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乡镇企业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程 -- 钛坪樽逾

共:💬92 🌺657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乡镇/社队企业本是毛时期预想的社会发展方向,跟承包没相干

        毛的59年党内通信就明确说了,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了,节省劳力了,那么省下的劳力怎么办?生产队自己办企业搞工业内部就地消化呗,如史来贺的刘庄就是在文革时期先大规模养殖,从74年开始生产小喇叭,然后又“先后办起了机械厂、面粉厂、冰糕厂、食品加工厂等,使刘庄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养农、全面发展、五业兴旺的新格局”,“ 不仅有效转移了剩余劳动力,还为集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钛坪樽逾转载的文章也显示得很清楚,七十年代的社队企业就是明显大力快速地发展。如果不搞分田单干,保留更多的集体经济,而不是在九十年代后不是破产就是私有化被私人侵吞,那么更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就地从事工业,而不至于每年几千万,上亿民工往沿海跑,打工受剥削,企业创造出的财富更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农民,而不是被私人老板独吞,农民的生活,社会的问题要比现在好得多。仅此一点,分田单干就是严重拖了农村发展的后腿,巨大的消极意义,而不是什么“促进农村发展”。

        通宝推:阴霾信仰,不如安静,审度,
      • 家园 确实。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富余劳力的能力超过了我原来的认知

        在大中城市里的大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前,乡镇企业很好地缓冲了就业压力。

        农业部网站上那篇文章的评价:

        一方面,乡镇企业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为城镇化输送了人力资源,培育了产业大军,乡镇企业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4亿以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35%;另一方面,为农村和小城镇培育了一大批市场主体,鳞次栉比的小商铺、小工厂成为一些地方的重要市场力量。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小城镇提供了产业支撑,扩大了就业容量,与城市一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没有乡镇企业,就不能走出大中小城市结合以小城镇为主体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有可能出现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到大城市居住的“城市病”和“贫民窟”,进而掉入“拉美陷阱”,也就不可能有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形成。

        • 家园 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东南沿海企业大裁员,农民工返乡

          潮,就连温中堂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广大农村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吸收了上千万失业的农民工,起到了无法替代的稳定器作用。

          要不然,换任何一个其他的国家,短时间那么多产业工人失业,绝对要出大乱子。

          • 家园 那你的意思还是农民工好咯?要知道

            农民工可是改开后承包制推广了才出现的产物,现在西西河副国级不都在骂么?

            • 家园 汗,这哪是说农民工好,明明在说农村农民不容易

              既被抽血,又要稳定社会。。。

            • 家园 你这个可是无端猜测了,而且还把人往坏处想,我 -- 有补充

              就是农村出来的,我能忘本吗?

              我想说的是,农村农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改开后的既得利益阶层,那些“先富”们,社会精英成功人士,不仅不知感恩,地产党还勾结地方政府,用尽各种手段来侵占农村的土地开发房地产,只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补偿,残酷剥削农村农民。

              这样的情况至今仍在不少地区继续着。

              虽然有习总的精确扶贫,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连振兴农村都谈不上,更别说彻底改变地方政府吃“土地财政”的惯性思维了。

              你可以翻翻我以前的帖子,足以证明我的立场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们农民工至今还是国家劳动法之外的存在,各地劳动局 -- 补充帖

              对待农民工,不但不按照劳动法保护,遇到农民工讨薪维权,还跟私企老板沆瀣一气,就像木雕泥塑一样,要么视若不见,要么毫不作为。

              • 家园 花一个。我支持你的态度。

                但问题在于,当农民工和公社制度下继续当农民,哪个处境会更好一点?

                西西河副国级会强调剥削啊血汗工厂啊,那为嘛剥削这么残酷农民们还要奔着血汗工厂去呢?

                • 家园 因为改开以后的农村在85年以后剥削更残酷了。

                  李昌平以前算过账,我记得大概是公社时期农民各种负担占收入3-4成,刚搞包产分地时候很轻,但是85年以后随着各种农资涨价,成本激增,再加上乡镇政府摊派,光靠种地有80%的农民亏本。90年代光是人头费一个人一年就要好几百。各种负担加起来一年好几千。农民种地收入全加起来还不够政府要交的税费摊派的一半。

                  那农民只能去血汗工厂了。那个年代也有了减少公务员编制是送李自成下乡的说法。

                • 家园 上大学的时候光顾着玩游戏了,才疏学浅如我,也不知道该怎么

                  正确的回答好这个问题。

                  但是,有一点是很明显的:改开分田单干之后,人均不到一亩耕地地,刚够养活自己不饿肚子。家里田地少,农闲时成年劳动力就可以搞点小副业,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种子、农药、化肥、灌溉用水电、播种、收割用农机,这些统统全面涨价了,种一亩地还要贴二三百块钱。

                  而三提五统,农业税,教育附加费,孩子上学的学费,老人看病的医药费,计划生育的罚款,一个个浪头压下来。

                  种那一亩耕地,是真养活不了全家,养活不了自己。

                  政府,已经不是那个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政府了,指望不上了。

                  那么,明知道血汗工厂残酷剥削,如果不是为了有条活路,农民们会心甘情愿的去奔着血汗工厂,让人家资本家随意剥削吗?

                  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国的劳动法早就出台了,规定也非常详备了。即使是改开要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各级改开的优秀官员们,也完全能够把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做好,也完全有能力做好。

                  劳动法劳动保障是全世界的共识,哪个国家没有?做好了也不会影响招商引资的好不好?

                  为什么就是不按照劳动法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呢?

                  说穿了,本质就是剥削和牺牲农民!

                  每当我看到电视上媒体上那些改开精英们,看到那些高级领导干部们,看到棺材帝在记者会上侃侃而谈“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

                  我就恨不得自己是一个超人,是孙悟空,举起金箍棒一棒子打死这帮无耻的王八蛋!

                  扯远了,以我这点粗浅的认知,就是我们农村农民在改开后,沦为血汗工厂的农民工,是迫不得已。

                  但分有一条活路,哪个孙子王八蛋才会去当农民工进血汗工厂受资本家的剥削!

                  改开后,国企改革,工人老大哥也要大下岗,为国家减负作贡献了。

                  吐槽一句:国企做不好,难道领导干部们不是最大的责任人吗?为什么要为国做贡献了,要为国家减负担了,下岗牺牲的是一线工人?

                  难道不是这些国企的领导干部该下岗,该引咎辞职以谢天下吗?

                  国企改制变股份制,变私企,怎么那么多的领导干部,或者是领导干部的亲戚朋友们,摇身一变,成了原国企的老板,成了国企改革的受益人?

                  账目连年亏损的国企,变成私企后,那是当年马上就止损,第二年就扭亏为盈,几年后就成了响当当的明星企业。

                  那些前国企领导干部,或者是领导干部的亲戚朋友们,那是水涨船高,一个个不是戴上人大代表,就是政协委员的帽子,开豪车,住豪宅,包二奶,谈笑有官僚,往来尽精英,好威风啊。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改开派的逻辑和神通手段,我反正是看不懂啊。

                  当然我们农民是更加没有机会进国企,进集体企业干活了。

                  但是呢, 就是受集体企业的剥削,那也是为国家,为集体做贡献,最起码有自豪感,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说出来也光荣。

                  比受私企剥削好一百倍好吧?

                  我们河南有名的漯河市临颖南街村。

                  南街村在改开的时候坚持不搞分田到户,仍然是人民公社,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制度。

                  南街村的经济发展,成就,各种社会主义制度福利和保障,各方面的详细资料,河友们都查的到,我就不啰嗦了。

                  南街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是漯河市,甚至是全河南省的农村农民们都万分羡慕的。

                  如果中国的农村都能够像南街村一样发展,那么,我们的农村,我们中国,是不是要比现在强大了无数倍?人民群众也幸福了无数倍?

                  只可惜,这只能是假如了。

                  从改开那一年,全国大部分农村农民欢呼着分田地,分公社财产开始,就已经背叛了他呕心沥血规划设计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发展路线。

                  那个人,那个教员,任凭他们吃了二茬苦,受了二茬罪之后,再如何深情怀念,他也不会回来了。

                  对于南街村,对于大寨,他们也只能深深地羡慕,该去血汗工厂打工,还得去。

                  房地产商联合地方政府圈了那么多地,费尽心机手段搞拆迁,开发成商品房楼盘,年年抬高房价,谁来买?谁来接盘当韭菜?

                  只有我们广大农村亲爱的农民们,才是当仁不让的选择啊!

                  你村里有房,不买?

                  好啊!

                  农村早在十年前就不批新的宅基地了,

                  你可以不买,你孩子也不买吗?他结婚不要买新房买车吗?

                  房贷车贷不要还吗?

                  哈哈,扯远了啊,对自影帝以来的地产兴邦,实业误国有点儿感慨而已,全是废话,实在是有辱您的视听了,抱歉啊。

                  通宝推:empire2007,偶卖糕的,newbird,陈王奋起,愚弟,
                  • 家园 还记得初中政治学的英国“羊吃人”运动吗?

                    你所说的农民被剥削,还有东北大下岗,都是要把这些人从原来的岗位上赶出来,给资本家提供自由和可供剥削的工人,要不然资本主义怎么能发展起来呢?

                  • 家园 你读过温铁军的《八次危机》吗?

                    如果读过,会多多少少明白一些搞分田到户,乡镇企业的后来“势弱”的答案。当然,答案不是直截了当的

                    分田到户、承包制,...,是走经济“自由化”的路,也就是走资本主义的路。仔细理一理286,朱经理,温影帝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思路,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

                    分田到户,乡镇企业垮了以后,就算是把土地 & 农民劳动力“解放”出来了,引进“外资”就方便了。要不然,那些香港来的李XX怎么能在大陆做投机房地产,那些港佬、湾湾怎么可能在大陆雇工办厂,挣农民工的“血汗钱”?!...

                    点看全图

                  • 家园 我可以个打赌, -- 有补充

                    就劳动所得而言,去沿海的农民工>本地乡镇企业打工>承包农民>公社农民。

                    南街村很好是吧,南街村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了解过没有?

                    本村土著农民和外来工作者完全是两种待遇。外来打工者所得还不如去东莞打工,讨薪都闹到最高法了。

                    同样是江阴华西村。所谓“集体”的繁荣建立在本地土著村民、被兼并村村民和外来工作者多层不同待遇上。

                    有些问题是个基本常识。什么行业能创造多少价值,这个哪怕不精确知道数字也会有个大致的标准。

                    个人所得只会低于个人所创造的价值,差额就叫剩余价值,要叫剥削也可以。

                    如果干什么工作,待遇福利超出了这个工作本身所能创造的价值,那么就该想想,多出的价值是哪里来的,是不是拿了别人的,或者说剥削了别人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再补充一下:坚决支持农民工实现自身权益 -- 补充帖

                    对农民工的剥削是中国发展的一大推力。但时至如今,国家有钱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精准扶贫,就应该还债。

                    比如,多年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应该享有城市居民的权益,创造的价值已经超出很大部分城市居民了嘛。如果不能实现完全平权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才是真正建设社会主义。

                    通宝推:钛坪樽逾,寒冷未必在冬天,
                    • 家园 同理可得,沿海肯定剥削内地的啊没错吧
                    • 家园 本村土著农民和外来工作者待遇不同,是因为享受集体产权

                      本村土著农民和外来工作者待遇不同,很正常,是因为享受集体产权,符合资本主义定义啊。能理解港台资本家,在这里怎么就理解不了了呢?

                    • 家园 如果单论薪酬数字,这个说法可以成立。如果说的是净收入,那

                      就未必成立了。

                      深圳、上海的8000元月薪,除去房租和生活开支,没有内地三四线城市的5000月薪,净落在劳动者口袋里的多。

                      沿海地区起步早,企业工厂多,工作机会多是优势。

                      看似月薪高出内地城市一大截,但是超高的生活成本抵消了这个优势。

                      这问题我没有专门调查过,是凭身边的在本地打工,又去过深圳上海,然后又回来本地打工的朋友闲谈时得出来的结论。

                      不是很准确,但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他的不了解,不敢胡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