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苏联二战期间的飞机设计师们 -- 北纬42度

共:💬112 🌺89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看,正在玩warthunder,补课中

      花上

    • 家园 5. 被发动机坑的设计师名单还很长

      米亚西舍夫,他出狱后开始设计远程轰炸机DVB-102,需要两台大功率发动机,于是很自然的掉到Ash-71的大坑里。但后来斯大林认为远程轰炸机的关键是加紧山寨B-29,B-29来自轰炸日本受伤后飞到海参崴的机组,因为当时苏日仍未交战,苏联自然就把天上掉下来的大礼给扣下了。山寨B-29的任务被交给苏联航空设计师的元老级人物图波列夫,于是DVB-102项目彻底完蛋,米亚西舍夫的设计局被解散了。

      B-29用四台美国怀特18缸星形发动机,所以苏联仍然需要18缸星形发动机,因此什维佐夫继续改进Ash-71,直到战后的1947年,Ash-71的改进型Ash-73才实现量产,装在B-29的山寨版图波列夫Tu-4身上。Ash-73并不是怀特18缸发动机的山寨版,但他们有共同的祖宗,因为什维佐夫起家是靠山寨怀特9缸发动机,所以这两款发动机还是很像的。图波列夫出狱后虽然设计了二战中苏联另外一款成功的轻型轰炸机Tu-2,但仍然受到监视,直到Tu-4的成功才重新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

      即使Ash-73量产了,可还是问题不少,这回轮到伊留申被坑了,他在战后设计了一种民用大型客机Il-18,装4台Ash-73,结果因为Ash-73寿命极短,导致该飞机如果进入民用市场毫无经济性,只好让项目下马。直到10年后苏联有了大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伊留申再次设计了一款大型四发民用客机,虽然是全新的设计,但编号仍叫Il-18。Il-18在60年代是苏联的干线客机,中国在购入三叉戟之前,Il-18是领导人的公务专机。

      总结一下,苏联二战中唯一还算出彩的自主发动机是米库林的AM-3X系列和什维佐夫的Ash-82,这两个系列的身上分别有德国和美国血统。另外就是直接山寨法国货的克里莫夫M-10X系列,也算很成功。但无论是液冷发动机还是星形发动机,每一系列的后续发展都遇到不少问题。苏联技术水平比较低,却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导致液冷和星形发动机的发展都不太顺利。苏联没能做到在战争中量产18缸星形发动机,没有超过1400kW的发动机,在这点上甚至都不如工业水平远低于苏联的日本。

      代表二战时最大功率发动机的18缸星形发动机各国发展情况,英美日意都在二战结束前量产了,英美自然不用说,意大利战前就量产了但功率很小,日本中岛(今富士重工斯巴鲁)的誉系列在战争末期是主力战斗机发动机,但经常出毛病,三菱号称自己的18缸星形发动机比中岛的稳定得多,但天亡日本,三菱在名古屋的新发动机工厂在投产前被地震给毁了,就没有然后了。法国人的研发过程遇到很多问题,没量产法国就投降了,不过就算法国没投降前景也不妙,在苏联美国血统的什维佐夫系列远比法国血统的图曼斯基系列成功,说明法国的星形发动机完败给美国人。至于德国为什么没能量产18缸星形发动机,因为宝马的18缸星形发动机还在研制中就直接被喷气发动机给淘汰了。

      二战结束后,苏联因为没能开发出稳定的新一代液冷发动机,所以最终雅克战斗机也被淘汰了,采用Ash-82的La系列战斗机成了战后的主力战斗机,不过La系战斗机的并没有换装新型的发动机,改进仅集中在优化气动外形,因为喷气时代已经开始了。。。

      (待续)

      通宝推:侧翼,
      • 家园 日本的航空技术总的来说和苏联半斤八两

        ,但是苏联工业基础更好(沙俄改开比日本早,离西欧近),质量控制更好,工业规模更大,比如苏联的轴承质量,产量,良品率要比日本高一个档次。小日本的飞机制造虽然都是全金属的,相对精良(相对苏联,比德国和英美那是差远了),但是性能指标很一般(速度,爬升,升限),只能玩转圈圈。苏联飞机粗糙,具体性能指标在设计寿命内能和欧美飞机抗衡,而且产量够。总的来说,小日本眼高手低,上层对大规模工业生产不熟悉,工业冗余小,不自量力去挑战民主国家兵工厂美国(两国人口实际上差不多,但是工业能力么。。。。)。2B呵呵地以为打一下盎格鲁撒克逊人就会认怂,等到火烧东京才知道自己的斤两。提一句,苏联自己的喷气发动机,留力卡设计的,是1943年在莫斯科试车。

        • 家园 我一直不明白,美国工业是如何变得如此强大的

          前一阵看了前一半连载《美国的故事》,十分精彩,但是我感觉他们登上北美大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十分野蛮落后和可笑,打个比方,那时候女人是男人的财产,女人逃走不仅意味着她偷走了她身上的衣服,更“偷走了”她自己,还有宗教严厉的审判和不容置疑等等,就这样的愚昧的文明起点,满打满算到1890(世界工业产值第一)或者到1930(二战开战前),一共也没几年时间,怎么会一瞬间变得如此强大?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有什么诀窍?

          • 家园 美国工业一直不弱

            英国铁路爆发式增长在1840-1850年,美国铁路爆发式增长在1850-1860年,只落后铁路的老家英国10年而已。

            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8000英里,英国6000英里。

            1860年美国铁路总长到了3万英里,英国只有1万英里。

            所以内战前美国已经很发达了

            内战后美国铁路发展速度也不算慢,一直到1890年后才慢下来,1890年铁路总长达到16万英里。

            • 家园 不好直接比吧

              UK国土面积 243,610 km^2

              US国土面积 9,826,675 km^2

              按密度比,或者人均里程比

              • 家园 铁路当时算高科技

                光国土大没用,比如大清1860年时一寸铁路也没有。美国能建那么多除了靠国土大,工业也有一定水平才行,基本做到国产白菜化了,光靠进口建不了那么多。

          • 家园 其中一点就是人均耕地

            远高于我们。这本身就是资本的来源。

          • 家园 为啥从1890年开始算?1860年人家内战的时候就挺牛了

            你这算法好比是问为啥我天朝从2010年起牛起来了?

            因为我们从1949年就开始全心全意忙活了

            MD的爱迪生们也是一直没歇着的

            指数化发展就是这样,开头都是没啥变化等注意到了就开始大涨了。

            • 家园 我是说,从美国开国到1890年一共没几年

              不是从1890年开始算。我的看法是,工业化本来是很难,但又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找到方法、一段时间后实现就会爆炸性增长,也就是你说的指数变化。但是美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何等的努力和过程,目前我还不清楚,这就是我想请教的原因(当然,我肯定这个过程也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美国人转变的也太快了点,美国立国前后,宗教审判是真的要绞死人的,这和黑暗的中世纪有什么区别??

              • 家园 啥?从美国开国到1890年一共没几年?你知道美国那年开国

                这不,过几天美国又要过独立节了

                美国1776年开国,从美国开国到1890年一共110多年

                算算1890-1776是多少吧

              • 家园 一直到上世纪6,70年代

                美国南方一些州教授进化论还是违法的,会被抓起来判刑。精神文明本来和物质文明是有距离的,距离几百年也不奇怪。现在英国人还在反思他们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中宗教因素太重,而不是科技因素,可谁改变得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