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新的疫情管控措施的一点看法 -- jacklee207719

共:💬51 🌺25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新的疫情管控措施的一点看法

    这几天,河里有很多关于最新疫情管控措施的争论,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新冠疫情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首先大家要有一个意识,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面临一个成本和收益的考虑,无论是一个小的工程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国家治理方面的大的宏观问题。三年前新冠刚出来的时候,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和现在采取的政策变化,实际上就是面对一个动态问题,采用动态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河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搞理工科的,应该都有这个意识,已知条件变了,解题方法肯定要跟着变。很多人一看到降低防疫的强度,就要死要活,就国将不国,没那么严重,我相信,政府肯定算过,新的防疫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后果和不放松甚至继续加强相比,会有什么后果,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自己最好自己能做的预防,就行了。等几个月看结果说话。

    通宝推:alane,真理,fumachu,菜根谭,
    • 家园 新的防疫政策就是没有防疫。20条之前本地从高风险区返回的人员

      下高速就集中隔离,体制内公务员跟事业编制轮班守高速。

      现在重庆回来的根本没人过问了。。。

    • 家园 新冠疫情猜想包线

      最好的可能,自然界产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演化,人类已经不再束手无策,如流感一样,如果还是坚决清零,只会自我束缚,所以要放松,才有八个禁止之类的近乎躺平的工作。

      最差的可能,是人工合成,看你封的好,攻不进来,就放出这类高传染低毒的变种,累死你,让你自己封死自己;如果你放开躺平,就放出高毒变种来打击你。

      所以在动态清零的基础上,有了清零半躺平。应当不放松流动人口的检测,发现异常就封控,如果已经掌握的病毒,就放松,保持警惕性的放开,可能比最好情况差点,但不会因噎废食。

    • 家园 说得没错,但是

      连产品的成本收益都能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改变,防疫的成本收益更是如此。

      我们先要明确两个共识:

      1、没人喜欢被关在家里几个月、失去自由和收入,半夜被拉起来做核酸这样的事也是不近人情、不合理的,没有所谓的防疫爱好者。

      2、清零一定有价值,不能说为了清零,任何程度的个人牺牲都不可接受。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个人牺牲和清零的平衡点,并想办法提升管理能力去做到,而不是把层层加码和清零划上等号,把个人不合理的牺牲和清零划上等号,然后说“清零代价太高不可承受”、“两害相权取其轻”,要意识到是管理能力问题的成分更多。

      从这个角度看,20条描绘的愿景是好的,似乎真的让人看到了科学的、合理的个人牺牲换取社会面清零的美好画面。

      这个愿景不是空中楼阁,因为从山东到福建,这一串沿海地区,似乎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这个愿景,没有长时间大封控,也没大规模反弹。

      可令人看不懂的是石家庄和北京朝阳这种撤核酸点的行为。2-3天一次的核酸检测基本上是普通人能为清零做出的最有效的付出,现阶段3元的混管成本甚至低于抗原试剂,现在你把它都撤了,让要测核酸的人都到医院去人挤人,这是20条要求的样子吗?这不是懒政、躺平,是什么呢?

      • 家园 20条做不到动态清零,尤其是奥密克戎传染性大增
        • 家园 井水被人投毒后怎么处理?

          抗日战争时期,小鬼子少不了往乡亲们的水井里扔砒霜、鹤顶红、死老鼠之类的污染物,不管投的是什么毒,经过抽水沉淀换水一定时间之后,污染物降低到人类可以接受的浓度,井水就又可以喝了。

          我相信冠状病毒也不例外,相信大自然的力量。

          在没有人力干扰的情况下,按照上述常识,奥密克戎最终会被自然稀释消化掉,日子还是要继续过的。

          除非德堡实验室再出精品。

          那就在井边装上栏杆加装摄像头三班倒值守。

    • 家园 我猜很大可能是全民免疫

      大家都得上一遍,就没有事儿拉。

      老年病弱的抓紧时间去打疫苗。

      小孩子反倒无事,多数成了无症状携带者。

    • 家园 关于糊墙已经有文章开始吹嘘了

      李强经济往事

      不过文章里面没有说的是,糊墙最牛的应该还是温州房价吧,只写后面的崩盘,不写始作俑者啊!

      点看全图

      • 家园 他在温州几乎没流下什么痕迹

        这20年以来温州书记换了很多,绝大部分升官了,现在已经盖棺定论的有急病去世的邵占维和贪腐的周江勇。温州本地成长起来的一个没有,绝大部分是通过温州拿到一个浙江常委的位置,然后升迁。其中温州籍贯的三人,主要仕途都在外地,按时间顺序是瑞安的李强两年7个月,永嘉的陈德荣两年11个月,泰顺德陈一新两年6个月。在温州本地的民声陈德荣最好,李和陈一新没什么人记得了,但是现在政治地位大家都知道。所以政绩和民心没什么重要的。

        • 家园 2013年的冬天,临近年末,胡舒立带着财新周刊的一个小团队,

          2013年的冬天,临近年末,胡舒立带着财新周刊的一个小团队,赶往北三环边上的浙江大厦进行一次重要采访。那里,是时任浙江省省长赴京下榻的地方。

          胡舒立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一次的采访文章,会在2022年10月再度受到世人的关注。

          大家围在一张小方桌四周交谈,气氛轻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里,他多次谈到了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温州。

          2002年-2004年,他曾经在这里担任过市委书记,推动也见证了温州模式的奇迹。

          ……

          “哪怕是他现在蛰伏一时,受到一些打击,但都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浙商精神还在,闯劲还在,我们就不怕”。

          这个观点,一语道破了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直到今天来看,依旧不过时。

    • 家园 新冠疫情管控措施是有成本的

      关于最新疫情管控措施的争论,就是当前的动态清零政策开始有松动,很多人担心的是“躺平”后可能出现的医疗挤兑。

      “躺平”是完全放开、完全不管疫情的状态,是一种极端现象。实际上即使美国西方国家,还是有一定防控措施的。回顾一下美国疫情最初爆发时,川建国完全不作为,到3月中美国人还是非常害怕不上班、不让孩子去学校,导致整个社会被动进入静默状态。川建国政府不得不顺势推出疫情防控措施。

      新冠疫情是很大问题和挑战,动态清零和放开都是有成本的,至少包括新冠感染的死亡和医疗成本、其他疾病死亡和医疗成本、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内外政治。新冠疫情管控措施的调整决策,必须综合考量这些方面的成本、权衡损失后做出的。

      经过近3年的新冠疫情管控,已经习惯的对新冠病毒恐惧思维(媒体宣传造成的)和相应的管控规则成为现在的常态,成为管控措施调整最大的障碍。

      推动管控措施调整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下滑和避免因此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其中代价肯定有新冠病例和死亡的增加,但不会是在对新冠病毒恐惧思维形成的那么恐怖。大家还是应该多关注周边的经济和社会安全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经济将会是今后的新常态。

      防疫20条意见,背后的“苦衷”是什么?

      从最近公布的10月份的社融数据和信贷数据来看,坦白来说,非常的不乐观!

      9月份的社融数据(整个社会的融资情况)是2万多亿,结果这个数据,10月份的市场仍旧很悲观,所以10月份的数据,大家预期至少1.5万亿以上,结果呢?

      10月份的单月社融数据,只有7700多亿。

      这可是断崖式下降的。

      另外,10月份新增信贷数据为4431亿元,同比增长-44.84%!

      那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整个社会上的资金是几乎不流动的!

      另外今年双11的情况也与疫情前两年有很大不同,我没有关注。

    • 家园 数学上直接推导一下就知道

      RO为18,感染一天之后会排毒,后面感染数量是以18的N次方数量飞升的,就算实际中加上戴口罩之类的NPI方法,那也是6-10的N次方的数量飞升。

      在这种曲线上,摁住开头几例外地来的感染源,比后面每天几万例时候再去封,肯定是代价最小,效果最好的方法。真想把整个城市做成一个大方舱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