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简单介绍下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社会学理论 -- 大眼

共:💬61 🌺1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简单介绍下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社会学理论

    我们经常听说帕雷托最优(帕雷托改进)这词,这词是以意大利人维尔弗雷多-帕雷托(1848—1923)之名命名的,他不仅是个经济学家,而且是个富有思想创造力的社会学家,做为社会学家的他在国内声名不彰,文章观点远不像马克思韦伯和亚当斯密等等那样被广为绍介引用,他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理论对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与情感倾向相关的观念进行了独特的底层分析,尽管他的归纳庞杂不太成条理。他的理论我认为不是“应该是什么“”的价值观学说,而是“怎么是“的认识论学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观点。

    帕雷托认为人类的认识来自两个不同的领域,科学的领域和情感的领域,科学的领域使用逻辑,观察,实验,情感的领域是完全自由的,前者从观察和实验得出真理的标准,这是逻辑~经验科学,科学的社会学是这样一门科学,后者的真理标准是得知于客观的经验之外的。~~我想象民主自由之类的观念。帕雷托主张前者,“科学只致力于验证事物现象之间的关系,展现这个关系的均一性”,这种均一性是指事物现象之间的确凿的有规则的关系,但是他并不否定得之于客观经验之外的东西,反之,他认为两者各有各的范围和使用方法。

    帕雷托认为影响社会具体形式的因素有三类:1,土壤,气候,地理情况,地区动植物群,等。2,某一时间存在社会外部的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上古洪水)。3,社会制度的内部性质,如种族,剩余物,和感情的特性(比如好斗,温和),利益和意识形态。

    在这三类因素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利益(经济现象),剩余物(心理积淀)衍生物(意识形态)和精英分子的流转(以社会的异质性为根源的社会现象),帕雷托是一位多元论者,他反对用单纯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繁复的社会现象。

    帕雷托的剩余物(residus)和衍生物(derivations)的译名很古怪,不知是否是翻译的缘故还是帕雷托没找着合适的词来表达。

    帕雷托的剩余物似乎是指一种心理积淀,是指人的一种持久不变的性向(dispositions)或爱好(inclinations),剩余物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某种情感的展现,有时是某种本能的表露,它遭受种种挫折,但始终存在。

    帕雷托的剩余物分为六类,每一类下又有许多小类,十分繁复。

    第一类:组合的本能,这是最能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剩余物之一,这种组合或出于偶然,或源于非逻辑经验的某些,它组合相似或不相似的东西,(我认为这可以是关于想象力的底层分析)也有基于逻辑发展需要的组合,这是最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更新和科学进步的组合。~~~我认为他这里所说本能,不如说是人的思维力,用“本能”这概念来解释并不合适,它应该是经过人脑的思维活动对事象,事物及关系的组合。

    第二类:集合体的持续性,这是认同其他人和其他的环境维持长久关系的爱好以及对某些抽象概念,标记,人格化概念等的爱好或性向。家属,宗族,部族,国族,社会阶层,祭祀,宗教都源于这种爱好,某种意义下,这是一种同宗教感情相近的剩余物。~~~我认为这倒是一种本能,尽管就具体某种事物事象而言不是天生就有的本能,比如爱国恨国,但这种对某些集合体的寻求归依欲是天生的本能。

    帕雷托认为以上两类剩余物构成两个对立的范畴,组合的本能使人改变认识和信仰,改变行为方式和社会形式,推动社会前进。集合体的持续性维持已有的种种组合,延迟或拒绝变化,保持社会稳定。~~~我认为因为帕雷托对组合的本能的定义的含混和泛化,使这种对立的论断不太站的住。

    第三类,用外部行为展现情感的需要,最显著的像宗教狂热,政治运动以及观看体育赛事等。

    第四类同社会性有关的情感,这是构建具体的社会和团集以及需要一致的情感本能,这里仿效有重要作用,为了一致,人仿效其他人,也要求其他人仿效自己,在这一类中还有厌新喜旧,怜悯和残酷,等级感,好名,苦行主义等。~~~这个分类标准也不够清晰。

    第五类:个人及附属物的完整性,这是保持个人人格,保持个人社会地位及所有一切的一种性向,因而还更可能是一种“同社会均衡的变质形成对照的情感”,社会中人对社会关系都有某种理想,如果社会和理想对比出现变质,即使他们没有受到损失,也会感到不安,此外,下层人的平等情感要求和上层人平等,也是这类剩余物的表现。

    第六类,性的剩余物,这是性的本能,它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自古以来如此,比如男子追求雄壮,女子追求漂亮。比如同性嫉妒感,爱人独占欲等

    帕雷托认为非逻辑行为构成社会中个人最大部分行为,这种行为决定着社会或社会制度形式的形成和变演,决定着人类智能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停滞和落后。他强调非逻辑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人们把自然的爱好,本能之类降到最低度,人们以为人是从这种行为中汲取逻辑结果,而且是按这种逻辑结果行事的”

    帕雷托的衍生物理论下篇抗铁牛

    关键词(Tags): #帕雷托#剩余物通宝推:假设,尚儒,AleaJactaEst,桥上,审度,普鲁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所谓的“非逻辑行为”同样遵从某种逻辑

      现在的大数据的一种很大用途就是分析这个的。只要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电商们可以做到“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自己”。其实这个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沃尔玛这类超市摆放商品的时候实际上也做了统计,会把相关性较高的商品放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销售额。

      那么这个“非逻辑行为”同所遵从的逻辑和科学所遵从的逻辑有什么不同吗?个人认为没什么不同,虽然逻辑有很多种,但其内核应该是通用的,普适的。上面提到的大数据所用的逻辑其实就是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也是自然科学的方法。所以对于基于情感的行为,比如赵构、吴三桂的,人们仍然会象楼下那样试图去寻求某种解释,所以其实并不是“非逻辑“的。

      而人类这种试图寻找某种解释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本能。俗话说”好奇害死猫“,从动物身上人们就可以感觉出这种东西。达尔文也说过(大意):”灵长类动物有三个基本的驱动力:性、食物和居住地。但是,人类却拥有第四个驱动力,就是好奇心。“。而更重要的是,这个是可以被实验验证并加以研究的。比如人们发现:婴儿看到遥控玩具突然动起来会四处张望寻找原因。

      UC Berkeley 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联合提出关于人类好奇心的推理分析

      为了研究因果关系,原来科学家在这么多方向上都有尝试

      通过对婴儿的研究,我们还可以知道某些道德观念,比如善恶,正义等都和人类的本能有关,而人类还天生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这也是结党等高级行为的基础。婴儿实验室

      所以说人”本善“, 不是说人本性之中没有恶,而是指人本性之中这些能促进认知,促进社会合作进步的等东西是主要的驱动力,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并进步的根本。而这个东西不是”逻辑“能推论出来的,”逻辑“本质上可以看成是一种同义反复,它不提供新的认知。(当然这个看法过于极端,不排除量变会产生质变,而且逻辑本身也是认知的一部分,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是”本“。

      而人类的这个”本“,在量子力学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认为引起量子态坍缩的是人的意识,然而现在一般认为人的意识是后天养成的(至少不是从受精卵开始就自带的),所以这个后天的东西应该不会是坍缩的真正原因,而应该是其它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比如彭罗斯认为是微管里携带的某种量子信息:

      基于蛋白质的微管是一种结构性的人类细胞的组成部分-携带量子信息-以亚原子级存储的信息。

      量子相干发生在微管,大脑神经元内部的蛋白质结构中。微管是什么?它们是真核细胞(细胞框架的一部分)内部的管状结构,它决定着细胞的形状及其运动,包括细胞分裂,即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的分离。Hameroff提出微管是Penrose在其理论中一直寻找的量子装置。

      以上主要谈论的是人类的本能,如果它们这么重要,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理性呢?柏拉图有比喻:

      理性的自我就像马车夫,他控制的不羁的感情就像马。

      《Switch》里也有个类似的:

      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头脑(骑象人)是生活的方向盘,情感(大象)则是生活的动力源,而环境则是生活的公路,给骑象人提供方向。

      现在一般认为理性主要产生于大脑里的前额叶,本能的冲动如果经过前额叶,当理性认为这个冲动不合理就会将之抑制掉而不会产生对应的行为。理性使人类可以利用经验和只是而有长远的规划,通过压抑短暂的冲动而产生长久的利益。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点。

      而知道了理性的这个生理基础,理论上就可以进行人为干涉:既可以是内在的如正念,也可以是外来的如药物和设备(如注意力头盔)。(其实NLP也算,过去的催眠术也基本划到NLP里去了,《美国队长3》里的二构技术也可以看成NLP的辅助设备)。而这也是最近兴起科学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的原因。甚至已经开始有人亲身实验意识的数字化,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和facebook的元宇宙也成为下一个风口。

      最后安利一本赛博朋克+科学人文主义小说,《赛博英雄传》(目前还在连载)。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普京的行为给帕累托做了一个例证

      好几天了,好像没有谁能对他的行为,做一个理性的解释。

      帕雷托认为非逻辑行为构成社会中个人最大部分行为,这种行为决定着社会或社会制度形式的形成和变演,决定着人类智能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停滞和落后。他强调非逻辑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人们把自然的爱好,本能之类降到最低度,人们以为人是从这种行为中汲取逻辑结果,而且是按这种逻辑结果行事的”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心气呀,一直被欧美各种使坏,没啥有效有伤害度的反击手段

        看美国已经廉颇老矣,气势领导力软弱不堪,加上各种下作手段,你能初一,我就十五,趁你病要你命,咋地

        • 家园 普京可能想的是格鲁吉亚模式,势如破竹。

          喜剧演员或擒或逃,然后成立伪政府,公投走个过场。

          西欧北美一开始也给了他这个时间。

          现在,肯定要长期化。别的不说,贫民俄罗斯人愿意和普京同甘共苦吗?中产俄罗斯人愿意和普京同甘共苦吗?富裕俄罗斯人愿意和普京同甘共苦吗?

    • 家园 帕累托既反对社会主义乌托邦,也反对自由主义伪民主

      所以他的部分理论被法西斯主义利用过。

      他的社会学来自于对人性的非理性的研究。

      第一步,他分开了主观和客观。

      用他自己的例子,古希腊海员主观上认为,向海神波塞冬献祭和操舟在逻辑上,都是必要的。

      而我们从客观角度来看,对于航海,操舟是逻辑的----这是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归纳演绎等等方法来研究。

      献祭则是不理性的,非逻辑的,我们就要一层层剥掉它的面纱(衍生物)。把各种伪逻辑去掉,那么就剩下剩余物----他认为,这些剩余物是人类的本能或者情感,但是恰恰这些东西,决定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描述那些剩余物。应该启发了后世的心理学家。

      逻辑上理性上解释不了,就打上包做个记号,比如说斯德哥尔摩综合症,PTSD等等。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史学上的疑案如赵构为什么杀岳飞?吴三桂为什么造反?到现在也没有令人满意的逻辑性强的解释。也许真正的解释就是----赵构吴三桂脑子瓦特了(剩余物)。但是作为人,我们不能接受这种非理性的解释,宁可接受"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比较符合逻辑的衍生物。

      个人如此,群体也是如此。王鼎钧在关山夺路里,回忆他解放战争时期在秦皇岛国民党东北联情部工作,当时国军被包围在几个大城市里,他们这些后勤人员哪里都去不了。按照道理,办公室里面的气氛应该沮丧沉闷。而事实上,那些中下级军官们一个个眉飞色舞,谈论各地的见闻,共产党如何如何断桥破路。这些人,没有一个是通共的,而且后勤部门有油水,大官吃肉,小官喝汤,改朝换代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他们的兴奋,在逻辑上解释不通,但确是事实。

      现在,习大大也说,坚决不允许吃饭砸锅----说明还是有不少人在从事着这种不理性的行为----但现实不讲逻辑啊!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一个显然的漏洞

        不知是帕累托的,还是你的😁。

        【献祭则是不理性的,非逻辑的。】

        这不是古希腊人的想法。从他们的逻辑推理出发,献祭得神眷,是合乎逻辑的做法。相反不献祭才是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

        现代人认为献祭不理性,因为现代人对自然的了解远超过古希腊人。

        你看帕累托的推理的基础就有问题。

        • 家园 是帕累托的观点

          我没看过他的大部头书,看过比较详细的简介。

          帕累托认为,比两千年前的希腊人,现在应该有点出息,能够分清楚哪些是自然科学的范围。

          【献祭则是不理性的,非逻辑的。】

          这不是古希腊人的想法。从他们的逻辑推理出发,献祭得神眷,是合乎逻辑的做法。相反不献祭才是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

          现代人认为献祭不理性,因为现代人对自然的了解远超过古希腊人。

          你看帕累托的推理的基础就有问题。

          • 家园 很难讲,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

            永远赶不上自然向人类提出的问题。

            比如这次新冠。虽然我们不用烧香磕头那么原始了,但是对国外包裹和国外工业材料的消毒,意义差不多。我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做事情就比不做事情,“躺平",更有道理。😁

      • 家园 吴三桂和赵构可以用权力欲,对失去权力的恐惧解释吧

        还有更不可以理性度之的天津大邱庄禹作敏,以蚍蜉之力对抗国家。

        权力欲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现象,在帕雷托的剩余物归类里,应该归到哪一类?

        第五类:个人及附属物的完整性?还是第六类:性的剩余物?

        书里的没说到这个。

      • 家园 这几天工作有些忙,没空详复

        本来不打算贴出帕累托的对马恩社会主义批评的论述的,觉得比较复杂,不容易简括评价,我自己的态度也不太能表达清楚,阿甲兄有意的话,多说一些。

        他为法西斯主义所用和他的政治学理论的社会异质性和精英流转理论有关。他持社会是由精英统治的观点,历来统治的重要方法是消灭,禁锢,噤声,收买闹事分子和把危险的闹事分子提拔到上层阶级来。

        从他对当时对西方国家的观察,他认为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各种政治情绪被煽动鼓动的狂热暴躁时,标榜自由民主平等和温情和平主义的议会财阀统治会垮台或失效,来自下层社会的新的粗野的像军人一样刚硬有力的贵族---精英分子会崛起,于是新的充满活力和气势的精英分子在下层社会里形成了,这是精英分子的流转。

        ——其实这是代议制民主基因里的缺陷,要慑服民众和议会,人们对第二种剩余物即人对狮子似的粗野力量和坚强意志的崇尚的作用会像涨潮般渐强直至溺死平和的理性力量。

        帕累托死于1923年,他的观察力不仅预见到了10几年几十年后的希特勒纳粹,意法西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而且还预见到了100年后的西方灯塔美丽国特大总统(想想特朗普的诸多提案的通过过程及绕过议会推行己见的事情里对议会的轻蔑。)😄😄😄或者说这些狂人也从他的理论里汲取了力量。

        • 家园 帕累托的观察还是表相

          从他对当时对西方国家的观察,他认为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各种政治情绪被煽动鼓动的狂热暴躁时,标榜自由民主平等和温情和平主义的议会财阀统治会垮台或失效,来自下层社会的新的粗野的像军人一样刚硬有力的贵族---精英分子会崛起,于是新的充满活力和气势的精英分子在下层社会里形成了,这是精英分子的流转。

          任何政治问题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任何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个资源再分配的问题。

          帕累托的确观察到了表相,但根本原因是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导致财富向上层集中。而系统如果不能从外部汲取资源,蛋糕不能做大,就必然陷入内卷。内卷的特征就是民众对分配制度日益不满。这种不满导致对打破现行制度的渴望。这种渴望或以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或以强人上台自上而下强行改革表现出来。不论哪种方式,强人政治都是其表相。

          • 家园 仅从经济,利益角度解释社会矛盾是帕雷托所反对的

            他的观点是这样的:

            经济史观者强调社会现象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是有理由的。但是,如果仅仅用经济因素来说明纷纭驳杂的社会现象,把经济因素作为“因”,把其他因素作为“果”,那就错了。因为某种因素(例如剩余物)会改变或影响经济因素的作用,它们在均衡状态中相互决定。所以要是再从经济因素去提什么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就错而又错了。

            “社会演进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可从中区分出几个主要的流向;可是,想把它们约缩为唯一的一个流向,至少在目前是一种鲁莽的做法。”

            目前应当做的是研究现象的一些重要类别,弄清楚推动社会演进的重要因素和它们的关系。他明确指出,无论是圣西门、孔德,还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提出的“历史规律”,从社会演进的角度看,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因而是不正确的。

            不过,这不是说它们全无价值。他尤其赞誉马克思就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出的具有很高价值的社会学分析,指出:这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一直被忽视的历史、社会现象。但他只承认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具有“准科学性”,即承认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不过,正像上面提到的,他不认为经济因素是别的种种因素的“因”阶级斗争不是完全由经济因素促成的,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中产生的冲突决定的。他也不同意马克思认为的当代的阶级斗争同过去几个世纪中可以观察到的阶级斗争有本质上的不同,更不同意这种阶级斗争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结束阶级斗争。

            帕雷托好像也重视阶级斗争。但什么是阶级斗争呢?阶级斗争是人和阶级为生活、为满意地生活而进行的斗争。他说:“为生活和满意地生活而斗争,对生物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而据们所知,它使我们懂得这是种族的保存和改进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他还就他当代的情况指出,“许多人认为如果有人能找到使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冲突”消失的方法,阶级斗争就会消失。这是属于那些阶级中人数最多,把形式和实质混为一谈的那个阶级的一种幻想。阶级斗争只是为生活而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人们称为‘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冲突”的阶级斗争,只是这种形式之一而已。形式可以变换,实质将持续下去。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将以各种形式不断出现。

            由上看出,帕雷托不赞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马恩主义观点,他把社会变革进步仍归结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剩余物的矛盾对立的发展,我认为由于他对剩余物的定义的含混,他的观点也未必站的住,不过即使仅在一个集合体内,种族,宗教,部族的矛盾导致社会变革的例子在历史也屡见不鲜。

    • 家园 再续:关于非逻辑行为与非逻辑~经验学说的真理与效用问题

      既然“人是一种顺从其本能及其情感的动物”,所以人的行为主要是非逻辑行为。非逻辑行为不是逻辑理论的结果或客观地进行经验推理的结果,而是剩余物,尤其是衍生物支配了人的行为的结果。“热烈的衍生物比冷静的推理更能成功地决定人们的行为“由衍生物展现的情感超过经验和真实,有巨大的效力推动人去行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非逻辑行为。衍生物为没有逻辑或有而不多的事物掩饰、辩护,并作出“论证”,就不能不是种包含有理性思考的逻辑行为。逻辑行为也是大量的。随手举一个帕雷托引用的例子:一位美国银行家同伦敦搞外汇交易,某一个时候或另一个时候采取的对策或使用的方法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这是根据不同时候的情况,通过一系列逻辑推断作出的。他认为,观察表明,人有很大数量的行为是属于这类的。经济上如此,技术上如此,法律、战术等方面无不如此。不过,在剩余物、衍生物支配下,非逻辑行为仍然随处都是。没有非逻辑行为,人、社会、社会生活、社会制度就会无所依持,而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事先都要一一经过观察、实验、推理是不可能的。至于逻辑一经验科学,正像上面业已提到的:观察、实验的范围有限,而且这门科学只在于探索事象或现象,取得认识,同通常所说的“应用科学并无共同之处。

      人的行为是大量地非逻辑的。历来流行的许多学说、理论也是大量的非逻辑的,因而是非科学、反科学的。帕雷托认为几乎所有的社会学学说同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一样是没有逻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其原因在于它还没有成为逻辑一经验的命题,它们不同程度地是武断的,形而上学的,绝对的和说教的。他们习惯地逾越事象(或现象)的界限,通越观察,经验以及逻逻的界限。它们同神学一样引用超事象相超经验的实体,并以此为根据来说三道四。他进而认为,近代早期以来流行的”进步“,”博爱”、“自由”,“公正”,“平等”,“民主政治”以及随后的“进化法则”等社会、政治学说也都是这样。

      帕雷托批评非逻辑一经验学说十分严历。但他认为这种学说源自他所说的认识的两个领域之一的情感的领域。如果他自己坚持他所热爱的科学领域的话,那么他决不排斥情感的领域因而也决不排斥非逻辑一经验学说。他确认,科学以一种既坚定、又严谨的方式出现在其他种种学说面前。它乐于拥有它的位置,它也承认其他学说的权利。

      帕雷托甚至在他的著作中不厌其烦地着重指出情感的无限重要性。他从未认为应当由理性或科学来取代情感。反之,非逻辑一经验学说对社会存在是非常有用、非常必要的。帕雷托正是在这里把“真理”与“效用”分隔开来,指明:效用与真理并不是必然地一致的或恒同的,在社会领域里尤其如此。他在《一般社会学专论》里还写道:“把一种学说的社会效用同它的经验的真理连结起来,恰恰是我们拒绝接受的先验的原则之一。。。

      因此,我要求读者经常注意:我断言一种学说的荒谬,完全不意味着隐然确信它是有害于社会的。反之亦然,即:我断言一种学说对社会有用,我完全不是想暗示他是经验的真实的。

      帕雷托嘲笑试图用科学的名义,计划改造社会,树立道德规范,过高地估计了科学,不符合科学精神,也嘲笑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终将受理性的指导,使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又过高估计了理性。我们所看到的证明了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理论的洞见:对集合体的持续性的爱好的狂热比什么科学,理性都重要。西方世界自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自由平等博爱三西方政治原则只剩下了自,西方向其他国家推介自由,造成动乱,在他们国家内部却不忘强调秩序。

      不知是译者的疏忽(或选择)还是帕雷托论证原则导致的缺陷,我看到的帕雷托理论几乎没有对情感的正当性和通约性做出任何正面的解释和分析。

      为什么西方的三政治原则只剩下自由,因为这是社会同个体的人最相一致的需求,是人最本能的要求,平等博爱倒是经长期教育形成的非本能的或次级重要的人的思想价值观,人的各种欲望思想的的观念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也体现在社会诸种价值观上。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政治原则的问题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国家。 -- 有补充

        这个话题太大。对帕累托的了解也不充分,只能随便胡扯几句。

        推介自由的前提恰恰是主权国家的形成。国家伦理高于个人伦理,并且是个人伦理的基础。经由(社会契约论和)启蒙运动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石。

        这种国家定义实际上具有宗教意味。它需要一个人为某种远高于个人生活的较高实体效劳,人的主体性实际上经由国家显现。换句话说,国家使个人存在成为现实。(于是人成了国家的零件,人与人的关系割裂,而失去了原本的真实)

        换句话说,主权国家僭越了生存秩序,成为了生存,成为了价值本身。

        由于自身就是最高价值,或者说失去了最高价值(因为大家原则上平等),价值冲突将完全表现为国家冲突。

        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国家或者说这种国家理论的扩张就成为了现代冲突的主要形式。

        由于国家伦理高于个人伦理,内部强调秩序也是必然的。

        从根本上说,这是将道德退缩到私人生活(也是上帝退缩到私人领域)的必然后果,进而公共秩序只能由社会契约建立。国人是很难理解这点的。因为国人的常识是:人性的充分联系,仁。生存的普遍联系,天下。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进而缺乏自由主义的土壤。

        至少不是西方理论所表达的那种自由主义。

        这也可以看自由主义(人权)兴起的背景。本质上讲,这是中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决定的。一是残酷压榨,二是城市相对独立……人们需要分清彼此,加上自然权利概念的发展,遂成本能。

        与之对应的,中国有广泛的社会空间,自由的表现形式不是人权契约,而是逃离。不管是乡野还是宗教,都可提供国家权力之外的“独立”。

        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认为这里的自由并不是本能,而是人为建构。尽管有充分的生理学、心理学基础。这里的所谓自由,完全是从主权国家所界定的权力范围出发的。

        这种自由是群己对立的自由。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一旦有了这种对立的自由,很容易就发现帕累托最优是什么了。 -- 补充帖

        至于为什么说是对立……因为个人伦理的基础是公共伦理,意味着牺牲个人利益谋求公共利益,反之亦然。加上自由所要求的独立性,也就意味着群己很难达到利益上的一致性。

        尽管西方自斯宾诺莎起就努力发明国家理性和个人需要的统一。

        这里的帕累托最优是指以此为基础的福利经济学,可以引用忙总的:“为资本家剪羊毛提供心理安慰”“被称为鸡脚杆上刮油有理理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