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儒家生存的经济基础 -- 天空不空

共:💬18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儒家生存的经济基础

    众所周知,儒家学说,始创于孔子,经过孟子,荀子等一系列人物的传承发展,到汉武帝时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成为皇家的奴仆,也迎来了儒家学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我琢磨不明白的是,在春秋到汉武帝这个时代,没有官方背景的经济资助(至少没有大规模),儒家学说存续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啥?

    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擅长组织红白喜事,所以儒家弟子就是靠给四邻八乡办红白喜事来生存的,顺带着去传播好发展儒家学说

    儒家除了这个,还有别的经济基础吗?

    • 家园 我特别感叹就是为啥总有人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还能滔滔不绝口

      若悬河大发“高见”?

      政治如此,历史如此,时事如此,什么热点就往什么发表意见,虽然自己对此啥也不知道,压根没有求索、了解的能力。

      孔老二自己办学收钱,束脩已经自觉很低廉了,一个人也得十条干肉。他多少学生?办学几十年?

      最出名的徒弟之一的子贡,力大如牛,打架最屌,这不算啥,经商能力天下有数,富比陶朱,大财团巨子,孔老二周游列国他随行,还愁什么花差?孔子被小国扣留也是子贡周旋几个大国帮忙施压释放。

      老了当鲁国司寇,俸禄是几万斗!

      而且虽说没多少国君接受他的观点,但是天下闻名的学者,浩浩荡荡带着几十人几十车马,所到之处接风洗尘包吃包住是礼节,平原君孟尝君几千门客都养得起,孔子到处打点秋风算啥。

      孟子在齐国当过卿大夫,俸禄十万。

      这些人活着的时候都是天下闻名,不然南子梁惠王啥的见他干啥,天下闻名,还愁没钱?

    • 家园 教育部门无权无钱

      儒家本来就是很弱的流派,掌握的部门也是无权无钱,毫不起眼。教育这块百家里面几乎都不太在乎。短期有力的是权和钱,长期有力的还是思想。如果有选择,儒家也追求权钱,追求失败只能找点别的。

      长期掌握教育部门,塞点私货凸显自己,打压别人太容易了。但是儒家总的来说还没有做得太极端。

    • 家园 应该是自己有钱

      孔子是做过司寇的人,已经是大贵族了。出游的时候带了好几百人,相当于拥有几百武装门客的诸侯。史记里写的是孔子世家,也承认孔子是诸侯身份。同时代的楚王欲以五百里之地封孔子,被手下劝止,理由是孔子手下国相贤如子贡,大将勇如子路,若有自己的土地,必然势大难治。这说明孔子出游应该是寻求自己的封地来的,想要建立自己的国家,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理想不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就是说不行了就到海外找自己的地盘。

      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应该也还是有自己的土地财产。自己的学生们也开始从政。尤其是子贡,“存鲁,乱齐,灭吴而霸越。” 可以说是纵横家之祖。

      至于有没有钱来维持儒家学说,那根本不是个问题,就像是问王思聪哪来的钱玩电竞一样。

      • 家园 孔子周游列国时日子并不如意

        他要是在鲁国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大概也不会出游。见百科:孔子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春天,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再节选一些孔子在列国的遭遇,看起来不像不愁吃喝的样子: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接见孔子。在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五十九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 [28]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六十八岁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至此结束。孔子仍有心从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田赋,孔子反对。对冉有说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施舍的时候,会从重付出;做事的时候,会中庸而行之;死的时候,会对自己薄葬。

        另外一篇文章百科:周游列国里的描述:

        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你说:

        同时代的楚王欲以五百里之地封孔子,被手下劝止,理由是孔子手下国相贤如子贡,大将勇如子路,若有自己的土地,必然势大难治

        但是,上面那篇《百科:孔子》文章里,没有记录楚王想给孔子封地一事,只记录了: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另外,倒是墨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有楚王和越王曾想赐给他封地,其中越王想赠以故吴国五百里封地,见

        百科:墨子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你说:

        至于有没有钱来维持儒家学说,那根本不是个问题,就像是问王思聪哪来的钱玩电竞一样。

        汉武以前,儒家只是百家之一,不可能独享政府拨款。而且感觉两汉只是拿儒家当块招牌而已,倒是王莽那个腐儒大概会比较慷慨。应该是自唐以后,儒家才真正独霸了朝堂。说起尊儒,都能想到汉武帝,其实唐太宗也很提拔儒家。

        • 家园 行军路上自然会幸苦一些

          但是既然能够带着几百人出来,说明在鲁国的时候待遇不低。只是争不过季氏所以选择出走,想办法到别国再要一块封地。要没要得到就是后话了。

          政府固然没有给儒家拨款,但是反过来,推行儒家思想的很可能是一群富户。

    • 家园 周游列国,忽悠各地大小贵族,拿点儿馈赠?
    • 家园 可以搞房地产

      儒家文化圈,中日韩台朝,无不是地盘小人口爆满,一幢楼修30多层卖高价,符合儒家气质。

    • 家园 教育产业化吖

      儒家的经济基础是教育,以前没有义务教育,找老师是需要缴纳很高的学费的,孔子能收三千弟子,光学费都不少吧?

      儒家一直深耕教育产业,不像别家对学生都要挑挑拣拣,看不上眼的还不愿意教;儒家是有教无类,只要掏钱就教,所以最终儒家掌握住了话语权,无他,人多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