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看《太行山上》 (上) -- 萨苏

共:💬36 🌺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看《太行山上》 (上)

    这次回国,带了一些DVD回来,其中之一,就是《太行山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看了不少朋友的观后感,有的说是抗战经典篇,有的说有不少问题,把胃口调起来了,一定得看看这个片子拍的如何。

    昨天晚上,抓了两个小时来看,看完,觉得确实是一部值得评价的片子。确切的说,当看片头的时候,就产生了这种感觉。

    为什么?

    编剧是陆柱国啊!

    哪个陆柱国?写《踏平东海万顷浪》的陆柱国啊。如果您不记得这部小说,《战火中的青春》这部电影您还有印象么?侦察英雄雷震霖,女扮男装的现代化木兰高山,就是这位当年另类的写实派作家笔下的人物。当然,我还是觉得小说写得好,那里面充分的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浪漫,从陆军写到海军,从游击写到登陆,无不精彩绝伦,让人欲罢不能。而其中万军高呼彭德怀的场面,更是大陆作品中绝无仅有的描述。

    想不到几十年后这位老兄还如此活跃啊。

    看到这个名字,我就相信,今天有的看了。看到陆柱国的名字,你尽可以相信这部作品一定是好的,就象看到徐国平的名字,你就可以相信这部关于IT的翻译作品一定是好的,看到晨枫的名字,你就可以相信今天又可以长些知识。。。这是一种信任。今天这个时代,可以信任的好东西越来越少了,但陆柱国,无疑是值得信任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火中的青春》里面的雷震霖和高山,在那个红色覆盖一切的时代,陆柱国在他的书中跳动般的描述他们的爱情。

    比之过去的片子,此片战斗场面做得相当好,若据此仔细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则无疑更增一些趣味。

    平型关之战,日军士兵被炸后撞击卡车驾驶室的镜头,日军集体退子弹的镜头双方肉搏的冷兵器动作设计,工兵镐的挥舞,再现了中日两军精锐以死相拼的激战场面,战士的动作粗犷而凶悍,都给人真实震撼的效果,显然导演投入了很大精力。如果对比《亮剑》,就会发现《太行山上》的处理效果要好得多,而《亮剑》电视剧则没有表现出原著的激烈精彩。比如同样是攻击日军卡车,《亮剑》里面明显就是弄了几辆卡车来走一走 -- 起步,速度都没有提上去,土都没起来,镜头拍完停车 – 根本没有部队行进间的感觉。而卡车被击中的场面,《亮剑》里面是卡车整个往上崩,这实战中不是不可能,但卡车是一件很大的东西,它往上崩的时候,部件,玻璃等的损坏是必然的,而且各有各的破坏规律,不可能一辆车炸得飞起来玻璃还完好无损,那是模型。这一点,《太行山上》就很好的注意了细节,它的战争场面能够做出动态来,因而显得更加真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肉搏平型关

    历史上的平型关之战,确是一场偏重肉搏的战斗。日军文献记载,八路军三枪打完立即发起冲锋,这大概和共产党军一贯缺乏子弹,而过去的老对手国民党军在肉搏战中意志不坚有较大关系。但是平型关之战,应该是中日双方都吃了一惊,没想到对方的战斗精神如此坚韧。影片中林彪下令部队和敌军肉搏以避免空袭的损失,这我没有考证过真伪,但日军在平型关作战中出动过战机确实有记录,而且因为两军绞缠而无法进行攻击。 -- 那时候鬼子还没到44年的垂死挣扎,要是在硫磺岛遇到这样的情况,估计日本飞行员就一块儿的通通打了。

    忻口会战在影片中给人留下两个深刻印象 – 一个顽强,一个惨烈。顽强到炮弹炸倒一片接着上,前赴后继,惨烈到军长战死沙场,血肉长城。整个战役过程中,高潮有二,一个是突袭阳明堡机场,其中日军飞机起飞后又被八路放的手榴弹炸掉下来,这个场面颇有好莱坞的气派。第二个则是郝梦龄“我死国存”血拼1300高地,战死阵前。忻口会战对日军炮火威力的描述下了大功夫,比平型关炸出的朵朵彩烟要令人震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夜袭阳明堡,这个场面好像是来自于一幅油画

    注意两个细节,郝梦龄下令出击的时候说道:“你们的旅长已经战死了!”,还有一个是国民党军在督战队的射击下纷纷倒下,掉头冲锋。应该说这一段影片,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历史。郝梦龄所说的战死的旅长,就是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真,他在率领独立第五旅攻击1300高地的时候阵亡,唯一与历史不同的是郝至死不知道郑阵亡的消息,历史上正是因为郑阵亡,第五旅后退脱离战斗,郝听不到第五旅方面的枪声,亲自率少数亲信突日军封锁线前往第五旅阵地询问时,被日军击中殉国。这次出击1300高地,国民党军攻击队形过于密集,无法发挥火力,因此损失很大,不能不说勇气可嘉,战术上却不够缜密;忻口作战,国民党军的战术就是硬顶,所以消耗很大,影片中出现的督战队确有其队,而且以铁石心肠闻名。指挥这支督战队的,正是傅作义的老搭档,解放战争中的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因为他执法严厉,不近人情,督战队前面的忻口阵地被称为“鬼门关” – 上去就下不来的地方。忻口战役是抗战前期国民党军打得比较好的几次战役之一,影片的这两个细节,显示了抗战中想“打的比较好”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冒死出师郝梦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开赴忻口的中央军,可见郝军长的德式钢盔并非杜撰。

    [待续]

    关键词(Tags): #太行山上(当生)元宝推荐:履虎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