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该不该打孩子?与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 夕曦

共:💬43 🌺10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多谢
            家园 孩子在不断地探查你的底线

            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开始学习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上了幼儿园,接触的环境比家里复杂,开始对别人的行为感兴趣,也就是开始简单的对社交的认知。父母和周边比较熟悉的人是孩子开始学习最好的地方。如果你对孩子吃饭的处理有不一致的地方,如不同情况下,你的反应不同,孩子就会很感兴趣进一步试探,看看你在各种情况下还有什么花样,这个过程有的人也叫试错,看你的底线在哪儿,test your boundry,是孩子正常的学习过程。处理的方式应尽量保持一致,你和老人一定要协调好,不能你处理一个样,老人又是另一个样。处理时一定要耐心、反复说清楚你的想法,多用孩子可以听懂的方式解释。很多人忽略的是,对孩子试错,家长不处理也是一种处理的方式。

            • 家园 根据家长们的反应

              幼儿园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都很好,又快又多,但是回家都不好,有些甚至还在喂饭,我们还算中不溜的。

              在家里,我和老人相对还一致,不过我主要唱黑脸:(,老人也在宣扬爸爸比较厉害的观念,这也是维持对她的威慑力的主要办法了。

              如果说是试错,那么试错已经好几个月了,我们的反应应该一直比较恒定,所以感觉不是目前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的观察,似乎还是对吃饭没有足够的自觉性,而且不喜欢被管。自觉性这个没办法,现在孩子基本从来没饿的机会。所以我现在的入手路径就是从她不喜欢被管这个角度出发,故意说反话,让她发现只有自己快点,爸爸才没法管她。

              • 家园 那么你认为吃饭是不是就一定应该管呢?

                如果认为应该管,就很容易形成孩子有错误的感知,这种心理感知会驱动你采取行动。

                如果不认为应该管,那么你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家吃饭慢是否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过一阵就会改变?

                另外,我的问题是:那么你说的孩子吃饭慢,是指孩子吃完家长规定的食物,还是孩子表示吃饱了?如果是前者“家长规定的食物”,这与你说的“现在孩子基本从来没饿的机会”有点矛盾,是否应以孩子的感觉为主?

                • 家园 是不是吃饱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刚开始吃时态度60分,吃到后半段态度打30分,基本就是我的判断了,这说明问题可能是和孩子的饱感有关。那是不是量过多、已经吃饱了呢?在幼儿园看了老师们录的录像,发现其实在幼儿园吃得比在家好像还要多点,而且体重、体型也在正常范围,所以暂时不考虑这个。那是不是味道不够好呢?这个嘛,就算是也解决不了了:)

                  至于该不该管,我想我管的初衷是不希望她养成慢吞吞、没有时间概念的坏习惯,由于目前来看吃饭这个环节是养成这样坏习惯的风险最大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会计较,而老人关注的吃多少而是我的次要关注点。

                  也许她未来会自然得表现得很好,就像我们曾经担心过的很多问题一样。但是我还是选择继续保持这样一个督促的态势。我想,家长的态度基本就是孩子判断一件事情好坏的基准。她可以慢慢改,但不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 家园 作为家长的思路还是挺有意思的

                    刚开始吃时态度60分,吃到后半段态度打30分,基本就是我的判断了,这说明问题可能是和孩子的饱感有关。那是不是量过多、已经吃饱了呢?在幼儿园看了老师们录的录像,发现其实在幼儿园吃得比在家好像还要多点,而且体重、体型也在正常范围,所以暂时不考虑这个。那是不是味道不够好呢?这个嘛,就算是也解决不了了:)

                    我的看法是:这是家长的大脑代替孩子的大脑判断孩子身体所处的状态,吃饱?吃够了?

                    至于该不该管,我想我管的初衷是不希望她养成慢吞吞、没有时间概念的坏习惯,由于目前来看吃饭这个环节是养成这样坏习惯的风险最大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会计较,而老人关注的吃多少而是我的次要关注点。

                    如果吃完饭后没有孩子喜欢做的事,或有家长替她决定要做的事,那她干嘛要快点?另外,孩子这个年纪能认时间了吗?我记得是得五岁以后。如果不能认时间,说明还没有时间的概念,你再急也没有多少效果吧。

                    也许她未来会自然得表现得很好,就像我们曾经担心过的很多问题一样。但是我还是选择继续保持这样一个督促的态势。我想,家长的态度基本就是孩子判断一件事情好坏的基准。她可以慢慢改,但不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我想说两点,一是抓大放小;二是多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这是培养独立、自信、有主见的唯一方法。人是通过自己做判断、决定来学会判断、决定的,而不是被教会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多谢
            家园 我个人以为,有没有可能,孩子发现只有在她吃饭很慢的时候,

            我个人以为,有没有可能,孩子发现只有在她吃饭很慢的时候,才能抓住您的注意力,所以才总是吃饭很慢。或者您可以问一下幼儿园里的老师,看看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吃饭的速度是不是跟家里一样。如果一样,那么,可能就是小朋友的个性问题,这个基本上很难改;如果不一样,那么就有可能是小朋友希望通过这个行为得到爸爸的注意力。

            我个人以为,您可以在跟小朋友玩一会(比如说,吃完饭去小区附近的公园玩一下),然后,很认真的跟小朋友谈一下她吃饭慢的问题。比如说,您可以试着问,宝宝是不是觉得早饭很热啊,所以吃的慢啊;还是宝宝想要自己决定早上吃什么啊;总之,您要让孩子觉得您是在乎她的健康,在乎她的感觉。然后,如果孩子的行为模式有改变,您一定要盛大的夸奖她,基本句式是:“宝宝今天吃饭比昨天快了二分钟,真是太好了,爸爸真的很高兴。”一定要让小朋友知道您为什么(这个越详细越好)夸奖她,看看可不可以形成正向反馈。如果孩子努力了,也没有做到,您最好也要夸奖她,说她做的比昨天好。如果小朋友有一天闹脾气,偶尔没好好吃早饭,您也不要太紧张,就当没这回事。您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只要她做了什么好的事,才能得到您的注意力和奖励,反之,就当她不存在,一定要让她把错误改正了,才能得到您的注意力和奖励。

            如果小朋友的性格就是慢,那您也许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就是不停的给孩子报时。您在吃饭前,就跟她讲好时间,(也可以让她自己决定一顿饭可以花多少时间),然后,您慢慢的提醒她说,嗯,还有十分钟,还有五分钟,还有二分钟~~~~这样,慢慢的加强她的时间观念。但这个时间最好是真实的钟表的时间,或者您可以买一个很漂亮的沙漏来计时。在这个过程中,记得一定要夸奖她。

            还有,不知道您对于今后的生活安排如何。如果您是打算出国生活的,那么把小朋友送出国是很好的;如果您只是打算让小朋友出国体验一下生活,我个人以为,要非常的慎重,如果一定要,那么外婆最好要跟出去。因为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于一个大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压力,更别提是对一个孩子了。而这个很大的改变对于妈妈来说,妈妈必须投入非常非常大的耐心才能做到。如果没有人帮助,妈妈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生活细节及孩子的生活及心理上的需要,也是很大的挑战。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那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例子,我朋友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足足哭了三个月,是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最后不得不送回中国。其次, 中国的教育方式跟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您是想让孩子在国内读书,那失去的一年时间,可能会给孩子在日后的小学生涯中造成困扰。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小见识,还是要看小朋友的个性及家庭对于未来的规划。

            • 家园 非常感谢!

              你提到的2个点,我们会好好考虑。

              注意力这个问题,不一定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也许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个理解孩子的角度,平时考虑得太少,以后得注意。

              关于出国,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出国1年,接触外面的环境,学一下语言,当然也是和妈妈一起生活。同学说去个半年的学前班,英语肯定过关。我们是先由我陪去2个月,过渡一下再让老人接上。当妈的要工作,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陪,就和我现在一样。不过你提的问题确实很重要,对这个问题的难度我们得重新认识,多准备点预案。

              再次感谢!

        • 家园 希望您写一本书,

          类似十万个为什么,对孩子的不同类型的表现,给出不同的对策。

          • 家园 谢谢!我准备写书,但不是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对拓展孩子的视野很有用。但在培养教育孩子过程中,过于具体的东西对家长是不实用的,有时候甚至对孩子有害。原因是家长看到一些东西,觉得有用,照着用一阵,没有看到效果,又放弃了。从孩子成长角度来看,家长这是给了非常混乱的信号,孩子犯而不好处理。所以我希望给家长的是简单、实用的、适用广泛又能尽量保持一致的东西。

    • 家园 这个思路值得关注

      小孩,特别是小小孩,面对一个新世界,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尝试,从尝试的结果中逐渐学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这个尝试过程中,就一定会有“犯错”的情况出现,这是成长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

      当然,随着年纪大了,能够听懂大人讲什么了,这个时候“犯错”的情况应该要少一些。如果还是不断犯错,我觉得还是应该认为是孩子“犯错”了。

      • 家园 希望把小铁的尝试发上来,

        本来花了你,但你不让花,说是太频繁,就不能赖我了。

      • 家园 长大了还会有让家长更烦恼的问题

        孩子的学习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模仿,一种是试探。模仿总是参照一个已知的榜样,是孩子小时候使用的主要方式,如语言。长大了以后以试探为主。这就说明为什么有人认为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是13岁以前,之后就要下大工夫。

        孩子试探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问题,常常需要专门设计一些不按常理的实验来进行体验。比如用牙咬、或在地面上用力敲打来感觉物体的强度,这会让不明就里的家长很恼火。孩子再长大一点,开始将模仿与试探两种方式结合,去认识、学习更加复杂的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社会文化规则等“软事物”。这时孩子同样会有意无意地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试探各种规则、甚至法律的边界,当触及到家长“不能容忍”的底线时,就不只是恼火,而是愤怒了,这些情况都可能让家长感知孩子在“犯错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