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浅浅谈老子教育孔子 -- 龙眼

共:💬59 🌺19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颜回是个道具,最大的优点是死了

              因为已经死了,所以就任人摆布了。孔子拿他做筏子,劝老百姓多忍辱负重,多知足,不要装B,跟养鸡场的鸡一样吃糠下蛋最好。但是这不是他自己的榜样,更不是儒家的榜样。儒家的榜样是孔子自己,只要一口气在,装B到死。

              你说的外儒内X就是儒。所谓的内X都是你们自己瞎琢磨的,反正死人不能跟你们掰扯了。连毛泽东,死了没几年,他外共产主义,内民族主义的话都有人说,还有什么标签是不能贴的?中国历史上,按照公开行为、言论判定,赢得都是装B的外儒,这就够了。内X之类不讨论,都是牵强附会。

              张角、张鲁、张天师、张玉帝

              这一众都是loser,地委书记都没干稳当的。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如果没有日本人的光荣游戏,挨骂被鄙视的机会都不多。

              更别说奉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的李唐盛世了

              第一,李唐托称自己出身为陇西李氏,而陇西李氏和老子没有毛关系。在李唐建立之前,从来没人和老子连过宗。李唐是儿子生老子,生出的老子是陇西李氏祖先。

              第二,后人考证,李唐不是陇西李氏真传。别说搞历史这一行,陈寅恪比你业余。李世民一家,是鲜卑人也好,鲜卑化的汉人也好,这个争论放到一边,不是老子后裔没啥可争论的。

              第三,不懂佛法,西游记总看过吧,李唐哪里是【奉道教为国教】了?不能说有皇帝日了回道姑,就说【奉道教为国教】吧。

              第四,李唐盛世?李唐怕是中国历史上首都被洗劫次数最多的朝代吧,似乎没有之一。今天弱逼一样需要百般呵护才没有绝种的西藏,当年是压着唐朝打的。到底怂到什么地步才会被这个以乞讨为主业的民族打成那样?更不要说从开元盛世一直到灭亡,汉族的核心区河北,都是割据状态。

              • 家园 那么孔子也是道具,优点是没死?儒家建立过哪个兴盛王朝?

                你说颜回死了,所以任人摆布。那么孔子呢?活到73岁,到处跟各国国君讲用我吧,用我吧,“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结果没一个人敢用他。后来的孟子也是,空谈仁义,一事无成。孔子孟子最大的贡献是国民教育,给了普通百姓掌握高级知识的机会。但就当时的治国理政而言,如果儒家不跟其他道门结合,就是一事无成。至于你说的四点,无一不是得出相反的结论。

                关于第一点,李唐奉道教为国教是众所周知,就算是攀亲戚、拉祖宗也是因为李唐尊崇老子

                关于第二点,所谓的民国大儒陈寅恪在某些方面是有造诣的,但在认定李唐是鲜卑人的王朝方面就是典型的双标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陈的证据无非是李唐的母系祖先有鲜卑血统,但照这么说清朝的嘉庆帝的生母还是汉人呢,能说清朝在嘉庆以下就是汉族王朝了吗?欧洲各国的皇室都是彼此通婚的,这么划分不全乱套了吗?

                关于第三点,拿明朝的小说来证明唐朝的事情,我要笑喷了。

                关于第四点,哪个王朝都有其兴盛、发展和衰落的时期。李唐不兴盛,请问中国哪个王朝是靠儒家思想兴盛的?靠讲仁义道德能打下江山吗?能平定内乱吗?春秋战国时代早就有答案了,打江山平内乱靠装逼没用,要靠真本事。

                • 家园 耶稣也没做官,不代表基督教不行

                  1.

                  攀亲戚、拉祖宗

                  是要同姓的,奈何孔孟荀都不姓李啊,释迦摩尼、甚至墨翟、公孙龙、韩非也都不姓李。他再不喜欢道教,也没啥个更有名的了。

                  2.

                  这个汗牛充栋的文献,大家自己查阅,我不多说了。陈寅恪,李唐,鲜卑关键词搜索即可。

                  3. 用后世文献说前世的事情向来是没问题的啊。你学的历史课本是建国以后编写的,教错你了吗?

                  要说有问题,也是用明朝小说,而不是明朝史籍。这个是因为我说史籍你说你没听说过咋个办?但是起码《西游记》告诉你,唐朝尊崇佛教。西游记主角唐僧是史实人物。后面唐朝有一个灭佛事件,显然不是什么盛唐。

                  4. 几乎史籍找到所有的兴盛朝代,都在尊崇儒术。

                  • 家园 孔子确实是儒教的教主,而老子只能当太上老君

                    哪个尊孔的统治者也不姓孔,李唐要看得上儒教,不必拉亲戚也可以尊。没看到原始资料中讲李唐是鲜卑王朝的资料是汗牛充栋,倒是绝大多数资料显示李唐是中国王朝,是汉人王朝。拿关键字上网搜索当然全是你要的资料了,这叫茧房效应。真实的唐僧从西域一回来就被唐太宗严密监控,经文翻译被严格审查。当时唐朝还对很多其他外来宗教都开放,包括早期的基督教-景教。

                    至于儒教,确实孔子算得上儒教的教主,这里的“教”有两层含义,一是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把过去贵族才能学到和用于为官的知识传授给各个阶层的人民大众,结果孔子生前就达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这些弟子贤人再传授知识,再培养弟子贤人,就以几何数量把自己的学说传播出去了。

                    二是孔子用仁义道德给大家洗脑,希望以此为共同核心价值来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孔子本来是要走回头路复兴周礼,复兴周朝的那套制度,但时代不同了,没人搭理他和他的徒子徒孙,而到了汉朝中期,中国完成了从奴隶贵族社会到封建大一统王朝的过渡,需要构建稳定社会,需要驯服的工具人了,于是儒教的门徒们就审时度势把孔子学说搬出来逐渐占领了舆论阵地。但结果是不久就导致了王莽篡汉,如同原子弹试爆,把主家差点连锅端了。

                    另外,作为宗教而言,确实最重要的就是装逼,而且要装就必须一直装到底,否则,一旦不装而露馅了,就没人信了。儒教在发展到后期,就是象你标榜的钱谦益这样的伪君子太多了,装逼装不到底就背叛了自己鼓吹的仁义道德,也无非是为了你所说的金钱美女这里世俗之美,那么教门就被破了,结果就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没人信了,成了人嫌狗不待见,儒教也就彻底破产了。

                    通宝推:村长的野望,
            • 家园 诸葛亮是法家

              诸葛亮和张良的道家身份是文人,也就是儒生编出来骗人的。

              到中华古代文明成熟,三教合一的时代,道家已经与老庄完全无关了。儒家也不是孔子教诲的儒。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尽管儒道都是早期农业社会的产物,但是儒家的天下为公的理想和进取精神比道家的抱残守缺的个人主义更有现代意义。

              • 家园 从老子到庄子有一个质变,道德经也有几个不同版本

                从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可以看出抱残守缺的恰恰是一心要恢复周礼走回头路的孔子,而不是主张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而不断发展的老子。

                以前大家把魏晋时代王弼整理的道德经5000多字奉为圭臬,传颂了一千多年,认为这就是老子出函谷关润掉之前被逼写的文章,之前之后都没有其他作品,独此一书,别无分号。但后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马王堆出土了汉朝早期的帛书老子经文,虽然也是5000多字,但发现二者有不少差异,而且德章在前,道章在后。

                再后来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老子,文字和顺序则几乎完全不同了,字数也少了一半,但道家思想的大意是类似的。

                现在各路专家学者都在争论哪个版本是真的,哪个才是老子最初流传下来的版本,其实龙眼与众不同的猜测是,老子其实并没有只写一部经书就出关跑没影儿了,而是从周朝图书档案馆馆长加大祭司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到一些比较清净的地方到处讲学,传播道家思想,而老子传播的道家思想也不是老子原创的,而是老子汇集周朝图书馆里上古的道家思想加以归纳和整理出来的知识,所以没有完全固定的字数和内容。老子每次讲的内容核心都是类似的,就是道法自然,但每次讲的具体内容都不太一样,用来联系当时和当地的形势,而各地各个讲堂的学生就都跟着做各自的笔记,所以随着每次讲义的不同,各个学生所作的笔记也不尽相同,然后这些学生再跟别人接着讲,接着跟别人辩论。后来经过百家争鸣和焚书坑儒,多数老子教程的笔记都遗失了,或者被埋进墓道里了,现在流传下来的王弼版本有其偶然性。

                老子学说的无为而治,逃避政治,得时不得时都学蓬累,学鸵鸟,应该是从庄子开始的,而老子本身跟孔子说得很清楚:君子得其时则驾,就是该坐奔驰宝马保时捷就坐,而不得其时才要蓬累而行,没说要象庄子一样,永远躺平,楚王来请都不出山,那么以后谁还搭理你,谁还知道你呢?你的思想和学说就彻底消失了。

                通宝推:天狼星,onlookor,桥上,青青的蓝,大眼,
            • 家园 颜回绝对不是最受孔子待见的

              孔子最待见的人是子路,孔子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还对着老天爷诅咒发誓在子路面前辩解自己。颜回,顶多是孔子嘴巴赞许几次。

    • 家园 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 出入有驾。

      虎落平阳无奈辗转如随波芥草。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可有砥砺前行 只争朝夕。

      蓬蘽,一种小莓果,酸甜可口的野果小时应该都吃过。

      • 家园 象小莓果一样行走

        好像有点说不通

        • 家园 不就是现代人说的“滚”字么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有钱奔驰宝马,没钱滚蛋。

          我看没啥毛病。

        • 家园 吃货歪个楼,不是同一个字纍、蘽、蘲。

          畾 望文生义是一块块的田。

          累是系。硕果累累,农家小院秋收后晾挂着的一串串玉米棒子、一串串辣椒。

          蓬累而行,如飘在地面柳絮被风聚在一起却柔弱没有根基又随风飘散。

          小莓果,

          点看全图

          另外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山野中常见的,看着就是酸酸甜甜的。

          • 家园 畾不一定是好多田

            虽然田字的甲骨文写法有很像畾的。

            畾里的田可能是象征车轮的,可以参见车字的甲骨文字形中车轮的画法。

            或者可能是描摹的雷雨云的样子,可以参见雷字中的田字部分的图形。

            • 家园 好区分,车轮是圆的,田是方的。 -- 有补充

              阡陌纵横说的是田,本意含有南北东西。由田字到畾字有多、聚积的意思。

              雷借了畾的音才通假。象形上觉得是田野之上的闪电。

              各地的方言语音用词差别大,通假,一个是借音,一个是借意。“常凯申通假蒋光头”。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好玩儿的东北话 -- 补充帖

              不规范但不妨碍使用

              点看全图

              不能搁屋里吃得提溜走,同音假借。

              点看全图

              这里“嘎哈”与“干啥”不同音但同意,可视为通假。

              • 家园 对补充贴的回复:这不是东北话问题,是写字的人没文化

                东北话是口音,不是另外的语言。

                这个写字的人,因为自己的文化素质低,不会写字,闹的笑话,可能发生在任何方言,或者普通话甚至外语,和东北话无关。

                你写的是正确的东北话。

                网上经常有或明或暗黑东北人粗俗没文化的,甚至把东北人自嘲真当无知,引起了大量误解。但实际上东北城市化率最高,最有文化。如果按【义务教育质量/学区房价】,东北在全国绝对领先。

                略琴就是典型东北人代表,看着憨厚,其实是北大高材生,老低调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