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式神仙打架-天马行空评《封神演义》 -- 天马行空

共:💬159 🌺151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这篇文章好啊,如神仙放屁。我年青时,看香港武侠小说

      之前,就爱看封神演义这类的神神怪怪的东西。花花你。

    • 家园 (4)一个性压抑青年引发的悲剧

      《水浒传》的起源是洪太尉去请张天师之余游龙虎山,无意中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结果导致盗寇蜂起,天下纷乱。因此,那个说话尖酸刻薄,喜欢对名著大发谢词的金圣叹批曰:天下本无事,游山游出事来。同样,商朝的几百年江山毁于一旦,末代帝王纣王身死国灭,其起源也是一件漫不经心的小事。

      话说纣王即位之后,先帝给他安排了一个得力的辅助班子。文臣以太师闻仲为首,武将以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为首。按书中所说,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原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叁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大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於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於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纣王七年,袁福通等人造反,纣王不派武将,反而派文臣前去讨伐,这事实在蹊跷。不过,闻仲闻太师的表现也实在可圈可点。这事现在说尚早,日后再讨论。

      闻仲带兵出征不久,某天上朝,宰相商容上奏:“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叁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纣王问:“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帝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之,以补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夙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王曰:“准卿奏章!”

      商容和纣王之间的对话虽然简短明了,透露出来的信息却不容小觑。商容执掌朝纲之后,有事不敢不奏,这说明,过去的七年里,圣诞之辰这样的事情闻仲是向来不上奏的。玄都门前千棵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虽然女娲资格极老,本事极大,功劳极多,现在,神仙的世界实际上由阐、截两教掌握。太师却是截教中的青年才俊,他掌权之后,不但在朝中大量安插同门中人,还极力消除其他神仙的影响。因此,纣王才对女娲的丰功伟绩一无所知。

      却说女娲宫降香到女娲宫降香,按书中描述,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帐幔,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瑞丽,瑞彩翩□国色天姿,宛然如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叁宫,并无有此艳色。”遂命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将取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和上面一样,这段看上去平平的文字实际内涵丰富。狂风吹过,卷起帐幔,才现出女娲圣像。这说明女娲平时圣像藏在帐幔后面的,如果不是碰巧这场狂风,纣王根本上不知道女娲长得是圆的还是方的,更不要说她是美还是丑。

      更为巧合的是,这狂风非但不早不晚,还不大不小,恰好让女娲露出一张俏脸,这含蓄美引发了纣王的无限遐想。我们知道女娲是外星人,生理结构和地球人迥然不同,乃人首蛇身,纣王虽然看了她上半身想犯罪,但看了她下半身一定想后退。如果风吹得再大一点,让纣王看清楚女娲的全部面目,估计纣王看了,不要说性欲,就算食欲也没有。

      由于神仙们不好公开干涉人类内政,由于现在阐教和截教还没有公开翻脸,因此,在《封神演义》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一幕:本来天气好好的,忽然一阵狂风吹起。当事人掐指一算,就知道原来敌人在劫营或者其他。之所以会发生这样戏剧性的情节,显然是一些知道内幕的神仙们不便出面,就用这样的方法来指点当局者迷的凡人,让他们骤然明白其中凶险。在起风的过程中这场大风《封神演义》的作者尽管不明白前因后果,但也知道事必有蹊跷,因此他才会在叙述的时候来一句“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他说有妖孽,在场的纣王、女娲神像分明不是妖孽,这妖孽明显指的是在背后搞风搞雨的不知名神仙。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在过去的几年里,纣王的表现起码还不算差劲的,怎么今天却像个饿色鬼那样,见到貌美如花的女娲如此失态呢?原因很简单,纣王是个性压抑青年,一直等到现在才有宣泄的机会。

      纣王目前有三个老婆,正宫姜氏,西宫黄氏,妃子杨氏。按书中所说,这三宫德性贞静,柔和贤淑。我们知道,古人喜欢为名者讳,为贤者讳,只要站对了队伍,即使有什么不妥之处,也不会直截了当说出来。

      让我们看看书中和姜后、黄妃、杨妃相关的事情,听其言而观其行,进而分析她们的为人。姜后刚开始对妲己唆使纣王做坏事并无一言相劝,后来看到纣王和妲己日夜饮酒取乐就不干了,连夜到寿仙宫找茬。纣王虽然明白姜后的来意,还想息事宁人,让妲己给她献歌献舞。姜后却给脸不要脸,让妲己下不了台,向纣王灌输大道理,说什么妾闻人君有道,宜贱货而贵德,去谗而远色,此人君自有之宝也。TMD,自己长得不漂亮,却要老公远离美色,估计天底下的男人没一个同意她的观点。

      除此之外,在次日姜后还纠合黄妃一起教训妲己,说:“天子在寿仙宫,无分昼夜,宣淫作乐,不理朝政,法纪混淆;你并无一言规谏,迷惑天子,朝歌暮舞,沉湎酒色,拒谏杀忠,坏成汤之大典,误国家之治安,是皆汝之作俑也。从今如不悛改,引君当道,仍前肆无忌惮,定以中宫之法处之。你可暂退!”虽然说姜后、黄妃的排名在妲己之前,但妲己却是纣王的宠妃,姜后这样做实在太过分了。姜后如此,黄妃更不是省油的灯。后来她和妲己彻底翻脸,当着纣王地面,把妲己痛扁一顿,妲己全无招架还手之力。

      妃后们这样的性格、脾气,也被说成德性贞静,柔和贤淑,那么,个人认为在书中没有描述她们的相貌,并非作者遗忘,而是因为她们的相貌是在没有什么出众之处。那么,纣王富有四海,臣服万民,凭什么却要娶这几个相貌平平,脾气暴躁的女人为妻呢?

      原因在于纣王和这些妃后们的婚姻是政治婚姻。姜后的父亲正好是四大诸侯之首东伯侯姜桓楚,黄妃的兄长是当朝大将军黄飞虎。杨妃的来历在书中没有介绍,但我认为她的真实身份是像《红楼梦》中的平儿那样,是姜家亲信的女儿,姜后的闺密,当年卖一送一,给姜后陪嫁的。总之,杨妃和纣王之间还是政治婚姻。证据是后来纣王想杀掉姜后生的儿子殷洪殷效,两个小王子要求黄妃庇护,黄妃却不肯援手,却让他们去找杨妃。这表明黄妃代表另外一起政治婚姻,跟姜后、杨妃不是一伙的。姜后明知道自己庇护不了两个小王子,还掩护他们逃跑,然后再自尽。很明显,杨妃跟姜后、殷洪、殷效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如果姜后被除掉,殷洪、殷效没了,杨妃也会跟这完蛋。正因为她们的利益已经捆绑在一起,平时默默无闻,性格不明显的杨妃才会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纣王现在正在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年龄,可他虽然贵为帝王,平时没机会接触美女,即使有机会接触美女,迫于闻太师等权臣的淫威(闻太师对纣王管制极严,可以参照闻太师回朝之后的行为),他也不敢贸然去泡。现在,可以控制他的人离开朝歌,纣王如同脱缰的野马,现在当然要放飞一下心情。虽然知道女娲对自己来说实在是镜中月水中花,看得见泡不着,还是忍不住题诗一首,以表达自己对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感情。

      纣王在这里胡搞,怎么不见女娲出来干涉?难道她不在家?确实,纣王胡搞的时候,女娲不在她的庙宇里,她到火云宫拜访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去了。我们知道,女娲和伏羲当年是亲密战友,甚至有人说他们曾经一度结为夫妻。如果这事是真的,那么书中在这里则用了春秋之笔。少年夫妻来来伴,女娲和伏羲虽然性格差别很大,但是少年时在地球拓荒,一起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这么多艰苦岁月都挺过来了,现在应该享清福的时候,反而劳燕分飞,当然心又不甘。因此,女娲才低下高贵的头,在自己生日这一天,亲自到伏羲居住地,不无希望破镜重圆之意。

      关键词(Tags): #性压抑
    • 家园 铁手老大啊,我这帖子应该是“人文艺术”类的“演义书场”类

      怎么才能把它移到演义书场类呢?

    • 家园 (3)封神的起源

      三个神仙之间的矛盾还是好说,他们教出的徒子徒孙由于人数庞大,众口难调,更加麻烦。他们这些门人都学了特殊功能,但是他们还是要吃要喝的。他们绝对不愿意再去上山打猎,下河捕鱼,耕田种地的。即使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去做这些事,作为这群特殊功能人士,也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材。

      更为严重的不是这些特殊功能的生计问题,而是他们有组织,没纪律。这群特殊功能人士有的要指点江山,有的却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些说向东,有些说向西,有些要老天下雨,有些却要老天出太阳,步伐严重不一致。如果自己的意愿得不到实现,脾气好一点的神仙私下咕噜几句就算了,脾气不好的就像祝融和共工、黄帝和蚩尤一样,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凡人们看到都摇头不已:这些神仙什么素质啊?

      面对这群乱哄哄,你方唱罢我又登场的的神仙,无论是太上老君还是原始天尊、通天教主甚至洪钧道人都一筹莫展。这时候,神仙界的一位青年才俊兜售他的理论:鉴于现状,对神仙队伍的整风改造势在必行。整风改造的目的,当然是把这些一盘散沙、天不管地不管自己管自己的众多特殊功能人士改造成纪律严明、作风正派、进退有序、令行禁止的神仙,把一个个部落性质的神仙团体改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政府色彩的神仙组织,这就是封神的初衷。

      改造神仙的理论言之成理,对神仙进行改造迫在眉睫。因此,无论是太上老君、原始天尊还是通天教主,都没有任何理由反对对神仙的改造,洪钧道人更是对这套方案拍案叫好。

      改造特殊功能人士,这话说来简单,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这些特殊功能人士个个都法术高超,性格桀骜不羁,向来都是天不管地不管自己管自己,怎么可能服从别人管理呢?那位提出改造神仙方案的青年才俊建议,通过一场整风运动,把这些桀骜不群的神仙们整得贴贴服服。这方案确实可行。我党我军不经过三湾改编,不经过整风运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吗?众多神仙不经过改造,能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吗?精兵一百,可以破敌三千。如果神仙队伍经过整顿,确实和现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不可同日而语。

      无论是女娲还是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他们都是技术型人才,虽然个个法力高超,组织管理能力就不咋样了。更严重的是他们之间谁也不怎么服谁,暗中较劲多年。因此,改造神仙的重担就落在那位提出这套理论的后起之秀的头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则无条件配合这一神圣的工作,要人出人,要力出力。

      这位神仙的后起之秀本身也没有多少势力,只是利用一套理论进行忽悠,成功空手套白狼,就这样成为了神仙界的一哥。不过,他也不是高兴得过早。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这些牛人哪个是省油的灯?他们表面上对改造神仙队伍的工作无条件配合,实际上却暗中下绊子,多次弄得这位后起之秀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这位神仙后起之秀的姓名现在已经不可靠,但他屡屡有苦说不出,有什么事情只能忍住,结果有人调侃他的原名叫做张百忍。众所周知,这位神仙的后起之秀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皇大帝。

      千百年来,神仙与凡人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进行相互渗透,不少凡人学习做神仙,又有不少神仙到凡人的政权谋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凡人需要神仙的特殊功能,神仙需要凡人的金钱财物,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共生局面。

      按照玉皇大帝的思路,目前的状态是极其不可取的,必须把众多神仙组织起来,以便在凡人面前获得主导地位而不是像目前那样和凡人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神仙政府,把所有的神仙组织起来,通过分工合作,达到全面操纵凡人的目的。

      即将组建的神仙政府,会有行政、司法等职能部门,并且设立了雷神、风神、雨神、财神、瘟神等岗位。过去,凡人是神仙的雇主,神仙是凡人的雇员。尽管神仙有特殊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仰凡人鼻息。组建了神仙政府之后,凡人和神仙之间就进行了隔离。如果凡人会做,天庭就让人间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如果凡人不把天庭当作一回事,天庭就让天下南旱北涝,人们流离失所。除了宏观控制整个凡人群体,天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的凡人区别对待。哪个凡人乖巧,就给他送财送福,一辈子好吃好喝好玩,哪个凡人不听话,就让他活得不容易,死得很辛苦。总之,神仙政府通过发挥神仙团体的威力,对凡人又打又拉,要把凡人整治得贴贴服服,从而乖乖地把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东西都送给神仙们,而无需像现在这样,神仙都要到凡人那里混饭吃。

      理论是很完美的,可是让一帮无组织、无纪律的神仙去组建神仙政府,他们自由散漫惯了,会服从神仙政府的领导指挥吗?玉皇大帝提出的方案很简单,这些神仙们不服他吗?那就整到他们服。在他们加入神仙政府之前,先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你们这些神仙不是很厉害吗?我让更厉害的神仙制服你们。你们这些神仙不是很能打吗?我让更能打的神仙把你们打趴。只有让他们知道神仙政府专政的利害,他们才会乖乖地准时上班,乖乖地按时打卡了。

      组建神仙政府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把一些打死、打怕、打服,再在神仙政府给他们一个职位,他们知道厉害,就会兢兢业业为神仙政府服务了。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神仙也好,凡人也好,妖精也好,死了之后就变成鬼,鬼还是有生命的。神仙被打成鬼,其实就相当于高级公仆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狼狈是狼狈了一些,但是不妨碍他们吃饭睡觉喝酒吃肉。这些神仙们过去呼风唤雨,对神仙政府提供的职位当然不屑一顾。但是他们被打倒之后,原来身上的光环没有了,马死就下来走路,如果神仙政府给他们一官半职,他们当然趋之若鹜。

      这套方案理论上可行,不过为了组建神仙政府而把大量神仙打死,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无论如何,都要找个起码能自圆其说的借口,这块遮羞布不能撕碎。因此,要把这么多神仙打死、打输、打服,就必须大动干戈,挑起一场名正言顺的神仙大战。

      怎样才能挑起这场神仙大战呢?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神仙们暗中施舍以援手,把商朝给灭了,让周朝取而代之,从而展开神仙赤裸裸地干涉凡人内政的序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做文章,是暴力的、流血的,商朝的既得利益者不甘心被别人灭掉,为商朝打工那些神仙也不甘心被别人灭掉,神仙之间的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由于吸取了夏朝灭亡的教训,商朝的领导人治国的时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很少过失。神仙也要讲道理的,上天友好生之德,原始天尊、玉皇大帝不能就直截了当地说因为我们要挑选神仙组织神仙政府,所以发动一场大战,掀起血雨腥风,让天下生灵涂炭。结果,原始天尊他们用于灭商的理由是不成理由的理由:商朝气数已尽,这是天意。

      天意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有天意莫测、天意不可违之说,然而天意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估计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封神演义中的各帮各派都喜欢说自己是顺从天意,另外一方是违反天意。可是,老天爷并没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着任何人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大家都琅琅上口的所谓天意,有如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代表天意,就像代表人民的利益一样,无论何党何派何人,都可以宣称自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

      天意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天马会另文再述。总之,根据天意,无论纣王是明君也好,昏君也好,努力也好,不努力也好,商朝就是一定要完蛋的了,纣王亡国之君是做定的了。 太上老君、原始天尊等高级神仙对商朝处理虽然已经达成一致,但只是写进内参里,并没有公开,只是在小范围内传达。不过不少在商朝工作的神仙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

      这些在商朝工作、以闻太师为代表的神仙虽然不知道太上老君、原始天尊他们的全部意图,但是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不甘心坐而待毙。太上老君、原始天尊正是利用他们这种反抗心理,对他们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想把他们整得贴贴服服,以便今后为神仙政府服务。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封神大战展开了。

      通宝推:xiaobailong,天涯睡客,山有木兮,
    • 家园 (2)封神的起源

      接下来的发生惊天动地的事情。地球上生活的人类越来越多,很快就变得热闹起来。除了女娲和伏羲,还出现了大量具有特殊功能的地球人。这些特殊功能人士不但法力高超,而且相貌和女娲造的人明显不同。那么,这些人是哪里来的呢?天马猜测,这些人士的来历应该是下面两种之一:一是由他们物种进化而来的。当然,这进化不是自然进化,而是基因突变。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同一物种,只有极少量个体可以变成人,其他绝大部分绝大部分个体都没有。这些有幸变成人的个体一般还保留着原有物种的一些特征,并且被女娲造出的人类的后代称之为“妖精”,以区别于一般人。另外一部分不是女娲造出来的人则可能是其他神仙(准确地说就是其他外星人)造出来的。据可靠的记载,女娲在东方造人的同时,一个叫做耶利华的外星人也在西方造人。只是由于山遥水远,西方和中土隔着浩瀚大海,东方人对耶利华在西方造人一无所知。后来,耶利华被西方人尊为上帝。

      除了女娲、伏羲、耶利华,在《封神演义》中出现的鸿钧道人也是外星人,只是他和女娲、伏羲不同,他不选择在地球上定居,但却不定期在地球上出现。鸿钧道人是个谜,没人知道他的来历。由于他不在地球定居,却整天在地球上神出鬼没。有人怀疑,洪钧道人其实就是那位开天辟地的盘古先生。原来盘古先生成功地开天辟地之后,并没有死去,而是由于在地球上生活不习惯,去外星寻找到他的同类了。然而,他对生他、养他的地球还是念念不忘,因此有时间还是会回来看一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洪钧道人在地球上发现发现了三棵好苗,就刻意进行栽培,传授了很多特殊功能给他们。这哥仨天赋异禀,在洪钧道人的教导下法力突飞猛进。他们出师之后,都开山立派,广招门徒,成为一代宗师。这哥仨当然就是太上老君、原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女娲、伏羲和其他特殊功能人士如太上老君、原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都被没有特殊功能的普通人称之为神仙。这些神仙一多,就闹起矛盾来了。结果,屡屡闯出了大祸来。

      首先闯出大祸的是祝融和共工。祝融是火神,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生性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共工是水神,他脚踏两条黑龙,手缠青色大莽,全身黑色鳞片。显然,他们都不是女娲造出来的人或者其后代。到底他们是什么来历,现在已经没法考证了。反正这哥俩先是互相看不顺眼,后来干脆大打出手。很不幸,共工战败了。他面子很薄,就不想活了,为求一死,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不周山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当年盘古先生开天辟地成功之后,担心天会掉下来,就在不周山那里立了几根柱子,把天顶住。共工这么一撞,把其中一根天柱撞断了。这后果相当严重,导致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女娲看自己辛辛苦苦造出来的人几乎要毁于一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行动起来,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杀黑龙以济冀州,再顶堆巨石为炉,借来太阳神火,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一块石头虽然不能用于补天,却因此得以修炼成精,后来变成《红楼梦》中大名鼎鼎的贾宝玉先生。

      女娲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传说中的夫君伏羲连影子都不见。这时候地球上已经很多人类了,却从来没人见到女娲和伏羲在一起。虽然女娲和伏羲这两个外星人都选择在地球上定居,他们却像老死不相往来。如果他们真的曾经结婚的,那么应该再补天前后他们已经分道扬镳了。想想也是,女娲是标准的女英雄,女豪杰,无论造人、补天、立天柱、治洪水,做的那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伏羲却一味只关心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乃不折不扣的小男人。一个小男人和一个女英雄结合是非常可悲的,秋瑾和王廷均就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女娲成功补天之后,并没有天下太平。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神仙也越来越多(其实就是一些有特殊功能的人或者其他高级生物)。量变引起质变,大量的凡人和神仙众口难调,就闹起了矛盾来。 矛盾越积越多,最后来个大爆发。

      黄帝战蚩尤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当时的神仙、凡人分为两个群体虽然已经进行了融合,却分成了两个群体,每个群体都团聚着一群神仙和凡人。这两个群体的首领分别是黄帝和蚩尤。他们先是互相看不顺眼,后来干脆大打出手,互相请神仙外援。最后,黄帝成功地打败蚩尤,并且把他抓住砍成几截。

      关于这次战争的起源,按照黄帝的说法,蚩尤一伙穷凶极恶,丧尽天良,倒施逆行,他出于义愤,替天行道,为民请命,因而把这个坏蛋干掉。由于历史都是成功者写的,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可靠。后人怀疑,黄帝和蚩尤发生冲突的真正起因是争夺话语权。他们这个要为人民服务,那个要带领人民发家致富,大家都力争上游,想做领头羊,却不甘人人梯,结果就这样干起来了。

      黄帝战蚩尤之前,这个世界上多个部落,多个领袖。黄帝灭了蚩尤之后,就只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核心。因此,这次大战是有标志性意义的。从此之后,尽管人间政权迭替,神仙之间大规发生大规模冲突的事情再也不见了。

      人间的政权,经历黄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之后,迎来了第一个王朝:夏朝。过去,这个世界上是皇帝轮流当,明年到我家。自从夏朝建立之后,王位就父传子,子传孙,再也和外人无关。

      江山就属于禹启一家的,这样虽然有失公平,却可以增加他们治理天下的责任心。因此,王朝开始的时候,禹启家族把锦绣江山治理得很好。然而经历几代之后,这些食肉者就怠慢起来了,只顾一味吃喝玩乐,把江山治理得一塌糊涂。结果,王朝内部的一个部落商捕捉到了机会,起兵反夏,地球上第一个王朝夏就这样完蛋了,取之以代的当然就是商朝。

      凡人的政权在更替,神仙的架构也并非一成不变。这些年来,洪钧道人传的三个弟子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由于师父教徒弟,徒子传徒孙,徒孙传徒曾孙,团聚在他们身边的特殊功能人士或者说神仙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那个捏黄土造人、采顽石补天的女娲,虽然资格很老,但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很自觉地退居二线,让太上老君、原始元尊、通天教主等后起之秀出风头。

      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等神仙不知道是为了管理好地球还是为了取得神仙的主导权,都在拼命发展下线。太上老君、原始元尊两位,只要在人类中发现好苗子就绝对不会错过,一定把他们收为徒子徒孙,传递特殊功能给他们。通天教主更甚,不管他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只要觉得是可造之才,一律不会嫌弃。

      简而言之,太上老君、原始天尊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把收学生的门槛提得较高,他们的学生是好人是坏人不要紧,但起码要是一个人。通天教主的教学原则是有教无类,无论是普通人也好妖精也好,只要肯学他就肯教。

      如此日积月累,洪钧道人三个弟子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实力比地球的拓荒者女娲遥遥领先,而三人之间,老三通天教主的实力又比老大、老二要领先。这样一来,三个神仙之间的关系就有些微妙了。

      • 家园 小bug

        当年盘古先生开天辟地成功之后,担心天会掉下来,就在不周山那里立了几根柱子,把天顶住。共工这么一撞,把其中一根天柱撞断了。

        当年盘古先生开天辟地成功之后,担心天会掉下来,就在地球四角各立了一根柱子,把天顶住。其中一根就在不周山。共工这么一撞,就把这根天柱撞断了。

        从此之后,尽管人间政权迭替,神仙之间大规发生大规模冲突的事情再也不见了。

        人间的政权,经历黄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之后,迎来了第一个王朝:夏朝。

        从此之后,尽管人间政权迭替,神仙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事情再也不见了。

        人间的政权,经历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之后,迎来了第一个王朝:夏朝。

        (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炎帝部落是和黄帝部落联合一起的,所以后来战胜了蚩尤部落之后,也是共有天下。而我们也称为炎黄子孙,就是这么个来历。其实更准确一些也可以说我们是炎黄蚩子孙,因为蚩尤部落的子孙就是现在的苗族。说来说去总之都是中国内战,嗯。)

        • 小bug
          家园 应该说,黄帝可能是一个人,而炎帝则应该是一个称号

          最早的炎帝可能是神农,被蚩尤打败的炎帝是神农的后继者,再之后,蚩尤也自称炎帝。

          另外,蚩尤的子孙不止苗族,一般认为蚩尤部落和黄帝(夏)部落的同化程度远远高于夏部落和商(东夷)部落的同化程度,现在的汉族中应该有相当程度的蚩尤部落的基因。

      • 家园 讲《封神演义》就不要把耶和华叫‘上帝’了

        封神是道教的故事,道教的上帝是指玉皇大帝,比如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西方基督教没有把耶和华叫‘上帝’,他们就是直接称为‘神’,因为对他们来说,耶和华是唯一的神,直称god(神)就可以了,不会有任何歧义。

        但是基督教进入中国后,教徒们为了把god翻译成‘上帝’,这大概是为了传教方便,减小用‘god(唯一的神)’取代中国其他所有的神的阻力吧。

        楼主本文既然是讲封神演义的,那上帝自然就是玉皇大天尊,而不应该是耶和华。

        一个叫做的外星人也在西方造人。只是由于山遥水远,西方和中土隔着浩瀚大海,东方人对耶利华在西方造人一无所知。后来,耶利华被西方人尊为上帝

        • 家园 关于【上帝】的一些新资料请参考

          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文明-从商朝甲骨刻辞看中国上古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出版。作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是一位意大利历史学家,精通拉丁语、古希腊语、希伯来语,在中东生活多年,曾在80年代在中国社科院学甲骨文。

          该书对中国【上帝】和基督教的唯一神的关系有很多有意思的学术讨论。大概总结几条如下,详细论述请参看原书,网上可以下载电子版。

          1、甲骨文中有专指【上帝】的刻辞,作者考释此字原意“为处于森林四方和大地中央的树木顶端最高位的那个人的名称”。并进一步通过中国古籍和甲骨文参照考证中国古代“曾存在一个以上帝为中心的宇宙观”。

          2、通过与《圣经》进行对比研究,中国古代【上帝】的在信仰中的地位,和《圣经》中的唯一神相似。中国人口头中的“天”(天老爷),与《圣经》中唯一神近似。

          3、中国古代对【上帝】的祭祀礼仪和《圣经》中记述的相似。

          4、《圣经》中唯一神的称谓是有变化的,最初的希伯来语发音为:shaddaj。原文如下:

          【名词“上帝”的中文读音在闪米特地区就导致下列语音和语言上的现象变成为(shaddaj)。

          发出的中文鄂音ng同希伯来文中的鼻音辅音n一样,nun(浊辅音)的同化,导致对没有元音的dd即希伯来文的daleth(齿爆破音)辅音d的音,随后它演化为双辅音和延长音。在希伯来文中,这是和谐的双重音,这是由于“上”具有上面最高的顶点等和“帝”两个习惯性紧密连在一起。希伯来文shaddaj在希腊文里是,在拉丁文中是Altissimus(最高的)。这证明,流传已经认识到并记载了神这个名词的第一部分“上”的原始意义。】

          5.

          【Shaddaj(“全能的神”)的名字在《圣经》中受到亚伯拉罕及摩西之前其他族长们的崇拜,它在《圣经》中的许多传说中被流传了下来(《创世纪》第17章,1;《民数记》第14章,16;《创世纪》第28章,3;第35章,11;《出埃及记》第43章,14;《创世纪》第43章,14;第48章,3,第49章,25)。;另外,shaddaj的名字在《约伯记》里频繁提及,出现了三十多次,好像shaddaj的名字和神学在此书的内容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出埃及时,在采用神圣的四个字母YHWH(耶和华,它是用来改正对金牛犊的偶像崇拜的)之前,《圣经》中的族长亚伯拉罕指出的是Shaddaj。它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之源。】

          6、【如果注意到《出埃及记》第6章3的注释,按照该注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不知道耶和华的名字,而他知道 el shaddaj(全能的神)。】

          【马所拉本《圣经》文本中的耶和华和希腊七十子《圣经》翻译者提出的Elohim(上帝)之间的变体,证明了耶和华这个新名字的常见特性。】

          7.《圣经》中伊甸园的描述与《山海经》中西昆仑的比较研究,发现较多相似之处。

          8.《耶利米书》第5章,15,【宣布了一个早就存在的永恒民族的到来,人民不会懂这个民族的语言,不会懂其发音。主描述了从远方来反对希伯来之家的那个民族的特点。

          1)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即一个强大的象弓的民族(《耶利米书》第49章,24),它的势力像淹没埃及人的大海(《出埃及记》第14章27),它长久的历史像永流不息的溪水河流(《申命记》第21章4;《阿摩斯书》第5章,24;《诗篇》第74篇15),兴盛得像永远嫩绿的草地(《耶利米书》第49章15;第50章,44)。

          2)一直存在,极为古老,它的起源遗失在时间长河之中,是一个永恒的民族。...

          3)这个民族的语言人民不会懂得。

          4)它的箭袋像张开的墓,它的武士都是英雄。....

          (七)沙漠是海德边界,是永久的边界,永远不得超越。

          (八)永恒之路,太阳遵循的路。

          (九)来自地之尽头的民族。

          。。。

          (十五)对天象的恐惧

          等等,好多好多。

          作者是用《圣经》与甲骨文及中国古代典籍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一种假设: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很可能就起源于中国,亚伯拉罕的足迹是从东向西的。

          上帝一词在中国古籍里频频出现,如《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在开封犹太人留传下来的几块碑的碑文中都以“天”、“上天”、“真天”、“重天”、“敬天”、“天道”、“天心”、“告天”、“天命”来称呼万物之主。尤其是弘治二年碑和康熙二年碑中都至少有六七处提到“天”。曾经到开封进行实地调查的耶稣会士骆保禄(Jean Pawl Gozani)在其书简中写道:“对于他们(即开封犹太人)来说,埃洛希姆(Elonim)、阿特乃(Aaonai)、活的和真正的上帝等,所有这些名称,他们仅用汉文中的‘天’来表示,别无他称”。(《骆保禄的第一封书简》,见荣振华、莱斯利:《中国的犹太人》,耿升译,古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只有天主教会才强调翻译为中文时用“耶和华”代指“全能的神”,不要再用“上帝”一词。

          • 家园 用两千年前的书来证明五千年前的事?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从你的介绍来看这书从头到尾都是用《圣经》做证据来证明上古时代的事,就是说是在用两千年前的书来证明五千年前的事。

            这书还是留给信徒们看吧。

            至于你最后提到的开封犹太人是在宋元时期移民的,用一千年前的事情来证明五千年前的事,说服力实在不够啊。

            真要猜基督教起源的话猜基督教源自古埃及时代的阿蒙神信仰就靠谱多了,毕竟西方文明的起源在希罗,而希罗文明深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