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网文《清华朱令被投毒案始末》1.2版读后感 -- czm1968

共:💬19 🌺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网文《清华朱令被投毒案始末》1.2版读后感

    最近看从网上下载的2013年1.2版《清华朱令被投毒案始末》,林林总总有100多兆上千页资料,可以说把相关人员谈话资料、采访报道、背景资料等等,连没有出处的网上爆料都列入了。

    但说句实话我没有觉得孙某有作案嫌疑,第一,关于乐队竞争一事可以证伪,除去贝二代的转述以外,没有获得其他人支持。其次,确如方舟子说的,如果清华实验室化学品管理严格的话,那么孙不能合法得到铊;反之,孙就不是唯一能得到铊的人。更重要是,至今清华没有说明究竟是否存在铊缺失问题?

    从这本资料里面还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最重要一点在1998年北京警方在层层请示至中央领导,并经当时政法委领导强卫批准已经了结此案,而中央领导是应朱令父亲上访而做出要求尽快结办指示。此外,假如当初我们知道贝二代是被北大除名的,是否会相信他的话吗?

    • 家园 每辩论一次,孙维的嫌疑就越小
      • 家园 是啊, 12年前我第一次听到

        是啊, 12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事件时, 觉得孙维就是凶手. 但随着一次次的回顾, 和更多的信息加入, 现在觉得孙维多半是被冤枉了.

    • 家园 这个事情在法律上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惩罚凶手了。

      连投毒日期和投毒途径都不明确,就算有人跳出来自首,只要他没有保存自己的犯罪证据,在庭上口供一改,证据全无,审都没法审。

      孙倒霉就倒霉在能合法接触到铊,其实并不比其他人嫌疑更大。

      但是公共舆论不能接受一个无头案子,在感情上需要一个凶手,她完全是无辜中枪的节奏。

    • 家园 如果不能排除清华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问题

      投毒案是进行不下去的。因为任何可能的被告都可以用“实验室化学品管理问题”为自己进行有效辩护。

      • 家园 2年前这事在河里大讨论过

        基本上没得到什么结论,怀疑孙维有一定的理由,但是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清华的化学品管理到现在依然混乱,只是剧毒化学品很少再用了。

        孙维想在网络舆论里洗刷自己基本不可能了,司法结论总可以用“孙家的背景”来解释,而孙维有嫌疑这件事是极难否认的。

        问题是,同样的手段用在贝大师头上贝大师也洗刷不清自己。他有足够的“背景”,而96年“投毒者是一个失败的追求者”的结论可以按到涉及此案的每个男人头上。后来真有人指控了贝大师,于是这事又多了一个可以吵吵的话题...

        • 家园 我只是同法庭攻防来讨论的

          这是个没得可打的案件,警方侦察的结果不足以让检方提起公诉。如果不能提起公诉,并已经结案,是不能再说孙是嫌疑人的,这应该是基本的常识。

          至于你的观点:

          司法结论总可以用“孙家的背景”来解释,
          是很荒谬的,北京警方给出司法结论可是完全不同的。

          • 家园 我是说网上舆论很难改变了

            法律和情理上我都不觉得现在能认定凶手是谁。

            孙维倒霉就倒霉在让公安当做嫌疑人了一阵子。网络上坚信阴谋论的人总可以把各种状况都归结到“背景”上,有啥办法呢。

          • 家园 他的观点明显和你一致的。

            司法结论总可以用“孙家的背景”来解释,

            这个话是用来解释为什么网上依然铺天盖地说孙是凶手。

            司法结论无法让孙在网上逃脱围攻。

            对很多人而言,一个有背景的罪犯逃脱了法律制裁的故事比起一个无头案子来说更有说服力。至于案子本身的复杂度,他们不太愿意去关心的。

            • 家园 背景对罪犯和无辜者同样起作用

              不能对有背景者作有罪推定.

              • 家园 网上的舆论很多时候都会倾向阴谋论一些

                孙维的情况在涉案人群里又很扎眼:被警方当过嫌疑人,有一定背景,跟受害人同宿舍、同社团,能直接接触毒物。贝大师当年播了一点种子,各种阴谋论很快就生产出来了,真关心这事情的细节的没多少人。

    • 家园 又有新版了,能给个下载链接么?

      我只看过1.1版的,材料剪辑的方式明显倾向于孙维是凶手。折腾这么久,我现在对贝大师和吴虹飞提供的材料失去了大部分信任。

      • 家园 孙维作为嫌疑对象就是只有二点原因

        1、她可以合法接触到铊。

        2、她是朱令室友。

        然而,所有认定她是凶手的猜测中,其他证据是一点也没有。甚至有人以子虚乌有的孙爷爷求情的桥段来反证她是杀人犯。或者说孙受高官施压而得到好处。

        老实说,如果我是高官,我家人受到这种莫须有的指控,我什么也不作,有谁会相信?也就是说,不管孙有没有犯罪,作为她的亲人只能也是必须无条件维护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本能,根本无法作为她是否有罪的证据。

        • 家园 还有一点,孙维被正式传讯了

          到现在为止,孙维是唯一以嫌疑人身份被传讯的人,要不被怀疑也挺难。这事最后以“技术手段”查出来是孙维做的我也不会吃惊。

          警方当时传讯孙维的证据链到现在似乎也没公布,98年发文说证据不足,上级为了社会稳定赔钱安抚了事,这一摊浑水就再也搅不清楚了。

          我现在最好奇的是贝大师在此案里到底是个什么角色?现在汇总的结果看来,他是当年发求救信的那群人之一,但是在美国的邮件列表里http://www.promedmail.org/

          搜Archive Number: 19960120.0147

          得到的内容是投毒者为被拒绝的追求者。

          Published Date: 1996-01-20 23:50:00

          Subject: PROMED: Thallium poisoning - China (Zhu Ling case) (4)

          Archive Number: 19960120.0147

          From: Robert A. Fink, M.D., via: www@cc-chs (Virtual Clinic)

          Date: Sat Jan 20, 1996

          THALLIUM POISONING - CHINA (ZHU LING CASE) (4)

          ==============================================

          [The case involved a young woman, Zhu Ling, in coma, from neurological

          disease of unknown etiology. After extensive correspondence

          over the Internet, in which further tests were suggested, the

          diagnosis was eventually established as thallium poisoning. For

          some of the background on this case, see "Thallium poisoning - China",

          promed-1995 archive.951017 & promed-1995 archive.951018.

          How the patient became exposed to thallium was unknown at the time.

          This posting gives the most recent information.]

          ....................................

          The following message has been posted at

          http://www.radsci.ucla.edu/telemed/zhuling/bulletin

          by: Robert A. Fink, M. D. Neurosurgeon

          Topic: homicide attempt

          A recent article appeared in "U. S. Medicine" regarding the

          work of Dr. Steve Cunnion, a U. S. Navy physician, which states

          that a report has been made to the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in

          China, alleging that Zhu Ling's thallium poisoning was the result

          of an attempted murder. It was further alleged that the

          perpetrator was a jilted suitor and that the source of the thallium

          was *not* the laboratory in which Zhu Ling worked.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is patient:

          1. If you have WWW(World-wide Web) access, you can post new message

          or reply to owners of the messages immediately at site:

          http://www.radsci.ucla.edu/telemed/zhuling/bulletin

          2. If you do not have access to WWW, to post new messages, you can

          mail your messages to [email protected] for now.

          3. To unsubscribe the list, simply send a message

          to [email protected] with "UNSUBSCRIBE";

          4. To receive the first line of the message only instead of the whole

          long message, simply mail to [email protected] with "BRIEF";

          5. Please DO NOT mail to www@cc-chs... for now.

          --

          Robert A. Fink, M.D.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