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二共推普灭方在互联网时代留下的连带效应 -- 杨微粒

共:💬112 🌺428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了,我又想起姬喵的《八零后告别不了儿童节》了

            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随着时光的流逝,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定是你某个阶段试图摆脱的东西。与表面上的狂飙突进不同,所有被表面的新闻所轻慢的东西,都将在一个时代退潮的时候重新生长,这正是我那么喜欢爱死机中那个狐妖故事的原因——那是我心中完美的,勇闯新世界的寓言。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e034a7eed7f453dea8f1f45?from=latest-posts-panel&type=previewimage

            作为一个九〇後,姬喵的文章让我于心有戚戚焉。生动口语的消失也好,学生课间午休不能出教室也好,加班加到猝死也好,在80年代、90年代也许都不是问题,但是,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下去。终究有一天,人们还是要面对这些问题的。

            • 家园 午休时候,见有几个年轻人在排练节目

              大概是快过年了有什么活动吧。哈哈,几个年轻人,俺也到了可以倚老卖老的时候了,其实俺也勉强算九零后呢。不过他们确实是比俺年轻不少的,有活力的年轻人。

              脑海中瞬间回想,想到了上学时候每到六一就会有文艺汇演,唱歌跳舞演话剧,班里的小姑娘们穿一身橙色裙子,脸画的红红的,还扎着双马尾辫子。俺也曾经去演过剧,拉过琴,还参加过鼓号队吹过号。梦里仿佛还是昨天,梦醒已是今朝,窗内是日日忙碌的身影,窗外是少见的风雪寒冬。今年的冬天好冷啊,透心的冷。

              据俺观察,现在的年轻人是不一样的,可能就是因为是互联网土著吧,不过目前还没有什么重大的标志性事件,不太好评论。

              未来到底有什么在等着我们?我不知道,而且略带悲观,但是事情到了就要去处理,先干好手头的事情吧。

              通宝推:杨微粒,
              • 家园 可能就是因为是互联网土著吧

                可能就是因为是互联网土著吧

                有可能。我只相当于半土著半移民,因为我家是2000年有电脑,2008年开始always connected(一直连在网上)的,以前是拨号上网。00後属于完全土著的一代。感觉80、90後更像些。而00後就完全不一样了。中间见识广的,秒杀同一年龄段的当年的我。

                说起未来,刚刚看到绝对不是白领的贴。

                虽然也有人担心「不996会没得吃没得住没得工作履历」,但是绝对不是白领猜「五年内有大变化」

                /article/4578607

                我觉得很有可能。

                飘香的说法是

                多的就不说了,小学生跳楼和拼多多员工猝死,核心是一件事,所谓的内卷本质上是被短视的魅蒙蔽了脑袋。

                我就说一个结论,当一个佃农出生下来就必须花三辈子的努力才能还清你爹从地主老财那借来的一粒米,那么这个规则进展到这个状态后就有问题了,过不了多久市场就会出清,规则发生改变。

          • 家园 必然的,我主贴中提到欧盟中的英语就是如此

            这是英语作为世界通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quora更是从一个美国网站变成了一个印度网站。

            我们可以方便地在中文网站上用中文讨论问题,正是因为语言壁垒。如果中文世界通用,那就会出现我们的讨论全程都被印度人政治口号淹没的情景。结果只能是一部分网站彻底「白左」化,一部分彻底alt-right化(昂撒的网站就是如此),对外单向透明。

            德国人只是把英语用作对外交流用语,没有怎么太损害德国人自己的德语口语表达能力。当然现代德语中直接插入英语会比历史上多得多。全世界都是如此,原来的标准化委员会根本没法管到年轻人怎么在网上使用语言。

            举个nepu桑的例子

            https://twitter.com/kaioseinakomori/status/1346027244116996103

            richtig smarter move als krankenschwester in einer klinik für psychosomatik auf den fluren lauthals jokes über vergewaltigungen zu machen

            其中的smarter move和jokes就直接是英语。

            • 家园 从这里我再想到,

              在总词汇量一定的前提下,各个小集团的词汇会损失,但总的词汇量既然不变,那么被冷落的词汇必然是在竞争中被淘汰的。留下来的词汇也有其自己的生动性,尽管可能是外来词汇,但由于角度不同,可能在当时整个集团的应用中会更好用、更准确或更生动。

              不过这在两个外国人对话中不成立,他们是掌握的词汇不够多,或者各有不少掌握的词汇对方不掌握。

              • 家园 美国拉丁裔的增长或许可能导致和南方普通话类似的效果?

                南方书面普通话就是非官话母语者只学了个官话书面语的结果。官话内部的不同方言,类似于东京人学大阪话。非官话母语者学普通话可能更类似德国人学荷兰语或者荷兰人学德语。

                感觉得分三类,母语者和母语者的对话,母语者和外语者的对话,外语者和外语者对话。

                母语者和外语者对话的时候,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语言水平。如果母语者多,外语者少,或者母语者社会地位没有外语者高,那母语者可能就反被外语者“带跑”了。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喜羊羊》《巴啦啦小魔仙》的出品公司都在南方,所以南方的机械书面普通话会影响北方小孩。

                拉丁裔移民大举入驻,加上美国GDP将在2030年左右被中国超过,英语未来也会遭到类似汉语的机械书面普通话的问题。我猜他们八成会交出一份比中国人更糟的答卷。看了2020年川总的表演之后,我很有信心。

            • 家园 主贴中BBC的报道

              直到7年前,出生在芝加哥的本·巴伦(Ben Barron)周围的同事还都是美国人。但当他来到总部位于瑞士的苏黎世保险公司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周围的欧洲同事虽然都说英语,但却难以理解他的语言。

              "好在我周围的人会主动问我,'你那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可以澄清自己的意思。"他回忆道,"所以我开始注意自己有哪些可能令人产生误解的语言沟通习惯。"

              为了帮助母语人士更好地与非母语人士展开沟通,苏黎世保险公司在内部举行了电子课程。参加完这些课程后,巴伦放慢了语速,也改掉了他的"美式口语",不再使用那些难以被其他国家的人理解的术语和习语。

              "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谚语。"他说,"例如,'那条狗不打猎'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这恐怕不是个好主意'。这是一句带有美国南方特色的谚语,其他地方的人很难理解。"

              "以英语为母语未必对你有利,因为你没有经过其他语种的人那样的外语学习过程。所以,他们之间有共鸣,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却成了异类。"沃特说。

              例如,在欧洲议会中,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牢骚满腹。"你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说英语吗?"沃特说,"由于数量原因,权力平衡已经有所改变。"

              伦敦国际传播学院院长凯西·威灵斯(Cathy Wellings)表示,逐渐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意识到他们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ap-38663726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陌生化之后,怪物家长绑架了所有人

          怪獸家長一詞是由日本傳來的用語,在維基百科裡說得很清楚,怪獸家長我認為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拚命的寵愛自己的孩子保護自己的孩子,因為這樣的行為讓老師或其他人倍感壓力感覺家長的行為很像怪獸,而稱為怪獸家長. 怪獸家長 又稱 怪物家長 ( モンスターペアレント )

          以前的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家長很可能都是互相認識的本地人,所以學生間打鬧、一起出去玩OK。現在變成陌生人之後,學生家長中的某些「怪物家長」綁架了所有人,所以學校只好出臺小学生课间 10 分钟不能出教室的规定,春遊啥的肯定更沒了。

          http://cq.people.com.cn/n2/2020/1130/c365408-34445249.html 课间、午休不许出教室,怕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7009417怎么看待小学生课间 10 分钟不能出教室的规定?

      • 家园 语言的碰撞

        桥上老师所言甚是。

        我觉得很多情况下,不同语言或方言碰撞后会简化词汇和语法。

        比如巴布亚混合语,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地语言(包括巴布亚的曾经的殖民国语言德语)和英语的混合,主要基于英语。他们管医院叫“病屋”,管厕所叫“粪屋”,管殡仪馆叫“哭屋”...

        • 家园 说起碰撞,singlish也是如此

          李家坡推英语的举措实际上把新加坡人的母语整成了singlish,官方再怎么推标准英语也不可能消灭singlish了,因为singlish简洁明了,而且实际上成了新加坡的「民族象征」。

          今天天气很热,直接today weather very hot

          不用啦,就是no need la

          讲正确英语运动(英语: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简称SGEM)由新加坡政府发起[1],为的是“鼓励新加坡人讲世界共通、语法正确的英语”。[2]运动于2000年4月29日,由当时的总理吴作栋发起,其目的是确保新加坡人认识到讲标准英语的重要性,推广其使用。[3]

          作为一个完全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不说singlish就是典型的崇洋媚外装逼犯,当然会被排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573299/answer/972043328

          普通新加坡民众一般会在非正式场合说新加坡式英语,比如跟朋友或家人说话、打车或者买东西的时候。讲新加坡式英语代表着随意与亲昵。而英语则用在正式场合,比如上课、上班,尤其是遇到陌生人或者会见客户时。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社会标签,相比只会讲新加坡式英语的人,能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转换的人当然更好咯。

          而只会讲英语不会讲新加坡式英语的人,则会让人感觉不太接地气,反正不是一个“真正”的新加坡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573299/answer/933610239

          • 家园 完全是的

            我以前说过我认识一个新加坡女孩。一开始和她一本正经讲标准英语。

            后来混熟了她和我讲汉语。我语言切换能力差,和她几句汉语以后就又说起英语...

            她倒也不在意。

        • 家园 德语中的医院正是「病屋」

          das Krankenhaus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