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式神仙打架-天马行空评《封神演义》 -- 天马行空

共:💬159 🌺1515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上帝】的一些新资料请参考

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文明-从商朝甲骨刻辞看中国上古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出版。作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是一位意大利历史学家,精通拉丁语、古希腊语、希伯来语,在中东生活多年,曾在80年代在中国社科院学甲骨文。

该书对中国【上帝】和基督教的唯一神的关系有很多有意思的学术讨论。大概总结几条如下,详细论述请参看原书,网上可以下载电子版。

1、甲骨文中有专指【上帝】的刻辞,作者考释此字原意“为处于森林四方和大地中央的树木顶端最高位的那个人的名称”。并进一步通过中国古籍和甲骨文参照考证中国古代“曾存在一个以上帝为中心的宇宙观”。

2、通过与《圣经》进行对比研究,中国古代【上帝】的在信仰中的地位,和《圣经》中的唯一神相似。中国人口头中的“天”(天老爷),与《圣经》中唯一神近似。

3、中国古代对【上帝】的祭祀礼仪和《圣经》中记述的相似。

4、《圣经》中唯一神的称谓是有变化的,最初的希伯来语发音为:shaddaj。原文如下:

【名词“上帝”的中文读音在闪米特地区就导致下列语音和语言上的现象变成为(shaddaj)。

发出的中文鄂音ng同希伯来文中的鼻音辅音n一样,nun(浊辅音)的同化,导致对没有元音的dd即希伯来文的daleth(齿爆破音)辅音d的音,随后它演化为双辅音和延长音。在希伯来文中,这是和谐的双重音,这是由于“上”具有上面最高的顶点等和“帝”两个习惯性紧密连在一起。希伯来文shaddaj在希腊文里是,在拉丁文中是Altissimus(最高的)。这证明,流传已经认识到并记载了神这个名词的第一部分“上”的原始意义。】

5.

【Shaddaj(“全能的神”)的名字在《圣经》中受到亚伯拉罕及摩西之前其他族长们的崇拜,它在《圣经》中的许多传说中被流传了下来(《创世纪》第17章,1;《民数记》第14章,16;《创世纪》第28章,3;第35章,11;《出埃及记》第43章,14;《创世纪》第43章,14;第48章,3,第49章,25)。;另外,shaddaj的名字在《约伯记》里频繁提及,出现了三十多次,好像shaddaj的名字和神学在此书的内容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出埃及时,在采用神圣的四个字母YHWH(耶和华,它是用来改正对金牛犊的偶像崇拜的)之前,《圣经》中的族长亚伯拉罕指出的是Shaddaj。它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之源。】

6、【如果注意到《出埃及记》第6章3的注释,按照该注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不知道耶和华的名字,而他知道 el shaddaj(全能的神)。】

【马所拉本《圣经》文本中的耶和华和希腊七十子《圣经》翻译者提出的Elohim(上帝)之间的变体,证明了耶和华这个新名字的常见特性。】

7.《圣经》中伊甸园的描述与《山海经》中西昆仑的比较研究,发现较多相似之处。

8.《耶利米书》第5章,15,【宣布了一个早就存在的永恒民族的到来,人民不会懂这个民族的语言,不会懂其发音。主描述了从远方来反对希伯来之家的那个民族的特点。

1)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即一个强大的象弓的民族(《耶利米书》第49章,24),它的势力像淹没埃及人的大海(《出埃及记》第14章27),它长久的历史像永流不息的溪水河流(《申命记》第21章4;《阿摩斯书》第5章,24;《诗篇》第74篇15),兴盛得像永远嫩绿的草地(《耶利米书》第49章15;第50章,44)。

2)一直存在,极为古老,它的起源遗失在时间长河之中,是一个永恒的民族。...

3)这个民族的语言人民不会懂得。

4)它的箭袋像张开的墓,它的武士都是英雄。....

(七)沙漠是海德边界,是永久的边界,永远不得超越。

(八)永恒之路,太阳遵循的路。

(九)来自地之尽头的民族。

。。。

(十五)对天象的恐惧

等等,好多好多。

作者是用《圣经》与甲骨文及中国古代典籍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一种假设: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很可能就起源于中国,亚伯拉罕的足迹是从东向西的。

上帝一词在中国古籍里频频出现,如《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在开封犹太人留传下来的几块碑的碑文中都以“天”、“上天”、“真天”、“重天”、“敬天”、“天道”、“天心”、“告天”、“天命”来称呼万物之主。尤其是弘治二年碑和康熙二年碑中都至少有六七处提到“天”。曾经到开封进行实地调查的耶稣会士骆保禄(Jean Pawl Gozani)在其书简中写道:“对于他们(即开封犹太人)来说,埃洛希姆(Elonim)、阿特乃(Aaonai)、活的和真正的上帝等,所有这些名称,他们仅用汉文中的‘天’来表示,别无他称”。(《骆保禄的第一封书简》,见荣振华、莱斯利:《中国的犹太人》,耿升译,古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只有天主教会才强调翻译为中文时用“耶和华”代指“全能的神”,不要再用“上帝”一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