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谢邀,人在朝鲜,刚下火车 -- 121gdi

共:💬26 🌺180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谢邀,人在朝鲜,刚下火车 -- 有补充

    标题是开玩笑的。

    主要是看到河里对东北经济环境的讨论,忍不住插个贴=。。=

    是我亲戚在朝鲜的亲身经历,平时聊到的。

    ------------容老夫去睡一觉,如果花过20就更新----------------

    通宝推:野芹,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原创】谢邀,人在朝鲜,刚下火车(本集完)

    话说那冷战结束,美帝携耗死前苏联获取冷战胜利之余威,内部却产生了分歧: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把潜在的竞争对手直接逼解散,还是先稳定后冷战时代的秩序,瓜分完前苏联的遗产,对潜在对手采取压制措施?

    那是一个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代。

    于是在权衡后,美帝决定90%的力量先拿来恰前苏联,5%拿来盯着中国,5%办其他国家的事。

    但哪怕是5%,中国也抗的艰难啊!

    -----------于是------------

    为了打开局面,本着蚊子也是肉的原则,应朝鲜的邀请。。。

    我国民间机构(官方机构没有参与,绝对没有参与,什么外交部国务院商务部工业部,绝对都不知情)。。。

    组织各个主力国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绝对不是国企行为,这种事各国企都不是很重视,一把手都不出面的可以证明)。。。

    统一时间(绝对都是巧合,那些领导当时都在放年假,绝对不是带着任务特意留出时间的)。。。

    纷纷集合,一同奔赴朝鲜考察合作项目(绝对是个人行为,就是去看一看三千里江山,纯旅游)。。。

    --------------正文-------------

    我亲戚当时是某国企领导的二秘,他们去观摩学习朝鲜XX州的某个主力铁矿厂。

    据他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1、坐火车。。。咣咣咣咣咣。。。。

    2、坐客车(没空调)。。。咣咣咣咣咣。。。。

    山路崎岖,险象环生。

    3、下了客车,坐吉普(这个好点,起码自然风比较大。而且那种吉普在中国也很多,还有个别称,叫“蹦蹦车”。说是在山路行驶的时候,上下颠的极为厉害。)

    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我这亲戚是飞行员出身,他感觉还好,但领导难受啊(年纪大了,老钢铁人),一路上就没法说几句话。

    但领导在国内好歹也是副部级干部,这次出国也代表国家意志,于是咬着牙硬是挺着。。。就硬挺了三小时。。。。

    没错,下了火车换客车,下了客车换吉普,在吉普上要颠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山路。。。。吉普。。。。

    ---------花絮---------

    在车上,副驾驶是翻译,后排左侧是领导,右侧是我亲戚。

    看领导难受,我亲戚为了不冷场,于是就跟翻译聊,问这路条件艰苦,朝鲜同志们不容易等等。

    翻译就介绍啦,这路是以前日本鬼子修的。。。死了不少朝鲜同胞。。。矿也是日本鬼子修的。。。日本鬼子就不把朝鲜人民当人看。。。等等等等。

    还说要不要停一下,让领导休息休息?

    领导亲自开口说(其实是果断阻止啊!路边就是悬崖深渊,那路恨不得比现在的单行道还窄一点,开车的时候都能看到石头滑落的景象):不不不,革命工作要紧。早点下矿,早点开展工作(也能早点回宾馆)。。。

    ------------总之,颠了三个小时----------

    到了矿上,领导和秘书就傻眼了。

    矿上的设备都是古董级,属于能上历史书的那种。

    具体来说,就是“设备产自日本,自从日本战败后(1945年。。。),设备就只是修修补补,替换备品备件,就这么一直用到了现在(199X年。。。)。”

    ---------然后大家在矿上食堂吃冷面和特色小吃,边吃边聊(考虑到车程,再不抓紧时间就回不去了)-----------

    领导(以下简称A):你们的要求?

    朝鲜矿领导(以下简称B):我们矿基础好,矿质好,设备也运行稳定(这可真是本事了,新3年,旧30年,修修补补又是30年),就是路况太差,运输困难(感受很直观);

    ------但我们要矿,对方要投资,双方还是很有的谈---------

    A:修路?

    B:其实如果有新的设备,我们产量更大;

    A:修路+设备维护?

    B:但是产量增加了,我们国内暂时消化不了;

    A:修路+设备维护+找销路(其实我们很需要)?

    B:对!

    A:好说好说,咱占多少股份?

    B:我们国企,不能让私人参股。

    A:我代表X钢入股,我们也是正经国企。

    B:我们希望你们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投资进来,这个符合我们的政策。

    A:还有其他要求吗?

    B:投资以美元+设备+技术的形式进行。

    A:还有吗?

    B:我方派人当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和书记。

    A:。。。。还有吗?

    B:增加的产量(注意,是新增加的部分产量),咱们三七开,等等等等。

    A:我们要公司上会讨论,然后请上级批示(打太极了)。

    --------------过了两天,大家在酒店一碰头--------

    好家伙,都差不多。简单说来就是“成立公司,朝鲜方出总经理,中方参与党委会(但书记是朝鲜方),公司负责给钱(美元),给设备,给技术,朝鲜方允诺出口部分(出口额依朝鲜政策执行,这个。。。)产量优先供应中国。”

    大家的热情瞬间就被浇灭了。

    当时钢铁在中国那叫一个躺着挣钱,供不应求。从各地钢厂70%的职工住房基本都是90年代修建的这一点,就能看出钢铁厂的傲气。

    你上“千套工程”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我就上“万套工程”;你上“全市最佳景观小区”,我就上“全市十大文明小区”;你给医院上设备上三级乙,我就一水的进口设备评三级甲;你搞食堂吃饭要票不要钱(票免费发),我就上1角钱就能有肉,还可以随意外带,个个牛气的不行。

    -------------自然而然的,面对这种几乎没有回报的投资(你说话都不响)---------

    这些领导就叫苦:哎呀我们厂技术改造很花钱啊,我们厂退休职工很多包袱很重啊,我们厂今年对地方支持很多暂时抽不出资金啊等等等等。。。。

    总之,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进行投资(后来证明,这是正确的,朝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在那时的政策真可谓是一言难尽)。

    -----------部委领导一听--------

    就去找外交和商务,说兄弟,对方这条件你咋不提前说,我也好有个准备啊?

    同志们也委屈:他们当时也不是这么跟我们说的呀,如果他们当初提这条件,我还费这力气干啥=。=

    于是也就不了了之。

    哦对了,这个事是民间自发行为,《部委领导一听》这一段是我编的。

    ----------结语----------

    后来朝鲜也觉得这么干不行,可行等到能慢慢转过弯来时,美帝经历了911,中国压力大减,对朝鲜提出条件的讨价还价余地更大了。而在国退民进的环境下,投资朝鲜变成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是另一个事情了,我也不了解,就不瞎说啦。

    通宝推:mezhan,愚弟,方恨少,大眼,桥上,一着,菜根谭,
  • 见前补充 4640438
    • 家园 投草再说理由

      用煽情的手法打时间差,而不是真正叙述客观事实。

      1、坐火车。。。咣咣咣咣咣。。。。

      2、坐客车(没空调)。。。咣咣咣咣咣。。。。

      多落后啊!

      矿是的设备居然是日本占领时期的,就算是1945年日本战败前生产出来的,那也有70多年了。我还是有点机械常识的,除了极少数傻大黑粗的设备,一般的设备,就算在修再补,磨损就在哪里,怎么可能用70多年呢。

      再仔细一下,文中在隐隐说出这是90年代的事情,那时候出生的娃娃现在大多都做爹了,误导大家以为是现在的事情。

      再说一下我在九十年代坐车的,看一下是否还这么煽情。九十年代中,我坐的火车都是没有空调的,90年代末才有,蒸汽机车还在跑,在有些地方一直跑到2000零几年,也是铛铛响的,客车也大绝大多数没空调,公交车极少有空调,有空调的公交车坐的人特别少,因为普通公交车一元,空调车两元。

      • 家园 有可能的

        我长大的地方也是一个钢厂,华东地区,我爹工作的那个车间,设备到九十年代初还是用五十年代苏联制造的,设备的设计图纸是四十年代的。九几年拆下来还卖给了华西村还是大邱庄记不得了,肯定没有按发改委要求销毁落后产能。所以对比一下,这个曹县这个情况还是有可能的。

        • 家园 1993年

          199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中国纺织总会联合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解决棉纺织行业存在问题的意见》,文中提到:“我国50年代初和建国前生产的棉纺锭现还有1100万锭,约占棉纺总能力的1/4;

      • 家园 阁下是真的见少了

        首先,是超期服役的工业设备见得少(中国2018年仍在使用蒸汽火车了解一下);

        其次,是对高级钳工等车床技术人员加工技术的手艺上限不太了解(手敲发动机了解下);

        第三,很多细节的东西我没有讲,因为没必要。而且我并没有“隐隐说出是90年代的事情”,而是原文中直接给出了大概时间;

        第四,我也没刻意煽情。只是以我现在的角度来看,那段缺少空调、电脑游戏和可口可乐的时光无疑是十分艰苦的(虽然那时候都过来了,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所以语气中自然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不然帖子谁看啊,总不可能干巴巴记流水账吧)。

        第五,阁下能看出我的行为是“用煽情的手法打时间差,而不是真正叙述客观事实”,这令我感到十分惊喜,真的。我认为阁下可以去做时事评论员,去参加弯弯的政论节目。这种发散思维是他们所需要的。

        -------------最后-------------

        阁下先投草再说理由,倒是给我提了个醒。

        我还有个坑没填。。。

      • 家园 我在201x年见到几台60年代的斯柯达机床

        我在201x的时候分别在中国的上海电气和印度的BHEL见过从原来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斯柯达机床,好像是60年代生产的,都还能转。说实话这两家企业在行业内都不算差。就是在我们德国工厂的车间里,现在也还有几台60年代生产的机床,都是大型车床,不过经过几次大翻修,并配上了比较先进的自控系统。其实老机床的机械部分并不过时,好好维护的话,机械部分问题不大。

        • 家园 201x年见到60年代的机床,那不算老的,😄😎

          前几年央视有个系列片《大国工匠》,其中有一集讲的是东北的黎明发动机厂。军迷/半军迷对黎明厂应该不陌生,156个项目之一,当年的厂房很气魄,设备很高级;这些在央视的专辑里还能看到。当然,黎明厂现在也有了数控机床,但是放在一个专门的隔间里,镜头里只看到隔间的一个外墙;镜头里最多的就是老设备,连一些加工机床的安置排列都很象是我们在50-60年代的老图片里看到的,差不多。

          我看了以后,有点“失望”🤔,就在飞扬“发牢骚”:黎明厂,种花家🇨🇳顶尖的航发厂,你就给我们看这个?!🙄(后来我再想看那一集,找不到了,... 🤓)

      • 家园 我1995年见到1952年的德国产注塑机

        顺德乐从,用于尼龙五星脚注塑。

        这有个故事: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家跟爸爸做过点电工活,然后到佛山打工,当修机师傅。硬生生通过自学,把注塑机的机电搞通,变成了厂长。后来这个人成了个注塑大厂的厂长。

        还有后续,他儿子初中毕业,被他硬生生的带成一个注塑机技师,目前管理广州一个注塑厂已经有六七年了。更狗血的是,娶了个某地老婆,懒得要死,生娃倒勤快:5个。💪

    • 家园 怎么说的朝鲜跟山西黑煤窑似的,还日治时代的设备

      这真的不是黑朝鲜的段子?当初四野还拿三八枪当宝贝的时候朝鲜人民军就已经开苏联坦克了,至于还拿着日本老古董缝缝补补?当初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杂牌货也不用了,老金是苏联的小弟还继续用日本老古董,瞧不起谁呢?靠谱点大概可以说以前经互会的东西现在过时了,又没钱买西方的新东西,说朝鲜一直用日本老破烂的大概是不知道朝鲜以前比南棒子还阔绰?

      • 家园 真人真事

        阁下是不清楚具体情况。

        朝鲜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当时对方也介绍了。

        但是比较复杂,我懒得打。

        不然的话,谁没事儿组织那么多国企领导去朝鲜“旅游”?

        如果阁下不信,那就当个故事听好了。

        • 家园 巧的是

          我工作的那个钢厂也有人去曹县看铁矿了,但是不是老总级的,经协办派人去的。不过是2000年后,去的那个兄弟跟我说如何送香烟给曹县翻译,把铁矿照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回来的故事。

        • 家园 现在是惨,饭也吃不上,这个没错,可是现在惨不代表以前惨啊。

          你要是说矿上用的是旧的苏联机器还靠谱点,日据时期的机器……不过你说了算。

    • 家园 朝鲜还撑了这么久,真是奇迹啊。。这样的经济体制,怕是

      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家。。

      都不知道朝鲜的官员们是怎么样认识世界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