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儿时的记忆【三】学插秧 -- 幽谷兰馨

共:💬26 🌺9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儿时的记忆【三】学插秧

    刚刚下放农村,常常听人说,农府行里三门狠,插秧,割稻,扯棉梗。我是冬天下放第二年春天学插秧。

    要说插秧,在我们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都是撒播,种谷一抛下田,就什么也不用管了。在六十年代。秧苗长在秧田里,一垅一垅的,必须要把秧扯下,把泥巴洗掉,再移栽到大田里。

    我第一次插秧是十岁那年。农历三月份,田里的水还比较冷,可大家看到绿油油的秧苗,都很兴奋,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队长喊我们这些孩子,就扯那田角角上的一垅,不要扯那中间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些孩子,都不会,别把中间的秧苗弄坏了。哈哈!孩子们可高兴啦,裤脚一卷,七八个孩子争先恐后下田了。个个精神抖擞,学大人们的架势,每人腰间挂一小把齐头草,好像一早上能扯几百个秧似的。孩子们虽然小,但个个都是鬼精灵,都知道那个秧苗长得密集的地方容易扯些。所以稍微稀少一点的秧苗都连看也不看,好好一垅秧苗被我们糟蹋得不成样了,哈哈!只顾高兴,一会,队长很威严的过来,给我们这些小大人检查质量,他一个一个的秧看,走到我的后面,唬着一张脸,瞪着溜圆的大眼睛,随手提起我扯的一个秧,看了看,问我;‘这是你扯的秧吧!’我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哆哆嗦嗦的回答;‘是’,队长说;‘这秧还插得活吗?你洗得像麻瓤了,几十层楼,怎么插’。我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队长说;‘你们这一群伢儿,没得一个扯得好的’,手一指说道;‘扯那里去,学艺先学好,不要图快,以好为原则’。队长指的地方,就是刚才我们谁也不愿意扯的地方,那里秧苗很稀疏,但很粗壮。我眼泪汪汪,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只好乖乖的走过去了,只听队长说;你过去,还有你也过去。哈哈,还有伴,只见小梅,巧儿,还有喜儿他们都过来了。

    我们大家虽然挨了队长的训斥,但等队长一转背,照样嘻嘻哈哈,根本没想水田里有没有危险。突然小梅指着我腿上尖叫一声,蚂蝗!啊!我也尖叫一声,吓得在田里乱跳了起来,把本来就不好扯的秧苗踩得稀巴烂了,那个蚂蝗就是狠,任你怎么跳,怎么叫,死死地叮在我腿上,就是不掉下来。我跑田埂上,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这时,队长过来说;‘蚂蝗怕什么,一巴掌就拍掉了’,他给我把蚂蝗拍掉了,我看着鲜血从我腿上流出来,吓得浑身发抖。说什么也不下田了。

    队长说,都吃饭去吧,吃饭了一人一担秧,你们这些伢儿就一个提几个,我如获特赦,赶忙往家里跑,生怕那个蚂蝗会长腿追上我一样。

    吃饭了,我说什么也不插秧了,怕蚂蝗咬,我爸爸就说;‘抹点茶油蚂蝗就不咬了’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就要抹油,我奶奶就说;‘你等哈,我给你找油脚’就是那个茶籽油的沉淀物。那个东西以前都是有用的,什么蚊虫叮咬啊,抹一点就好了,我奶奶找出来,我抹了两腿。到了田边,还是战战兢兢地,不敢下田,好多人都笑我说,小妹子,你下来啊,在秧田里跳舞哦。队长说;‘你抹了两腿油,水都不沾了,蚂蝗还怎么巴得住’。我一想,也是哦,一些孩子们也起哄!叫着街巴佬儿胆子小,看见蚂蝗满田跑!我气愤的说道;‘你们不怕,我也不怕’。其实是腿上抹 油了,才不怕的呢。

    队长给我们分任务,又是要我们这一群孩子插田角角里,怕我们插不好,其实那是插秧都划了行的,队长给我们讲插秧的要领,左手拿秧,左手大拇指理秧,每次三到五根,右手插秧手指伸直,秧入虎口,入泥三分就行了,不要插深了,我认真的听。队长还说,学插秧,先不要图快,首先就是要学好,学好了,自然而然就插快了。我暗下决心,扯秧被队长指名批评了,插秧一定要挣回面子。所以一下田,我就慢慢的插,一兜一兜的对得整整齐齐。哪怕是斜了一点点,我都要重来,慢慢的就得心应手了。过一会,队长过来检查质量,队长看了,叫住我们这些孩子们说;‘你们看看,人家街上的伢儿,秧都插得这么好,你看你们的,不是趴在泥巴上就是插溺了’又没得兜行,满天星。你看人家的,通条笔直,整整齐齐。

    得到队长的表扬,我非常得意,终于挣回了面子。完成了我的插秧学业。哈哈哈

    通宝推:rentg,奥森,可爱的中国,
    • 家园 这文风有点像光哥的味道啦...好...好...

      俺队里71年吧...旱改水...第一次种稻...亩数少...

      队里人多...只在边上看看...往田里扔过几把稻秧子...

      路数和你说的一样...

      看你那...那扭秧歌是不是从种稻子里扭出来的...

      • 家园 有点像光哥的味道

        不会是真的吧,可能是地方方言相同哦!因为我和老光是一个地方的人呢!只有方言相同,水平就是天壤之别。我哪能和他相比呢。他写了多年了,我是刚刚开始学习的,也是他把我带进河里的呢。

    • 家园 我要控诉你:榨干我泪腺

      哈哈,让我想起了无数儿时的回忆啊

      • 家园 哈哈哈

        也写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哦!

        • 家园 我的不好写

          因为都是儿时经历,写了就成了儿童片了

          好吧,其实我也写过:

          那些年——记我爸妈小强级的生命力

          说说我爸妈吧,我妈城市人,而且是一个超大户人家闺女,如果早几年出生,她应该被叫做“千金小姐”,可以说,她自小是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下长大的,自小也没干过重活,也不懂农活,更没体力干农活,但命运就是这么奇特,十几岁的时候,她和家里几十口人瞬间失去的家园,放弃自己事业,离开自己家乡,一起下放到我老家村子这,那会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一大家子,借住别人家里,还整天被人赶,和之前的日子比起来,真的天差地别……

          没过多久,因为我妈双胞胎的哥哥久病,而那会恰好我老家就我爸是医生,于是,我妈就嫁给我爸,算是差不多叫卖吧!!!一个大户人家的闺女,命运就这么曲折……

          而那会,我爸日子也过的不怎么样,为了娶我妈,还倒欠人家一大笔债,生活压力巨大,于是我妈开始学会干农活,后来还学会了补锅,后来又学会开搅拌机~那可都是重体力活!!!就这样靠着这么几门手艺,薄弱的工钱,养出了我家两个大学生,一个中专(唉,不是不让她上大学,而她自己不争气,中专还是老妈硬逼着才去上的),我知道我妈很苦,一辈子都很苦……

          我爸呢,因为是爷爷奶奶老来得子,还没成人,父母双亡,不知道是先学了医生还是先学的会计,总之,他靠这两门技术还有务农,撑到了现在~

          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我妈,一直怨恨自己没读书,虽然她自己老自学,早就学会了看书,他们为生活所迫,对着注定悲苦的命运,努力伸展自己的筋骨,就像一棵松树,硬生生从坚硬的命运石头里,伸出自己的根,展出自己的枝条,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作为已经有了一定年龄和阅历、深知生存不易,生活艰辛的我来说,这样旺盛的生命力让我汗颜,也让我内疚,对以往和父母疏离的愧疚!!!!

          有时想想,人活世上,不就拼的生命力嘛,生命力,就是一种坚强的生存意志和欲望,有了这样的不向命运屈服的意志和欲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即使是再苦再累,也能变通出办法,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到不了的明天,那么苦,不也过来了……

          同样道理,有人年纪轻轻,就怨恨自己所谓的能力有限,其实,我想说,这只能说是自己志气短浅,很多人啊,比我父母辈的日子好太多了,机会多多了,时间多多了,根本就没理由埋怨,或许吧,试着去改变下自己人生轨迹,多花点心思耕耘自己的生命空间,或许会有意外收获吧~

          还记得以前写过一篇:重温莫泊桑的《项链》的,里面说到女主人公因为一时贪婪导致的失误,而让自己背负了几十年沉重的包袱,但她也没埋怨,为自己的一次偶然失误,努力地坚强地活着,最后还完了所有的债,也摆脱了自己原来哪种浮躁心气,变得淡然,变得深邃,变得更有生命张力……我喜欢这样的平静,喜欢这样平静里展现的生命活力,就我家乡而言,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值得我尊敬,其旺盛的生命力,也值得我敬仰、学习、模仿……

          其实人生也没必要去计较太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什么大不了的,花太多时间在选择上,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选项,最后会把好好过日子这样的正事给忘了、即使选到了也没时间去过了……

    • 家园 现在老家插秧还是要先育秧苗

      清明左右就要开始育秧苗,先将种子放在水里泡几天。然后从河里弄一些淤泥均匀地铺在空地上,淤泥高度大约在10公分左右,面积大约在1.5*10米左右,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自家田亩多少。然后将泡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淤泥上,盖上塑料薄膜。过一段时间等小秧苗长出来后,再将小秧苗移栽到水田里,这些小秧苗移栽的时候密度要很大。等小秧苗长到20-30公分高时,需要再次拔出来移栽到水田里,就是你文中所说的拔秧、插秧过程了。

      还有旱育秧,就是将稻种子均匀地撒到旱地里,浇水保持一定的湿度,等秧苗长大后,再拔出来移栽到水田里。

      btw,你下乡在哪里,队长的一些方言和我家有些相像。

    • 家园 再和一点,记得小时候大人说:种田有三怕

      “插秧、车水、掼稻把”,插秧LZ说了;车水就是用水车把河里的水提到稻田里,这对壮劳力来讲都是非常辛苦的事,往往越是干旱,水位差越大,越要车水,恶性循环;掼稻把就是把割下的稻把在方形口的稻桶上摔,把稻谷从稻把上摔下,你没劲不可能将稻把上的稻谷摔尽。后二样很小的时候(应该是文革前)还依稀见过。水车踩过,基本踩不动,或在大孩子玩时也顺势玩两下;稻桶只在人家屋里见过,没见用过,记事起已经推广人力脱谷机,我们没事踩着玩,后来被电动脱谷机替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水车示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稻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电动脱谷机,脚踏式脱谷机图片不好找,大家把脚踏机构与过去缝纫机的脚踏机构替换一下就行

      最后回到插秧,插秧机在农业学大寨,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多次试验过,但一直未能推广开,具体原因我说不上来,似乎听父辈说过,插秧机好象比较伤根,有点得不偿失。最后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如LZ说的采用抛秧的方式基本解决了插秧辛苦的难题,这时我已经离开农村十几年了。

    • 家园 你的【一】在哪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