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浮光掠影谈一谈娱乐圈陆港抵制事件 -- 天煞穆珏

共:💬139 🌺1724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都远征系的么

          瞎说几句。

          霍去病闪光的时间太短。但是只以军事才华和军事行动对所在国的影响,霍去病和汉尼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假设如果汉尼拔每战象霍去病一样直接击垮对手的中枢那罗马还真危险。霍每战都直接打击了对手的要害,与其他将领一起,直接扭转了战争的攻守。而汉尼拔尽管也胜利很多,但很少能摧毁罗马中枢,最后也没有能够改变战争进程。我以为就军事方面,霍和霍的军事行动对汉朝的影响比汉尼拔和他的远征对迦太基的影响分量更重一些。

          从政治方面,其实霍也是政治家。22岁就封大司马,不仅仅是只管战斗的将领。汉武帝其人,也不会任用一个纯粹的武夫进入如此中枢。而且还这么年轻。决策中的决策,也几乎和汉尼拔是一个层次的。

      • 家园 太上纲上线了

        如果说正史是不能被戏说的,改编于正史的小说都该被封的话。以下名著都得焚了?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隋唐演义》《七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镜花缘》。征东征西是“侵略”高句丽和吐蕃,是黑历史,妨碍民族团结;隋唐演义黑历史人物;三国演义黑历史人物如曹操,诸葛亮侵略南蛮,妨碍民族团结;镜花缘黑历史人物,大周皇帝武则天干涉周边小国内政,要求交出逃匿叛首后人。七侠五义直接搞了狸猫换太子。水浒把土匪捧为忠臣,把抗金的节度使从民族英雄贬为土匪的手下败将兼小丑。

        还有金庸的几部,都是有历史背景,主角都是架空人物,想必您也读过,可曾对“丘处机路过牛家村”的段子有一丝愤慨?

        号称新罗马的美利坚的著名电视台HBO拍过一部《罗马》,主角是两个架空人物,然后与罗马前三巨头后三巨头屋大维埃及艳后都有交集,揭露出这些伟大历史人物并不伟光正。美利坚是否也得设个广电局,严禁诽谤凯撒和屋大维?

        有人跪在高台上,对底下人说:我比你们站的都高。您是底下仰望的一员呢,还是跪在高台的那位?

        • 家园 人无原则是糊涂,

          如果没有底线,那我们就是下贱了。如果再来点没文化,离没救也不远了。所以说,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隋唐演义》《七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镜花缘》

          你知道你举的这些例子中的大多数有个什么特点吗?这里边除了三国演义有些特殊,是拿一些真实存在的人物演绎的以外,其余中的人物大多属于虚构。在虚构的历史中虚构的人物,基本上与真实的历史无关的话,随便你怎么编好了。而且即使是三国演义,对应的还有一部三国志,明白的也知道作为历史要相信哪部多些,不至于发生拿演义当历史的笑话,更何况三国演义的主要进程,与三国志的相符,起码人家有道德。

          你有一个关键的地方没有搞清楚,改编作品,如果发生了歪曲和诬蔑历史人物,甚至是胡编乱造欺负先人无法分辨,那么争议就从小说的真实性的争议或者文学争议转移到了作者的人品上面了。

          金庸有他的历史观点,但是,他的历史观点不代表是真实的。小说家言,只要不闹出霍去病追狼女当色鬼这种没有底线的低级桥段,那也在容忍范围内的。底线擦边那么一点点,也没什么。至少再没有拿出证据以前,人家不干发明历史的事情。

          外国人怎么贱,那是外国人的事情。有些人以为历史是橡皮泥可以随便捏着玩当商品卖,那也是有些人的事情。中国人如果要学人家犯贱,那就是中国人愚蠢,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有个笑话我很欣赏,虽然很俗气:佛印和尚碰见东坡,东坡说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你像佛。东坡说可你在我心里像坨屎。佛印说心中有佛所在都是佛,心中有屎到处都是屎。 我看人,平视,与直立的人讲话。希望你心里也不要有个台子才好。人心狭隘,无法成才的。

          通宝推:大司农,
          • 家园 开放与批判

            在聪明就意味着成为善于批判的揭穿者的校园文化中,把怀疑推崇为智慧,学生可能会变得过于擅长证明某些事绝对不合理,成为老练的旁观者。然而在进入社会后这种愤世嫉俗绝不是什么成就,素质教育不应局限于此,还必须培养开放的态度。

            “度”

          • 家园 没有逻辑善恶不分的原则是什么?

            你首先带着偏见,而后偏见蒙蔽双眼。

            拿我举例子的名著来讲,共性就是二十四史里都能找到历史背景,唐太宗时期发生过同高句丽和吐蕃的战争、隋末大乱各山头并立最终唐朝问鼎、水浒传发生在蔡高童杨把持宋徽宗时期农民起义爆发的背景、镜花缘的背景是武则天“篡位”徐敬业骆宾王起兵反叛失败,大漠谣也选了一个大背景就是汉武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结局是汉朝大胜。

            在虚构的历史中虚构的人物,基本上与真实的历史无关的话,随便你怎么编好了
            这是你的原话。事实上以上作品的背景都不是虚构的历史,人物无论主配多数也是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根据作者的需要或多或少的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些好的历史人物变成坏的,有些坏的历史人物变成好的,有些相对不重要的历史事件调换了时间顺序或者让别的人物用来继承发展。您对名著很宽容,但因为对某部作品预先的偏见而作出不一致的评价。大漠谣的主体背景也同正史一致,并无说汉朝被匈奴灭了,唯一不同的结局是在兑现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之后,霍去病没有在24岁时病故,而是携真爱隐居终老,这何尝不是范蠡携西子归隐西湖陶朱一生的美好愿景。

            不至于发生拿演义当历史的笑话
            您是担心读者把小说当史记看呐,请不要以己推人,说这种笑话。

            改编作品,如果发生了歪曲和诬蔑历史人物,甚至是胡编乱造欺负先人无法分辨,那么争议就从小说的真实性的争议或者文学争议转移到了作者的人品上面了
            争议在于污蔑了霍去病,但到底污蔑了什么?是他投敌叛国了呢,还是贪污腐败了呢。有人说他嫖妓,那就笑话了,请不要把现代观念映射到古代,古代国营妓院是合法的,军队出征都有营妓随行,汉律是没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更何况女主角又不是娼妓,就算是,把韩世忠和梁红玉又放哪里了,谁污蔑了抗金名将韩世忠了么。您语焉不详,请多说点容我之后反驳。

            我之所以抬出金大侠的招牌,就知道一定会厚此薄彼。射雕里某虚构人物放弃蒙古驸马的身份转投南宋抵抗蒙古南侵,襄阳城破,携爱妻与城共存亡,这个虚构人物甚至他妻子的名字你肯定知道,但你不GOOGLE百度能写出襄阳保卫战的主将的名字吗。鹿鼎记里,某虚构人物以谋略俘获俄罗斯帝国摄政索菲亚公主的身心,为清朝签订了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公平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虚构人物甚至他七个老婆的名字你也肯定知道,但你不GOOGLE百度能写出签字的清朝特使的名字吗。

            外国人怎么贱,那是外国人的事情。
            当外国人的事例支持你的观点,你就拿来引用。当外国人的事例不符合你的论证了,就是“外国人贱,与我无关”。你理解为何我要说“某些人是跪在高台上”了吧,这个高台就是自视崇高的狭隘民族主义(皇汉),外国人说中国/人好就兴高采烈称其为外国友人,外国人说中国/人坏就义愤填膺称其为白皮猪鬼子棒子猴子阿三,铺天盖地的都是“爱国贼”的嘴脸。从你的回复
            我看人,平视,与直立的人讲话。希望你心里也不要有个台子才好。人心狭隘,无法成才的。
            ,我知道你理解不了“高台”,所以解释给你听。

            您用佛印苏轼的典故,我很赞赏,但奇怪的是你的观点

            只要不闹出霍去病追狼女当色鬼这种没有底线的低级桥段
            ,一本言情小说里追求爱情的英雄人物被你视作色鬼,是不是我可以理解为你本人就是色鬼且没有底线,故追求爱情的人也是没有底线的色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低级桥段,什么是高级桥段?霸王别姬?

            说实话,文学作品无论以何种角度批评都有合理性。但现在网络上,一群持着“扭曲道德观念”的暴徒,用最大的噪声来吸引,甚至绑架全民的理念,造成小部分暴徒的想法代表了大众的想法的假象。在微博,在网易,在天涯,在腾讯,等等等等,用“圣战”的方式来剿灭异端,没想到西河里也有为虎作伥。尽管一本言情小说无关痛痒,但我仍要发出声音,如果没有人争议,以后除了这帮暴徒就没人能发出声音了。

            另,下次投草请明说,我还能更尊重您一点。

            关键词(Tags): #大漠谣#西西河#网络暴徒
            • 家园 你的问题是没了解什么是正能量

              戏说有原则的意思就是有个度,百度的度在国境线上,戏说的度在爱国教育上。

              你太理想化了,中国人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强的自信心由着人戏说那些珍贵的历史演义。没听说过,历史是人写的么,为什么有句话是胜者为侯败者为贼,这意思已经说的不能再明白了。中国的历史就是由强者所写就的,这条线不是随便就可以绕过去的,所谓的“艺术加工”是没用的。

              • 家园 有机会读下原著,没有什么负能量

                霍去病既没叛国,也不是急色鬼。女主是汉人却硬是被网文描绘成川岛芳子。你的观点没错,但被那篇网文的谎言影响,得出的结论也就错了。

                这点你说的很对“中国人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强的自信心由着人戏说那些珍贵的历史演义”,所以在网上表现出不是自卑就是狂妄。

              • 家园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民族书写的

                虽然同意你的第1句,但后面的有待商酌,如不加以批驳,怕误导他人,所以只好说2句了。

                1.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心戏说自己的历史,但不意味着让人任意抹黑自己的历史。戏说和抹黑的差距就是正确历史观与错误历史观的差异。

                2.所谓历史由强者书写,只限于中国内部的争斗。和外族的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无论胜败,都有中国的儿女来记录。

                因为中国自春秋进入农耕社会以来历次战争就知道行大义,就知道顺天命,就始终按照大仁大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根基就在于农耕社会的特点,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当政者对仁义的理解。反匈奴我们赢了,鸦片战争我们输了,难道就让敌人来写?不,不管英国人怎么称呼这场战争,我们都知道那是由鸦片引起的战争,并将由她的儿女传遍世界。所以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民族书写的,是她一代代中华儿女留下来的。赢的时候,在史书上有记载,输的时候,她的儿女也会留取丹青照汗青。胜不骄败不馁,这是我们根本的态度。

                补充修改,因为听有人说大漠谣的粉讨论历史到最后总会说:历史是强者书写的。意思是随你怎么说,就算听起来对,我也不理你那套。

                可“历史是强者书写的。”这句话并非总是对的。

                例如非洲殖民史,难道那些西方列强不希望把自己涂抹得光彩熠熠,是来带非洲人民走出原始社会?他们可是强者哦。可惜到最后,全世界都承认这些殖民是残忍的、不人道的,是应该推翻的。当然,不否认有人举着正义的旗帜、办着非正义的事。但要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相总会浮出水面,大节是不会错的。比如美国的黑人历史、印第安人历史、伊拉克战争等,到今天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所以只有符合正义的战争,符合正义的英雄,才能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

                • 家园 反匈奴我们赢了,但是抗清我们输了

                  后面的历史就都是大辫子了,是不是这么个理?

                  你的意思我理解,也大致同意,不过你的逻辑不能自恰。

                  为什么现在到处都疾呼要有自己的理论,就是能够自恰,可以说服对方而不需要投草。没有逻辑上的高度,但是又有这个大义上需要,就只能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套,最后众叛亲离。

                  如果想做一个好的爱国主义者,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做出有意义的贡献,首先就要多读书,多接触世界,多了解中国以外的东西,而不是禁锢在自己的堡垒内部。谁都知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你都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布阵的如何进攻呢。

                  面子是挣来的。鸦片战争的叫法有什么不好么,难道中国人自己现在不唾弃那个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扫四旧,为什么要反清复明,不都是从那一刻的耻辱才开始的么。否则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紫禁城里老爷的口中,他们不就是天命,就是大义,别人只能顺从么。从这个角度讲,虎门一声炮响,英国鬼子给中国带来了觉醒,带来了先进的西方科技,这么说不对么?

                  • 家园 补充讨论历史的问题

                    我想我们对中国人自己写历史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1.历史是陈述客观的事实,不是为了有面子。

                    我们不但抗清输了,而且抗元也输了,记录历史不能回避这些败局,这不是面子问题,美的要写,丑的也要写。自己的笔写又如何?事实在那里,改不了多少。中华自古以来独立的史官制度不是白给的。既然输了,国家换了主人,中华的历史,当然就写了蒙古的王爷,清朝的辫子。正确认识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民族自信。

                    2.历史的记录带有记录者的认知,这就是历史观问题。

                    自史记以来,是国家记史,带有儒家的认知。而自现代以来,虽受儒家影响,也带有西方的印记,勉强形容,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吧。你现在用的也是这个历史观,即你说的“虎门一声炮响,英国鬼子给中国带来了觉醒,带来了先进的西方科技”,一分为二,有好有坏,尽量客观。这里坏的是炮,好的是西方科技。

                    3.记录历史要客观,但歌颂什么、谴责什么却表明了人们的主观认知,与人们的历史观一致。

                    目前的规律是:讴歌正义、谴责非正义。所以虽然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鸦片战争,但首要态度是谴责,那是贸易逆差的英国利用鸦片这种毒品获取利益引起的战争。

                    4.正因为涉及到了讴歌、谴责,因此总有人希望向有利的方向修改历史。

                    这就是所谓“历史是由强者书写的”的由来。比如英国就将鸦片战争称为贸易战争,弱化鸦片的因素。可惜写历史的笔不是都由他们掌握的,特别是现代。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相揭露,该谴责的谴责,该歌颂的将迎来迟来的赞扬。所以中国人始终坚持将这场战争叫鸦片战争。你也说了“没有逻辑上的高度,但是又有这个大义上需要,就只能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套,最后众叛亲离。”

                    5.屈辱的失败不是用来唾弃的,是用来成长的,这就是以史为鉴。

                    回看1840以来的历史,屈辱得让人无法直视。政府腐朽、人民愚昧、社会落后、写满了屈辱、写满了鲜血。是的,写满了鲜血,无数的人为了这个国家的再生而流血流汗。并最终在国歌里留下:用我们的血肉铸就我们新的长城。历经2000年后,我们再修一座长城!(对比长城,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历史观变迁,现代以前,是孟姜女控诉长城,而现在,是血肉再铸长城)

                    6.西方历史观和中国历史观不重合

                    西方的现代史中殖民太多,作为侵略者的部分也太多,没有独立的史官,使得他们对很多历史事件涂抹得厉害,更大量掺杂了现在的利益,所以倾向于忽略战争的正义性。但地球不止有他们,所以其历史观的弱点在各国历史的对比下很明显。这里就表现在淡化匈奴的侵略在先,从而将其与汉朝的反侵略战争等同。外国人指指点点我们管不着,但如果一个中国人这么涂抹中国的历史,一个中国的公司拍摄这样的故事,那肯定会被中国人抵制的。所以我强调,中国的历史由中华民族书写,即便被西方打败,我们可以接受他的科技,但绝不接受他写的历史。

            • 家园 戏说可以,但必须有原则

              1. 戏说历史是可以的,但是必须有原则

              2. 原则的确立必须是符合正确的历史观。

              当然你可能会对什么是“正确”的提出疑问,但没有疑问的是,应该是有原则的。否则为什么大家不能接受“色戒”所塑造的王佳芝。因为,人物的原型是为抗日、为民族大义牺牲了,而影片将其丑化为因为个人的某些身体体验出卖了自己和同志,并且,影片中抗日的人是愚蠢而卑鄙的,特务反而是心狠而正确的。所以不仅有正确抗日历史观念的人抗议他,女权主义也抗议他,因为还丑化了女性。女人是天然的理想主义者和革命者,熬不过酷刑有可能,但很难想象,王佳芝会仅仅由于这点理由背叛自己的事业。

              3. 所谓正确的历史观是发展变化的。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不否认在不同时期,由于历史观的差异,会对人物的塑造上有差异,以前错误的,现在正确,以前正确的,现在错误。比如对曹操的刻画,对秦始皇的描写,就由以前的奸臣、暴君变成了现在的忠臣和雄主。但我们支持哪个,反对哪个必须是符合当下的历史观,也就是现在的正确历史观。而且,就民族大义来说,从以前到现在没有历史观的变化问题。就算司马迁把汉武帝描写为专政残忍,写霍去病卫青走裙带关系,但也肯定汉武帝灭匈奴、评卫青“仁善退让”,并给霍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雄句。而金庸在鹿鼎记里之所以贬低反清复明,一是因为清已经汉化,所谓中华,行我华夏礼者即为中华;二是因为他认为明朝本身已经腐朽,另外也是因为他处在殖民地,不反感英国殖民的缘故。但即便如此,他也写了射雕英雄传等,并在最后修订版时,试图修改一些人物的结局,说,怕教坏了小朋友。

              4. 对知名人士的处理和小人物的处理社会影响力是不同。越是知名人士越要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处理错误,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5. 越是影响力大的传播载体越要严格审查。这就是为什么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不予理会,而李安的电影就要抗议一样。毕竟一篇微型小说的影响力远不如一个名导的电影大。

              6. 就大漠谣这个例子来看。首先霍去病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就战争艺术来讲,古代的将军少有能超越的,对其的戏说必须谨慎。其次,霍去病的历史功绩是符合民族大义的,匈奴是北方的侵略者。不管如何美化匈奴的民族习性,自己没了就抢别人的,杀别的民族,都是侵略行为,对汉族来说,反击匈奴的行为是正义的,符合民族大义,符合正确的历史观的。因此,对霍去病戏说必须让他的行为继续符合民族正义,符合当前的历史观。让他投降匈奴女人,而且是因为爱上匈奴女人,还非让我们接受,就等于让我们接受电影中的王佳芝正确,接受汪精卫正确一样。而且采用的方式是电视,这就更要严格抵制,以免坏影响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不知道作者写这个是恶意的,无意的,唐人拍这个是恶意的,还是无意的,但大漠谣必须抵制!以前不知道这件事,但既然知道了,肯定抵制。

              通宝推:海峰,watomi,特里托格内亚,张了刀,梅轩济,独草,
              • 家园 作者和唐人当然是恶意的,抹黑中国人的英雄偶像

                目的昭然若揭呀,有胆量他们去美国,拍一个种族主义者林肯,奴隶主华盛顿看看,这可是历史的真实呢,看看他们能不能活着走出美国。

              • 家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的分析很有层次也很有逻辑,但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从你说的“以前不知道这件事,但既然知道了,肯定抵制”,我推论出你没有读过原著。事实上,“大漠谣”这件事出来很久了,各个网站论坛都有,但本主楼只是提了一句,下面就有人幸灾乐祸地把无关本楼主题的事情又扯起来。同样地,扯这个题材的人我推断也是没看过原著,而只是看过天涯的帖子而已。像“大漠谣”这样的言情小说,男同胞几乎不会看,而女同胞又不怎么关心政治历史。但抵制“大漠谣”搞得沸沸扬扬,不看言情小说的男性网友把战场开进了各路网站论坛,然后排泄出着各种戾气和谎言的混合物。

                就拿你对“大漠谣”的错误认知来讲,

                因此,对霍去病戏说必须让他的行为继续符合民族正义,符合当前的历史观。让他投降匈奴女人,而且是因为爱上匈奴女人,还非让我们接受,就等于让我们接受电影中的王佳芝正确,接受汪精卫正确一样。
                原著里霍去病的行为没有任何负面形象,仍是英雄好汉,爱女主爱的堂堂正正绝无色狼行为,打败匈奴杜绝了汉王朝北方的威胁。霍去病爱上女主人公,但并没有投降之(如果站在男女两性之间永恒的战争的立场考虑,你或许对的,但如果双方都不投降,那双方都是输家。),更何况女主人公是狼群养大的,从血统上讲不知道是何民族,她之后被流落匈奴的汉人读书人收养,教授的是汉人文化,原著是这样描写的:养父说过:“等於单做了单于,我就带你回中原,你即是我的女儿,就是汉人,自然不能在匈奴处长待,我只教你写汉字读汉书,不肯让你学匈奴的文字也就是这个原因。”养父自尽前说:“如今阿爹不能陪你回中原,你自己回去”(原著第17页),从文化角度上讲,女主是汉人。如果扯上现代国家概念(其实中国人/汉人的认同感是建立在文化上,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女主是出生在匈奴大漠,有匈奴国籍;养父是汉人,女主11岁之后长期居住在汉帝国首都,肯定也符合入汉帝国国籍标准,至少是双重国籍。在霍去病诈死同女主私奔的时候,匈奴已灭亡,左贤王投降汉朝,女主的国籍自然只有汉,私奔地大漠也变为大汉的领土。可见你的“让他投降匈奴女人,而且是因为爱上匈奴女人”的推论是完全不靠谱。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少数人居心叵测的谎言,而更多的人只根据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想法而根本不去思索真伪善恶,遑论原则了。关于张爱玲和李安的色戒,都没看过,故无法评论。但就大漠谣来讲,霍去病和女主之间根本没有家国情仇的问题,和色戒类比有点不伦不类,应是你受到错误信息的原因。

                • 家园 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玛丽苏

                  1. 我确实没看小说全文,不是因为它包含政治历史,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本玛丽苏式小说,通篇读完了,也就不过知道了“我们爱你,亲爱的女神”。做梦的女生读读可以。我不适合。

                  2. 虽然没读过全文,但也临时补过故事的梗概,以及电视剧分集介绍。从以上得到的信息可以推出大的线条,但无法得出细节,你愿意补上细节,并如此描述这个故事,很好,这样大家都可以理解你为什么支持,以及到底支持的是什么。也让人欣慰,都有大略一致的历史观。

                  3. 只是这个大的线条似乎不怎么支持你对小说的解读。

                  1)从爱情来讲,没有脱离人物社会历史背景的爱情。霍去病这样的人物根本不会爱上这个女人,即便有好感,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正常的结局就是不再相爱。这首先就是因为当时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一个狼女,虽然是汉人也最多当个婢奴,更何况小说中的作者不断借她的口在贬低抗击匈奴的战争(作者号称自己反战),例如“这场战争是皇上为了争夺河西的控制权而打,是为了开通通往西域诸国的路而打,和我有什么关系?也许顺带着报了李诚的仇,可这样的仇恨根本就报不清。”霍去病会爱上一个贬低这场战争的女人?这个女人又为什么贬低这场战争?因为她在匈奴人中长大,受他们的观点影响,就算养父是汉人,也称自己是汉人,可就这些观点而言,她其实是匈奴人或者西域人。真想问问,难道她养父白莲花到仅仅靠放牧在生活吗。可小说却让他继续疯狂爱,无条件拜倒在石榴裙下。当然作者会讲些应该爱的理由,这是玛丽苏的需要。但这和王佳芝脱离抗日背景的爱有什么区别呢?张爱玲不也给女主安排了爱的理由。很明显,两者都太荒谬了。实在是在贬低霍去病。这就是历史观的问题,我们的历史观天然的抗拒这样的爱情!

                  2)从故事结局来看,匈奴地界来的女主带着男主回了大漠,这时的大漠按你的解释,应该是汉朝的大漠。可小说一开始,就借伊稚斜的口表明这是匈奴人的土地:“可恨生晚了许多年,竟只能看着他向西一点点逼近,汉朝的疆域逐渐扩大。一个卫青已经让我们很头疼,如果将来再出几个大将,以现在汉朝皇帝的脾性和胃口,我们只怕迟早要为我们的鄢支山和祁连山而战,到时我们就不能坐在这里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了。”,再借李夫人的口道出汉朝的侵略,什么是:“天地那么广阔,我们只想在自己的土地上牧羊唱歌,汉朝为什么不能放过楼兰,不能放过我们?”所以你这么将大漠算做汉朝的大漠,从而解读出男主归隐于自己新“开拓”的土地?恐怕不合作者的本意吧,最善的估计下也只能说作者想说的是“自由的”大漠。所以陶公可以和西施泛舟太湖,我们却不能接受男主和女主驰骋大漠,因为那实在是有太多的含义了。而男主为什么非要去大漠呢?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厌倦了汉朝的权利斗争,被迫害的。这真是无节操的历史观啊。怪不得作者说自己写的不是司马迁派的霍去病!如果能把男主角改成汉将李广利,大家还可以顺利脑补出他图谋皇位咎由自取,为了保命去了大漠,投降了匈奴,要这么写霍去病,我们就只能补得脑出血了。

                  3)从大众评价来看,这部小说和电视剧也是有问题的,否则它不会被迫改了片名,改了主角名字,改了历史背景。若是无理取闹的抗议,是没有这个效果的。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另外,符合民族正义,不代表不能把男猪脚塑造得痞一点,只要不闹出这种爱情就好。

                  4. 不是什么都可以玛丽苏

                  就小说主线来看,作者就是一个玛丽苏作者,以为爱情就可以解释一切,得到一切,以前的小说成功了,就以为玛丽苏套哪里都正确,并没有正确的历史观,于是这次就悲剧了。所以我拿李安的色戒和她做对比。李安也总是以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对了,他在喜宴里成功了一次,男同有了一切,得到了原谅,只是女主悲剧了。又在断背山成功了一次,男同得到了眼泪,得到了理解,只是那男人的老婆悲剧了。他以为色戒也可以,于是解释了女人的爱情并套在抗日里,结果挑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自己悲剧了。对于大是大非,我们天然敏感。

                  通宝推:watomi,特里托格内亚,燕人,shinji,珊珊一何迟,
                • 家园 而女同胞又不怎么关心政治历史?

                  真想呵呵你一脸。大造谣在天涯被批的脸都不敢露就跑这里来了。能别这么不要脸吗。谣粉桐粉越这样越让人恶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