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苏联二战期间的飞机设计师们 -- 北纬42度

共:💬112 🌺89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苏联二战期间的飞机设计师们

    1. 背景

    说到飞机,关键是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的好坏决定了设计师能造出什么样的飞机。不幸的是,苏联当时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造不出好的发动机来,但是国际环境不错,主要靠引进,山寨各国的好东西。整个30年代飞机发动机一直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中循环,听起来跟中国现在某些行业的情况差不多。具体来说,先是米库林抄德国宝马-然后什维佐夫抄英国-再然后什维佐夫抄美国-再再然后克里莫夫抄法国-最后图曼斯基抄法国。米库林和克里莫夫抄的是液冷发动机,什维佐夫和图曼斯基抄的是星形发动机。

    液冷发动机一般是V型发动机,用水冷却,常见的比如说现在汽车上用的V6 6缸发动机,但当时用在军用飞机上的一般是V12发动机,二战中出现极端的X型发动机,24-28缸,比如奔驰宝马都有研究。

    星形发动机靠空气冷却,气缸都在发动机表面上,一般是5个,7个或者9个围成一圈,气缸多了发动机直径就大了,空气阻力就大,如果还想增加气缸数量,办法是在第一排的后面加第二排,气缸数目是14个或者18个,当然第二排散热肯定没第一排那么好。最极端的是二战末期美国弄出4排28个的,给B-36远程轰炸机用,显然4排散热会相当困难,而且B-36为了增加航程螺旋桨放在机翼后面,发动机反着装,导致设计中最耐热一排气缸放在最前面,最不耐热的气缸在最后面最热的地方,结果经常着火,B-36的6台发动机被戏称为两台在冒烟,两台在着火,另外两台已经烧毁了。不过无论液冷气冷,20几个缸的发动机太复杂,虽然研究这个的国家在二战末期很多,但量产的没几个,大家的兴趣很快就转移到更有前途的喷气发动机上去了。

    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当时最高的是英国,其次法国,英法的液冷和星形发动机都很厉害,不瘸腿,德国美国发动机也是先进水平,但各有偏重,德国的液冷发动机很牛,美国的星形发动机很牛。30年代末欧洲的主流思想是,星形发动机因为横截面积大导致阻力大,只能给轰炸机运输机用,战斗机还得用阻力小的液冷发动机。

    但是技术上液冷发动机比星形发动机要难,日本试了试液冷,觉得太难,就很明智的没理会欧洲人的理论,集中力量发展星形发动机去了。事实证明用星形发动机的零式战斗机相当优秀,日本人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因为星形发动机截面积大导致阻力大总归是个问题,所以轰炸机和战斗机用的星形发动机慢慢开始分道扬镳(不过在大多数国家并没完全分开),战斗机用的气缸冲程小,导致直径比较小,所以阻力小。做到极致的是一根筋的日本人,中岛的星形发动机采用迷你小气缸,发动机截面极小,但带来的缺点是单缸功率低导致总功率偏小,而且结构过于紧凑不易维护。

    回到苏联,因为采用星形发动机的波利卡波夫的I-15/I-16在西班牙内战中表现一般,碰到德国采用奔驰液冷发动机的神机Bf-109毫无还手之力,所以相信了欧洲人的理论,新一代战斗机全部采用液冷发动机。当时苏联的液冷发动机有抄法国的克里莫夫M-10X V12系列和抄德国后来又自己发展的米库林AM-3X V12系列,米库林因为抄的比较早(20年代末),已经落后了,相对来说比较重。

    通宝推:mezhan,空格,旧时月色,adapter,忘情,浣花岛主,gschen,老老狐狸,上古神兵,普鲁托,联储主席,侧翼,adrupal,铁手,
    • 家园 花一个!
    • 家园 按毛子的规矩,沈飞应该叫顾诵芬设计局,成飞是宋文聪设计局

      南昌应该叫陆孝澎设计局。西飞应该是何胜强设计局。

      比较奇怪的是:毛子是提倡集体主义的,为什么会如此突出个人?美国人反而没有这种做法?

      • 家园 瞎编:可能是因为项目延续性

        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老板不倒,设计所不倒;所以老板乐意叫什么就叫什么

        TG是穷X,好不容易搞了个设计所禁不起人走茶凉再投资的过程,所以就起个长久的名字叫着方便

        苏联搞工业不算太穷但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投资来自政治局,起个牛人的名字方便拉关系要钱。而且初期设计所都是大牛死了/干不了了就被肢解并入其他设计所的,起个能长久使用的名字也没什么意思

        例子嘛,好像波列卡波夫死了之后设计局就被拆了;拉沃契金虽然因为LaGG3差点失业,但成功设计并推销LaG5,被斯大林说是个好同志,于是所有LaG5都变成La5了

    • 家园 图波列夫囚徒设计所

      上大学的时候,看的这本《图波列夫囚徒设计所》,是苏联人还是欧美人写的不记得了,中文翻译的也好。

      内参书?也不记得了。

    • 家园 9. 尾声

      二战期间这些著名几个设计师,1980年前基本死光了。时势造英雄,卫国战争爆发时图波列夫,佩特利亚科夫,波利卡波夫,伊留申这四位老前辈是50岁左右,剩下的新生代设计师,雅科夫列夫,拉沃契金,米高扬,苏霍伊,米亚西舍夫,安东诺夫这些人都在40岁左右。而俄国男人的寿命又很短,高官也只能活到70岁左右,据俺不完全统计,从沙皇到现在俄国的一把手能活过80岁的只有戈尔巴乔夫一个。所以这拨人到了70年代纷纷去世了。只有雅科夫列夫最能活,活到83岁1989年去世,还好死得及时,否则亲眼看到苏联解体该是多大的打击啊。雅科夫列夫50年代迷上了翼吊发动机布局,就是机翼下面吊着发动机,他的战斗轰炸机Yak-25/26/27/28都是这种设计,但到了70年代,雅科夫列夫还拿着翼吊发动机布局的飞机去竞争苏联最新一代战斗机,您可以想象一下歼-8机翼下面吊着两台发动机的样子,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要知道这次竞争的胜出者可是Su-27啊。雅克老先生,就算您能活,您也该退休了,时代已经属于年轻人了。。。

      现状:

      苏霍伊因为Su-27的大笔订单活得最滋润,还进入支线客机市场,米格半死不活,图波列夫和伊留申的客机完全没有国际竞争力,只能靠极少的军品,伊留申拿到了中国Il-76的大单却造不出飞机,因为工厂在乌兹别克而且已经完蛋了,倒霉的安东诺夫被留在热闹的乌克兰,只能默默的观看基辅三人转,什么都干却没有拳头产品的雅克在绝望中设计了一款B737/A320级别的客机Yak-242,现在叫MS-21,成了俄罗斯重振客机工业的希望,以后会跟C919争市场。

      通宝推:独草,忘情,侧翼,airman,
      • 家园 尾声

        看前苏联的飞机发展,崇敬是免不了的。

        比留下名的大师们让我更难忘的是试飞时牺牲的苏联飞机设计师们。好几位设计师是随试飞的飞机一起逝去的。中国也有这样彪悍的设计师,如顾诵芬。为观察8爷的气流,顾就曾坐歼教6七升空,让此公念念不忘的倒是飞前吃了几天的空勤灶。

        其实,美国的实验数据一直对苏联和中国的飞机设计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是中国人掌握的数据更少。

        大师背后其实也非常有故事,如图别列夫的儿子也是非常著名的导弹设计师。米高阳曾设计出一架螺旋桨在后的小飞机,取名鸭子。

        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距离新疆喀什只有607公里,但制造飞机的历史让塔什干具有了高大的色彩,只是这两年俄罗斯一心想在俄罗斯重建飞机制造工业的梦想让人意识到:原来IL76的工厂曾经距我们如此之近。乌兹别克斯坦一直不愿放弃IL114, 这款飞机和西安的MA60就是同门同宗,继续的式微会给中国飞机带来机会吗?

        喀什的一个中巴换米8的故事让我们的期待充满问号。1994年,一个喀什的商人用8台中国产的中巴车换来了一架米8直升机,连火箭发射器都带着。但直到我离开时,这架直升机还停在托帕口岸的货场,一只懒洋洋的狗天天围着它转。和略懂前苏联直升机的中国航空人聊米8,最多的话就是:米17(米8出口型)我们只要乌兰乌德的。也许,我们缺的不只是大师,更缺的是天空。

        俄罗斯可以把装备着的IL76给解放军空军,因为他们相信,IL476一定会到来。我们自己的飞机也一定会到来吗?

        通宝推:北纬42度,
        • 尾声
          家园 坐的是歼教六,那时还没歼教七。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尾声
          家园 俄罗斯航空今不如昔啊

          就说这涡浆客机吧,西飞90年代本来要和德国一块造支线客机,后来无疾而终,但大量西方的理念用来改进运7,弄出来新舟60,比起空客ATR和庞巴迪Q8仍有差距,但比俄罗斯的同类飞机强多了,俄罗斯的航空公司都看不上本国/乌克兰的东西,表示要买新舟60,新舟60在几个月前去雅库茨克进行了一次展示飞行。。。

          伊尔476是俄罗斯没办法的情况下改进出来的,本来替换伊尔76的是伊尔106和乌克兰的安70,受各种因素影响没戏,俄罗斯只能继续改进伊尔76。伊尔76的硬伤不少,比如货舱太窄3.4米,坦克宽度一般3.5米,两边再留出点空隙,货舱宽度必须4米才够用,所以伊尔76再怎么改也运不了坦克。再比如伊尔76出来的时候,西方刚刚提出更先进的超临界机翼,所以伊尔76没用上,到现在还用着落后的机翼。因此伊尔76的性能运20完爆之,中国也许会进口几架伊尔476应急,但运20投产后就没伊尔76的事了。

          • 家园 俄罗斯航空

            前苏联的飞机忽悠的成分也很多。

            说中国航空缺乏心脏,其实前苏飞机也有同样的问题。如,IL86飞古巴时就无法达到设计航程,耗油量更是高的离谱。

            以前新疆航空就进口了2架,但后来又卖回俄罗斯了。

            说是和中国合作生产远程飞机,估计就是IL96。

            IL76试用过CFM56,中国的太行有没有机会试试?

            至于螺旋桨飞机,我觉得可以试试飞南极。An12就曾经到过那里。而且民航客机也可以试着起步。毕竟,俄罗斯的美元紧张短期内是不会改善的,回娘家式的出口说不定还真能创出一条双赢的路。

            要能咬牙把An22搞出来,那可真是功德无量啊。这就真能把轰炸机,远程客货运机都带起来,毕竟,NK12还是靠谱的。

            • 家园 太行是战斗机用发动机

              怎么能在IL76上试着用。

            • 家园 An22是中国要搞还是俄国要搞

              印象中俄国对这个家伙好像没有什么兴趣,没有怎么下功夫搞,对中国来说,现在好像是a400m类型的运输机比较吃香,运30就是这个类型的。NK12发动机对运30来说是不是太大了些。

              • 家园 AN 22

                前苏联时代提出了一个aero bus(非今天的空客)的概念, 即根据现有机场条件,乘客自己处理行李,加快登机速度,加大乘客密度。代表机型即TU114和IL86。如按此规划实施,An22客机型每次能运700多乘客, 此设计其实已基本成型。如果中国能把这一运输理念实现,高铁之后的发展不就有着落了吗?

                就装载而言,AN22可运80吨货物,有效空间:26.40×3.83×4.40

                运20可运60吨货物,有效空间:20×4×4 。

                空客400 M可运37吨货物,有效空间:17.71×4×3.85

                C17可运78吨货物,有效空间:26.82×5.48×3.76

                An22和C17可是一个级别的,是战略运输机。

                另外, An22, Tu95, 和Tu114是在同一个平台上,即把一款搞明白了,运输机,轰炸机和客机是有可能一箭三雕的。

                如果把NK12 搞明白了,地效飞行器也可能会有重大突破的, A90 用的也是这款发动机。

                当然还有野牛级气垫登陆艇。

                不仅是高大上,这真是国防和运输的钙啊,难道不值得魂牵梦绕吗?

                • AN 22
                  家园 有两类军用运输机

                  一类强调野战机场起降,比如运20/C17/Il76/A400M/An70,比如说俺对于A400M只有区区3000公里航程很吃惊,这么大的飞机怎么才有这么点航程,后来发现这个是在野战机场冒着炮火以2g过载快速降落时的数据,相当NB。

                  另一类只强调运载能力,An22/C5/An124,比如An124那货,就没几个机场能降。

                  现在前者是主流,后者军方不喜欢,民用也比不上客机改来的货机,维修保养都方便,只有极少的场合,比如为了避免合同规定的巨额罚款赶时间运整列火车才需要用An124,这个市场不算大,一年几亿美元,安局现在全指望这个活着。这么点钱养不起一款新设计的巨无霸飞机的。

                  至于不要机场的超级飞机,前几天看70年代的国际航空杂志,原来日本新明和也做过类似的梦,1000人的超级水上飞机,苏联别里耶夫也想过,都无疾而终了。

                  商用航空还是老老实实学波音,波音从707开始,每一款都是商业成功,707/727/737/747/757/767/777都卖出去超过1000架,787也拿到1000架的订单了,717很失败,但那是麦道的,要不怎么麦道被并购了呢。别说中俄了,就算空客,每次想标新立异不跟波音走都没好下场,A340没卖出400架就停产,彻底失败,A380也前景不妙,刚能做到生产持平,收回前期研发成本还遥遥无期却已经没订单了。空客成功的是紧跟波音的A320和A330,利用后发优势反而能对波音占上风。。。

                  通宝推:独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