(陈宏对孙升模就是想得太多了),只能不断要求自己控制好球,总之就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控好球上面,直至对手被逼出漏洞。

              陈宏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应该算是近十年来最好的队员之一了,但为什么一直上不了位,我觉得跟教练的心理辅导不到位有关系,陈宏的情况比较象是当年乒乓球队的黄励勤,为何黄励勤能成为世界冠军而陈宏不能呢?其实教练组里每个教练都不是笨人,但他们的风格好比是黄药师,无奈收下了一个象郭靖一样资质的徒弟陈宏;一个本该练降龙十八掌的料子去练落英神剑掌,因而始终无法成为真正的绝顶高手,这个既是陈宏的不幸也是他教练的不幸。

              • 家园 续二《雅典奥运随笔录三则》之《关于林丹》《转贴》

                作者:玄铁重剑

                (三)关于林丹

                “第一个对手是新加坡的苏西洛,我之前跟他的交锋还没有过败绩。但是前不久的日本公开赛他赢了小鲍,也给我提了个醒,对他大意不得。总之你会发现,我第一场就会拼得很凶!中国的三个男单里我独守上半区,小鲍和陈宏在下半区。看对阵形势你就能知道,强手都在我这边了:黄综翰、陶菲克、皮特·盖德和李铉一。1/4决赛我很可能碰李铉一,那将是我第一个真正的强敌。不过,好在黄综翰、陶菲克和皮特·盖德三个人要为一个半决赛名额死磕了,我会在半决赛上等待他们中的“幸存者”,争取和队友在决赛会师。”

                引自林丹日记,可以看出林丹虽然重视对手了,但还是有点重视不够,他认为自己只需不轻敌、拼得凶些、继续用以前“未尝败绩”的方法对付对手就够了,他将他的第一个最强的对手定为李玄一,这里犯了个比赛常见的大忌:当第一场比赛还没打的时候,就已经认为自己必胜并开始计算下场比赛了,这样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对对手有可能的高水平或超水平发挥的估计便容易不足,在遇到强力阻挡的时候,就会容易急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