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谢邀,人在朝鲜,刚下火车 -- 121gdi

共:💬26 🌺180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谢邀,人在朝鲜,刚下火车 -- 有补充

标题是开玩笑的。

主要是看到河里对东北经济环境的讨论,忍不住插个贴=。。=

是我亲戚在朝鲜的亲身经历,平时聊到的。

------------容老夫去睡一觉,如果花过20就更新----------------

通宝推:野芹,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原创】谢邀,人在朝鲜,刚下火车(本集完)

话说那冷战结束,美帝携耗死前苏联获取冷战胜利之余威,内部却产生了分歧: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把潜在的竞争对手直接逼解散,还是先稳定后冷战时代的秩序,瓜分完前苏联的遗产,对潜在对手采取压制措施?

那是一个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代。

于是在权衡后,美帝决定90%的力量先拿来恰前苏联,5%拿来盯着中国,5%办其他国家的事。

但哪怕是5%,中国也抗的艰难啊!

-----------于是------------

为了打开局面,本着蚊子也是肉的原则,应朝鲜的邀请。。。

我国民间机构(官方机构没有参与,绝对没有参与,什么外交部国务院商务部工业部,绝对都不知情)。。。

组织各个主力国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绝对不是国企行为,这种事各国企都不是很重视,一把手都不出面的可以证明)。。。

统一时间(绝对都是巧合,那些领导当时都在放年假,绝对不是带着任务特意留出时间的)。。。

纷纷集合,一同奔赴朝鲜考察合作项目(绝对是个人行为,就是去看一看三千里江山,纯旅游)。。。

--------------正文-------------

我亲戚当时是某国企领导的二秘,他们去观摩学习朝鲜XX州的某个主力铁矿厂。

据他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1、坐火车。。。咣咣咣咣咣。。。。

2、坐客车(没空调)。。。咣咣咣咣咣。。。。

山路崎岖,险象环生。

3、下了客车,坐吉普(这个好点,起码自然风比较大。而且那种吉普在中国也很多,还有个别称,叫“蹦蹦车”。说是在山路行驶的时候,上下颠的极为厉害。)

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我这亲戚是飞行员出身,他感觉还好,但领导难受啊(年纪大了,老钢铁人),一路上就没法说几句话。

但领导在国内好歹也是副部级干部,这次出国也代表国家意志,于是咬着牙硬是挺着。。。就硬挺了三小时。。。。

没错,下了火车换客车,下了客车换吉普,在吉普上要颠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山路。。。。吉普。。。。

---------花絮---------

在车上,副驾驶是翻译,后排左侧是领导,右侧是我亲戚。

看领导难受,我亲戚为了不冷场,于是就跟翻译聊,问这路条件艰苦,朝鲜同志们不容易等等。

翻译就介绍啦,这路是以前日本鬼子修的。。。死了不少朝鲜同胞。。。矿也是日本鬼子修的。。。日本鬼子就不把朝鲜人民当人看。。。等等等等。

还说要不要停一下,让领导休息休息?

领导亲自开口说(其实是果断阻止啊!路边就是悬崖深渊,那路恨不得比现在的单行道还窄一点,开车的时候都能看到石头滑落的景象):不不不,革命工作要紧。早点下矿,早点开展工作(也能早点回宾馆)。。。

------------总之,颠了三个小时----------

到了矿上,领导和秘书就傻眼了。

矿上的设备都是古董级,属于能上历史书的那种。

具体来说,就是“设备产自日本,自从日本战败后(1945年。。。),设备就只是修修补补,替换备品备件,就这么一直用到了现在(199X年。。。)。”

---------然后大家在矿上食堂吃冷面和特色小吃,边吃边聊(考虑到车程,再不抓紧时间就回不去了)-----------

领导(以下简称A):你们的要求?

朝鲜矿领导(以下简称B):我们矿基础好,矿质好,设备也运行稳定(这可真是本事了,新3年,旧30年,修修补补又是30年),就是路况太差,运输困难(感受很直观);

------但我们要矿,对方要投资,双方还是很有的谈---------

A:修路?

B:其实如果有新的设备,我们产量更大;

A:修路+设备维护?

B:但是产量增加了,我们国内暂时消化不了;

A:修路+设备维护+找销路(其实我们很需要)?

B:对!

A:好说好说,咱占多少股份?

B:我们国企,不能让私人参股。

A:我代表X钢入股,我们也是正经国企。

B:我们希望你们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投资进来,这个符合我们的政策。

A:还有其他要求吗?

B:投资以美元+设备+技术的形式进行。

A:还有吗?

B:我方派人当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和书记。

A:。。。。还有吗?

B:增加的产量(注意,是新增加的部分产量),咱们三七开,等等等等。

A:我们要公司上会讨论,然后请上级批示(打太极了)。

--------------过了两天,大家在酒店一碰头--------

好家伙,都差不多。简单说来就是“成立公司,朝鲜方出总经理,中方参与党委会(但书记是朝鲜方),公司负责给钱(美元),给设备,给技术,朝鲜方允诺出口部分(出口额依朝鲜政策执行,这个。。。)产量优先供应中国。”

大家的热情瞬间就被浇灭了。

当时钢铁在中国那叫一个躺着挣钱,供不应求。从各地钢厂70%的职工住房基本都是90年代修建的这一点,就能看出钢铁厂的傲气。

你上“千套工程”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我就上“万套工程”;你上“全市最佳景观小区”,我就上“全市十大文明小区”;你给医院上设备上三级乙,我就一水的进口设备评三级甲;你搞食堂吃饭要票不要钱(票免费发),我就上1角钱就能有肉,还可以随意外带,个个牛气的不行。

-------------自然而然的,面对这种几乎没有回报的投资(你说话都不响)---------

这些领导就叫苦:哎呀我们厂技术改造很花钱啊,我们厂退休职工很多包袱很重啊,我们厂今年对地方支持很多暂时抽不出资金啊等等等等。。。。

总之,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进行投资(后来证明,这是正确的,朝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在那时的政策真可谓是一言难尽)。

-----------部委领导一听--------

就去找外交和商务,说兄弟,对方这条件你咋不提前说,我也好有个准备啊?

同志们也委屈:他们当时也不是这么跟我们说的呀,如果他们当初提这条件,我还费这力气干啥=。=

于是也就不了了之。

哦对了,这个事是民间自发行为,《部委领导一听》这一段是我编的。

----------结语----------

后来朝鲜也觉得这么干不行,可行等到能慢慢转过弯来时,美帝经历了911,中国压力大减,对朝鲜提出条件的讨价还价余地更大了。而在国退民进的环境下,投资朝鲜变成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是另一个事情了,我也不了解,就不瞎说啦。

通宝推:mezhan,愚弟,方恨少,大眼,桥上,一着,菜根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