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该不该打孩子?与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 夕曦

共:💬43 🌺10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念是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尽可能采取间接的方式,不要一上来就直接干预。也就是说家长总是关注给孩子提供安全、自由并不过多干预的环境。

                我们的经验是先给孩子培养、建立常规。孩子小的时候,对打破常规的活动尽可能推掉,如不给孩子安排太多的外出活动。在需要参加的活动时,以孩子的状态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即使家长仍然想参加活动,但也要服从孩子的状态要求,坚决提前退出。

                情况通常是这样的:玩得很疯之后,要走了,她也原意离开,但路上就开始烦躁。要么打人,要么踢人,似乎看谁都不顺眼,唯一不敢惹的,就是妈咪。于是我开始劝,想抱她,不听,接着妈咪就开始烦躁,脸色沉下来了。有时,小女就老实了,有时就会继续胡闹,在这种情况下,妈咪就要动手了,接下来,我就做好人,抱她起来,接着她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再然后,睡醒就好像啥事没发生过。
                这是非常典型的过度兴奋状态,我孩子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她的生日派对,等小朋友都走了,她还坐在玩具中间玩,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需要醒着,我需要醒着。。。”。另一次更厉害,是新年朋友聚会,客人走后,孩子已经坐不起来了,躺在床上用手指头强撑开眼皮,说:“我需要睁开眼睛,我需要睁开眼睛。。。”。对这两次,我们的直接干预就是放弃一切常规,直接让孩子直接睡觉、休息,她都是在两分钟左右就睡着了。

                让孩子脱离过度兴奋进入休息,需要家长采取强制措施。由于这时孩子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家长应多用行动,多安慰、解释,不能用责备、批评的语言。

                让孩子睡觉有窍门,就是人在睡眠时体温会升高,家长可以做的是:1)坚决让孩子脱离吸引他、让他兴奋的环境(这时孩子不高兴是正常的,家长不应该批评);2)给孩子提供一个暖和的环境(用大衣、被子包裹,或带孩子去卧室);3)安慰孩子同时用行动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要用强制性语言限制),这是因为孩子肢体活动也会刺激大脑兴奋。

                • 家园 在限制行动的同时还可以使用语言诱导

                  比如用疼爱的语气告诉她,她已经累坏了,需要休息了等等,或者放到熟悉的睡眠环境中,比如睡觉时一定要摸的被子

                  其实问题在于如何提前发现,有经验的家长一般最后都会明白是这个问题,比如人来疯、比如6点钟现象(过度兴奋不睡午觉的话,到下午六点就撑不住了,可又不想睡)。但是如果能尽早发现和引导,可能就要好很多,不必闹到不可收拾。。。

                  可是呢,等真的大闹的时候,如果找对方法,那又是立刻见效,比提前预防花的精力又要少

      • 家园 其实,家长的打骂不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后果

        现在孩子在家受保护太多,自然后果法往往不起作用(特别是有老人帮忙的家庭,孩子基本就没机会知道正常的后果是什么)。

        所以有事的时候我想,我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我的反应也可以作为是社会对她的行为的一种反应,也是一种后果啊。如果我也同样宽容,那么她怎么会知道自己某些行为是不被人接受的呢?

        这样想想就继续硬着心肠了~~~

        • 家园 我的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的解释是这样的。

          我的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的解释是这样的。她说,我们在教小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也就是说,让他们能够独立做出“做”或是“不做”一个行为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应当是被社会认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孩子并不能真的起到这个作用。因为,当孩子因为出于对于疼痛的恐惧而不做某个行为,在这个机制里,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对于“不做某个行为”的认识,而是挨打的恐惧;而当他没有挨打的恐惧时,小孩子就有可能做出那个不正确的行为。所以,不管打或是不打孩子,那并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重要的是,要让出孩子真正的明白,教育者为什么不让他做这件事的真正原因,并且理解。这个部分很难,也许打孩子是一个选择,但是在让孩子明白道理这件事上,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家园 同意

            我觉得打孩子在很多时候,只是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用在说服解释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

            只有少数情况,比如防范危及生命的危险行为时,可以把这个作为第一步。其他情况,一般都是屡教屡犯之后的惩罚,其中的因果,孩子还是明白的。。。

        • 家园 你的观点是我认为家长感知孩子“犯错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

          就是家长和孩子对因果关系的认知能力是不平衡的。家长的认知是:孩子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家长的负面情绪-〉家长采取纠错行动。对孩子来说,大部分时候不能对整个过程有完整的认知。

          由于孩子还没有形成或建立对因果关系认知的能力,大脑就不能够辨别、区分产生这些类似情况之间的细微差别。特别是对成人的负面、强制性的语言、批评、斥责、威胁、惩罚等,孩子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即导致成人认为的有问题、犯错误的原因)和成人的负面反应(结果)联系在一起,而是无意识地将因果分开成为两个独立不相关的事情,将成人的负面反应作为环境信号来对待,通过突触修饰,形成抑制性神经通路并固定成为神经网络结构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形成的抑制性神经通路会越来越多,大脑就会越来越容易被封闭,直接影响大脑的学习能力。孩子面对新的事物进行学习时,大脑需要高度兴奋来处理大量的信息。抑制性神经通路作为网络结构的一部分也会同时兴奋,反过来抑制了神经网络的兴奋程度,无意识地对学习进行干扰,导致学习的效果下降。更严重的极端情况,会启动自我封闭,不愿意或拒绝学习、接受新的事物。
          夕曦:教育探索(七)—学龄前教育的特点(4-1)

          • 家园 你说的这个不平衡我非常同意

            所以在试图用某种方法去教育孩子时,必须要明确你的教育目的、准备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否是孩子能理解的。

            早先我对此还是比较注意的,但是最近越来越不重视,2方面的原因可能都有:1是现在的孩子的智力、理解力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期,以至于不必担心;2是已经习惯了以她的角度思考她的态度,已经校正了这种不平衡。

            对于抑制性神经通路这方面的信息,不知道可否提供一两篇经典综述的出处,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避免自己因为暂时的奏效导致建立错误的教育模式,影响孩子的未来。多谢!

            • 家园 我手头上还没有,但知道一个刚发表的研究。

              是用功能核磁共振(fNMR)研究自闭症的,其中一个研究对象是物理学家,但同时也是严重的自闭症患者,他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当他看别人的面部照片时,与正常人相比,他的功能核磁共振图像表现出来的是大脑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

              • 家园 嗯,说实话这个证据太间接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个问题可能是存在的,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应该注意。

                • 家园 这类研究可能是最复杂的了

                  你可以想想与大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是不可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功能核磁影像技术应用到脑科学领域也才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发表的研究结果多偏重于方法学的研究,比较专一也比较散,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综合。很多最新发现已经被迅速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多以教育科普书籍的方式发表,其中常常引用大量的研究文献。由于是跨领域的东西,引用文献与书籍的科普内容之间跨越的也比较大。

    • 家园 10岁以前打,10岁以后不打。
    • 家园 可不可以讲得详细点?

      估计等那个杂志被河友看到得在很久以后(其实估计没人看得到,毕竟是新杂志),那么是不是可以在这里讲得详细点?

      对你说的“心理游戏”,个人比较相信,在实际的生活中,似乎也有这么一点感觉。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过程往往就是斗智斗勇的过程,一味的威逼不行,一味的利诱也不行,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就自己孩子的特点而言,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很早我们就发现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但是作为粗线条的父亲,却很难诱导出其主观能动性,所以成功的经验有限,失败是经常的事情。

      比如现在孩子吃饭非常慢(不是吃的能力的问题,是不重视,还有点逆反),越催越慢,而我急着要帮她养成高效率的习惯,所以每天要斗争两次(早晚饭)。道理讲了无数种,都没什么用,现在还算有点效果的就是利用她不喜欢被管、被催的特点,用诸如“我数10下,还没有吃完的话我就要催了啊”这样的话来刺激(实际也是催,只是小孩暂时还听不出来)。其实我很清楚,等她理解了这个话的实际意义,这个方法也会失效的,可是就是无法找到稳定的、有效的办法。

      不知楼主可有教我的好办法,在这里先谢谢了!

      • 家园 你孩子现在多大?上幼儿园吗?是自己带,还是有老人帮着带?

        在国内还是国外?

        我需要了解一些情况才能回答。

        我准备了几个讲座。《孩子“犯错误”怎么办》这个话题对家长的吸引力比较大,增经想在国内出书,但没时间联系。正好朋友回国创业,就在她的杂志上发表了,也是帮个忙。由于支持朋友办杂志的原因,我这里自我约束,不再把写的东西放到网上,也不给电子文件,请理解。这本杂志主要以翻译英文版的文章为主,有很多不错的、比较实用的文章。可以直接和杂志订阅。

        • 家园 多谢

          孩子4周岁多点,上中班,目前是我和丈母娘一起在国内带(LP现出国,明年会把孩子带出去由母亲带1年)。

          总体上来说,老人肯定对孩子还是有过度照顾的问题,不过在大规矩的教育下,还是比较能理解和配合的。所以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对儿童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这点我觉得是自己最大的欠缺。

          一个学教育的朋友说,家长才是最了解孩子的,按说我应该是最能发现其兴趣点、点燃起主观能动性的,不过作为一个从严厉风格家庭成长起来的父亲,对小孩的观察和理解确实不够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