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伟大的烂尾楼—大航海时代3的信息注释 -- 环宇7504

共:💬104 🌺26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阿祖拉拉的几内亚发现征服记

        阿祖拉拉的几内亚发现征服记,含线索 陶偶像、奴隶

        戈梅斯·埃亚内斯·德 祖拉拉(Gomes Eanes de Zurara,或称Gomes Eannes de Azurara,约1410-1474年),葡萄牙古代著名编年史学家。

        戈梅斯·埃亚内斯·德 阿祖拉腊早年在基督骑士团服役。杜亚尔特国王在位期间(1433-1438年),祖拉腊入职王家图书馆,担任编年史主管费尔南·洛佩斯的助理。1450年,为后者续写完成《若昂一世国王编年史》的第三部分《攻占休达》,渐受赏识。三年后,完成了《几内亚编年史》。1454年,他接替洛佩斯继任编年史主管。后来阿丰索五世国王委托他分别为两代休达总督撰写编年史。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亲自深入西北非前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多次被授予骑士团奖赏。

        1453年他完成了著名的历史著作《几内亚发现与征服编年史》Chronicle of Discovery and Conquest of Guinea 记录了有关亨利王子赞助下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探险和航行、以及当时葡萄牙人收集的关于非洲和东方(广义的印度)的知识。还记录了亨利王子的生平思想和他对地理学的兴趣。

        《几内亚发现与征服编年史》是现存最早的有关葡萄牙地理发现史的专著。阿祖拉腊的作品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文风生动,鲜有洛佩斯的质朴风格。但他喜作哲学思考,引经据典以彰显其学识。作为“航海家”恩里克王子的同时代人,他从旁观者的角度,详尽记述了恩里克王子领导的航海发现事绩。他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严谨态度,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当时的天文地理科学的熟知水平,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编年史学家的尽职尽责。他所留下的著作,全部都是研究当时那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 家园 大西洋上的神奇岛

        葡萄牙传说西伯拉的七座城之岛,含线索 西伯拉的七座城

        另外一个类似的是日耳曼语的爱尔兰传说 圣布伦丹努斯的航海,含线索 圣徒的应许之地

        在古代欧洲,一直有大西洋上存在着神话般的“极乐”群岛、“幸福”群岛或其他岛屿(拉丁著作者称为insulae fortunatae)的传说,最早的一个自然是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了(大西洋的名称就来自于此),此后亚里士多德、普林尼以及普鲁塔克等古典作家也都有相关的记述,这些报道应当是以古代航海家偶然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或亚速尔群岛的经历为依据的。(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葡萄牙航海家在13-14世纪再次发现并殖民了这几个群岛)

          但在此几个世纪以前(约在公元9世纪),已可以找到关于西洋上存在“极乐岛”的神话传说的中世纪版本。这些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一个产生于爱尔兰,时间不迟于9世纪。居住在法罗群岛和冰岛上的爱尔兰遁世主义者(基督教修道士),怀着对“世俗的空虚感”,希望离开人口较稠的海岛,来到一些遥远的无人过问的海岛上。他们认为,在这些海岛上可以免除干扰,“拯救自己的灵魂”。然而,维京人入侵者(当时还未皈依基督教)把他们从那里撵出去了。在爱尔兰人第库尔的著作中对此有清晰的记载,所以在爱尔兰的修道院里人们反反复复地查阅古代著作家的文献,企图从中寻找出对于这些遥远的“极乐岛”直接的记载或注释。关于爱尔兰禁欲主义者确实航行到大西洋北部一些岛屿的故事,与古代权威们关于西洋的中心存在着“极乐岛”的说法交织在一起了。这样便可以解释清楚布兰丹游历“圣岛”这一神话传说的起源。

          9世纪末期,据说,布兰丹与他的一群学生从爱尔兰海岸启程向西航行,他在海洋上迷失了方向,发现了一个极为美丽的孤岛,他在这座孤岛上居住了多年之后返回祖国。这个神话被人们的幻想加以渲染和涂饰后流传到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中世纪的一些地理绘图家在西洋的空白海区标上了“布兰丹圣岛”。起初,他们把这个“圣岛”划在爱尔兰以西;后来,在大西洋北部海区确实发现了陆地,而这些陆地按其自然条件来说与天国岛屿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于是,布兰丹的“圣岛”便在地图上“爬到”南部更远的地方去了。在1367年问世的威尼斯地图上,这个“圣岛”被标在马德拉群岛的位置上,而马丁·贝海姆 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1492年)把这个岛标在佛得角群岛以西的地方,靠近赤道。换句话说,布兰丹的“圣岛”变成了一个游离岛。最后,它完全消失了,既没有留下名称,也没有说明是指哪一块陆地。

        另一个深奥莫测的游离岛——“巴西岛”的命运则比较好。中世纪时期,不知出于哪个人的幻想,绘图家们生造并确认了一个“巴西岛”。起初,人们把这个岛标在爱尔兰的西南方向,后来,把它挪到离欧洲海岸更远的南部和西部海区。当时(16世纪初期),“巴西”还没有命名为位于赤道一侧似乎是南美大陆东部地区一个臆造的新世界海岛。然而,在另一个地球仪上(1515年为舍涅尔所制),巴西利亚地区则被标明是南方大陆(近极地的)一个地区,同美洲以海峡相隔。——原注。16世纪里,人们把这个幻想的神奇之岛的名称“赐给”葡萄牙的一大片殖民地——巴西。

          

        在伊比利亚半岛中世纪的幻想家们(约在8~9世纪)断言,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有一个“七座城岛”。根据伊比利亚野史传说,穆斯林(摩尔人)在赫雷斯的战役中击败了基督教徒以后,征服了了大部分半岛地区(8世纪初期)。伊比利亚半岛的一个大主教和六个主教一起逃到一个遥远的大西洋岛屿上,他们在这个岛上建造了七座基督教城。15世纪的初期,这个幻想的海岛才出现在地图上,有时与另外一个更为神秘的海岛并列,后者有一个使人无法猜测起源的名称,叫安的列斯。

          许多大西洋新地的发现已经把幻想中的海岛推向遥远的西方,它们未来的命运各不相同。地理大发现时期,西班牙征服者从新西班牙(墨西哥)出发向北挺进,即在北美大陆的中部对“七座城岛”作了徒劳无益的搜寻(16世纪中期)。安的列斯这个神话般的名称一直流传至今,它所指的真实陆地是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1502年出版的康第诺地图上最先出现这个名称)。

        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上,这些海市蜃楼式的幻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世纪宇宙学者们指明的这些幻景被绘制在地图上,这些幻景岛屿成了哥伦布和他的追随者离开欧洲海岸前往印度途中可以指望的阶梯。搜寻“七座城”的活动导致西班牙人对北美大陆腹地——密西西比河和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发现。

        通宝推:北纬42度,
        • 家园 宗教热情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方面也是颇为有效啊

          估计大家伙儿都有一颗好奇心,只要再找到一个由头,不管是金钱美女,还是权势名望,忽悠来天使投资和一堆帮手,就可以升帆启航,驶向远方。

          • 家园 我现在案头和枕边的书

            是全球史与澳门系列中的一本

            “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上扩张的历史(你还别说,西方人真的一仆二主,即要上帝也要玛门)

            但是,当时这些人可都是拿命在赌

            象小达迦马那样牺牲了的不在少数.....

            游戏里,遇到 15××年,××海战失败,后来沉船被打捞上来,但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的时候很伤心的

    • 家园 新大陆抄本系列

      新大陆仅在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首都,被殖民者摧毁;西班牙人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墨西哥城)有一个图书馆,其中有5种阿兹特克文化的抄本(Codex),游戏里称作图文书,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阿兹特克文化的书籍以图画为主,很多注释文字是后人做的

      这五种图文书分别为:

      1 波旁尼克手抄本(Codex Borbonicus)是阿茲特克手抄本之一,大约作于西班牙征服阿茲特克前、后几年间,作者可能是阿茲特克祭司。此抄本以法国的波旁宮命名;2004年,Maarten Jansen和Gabina Aurora Pérez Jiménez两位学者提议將它正名为希瓦夸托手抄本(Codex Cihuacoatl)。

      波旁尼克手抄本的材质是树皮紙;该书长约1417.32米,折叠成39.5乘39平方公分大小的页面。原有40頁,最前与最后各2页散失,現存36頁。原作仅有图画,現存版本上的注解均为后人所加;后來西班牙人甚至加上了一些图。波旁尼克手抄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共18頁,內容是复杂难解的阿茲特克神圣历,每一页代表一神圣历中20旬(trecena)的其中一旬,一旬13天。如右图,当旬的主要神祇在左上角的大方格里;剩下的26個小格子兩个一組,分別绘有当日的日符与神明。這部分磨損得非常严重,显示祭司們參阅得相当頻繁。

      2.第二部分共2頁,绘著季节历每年头一日的日符,內容与夜之主宰有关。对神圣历和季节历的52年周期有相当大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为季节历的各节庆,著重在诠释仪式和庆典的內容;尤其是新火典礼(New Fire ceremony)的部分对阿茲特克人尤其重要。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波旁尼克手抄本第13页的部分。內容是神圣历的第13旬;本旬的守护神是特拉佐尔特奧特尔。日期的順序是由最左下往右而上读,如本图的順序为地震一,燧石二,雨三,以此类推。

      波旁尼克图文书其实是一本阿兹特克历书。(以上摘自中文维基)

      游戏设定,含线索 太阳的神殿、翡翠面具、水晶骷髅

      • 家园 另外两本整理完毕

        泰勒利奥 雷曼斯 图文书, 含线索 石头要塞、大型地面绘画

        泰勒利奥-雷曼斯手抄本(Codex Telleriano-Remensis),现存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完成于十六世纪的墨西哥,印刷在欧洲纸张上,是现存的阿兹特克图文书最好的例证。其名称来自于Charles-Maurice Le Tellier,Reims(法国兰斯)的大主教(1642-1710),这个人在十七世纪末期曾拥有此抄本。

        抄本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7页,显示了365天的太阳历,称作xiuhpohualli(阿兹特克文化的太阳历,每年分18个月,每月20天,加上年末的五天凶日,合计365天。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如雨季和旱季更替的时间,另外大部分节庆活动是按照太阳历庆祝的)

        第二部分从8-24页,为阿茲特克人另一套历法神圣历(tonalpohualli,意为「日子的算法」)。神圣历的一年只有260天,每年分为20旬,每旬13天,各有其守护神。普通民众并不使用这种历法。太阳历和神圣历搭配使用,形成52年的周期,每过52年,两套历法重新循环(365×52=18980=260×73),阿兹特克人举行一次新火典礼庆祝之。而太阳历某一年的年号,以该年第一天对应的神圣历的日符来命名。(神圣历为什么取260天为一年,目前尚无定论)

        第三部分叙述阿兹特克的历史,25-28页记载了12-13世纪阿兹特克人迁徙的历程,其余的是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大事年表,记载了国王们登基和驾崩的时间、战争、地震以及日食月食,包括部分最初殖民化时代的历史事件。

        这个抄本有一个意大利语的评注扩增版,叫做Codex Rios,是一个1547-1562年间在墨西哥南部普埃布拉州(Puebla)和瓦哈卡州(Oaxaca)工作的多明我会修士Pedro de los Rios所做, Codex Rios抄本本身可能是1566年之后在意大利完成的

        伊克特利切特尔 图文书,含线索 雄伟的峡谷、石造村庄、战士石像

        伊克特利切特尔 图文书(Codex Ixtlilxochitl)内容上和前几部抄本类似,也是关于阿兹特克人的历法和节庆之类,共50页,含29幅图。

        它的作者值得介绍一下,Fernando de Alva Cortes Ixtlilxochitl (? 1568 or 1580 ~ 1648), 是出身印第安贵族的新西班牙历史学者。这是一个西班牙化的名字,其中Cortes来自征服者科尔特斯,Ixtlilxochitl则来自Fernando的先祖,阿兹特克城邦 特斯科科 的君主Ixtlilxochitl(先后有两位)

        阿兹特克人生活在今天墨西哥国中部的特斯科科(Texcoco)湖周围的墨西哥谷地,1428年,特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Texcoco)和特拉科潘(Tlacopan)三城邦结盟推翻阿兹特克人的旧主特帕尼克斯国,放逐其王马克斯特拉。

        之后,三城邦结成三国同盟,在接下来100年内主宰墨西哥谷地,并向沿海大举扩张。在此期间,特诺奇蒂特兰逐渐成为同盟中的主导力量,将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压制到附属的地位。现在通俗史书中所说的阿兹特克帝国,就是指这个三国同盟,而其皇帝则是同盟盟主-特诺奇蒂特兰之王。

        Ixtlilxochitl I (1380-1418),1409-1418年间特斯科科的国王,1418年被政敌推翻,十年后其子联合特诺奇蒂特兰夺回王位,同时建立起三国同盟。最初,特斯科科在同盟中地位与特诺奇蒂特兰相当,可享受谷地全境税收的五分之二,老三特拉科潘则只有五分之一。

        据估计,鼎盛时期的特斯科科城占地450公顷,居民24000人,是阿兹特克帝国境内第二大都市,也是帝国的学术文化中心,拥有国境内最大的图书馆。

        Ixtlilxochitl II(~1500-1550)为特斯科科王子,由于王室内争而投奔西班牙人,做了带路党,对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贡献甚大。之后以科尔特斯为教父,皈依基督教,并强迫同胞皈依;因此保住了傀儡地位。

        Fernando de Alva Cortés Ixtlilxóchitl 生于1568-1580年之间,是Ixtlilxochitl I 和 Ixtlilxochitl II的直系后代,亦是特诺奇蒂特兰倒数第二位君主Cuitláhuac的玄外孙(库伊特拉华克是皇帝蒙特祖马二世的弟弟。阿兹特克帝国遭到西班牙人入侵,蒙特祖马二世被西班牙人挟持为人质,1520年被西班牙人压迫的阿兹特克人奋起暴动,库伊特拉华克被推举上皇位。蒙特祖马二世遭到袭击并死去,而库伊特拉华克也在位仅80天便罹患天花死去。之后科尔特斯征服了特诺奇蒂特兰,绞死了末代皇帝Cuauhtémoc 夸特莫克。)

        1602年Fernando因其兄长去世而继承本家族的称号和家产,但这时这个阿兹特克王室家族已经陷于贫困,他的作品中多次抱怨生活的困苦,值得庆幸的是,他为了挣钱养家而努力写作,为后人留下了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第一手材料。

        他曾在Tlatelolco(现在是墨西哥城的一个区)的圣克鲁兹皇家学院学习,成绩优异;通纳瓦特尔语和西班牙语;1600-1604年住在前阿兹特克文化的中心Teotihuacán(特奧蒂瓦坎).

        1608年,总督雇佣他来解释古代墨西哥的象形文字和图画及民歌中保存的传统知识,他将这些知识整理汇集成书,写成了关于阿兹特克历史的著作Relación histórica de la nación tulteca和Historia chichimeca,他的作品是介绍阿兹特克文化的重要原始资料,包含大量图画和歌谣,但组织的不好,多处重复且年代混乱。

        由于他为总督的服务,他家族的部分土地产业得到保护,但是还是越来越穷;其后在墨西哥各地和印第安法庭中做过些小官,1648年于困苦中在墨西哥城去世。

      • 家园 阿兹卡提特兰抄本

        含线索 神的祭坛、北境海峡

        这份手稿被称为《阿兹卡提特兰抄本》,它的历史最有可能在西班牙人抵达墨西哥仅几年后。该抄本叙述了阿兹特克人(也称墨西卡人)的历史,包括他们从阿兹特克文明远古或神秘的诞生地阿兹特兰 (Aztlan) 迁徙到特诺奇蒂特兰(今墨西哥城的前身)。另外,它还记录了阿兹特克统治者的更替、由埃尔南·科尔特斯率领的西班牙军队的抵达,以及基督教信仰的引入。在所有已知记录阿兹特克历史的手稿中,《阿兹卡提特兰抄本》可能是其中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一份。相比后来在殖民时期所写的历史著作,它的书写方式独特,记录了前西班牙时期的本土记忆。与其他阿兹特克抄本类似,它使用象形符号撰写。抄本中的符号绘制极为精心,显然这位抄写员的技术十分娴熟。该抄本复制于 16 世纪从欧洲引入墨西哥的 25 对开页纸张之上。为了便于阅读,每一个历史事件均使用两对开页呈现。在第一对开页上,作者介绍了一组人,但学者至今依然无法确认他们的身份。他们可能是特拉托阿尼(译注:tlatoani,纳瓦特尔语,意为发言者),或高级别的中部美洲统治者或国家领袖。从第 2 对开页到第 25 对开页,抄写员对墨西卡部落迁徙至乐土特诺奇蒂特兰进行了描述。

      • 家园 太阳的 图文书

        太阳的 图文书, 含线索黄金帝国

        阿兹特克太阳历

        这本托瓦尔手抄本被认为是 16 世纪墨西哥耶稣会士胡安·德·托瓦尔 (Juan de Tovar) 所作,其中包含关于阿兹特克(也称墨西卡)礼仪和仪式的详细信息。手抄本中有 51 整页的水彩画。这些画作受到与外界接触前的象形手稿的巨大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品质。手稿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西班牙人到来之前,阿兹特克人的迁徙历史。第二部分以图画介绍了阿兹特克人的历史。第三部分包含托瓦尔日历,记录了一个连续的阿兹特克历,包括月、周、日、主日字母和一个 365 天的基督教年份中的宗教节日。这幅插图来自第三部分,描绘了阿兹特克日历每月的符号。阿兹特克人使用两种历法来计算一年中的天数。Xiuhpohualli(第一日历或太阳历)包含 365 天,分为 18 个月,每月 20 天,加上年底的 5 天被称为 Nemontemi 的无用日或不吉利的日子。Tonalpohualli(第二日历或“神圣历”)共有 260 天,包含 13 个数字和 20 个标志。两种历法每 52 年重合一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东南亚土语部分,三种

      不过其实关于越南的两本还是汉语的

      那加克塔加玛,含线索 爪哇的巨大佛塔(波罗浮屠)

      Nagarakretagama,或译作爪哇史颂,古爪哇语史诗。1365年,僧侣Prapanca献给满者伯夷(Madjapahit)最强大君主Hayam Wuruk王(哈奄·武禄王,又称Rajasanagara, 1334–1389,1350一1389年间在位)的颂诗

      《大越史記》含线索 高棉的寺庙

      越南陈朝学者黎文休于1272年编成的越南第一部史书,汉语文言文,编年体,共三十卷,內容记载自南越国的赵佗(越南人把赵佗当成自家先祖)至李朝李昭皇(1225年退位)。已经散失。

      黎文休是越南陈朝清都镇(今清化省)东山县人,1247年科举榜眼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封「仁渊侯」,出任翰林院学士兼国史院监修。

      在1272年(陈朝紹隆十五年)正月,陳氏朝廷下令「翰林院学士兼国史院监修黎文休奉勅编成《大越史记》,自赵武帝至李昭皇,凡三十卷上进。诏加奖谕。」

      学术界认为黎文休是在之前陈周普的著述(越志)基础上,编成《大越史記》的。

      《李公親书》标做安南史书,含线索 阿难寺(阿南寺)

      似乎应做 《李公新书》或《李公新传》。越南文学作品,关于李公故事的六八体诗传。讲述李公与公主因相爱而遭皇帝流放,垂涎公主容貌而得不到公主爱情之匈奴王,遂毁公主容貌,且派人刺杀李公,李公历经坎坷而得道成仙,后受皇帝派遣讨伐匈奴,以仙药恢复公主的美颜,二人终成美眷,李公嗣后得继大统。

      现存的李公新书或新传,很多是越南书坊委托佛山一带的刻工刊刻的(不过都是十九世纪的事情了,日本东洋文库藏有此类书籍,标称作者为杨明德)

      • 家园 爪哇史颂的详细介绍

        Nagarakretagama,或译作爪哇史颂,古爪哇语史诗。1365年,僧侣Prapanca献给满者伯夷(元朝译作麻喏巴歇,Madjapahit)最强大君主Hayam Wuruk王(哈奄·武禄王,又称Rajasanagara, 1334–1389,1350一1389年间在位)的格卡温体颂诗.

        格卡温是爪哇宫廷诗人效仿印度两大史诗的梵文诗律而创造的一种古爪哇语诗体,在中爪哇时期就已被用于翻译《罗摩衍那》。格卡温(Kakawin) 这个词的词源是梵语的Kawi,原意是非凡的智者,后来演变成Kawya,专指诗人。这词被吸收到爪哇语后,加上前缀Ka和后缀n,成了一个复合的词语Kakawin,所以 “格卡温” 这个词可以说是梵文与爪哇文的混合体,含意也变了,成为专指模仿两大史诗(印度的摩訶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那种仿梵体诗。

        哈奄-武禄王执政时期, 著名宰相卡查-玛达辅政,偃文修武,物阜民安,是麻喏巴歇王朝的盛世。过去的宫廷作家都是借印度史诗神话故事来歌颂本朝帝王,如今王朝已如此强大,宫廷作家完全可以把国王的丰功伟绩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直接写进自己的作品加以歌颂。普拉班卡于1365年写的《纳卡拉克达卡玛》(爪哇史颂) 就是这样一部格卡温作品。

        这部作品是普拉班扎随驾出巡各地的见闻录。哈奄禄王每年都要亲自出巡视察,接受四方臣民的朝拜。每次普拉班扎都参加,他把亲眼看到的山川名胜、民情风俗等逐一记录下来,最后写成一部颂诗。所以,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麻喏巴歇王朝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纳卡拉克达卡玛》全诗共93段。其基本内容如下:诗的开头先赞颂湿婆大神和佛祖,说他们下凡为哈奄武禄王,因能以法化世,致使国土乐丰,民众炽盛。接着把王室成员一一略表,还把京城如何市井稠密,宫阙壮丽,周围地区如何富庶繁荣描述了一番。然后以最大篇幅详细描述哈奄武禄王每次出巡的情景。先是1353年的巴章(今之梭罗地区) 之行,在那里国王住上一周才还宫。次年是拉森(今在三宝垄与南旺之间)之行。接着还有1357年的南岸之行等。而最盛大和最隆重的是1359年的拉玛章之行,也是作者描述的重点。那年8月哈奄武禄王率领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乘辇数百辆,浩浩荡荡地从京城北上至海边, 后东折到达巴那鲁干,再从那里取南路返回京城. 哈奄武禄王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的王公,贵族和黎民百姓的盛大欢迎。作者把看到的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也写了他自己的感受。此外,在随驾出巡的过程中,作者有时还可以单独行动,或访亲探友,或探古览胜,把看到的神庙寺院,风土人情以及僧侣向他讲述的历史往事,也都写进他的作品里。这一年的东巡记载最为详尽。1360年和1361年还有出巡记录,但比较简略。后来作者的笔墨集中于描述王太后特丽娃娜逝世12周年的祭奠仪式上。1363年似乎没有出巡,可能与1362年忙于祭奠活动有关,但有提到国王去访辛槟,说他接到卡查玛达去世的消息后立即返京安排人事和调整机构。最后作者以综述麻喏巴歇王朝的疆土领域、王陵庙宇、宫廷规仪、登基大典等结束全篇。

        从以上的内容介绍来看,《纳卡拉克达卡玛》无疑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向我们提供了有关麻喏巴歇王朝全盛时期的社会政治、宗教文化、民情风俗等十分难得的翔实资料,这在爪哇古典文学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另外,由于写的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和自己感受的,所以比较贴近现实,语言也比较纯朴自然,很少使用华丽的词藻,这也有别于过去的格卡温作品而独具一格。

        以上摘自 印度尼西亚文学史 (东方文化集成丛书之一)

    • 家园 维吾尔语(突厥语)部分 仅一篇

      《古拉干天文表》乌鲁格別克编

      乌鲁格别克,也译作 兀鲁伯 (Mirza Ulug`bek,1394~1449) 帖木儿帝国撒马尔罕统治者,著名天文学家。为帖木儿之孙,沙哈鲁长子。Ulug`bek是绰号,意为伟大的伯克(贵族)。

      帖木儿死后帝国分裂,其四子沙哈鲁,以赫拉特为首都,控制了帖木儿帝国的主要部分。1409年,沙哈鲁以长子兀鲁伯为旧都撒马尔罕的总督(控制帖木儿帝国的龙兴之地-河中地区),那一年兀鲁伯15岁。此后他治理撒马尔罕30多年。这一时期是撤马尔罕的黄金时代,经济繁荣,各国商贾云集,国库充盈,学术文化昌盛,宫廷学者荟萃。

      他于1430年主持投巨资在撒马尔罕创建兀鲁伯天文台,任命艾布·卡西姆为台长,装置有巨型象限仪等精密的天文仪器,收藏有天文历算等大量图书,招聘了一批穆斯林和印度的天文学家在该台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在他的支持下,历时近30年测定了1000多颗恒星和方位,积累了关于恒星和行星运行的大量观测资料。在此基础上,于1446年编成《乌鲁格别克新天文表》(一译《新古拉干历数书》),是16世纪以前较精确的天文表。

      1437年他确定了恒星年的长度为365天6时10分8秒,非常接近后来公认的精确数值。他所确定的地球地轴倾斜度,也非常接近于后来公认的标准数值。此外,他对与天文学有关的数学,诸如三角学、球面几何学也都做出重大贡献。他制定的几何学图表,正弦和切线的数值精确到小数至少第8位。

      兀鲁伯修建的这座观象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天文台。

      1447年沙哈鲁苏丹驾崩,兀鲁伯继位,不到两年就在宫廷内争中被儿子推翻并杀死;兀鲁伯遇害后,宗教极保守势力将他修建的观象台夷为平地,台中的贵重仪器或被焚毁或遭劫掠。庆幸的是,在天文台工作的一位天文学家设法逃走,把兀鲁伯主持编撰的星象表带走。这个星象表后来被译成几种文字出版,(于1665年在牛津出版,对西方天文学也有很大影响)使用了数百年。

      其余大航海时代3中列为维吾尔语的都是汉语的,此外维吾尔语不确,应当为突厥语。

    • 家园 中文 汉语类总结

      凡儒家经典类 12

      文集类 13

      史书类 12

      佛典类 5

      科技经济类 11

      地理类 3

      元朝书籍 7

      共63本,含线索24条

      完全可以安排一个探险家从东方出发西去

      • 家园 东方的弱点是缺少赞助商

        发现物只能自己公布。。。

        • 家园 有的,后期果阿和香料群岛有

          两个总督。

          我的意思是其实可以象大航海四那样设计几个东方的主角;至少可以设定几个北欧的主角吧,在伦敦、巴黎、哥本哈根出发去冒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