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突然理解了体制派 -- 笑不拾

共:💬368 🌺2919 🌵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各地也不一样

                          北京的社区医院,给编制给户口。像我们这边,连社区这样一级政府,社区主任60%都是纯聘用人员,更不要说社区医院了。

                          全国城管改革,广州城管全部转行编,我们这边最理想的情况是转省参公,更大的可能是市参公。

                          还是北上广有钱啊。

                          小强真是逗逼,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筋,一门心思奔小政府。完全就是一副如果世界和我的理论不一样,就一定是世界错了的模样。

                          • 家园 感觉他也是在甩包袱

                            这届和前面几届一样,不管是双创还是简政,给我的感觉是在甩包袱,最大限度地削减必要的行政支出。

                            社区本就是自治组织,除了几个头头,大部分都应该不占编。但是中国特色,说不定有几个地方会出人意料。

                            城管就不了解了,不过按我对他执政思想的揣度,不应该放编。不过参地方编,估计他也不介意,反正不是中央财政。不过城管人似乎太多了吧,参公多少人?再加上营改增,地方财政能承受?广州没钱,再说还是深圳土豪。兄台是哪里的?北京还是上海?地方财政能承受城管参公?

                            现在哪是什么改革啊!现在是乱世啊!各部都在打着改革的名义,划圈圈,抢地盘啊!不知道兄台说的城管改革是不是某个部在抢地盘。

                            不知道乱象是不是跟上面两院斗法有关,希望19赶快召开。

                            你也不早说,早说,我就报名去做城管

                            ps:这个论坛是被管制了,还是怎么了,每次都怎么差的网速。。。

                            • 家园 不是参公啊,有条件的是要转行编的

                              文件: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30/c_1117631143.htm

                              注意下第三部分:

                              优化执法力量。各地应当根据执法工作特点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确定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比例标准,统筹解决好执法人员身份编制问题,在核定的行政编制数额内,具备条件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

                              实例:

                              首先是广州经验,就是广州最先试点。广州据说是全转行编。

                              我了解的情况:

                              本省城管改革分阶段进行,目前在四个城市试点。传出的方案是三种编制,行编,省参公及聘用。其实影响不大,目前的实际情况呢,省内各地的行政执法局,一般领导比如局长,政委,大队长都是行编,下边呢,有市参公(其实参公就应该是省参公,但这里就是各地的土政策,这批人是无法提拔的,只是享受普通公务员待遇。)、事业编、和聘用人员。改革之后呢,其实就是把市参公,事业编全部转成省参公。

            • 家园 国家的钱,除日常支出,都拿去补贴资本家

              报纸上有很多补贴资本家的报道。这其实是逆经济规律而行事的。精英们从老百姓手里收税,补贴资本家,降低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让资本家生产过剩更加严重。

              这是西方经济学洗脑经济精英,导致的做得越多,错的越多的恶果。

              • 家园 资本无国界

                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仅是补贴国内的资本家,都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事实嘛,举个例子,去年两岸的贸易逆差的数额就达到全国医疗支出的一半。

                资本主义国家有逼格高的,也有逼格不高的。高不高嘛,也就是看对自己国民是什么态度了。

            • 家园 莆田系不懂,医改主要不是投入问题

              中国医疗目前的总投入不算低,医患关系最大的根子,在于医疗系统内分配格局。

              不是按劳动量分配,不是按技术能力分配,而是按权力分配。

              举个例子。看一个病,花了四万多,骨科材料费两万五,红包五千,药费耗材器械使用等差不多一万,住院费几百,手术费一百多。一百多的手术费可能养活一个主任医师,一个主治医师,一个进修医师么?他们一个月差不多九天手术,满打满算一百台,一两万养得起他们么?核心在于那些看起来不是收入的收入。骨科材料回扣15%(正好有个朋友做这个),加上各种器械设备耗材药等的回扣是收入主体。这就导致就医的主要利润来源于“经营”而不是劳动。谁掌握了权力,谁能挣钱。所以那些累死还不挣钱的医生对病人怒斥,病人花了大价钱忍气吞声,一旦出现事故,爆发的结果就是伤人、医闹。

              医疗系统和其他地方一样,要解决的是分配问题。

              通宝推:歌未竟,龙牡,甘丹,学菩提,旧时月色,柏林墙,山海马甲,普鲁托,李根,花大熊,yiwensilan,梓童,繁华事散,西瓜子,
              • 家园 说得很对啊,分配问题

                医疗的投入,不能只算国家这块,个人这块也要算上。所以医疗总的投入其实也很大。

                但是寄生虫很多。

                医药经销商首先就是个毒瘤,这种各级代理的中介分去了医药领域里面近20%的收益。

                然后是打点贿赂的进院环节,这部分往往分去5%左右的收益。

                医生回扣会分去20%的收益,权且用医生的话那是补贴他们过低的“医疗服务费用”,就当是正常的吧,但是这20%的科室内分配完全是失控的,本来就见不得光的钱,一般是直接给予了科室主任,主任怎么分就要看他个人了,吃相难看点的全部收为己有,造就了很多医院“上面吃饱,下面饿死”的现象。

                这些利益分配格局,造成了医疗领域里面各种怪现象。这么说吧,大部分的医疗问题,如果连问几个Why,都会归结到这里来。

              • 家园 手术费100多不可能吧

                刚送学生去做的阑尾手术,人工费575呢,全部下来是3253.67。

                你说的是有道理。分配确实是一方面,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像阑尾手术四个人,麻醉,主刀,助手,器械护士。除了护士,最少都是硕士毕业。还要加上规培。确实要解决分配问题。

                但是这和加大投入不矛盾,很多三甲医院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本身就有盈利的冲动。大型医疗器械,还有材料都是吞金兽,规范管理是一方面,投入也是一方面。现在推进分级诊疗。要改进投入的更多。

                对了,再补充几句,医改要解决的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基层医院要补的课就太多了,现在诊疗人数上涨都涨到三级医院,基层医院基本没怎么动。像感冒发烧是不是要去三甲,值得商榷,但是去基层医院真的放心吗?从制度来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都是很合理,很理想的制度。但到现实层面,前边欠的帐太多。这里不靠政府投入,就靠社会资本,比如社区医院全包给私人,你敢去吗?最后还不是挤到大医院了。

                • 家园 增加投入的一大障碍在于医生

                  尤其是三甲以上的医院的医生。他们中的不少人是不赞成医院强调公益性质的。

                  大医院的有点资历医生的实际收入非常高,而且可以到低级别的医院走穴。我和一些这样的医生讨论过医改,他们一边骂现有的医改,却也反对加强公益性。一旦增加投入,加强公益,医生主要收入来自财政,类似教师和公务员,灰色收入少了,他们的总收入会下降,恐怕幅度还不小。

                  他们希望的改革是美国式,一方面加大市场化提高服务价格,一方面减少医疗投入和严格医师准入,严格医疗规范,搞医疗垄断。拿高收入,做上等人,还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累。

                  通宝推:广宽,纹石,柏林墙,李根,
                  • 家园 说的好像医生对医改有多大发言权似的
                  • 家园 改成美国式?美国的医改都闹的满城风雨呢

                    这帮傻缺也不想想,美国医疗保险那套如果问题不大,会每届总统选举都是头三大话题之一么。

                    硅谷现在风险投资机器人三大方向,无人驾驶,无人教学,无人医疗,瞧瞧,要不是被逼无奈,会弄成成这样么,连用机器人取代医生的需求都这么大。

                    • 家园 穷人生病,怎么办

                      真是个普世的问题。

                      有次和党辩论,就有这个问题。“正宗”的保守主义者,往往不会直接回答。

                      唐老闯就直说:“总不能把人仍街上!”。所以,大家说他是假冒的保守主义分子。

                    • 家园 责任也不在医生身上

                      这几个医生,对工作,对家庭,乃至待人接物都没有什么可挑剔处。

                      主要还是棘轮效应,只能顺着一个方向走。一个改变如果不能使主要的参与者获利,就无法推进。一般人都不乐意损失自己的利益让别人获益,很多医院和医生不愿意公益方向也很自然。

                      如果要搞公益医院,又要保证医疗领域已有的利益不受损,那么投入之大恐怕是国家无法承受的。只有提高医保缴费额才能做到。一提高,医保覆盖面必定降低,已有的成果得而复失。所以,医疗公益化方向估计很难有大进展。它被过去的医疗改革路径锁定了。

                      • 家园 觉得医疗的难处是它是个无底洞

                        比如,有人老了病了,如果他有钱,花很多很多钱可以多活三个月。

                        但是,这个钱花得值不值呢?感觉对整个社会来讲,不太值。如果纯粹市场导向,有可能就不太合算。

                        另外,其实美国的医疗系统并不是辣么糟糕。有两件不错的,第一,急症不会拒绝病人,那个是违法的。第二,家庭医生相对多,不是一上来就找专家。

                        • 家园 关键是美国医疗并不是纯市场导向啊

                          有Medicare/Medicaid兜底,再加上那条急症不拒绝病人,临死之人就使劲花呗。Medicare有30%的钱花在临死之人身上了,每年1800亿美元,平摊到每个美国人头上就是600美元。美国这制度,可以说把自费医疗和公费医保的缺点都集齐了,常见小病中病慢性病纯市场导向,看起来死贵保险报销还少,最后临死的大病反而可以使劲花,拧巴得不能再拧巴了,要不怎么美国人均医疗花销全世界最高但人均寿命在西方垫底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