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回流的尴尬:外来和尚好念经,生活成本高于多伦多 -- 脑袋

共:💬25 🌺1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回流的尴尬:外来和尚好念经,生活成本高于多伦多

    一个朋友去年想回流。正好遇到公司在上海的分部招客服经理,因为在上海开发区找一个懂行当地人,同时还要与总部英语交流开会没问题的人,一时不太容易。所以公司总部就把主意打到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懂汉语的员工。这个朋友抓住机会回上海面试。

    面试结果,对方很满意他,但他最终没有接受。我问他,为什么?他给出了两个原因。

    1。生活成本。他通过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调查和计算,发现就算公司给出的待遇已经比他在加拿大公司的待遇要高了一截,但要如果要在上海维持在加拿大的生活水平,好像还是不能够。上海的生活成本超过多伦多不少:东西太贵,房子太贵。算法细节我没具体问。他举例说明了一下,公司欧洲派过去的高管,公司为他们租的小区公寓,每个月房租就是2万。回流不仅使他从有房一族,变成了租房一族,而且这个租金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住房从独立屋变成了公寓。但如果准备常驻上海,不回加拿大了,那么就不可能永远住公司租的房子,公司租的房子是2居室,欧洲高管是单身没问题,但对他拖家带口就太小了。他自己需要买房,而在上海买房,他感觉太贵了,不值那个价格。

    2。外来和尚好念经。在上海,中国人城市,会汉语,黄皮肤的华人,该比西方人更有优势吧。但恰恰相反,西方人在工作中,对外交往中比中国人更容易。公司最初也这么认为需要华人,所以在华总经理是个马来西亚华人,他在公司的马来西亚部门工作过,比较了解公司的产品和运作。而且因为是华人,所以语言、皮肤没有问题。但在上海,反倒是2个欧洲高管更容易办事。在新开发区,有许多还不太完善的地方,关于水电气工商税务等等有许多与当地政府和公营企业要打交道的地方。这个马来华人处理这些问题非常困难,与正常中国人一样都一个头两个大。但每次派欧洲人出马,都是一路畅通,享受贵宾待遇,问题总是能有效率地被解决,对方也总是客客气气。虽然两个欧洲人是马来华人的下属,但他们非常傲慢,平日工作很自行其是,不大搭理他。马来华人也拿他们没多少办法,因为是欧洲总部派来的,他也没有处罚他们的权利。更别说平日处理这些与当地打交道的问题,还需要这2个人撑门面。当地人还只认这两个连汉语都不懂的人。朋友在面试中,也见了这2个欧洲人,都是30岁出头的年轻人,其实没有多少行业经验,更像是欧洲总部派来熟悉情况,涨经验和资历的。他们作为管理者,为人其实也不善于交流,比在国外遇到的欧洲人傲慢很多。朋友说,10多年前,还没有移民时,当时他还是国内大国企的一个海外销售经理,当时中国的国情比现在要差很多,在国外看到的欧洲人对国内人的眼神是非常不掩饰的傲慢和高高在上。但10几年来,中国飞速增长,他们又不断经济危机,现在欧洲人没有那么好的心理优势了,在国外不太容易看到这种眼神了。但这次回去面试,他看着那两个欧洲小青年面对中国当地员工的眼神,让他想起了10几年前看到的那些眼神,虽然他们对他本人还是保持了一种表面的客气,但傲气还是感觉得到。估计是这2个小伙在当地总是贵宾待遇培养出来的新傲气。当马来华人总经理单独面试他时,由于比较满意这个朋友,强烈要求他加入上海分部。并且不停地给他倒苦水:现在3个高管,2个欧洲人,他虽然是总经理,但感觉2个欧洲人快把他架空了。他们虽然不懂汉语,但在上海与当地人打交道似乎比他还玩得转,又是总部派来的。他非常希望朋友加入,这样4个高管,有2个华人,就比较力量平衡一点。

    朋友考虑再三:回去后,自己生活成本上升,而且作为华人在事业上反倒一定程度成了劣势,回去有什么意思呢?他拒绝了offer。上个星期,马来华人给朋友寄了封信,告诉他自己辞职了,回吉隆坡和家人团聚,离开上海。这个人最终没有撑下去。(删除:估计现在上海分部的头变成了欧洲人。这个公司在上海反向本地化了。)刚得到最新情况,这个公司又从马来西亚派了个以前的东南亚几个小国的局域销售经理到上海任总经理。看来还是没有反向本地化。奇怪的是,这个公司在上海已经7年了,为什么它总从马来找华人当总经理,而不是找个当地上海人,这不是更有利于开拓中国大陆市场吗?上海的人才池应该比马来好些吧?

    关键词(Tags): #本地化 上海生活成本通宝推:forger,
    • 家园 我有类似经历

      有一年回国出差,因为紧急需要一些零件,要找公司驻上海的人买。美国人同事说你们都是中国人讲话方便你给他打个电话吧,结果对方跟我端架子说这不属于他们管辖范围之内。美国人同事接过电话对方马上就答应了。

    • 家园 虽然有崇洋的关系

      但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接不上地气(而不是不接地气)。

      在中国的欧美人,尤其是长期在一二线城市混的欧美人,恐怕骨子里比你的朋友更中国化都未必。

      你朋友虽然是华人,但思维方式大概还停在外面。

      举个例子,一个老外如果一口京片子,一顿饭能干一瓶五粮液,会被当外人吗?

      反之如果一个华人时不时要蹦出句英文,待人接物处处要刻意显出外企的那一套,会被当自己人吗?

      • 家园 但朋友说那2个欧洲人都不会中文,其中一个还神态非常傲慢

        这2个人该更是不接地气才对。

        • 家园 但是啊,现实里肤色有异于我们的人种在华不接地气在多数场合

          但是啊,现实里肤色有异于我们的人种在华不接地气在多数场合某些人心眼里才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

          报上有登过好些大商家专门招几个白人去站台忽悠的,现实里也眼见过福田某个单位某部门的一小撮人在饭桌上如何言笑晏晏地对一个白人小伙的,要知道那些人可年长过那白人小子好多。

          其实看回复有点感觉,如果连这点都不能正视承认,呵呵。

          好像某些人最讨厌假洋鬼子,因为他觉得你不是真鬼子啊;是鬼子嘛,自然而然豁免权治外法权就来啰,呵呵。

        • 家园 但是啊,现实里肤色有异于我们的人种在华不接地气在多数场合

          但是啊,现实里肤色有异于我们的人种在华不接地气在多数场合某些人心眼里才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

          报上有登过好些大商家专门招几个白人去站台忽悠的,现实里也眼见过福田某个单位某部门的一小撮人在饭桌上如何言笑晏晏地对一个白人小伙的,要知道那些人可年长过那白人小子好多。

          其实看回复有点感觉,如果连这点都不能正视承认,呵呵。

          好像某些人最讨厌假洋鬼子,因为他觉得你不是真鬼子啊;是鬼子嘛,自然而然豁免权治外法权就来啰,呵呵。

        • 家园 对他傲慢并不意味着在外头吃不开

          不会说中文并不见得不会搞关系啊

          • 家园 对中国人傲慢,又不会中文,接地气肯定谈不上

            但混得开倒确实有可能,因为这确实是很多国人接受了的上海滩洋大人范。

            对他态度还算过得去,对普通中国员工,朋友说那眼神完全是没有任何遮掩的傲慢。

    • 家园 你这个朋友犯了很多海归不成功的人的通病。

      首先是把自己当高等华人,想要享受外国人的高物质待遇,又想享受亲切的家里人的精神待遇。一旦达不到这个要求,就觉得委屈,自己回来支援祖国建设,你还不好好有待我?可是国内为什么要优待你?就因为你拿了个外国护照?且不说很多人是国内长大,甚至是国内受的教育。回国工作是你自己的选择,想往上走,不是你对中国的恩惠。说国内媚外,实际是他自己也是媚外的一份子。在他的浅意识里,我拿外国护照,就算张个中国人的脸,你们也应该当外国人优待。

      中国人对白人优待,是有很大程度上是媚外的态度,这是改开以来宣传阵地无限放大西方优越性的后果。另一个优待的原因,也是中国人对客人的礼貌和客气,对自己人反而没有这种礼貌和客气。这叫内外有别。以前外国人就只能住涉外宾馆,否则需要时可以当违规驱离。很多人只看到对外国人的优待,没看到对他们的限制。现在自己拿外国护照了,而由于中国发展了,国内人没那么羡慕国外物质生活了,物质上的优越感没了,还受到对外国人的限制,就觉得不值了。有不少海归抱怨,在国外中国人受歧视,回到中国还是受歧视。其实我想问:你们真把自己当中国人吗?如果是,那就不会觉得自己是被歧视的。因为国内土生土长的人付出更多,却没你们待遇好,你们是被优待的。如果你没把自己当中国人,那被歧视是你公司的文化问题。况且,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假洋鬼子,拿国外护照想端外国人的架子想享受国内人的待遇,那是最不受待见的。

      • 家园 我觉得你说的和我朋友情况不符

        他只是作为一个正常人考虑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的平衡问题。没有想当高等华人的想法,当然也没有回去建设祖国来放弃家庭生活品质的奉献精神。说实在,他并没有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和高能,以为回国工作就能给国家多大贡献,不回国工作国家就会有什么损失,只是个以工作谋生的普通人。

        不信你再看看帖子。这个朋友为人我很了解,如果我把他写成那样了,算是我表达不准确了。

        • 家园 抱歉,可能我话说太重了。

          我指潜意识里很多海归都有这个价值比较,不是说他表现出来了这个态度。我觉得那个马来同事潜意识里有这个期望,对你朋友产生了影响。

          其实从第一世界国家往第二或第三世界国家回流,很多时候不是指望能多挣钱,而是机会问题。而他认为住公寓比不上住别墅,是以北美的生活方式来评价的。实际上,在国内,别墅多在郊区,离一些公共设施如医院等有距离,紧急状况下住别墅未必是最佳选择。要知道国内的交通,没人给救护车让道。便利的生活设施最重要。总的来说,他还是以国外的思维来考虑国内的生活,他还没有足够的思想或物质上的准备回流。留下可能是适合他的选择。

    • 家园 【事情反思】官员评议系统-有价值的民主创新

      我听完朋友的这个回流不成的故事,也反思了一下,为什么老外在中国比中国人还吃得开呢?归结于崇洋媚外,我觉得也不完全。如果老外在中国找女朋友比中国小伙占优势,归结于崇洋媚外,归结于物以稀为贵,归结于中国女子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是可以的。但老外在与中国政府官员,公营事业的管理人员,打交道占优,仍然归结于崇洋媚外,我觉得不太正确,说实在的,这两类人的经济实力一般来说远远高于老外,掌握的权利更大,也不用像清政府官员怕被借纠纷侵略。他们面对老外有需要讨好的心态吗,会是充满羡慕吗?不太可能呀。中国不是以前那么穷困的状态,大都市政府官员和公营事业管理人员是地球范围内,都算金领阶层呀。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最开放的都市,上海人看老外的机会更多,如果因为物以稀为贵对老外特别照顾也有点说不太通。

      我的结论是:中国的自下而上的来自普通群众对官员的监督权力不够,普通群众投诉的通道不畅通。官员不需要照顾普通百姓的感受,他们只需要照顾能对他们起监督作用者的感受。凡是能有监督权力的群体,官员都会给你贵宾待遇,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权利稳固。老外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比普通中国人更方便畅通的向上投诉通道。因为按外交无小事的传统,他们通过自己的组织和外事机构提出的投诉,很容易被比较高级别的行政机构注意和受理。一个纠纷,甚至可能会进入下一次首脑访问的顺便提到的一个小议题。对于基层官员来说,这些都是通天的人物。你可以想象,在上海,如果一个中国人可以有办法让市委书记,或是国家总理听到他的投诉,并且能保证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在面对基层官员时,这个官员给他的贵宾待遇只会比老外更高,不会低。

      比如,我们各大城市活跃的维族群体。他们由于承载有中央重视的民族议题,所以如果遇到有事发生,比较容易引起上级机关的重视,搞的结果就是这个群体,一定程度享受了超普通公民的贵宾待遇:执法机关对普通公民的态度和对他们截然不同,缩手缩脚,不太敢惹他们。

      比如香港人不想回归,台湾人不想统一,就算在大陆赚了大钱的台商港商也不想。因为回归、统一后,他们的这种超公民待遇会随着上级行政机关不再关注他们,他们的上诉引起的重视程度会直线下降而下降。谁不想被当贵宾对待呢,所以他们也不想归,也不想统。

      说到底,中国官员不是百姓选出来的,而且我们也不太有权利说让谁下台。官员的权力来自上级的任命和信任,他们所以关注点是上级的兴趣点和为难点。谁在这些点上,谁受照顾,谁就是贵宾。我以前在国内曾参与过一个不锈钢厂项目。这是一个投资百亿级的项目,就算是在一个直辖市,市委书记都很重视,他放话了:谁让客商不高兴,我让他一辈子不高兴。作为一个国内基层设计人员,我也因此能中国政府的贵宾待遇是什么样子。那市厂址所在区的区长带队,把政府各部门加上消防武警官员一起带到谈判现场,坐在后排,随时回答投资方的与建设方在讨论方案中,产生的问题。中国官员应该都是些大忙人,有的官员坐在后排,甚至一天都没有一个需要他回答的问题,就在那么干坐一天。中午吃饭,不是投资方,却是那个区长请客,四处敬酒。中国官员其实是以土地和行政资源为本钱的商人,他们追逐的利益是提升,回扣和税收。不能带来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力的人,作为商人的功利性,会被他们无情忽视。但能带来这些影响力的人,你会享受到商业世界,顾客就是上帝的热情。这造成了中国国内官民矛盾深化,但官员商人化带来的高效率也造就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

      如何让中国的普通纳税人能享受官员们的贵宾待遇,从而提升国民的自豪感,缓解官民矛盾,同时又不让这些官员变成成天只关心选票的政治秀表演家,能专业专注处理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我的建议是,现阶段,在县以上级别虽然不开放公众投票选举官员,官员仍然如现在一样,由共产党内部推举,选拔,培养,走一个比较完整的专业成长道路。但一定要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制度,让公众有权利说让谁下和不让谁上。这样有这个权利的群体才会有畅通渠道表述自己的问题,并能得到关注。这时你就会看到一堆叫嚣本国公民优先的官员。光指望官员的道德责任心,指望青天,不太靠谱。

      其实我觉得成功民主化国家,他们国家老百姓真正享受的民主不是老百姓说谁上去,而是说谁下去。因为民主候选人,其实都是些政治团体推选出的人。老百姓对这些人说不上有多了解,而他们之所以被推选出来,也不是因为老百姓对这个人已经有多喜欢了(这么干的菲律宾,选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当总统,能力比专业政客还是有差距)。那些政治团体的主要资深有发言权推举权的成员,还是一些和普通百姓不太搭界的圈子中人。老百姓怎么投票呢?如果这个党上一届干得不错,我就投他们这一届的候选人,不管这个人是谁。如果这个党干的差,我就投另外一个党的候选人。他们行使的其实是让谁下,不让谁上的权利。

      中国没有两党政治,但有官员评议传统。谁名声不好,不是“君子”,就要让他下台。现在的网络一定程度上行使了这种权力。比如“表哥”的悲剧。现在估计没有哪个官员敢脑残地向网民叫板,话里话外都不敢触怒网民,因为被网民盯上了,一人肉,悲剧的可能性非常大。网民是在中国先享受了民主利益的一群人。如何借助网络的技术手段,构建现在的官员评议系统,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民主创新。

      通宝推:喝点红茶上会网,达雅,海峰,
      • 家园 我想先强调一个观点

        我想先强调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不论其身处社会的哪个位置,都是一个普通人,也就是说他只能对他亲身经历过的事与物,产生相对正确的认知。对于不能直接接触的或未能亲身经历的事与物,其认识来自于他人的信息传递。当信息经过社会和媒体等第三方的信息传递者才能形成一个模糊认知,但同样的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固有认知。

        如果以上观点你认同,那么中国政府官员,公营事业的管理人员同样对于其不能亲身经历的事与物,也要经过社会和媒体等第三方的信息传递者才能形成一个模糊认知,继而形成固有认知。

        所以他们对外国人是否有你认为的那么理智那么就要存疑了。即使他们不会讨好,羡慕,那么普通工作人员们呢?

        对外国人的心态问题是社会依然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否认它,只要中国在文明上不能做出超越那么就会一直存在。

        而且我发现在网络的乐观派中,有些人对于政府官员的素质过于乐观了。请记住人人平等是真的,不是在上帝面前才是。

        我想问乐观派几个问题(我也是乐观派,这几个问题我也在想):

        1.大家真的认为中国的中国的增长将会一直持续吗?终结何时来临?出路在哪里?

        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何不同?他们是否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体两面?他们真的有一个比另一个先进吗?如果不那么有没有更先进的制度存在?

        3.如何在文明程度上做出超越?如果不能我们不过是更大的美国,中华文明的意义何在?

    • 家园 你那朋友死脑筋的很

      上海这里两三万一个月可以租别墅了,起码是市中心的复式,很多外派的租房吃回扣,八九千租了公寓,和公司说两万,差额就进口袋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另外他想安家的话那更加容易了,自己老婆或者亲戚买房子,然后租给自己,拿公司给的两万租金还贷好了。我碰到的好多人,包括老外都这么本土化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