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 酱油群众

共:💬12 🌺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之一】美国当年如何坐二谋一?链接出处

    【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之二】希拉里的“巧实力”巧在何处?链接出处

    【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之三】从《社交网络》看美国文化、金融、产业资本的一条龙运作

    链接出处

    主要参考书目《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

    外链出处

    • 家园 【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之三】从《社交网络》看美国资本融合

      从《社交网络》看美国文化、金融、产业资本的一条龙运作

      2010年底以F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为原型的电影《社交网络》上映,在好莱坞宣传机器的强大宣传攻势下,又一个标准的代表美国梦的英雄被推上神坛,供世界各地的信众们膜拜,而且还要自掏腰包买入场券。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 IPO上市,发行价为38美元,发售4.2亿股,融资规模将达160亿美元。按此发行价计算,Facebook的估值为1040亿美元,在整个美股IPO历史上,FACEBOOK的IPO规模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通用汽车与VISA公司;但在互联网公司IPO历史上,FACEBOOK的IPO无疑是最大的,将第二名GOOGLE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回过头来看,2010年底上映的电影《社交网络》可谓Fcebook上市前最好的广告公关,冯小刚是小心翼翼、绞尽脑汁的在电影里插播软广告,好莱坞和华尔街则则早已把广告与电影完美融合,让你分不清是广告还是电影。还有比这更高明的营销吗?和华尔街综合运用声、光、电、化等各种手段的立体营销相比,国内证券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营销推广还停留在写软文、炒新闻的平面时代。

      其实,好莱坞作为商业电影的大本营,本身就是资本逐利的产物,它服务于资本利益,为资本利益鼓与呼本就不令人意外。这也是好莱坞的生命力之所在。早已成为资本集团维护自身在美国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统治的重要工具。

      最明显的事例就是好莱坞与五角大楼的长期合作,登月、外星人入侵、核恐怖。。。这些元素成为好莱坞主角,是巧合吗?投资商除了希望通过影片获利外,显然有更长远、更大的目标,即通过电影来让大众感到威胁,从而支持类似“登月、星球大战。。。”这些超大的烧钱计划。于是五角大楼、军火商、制片方一拍即合。

      同样《2012》仅仅是一部科幻大片吗?我更愿相信它是资本家们为了今后推行“碳税”所提前进行的洗脑宣传。显然这样的洗脑不会只有一次,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也凸显出资本家们的眼光与耐心。

      这就是软实力,给世界设置议题,让大家都沿着自己预定的轨道奔跑。绝不仅仅是在时代广场放几分钟宣传片这么肤浅。什么时候中国的资本家主动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影视给世界设置议题时,那个时侯中国的软实力就可以说成熟了。

      反观中国航天、高铁在民间遭遇的反对声浪,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方面中美的差距,为什么中国的航天部门、高铁公司不能学习一下美国公司的营销手段,争取民间的支持?高层支持当然很重要,但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吗?去年7·23后高铁投资近乎停顿已经敲响了警钟,航天、高铁。。。等部门如果继续原来的作风,不放下身段亲近大众,7·23式的挫折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再继续看中国的电影,要么回避现实、到故纸堆里找灵感(黄金甲、夜宴、三国、谍战、剿匪、抗战。。。),要么专揭现实阴暗面,结果在大陆连出生证也拿不到,更别提上映了。

      除此而外,就没有其他题材可供中国电影人拍了吗?中国难道没有扎克伯格式的奋斗故事吗?这三十年,中国涌现出了多少成功的创业家:柳传志、李彦宏、马化腾、马云。。。哪一个人的故事不是一部精彩的好莱坞电影?

      我甚至有些偏激的认为在当代中国,还有谁比马云更励志?一个典型的“矮矬穷”到“高富帅”的故事,在美国一定会被当做“美国梦”的代表向全世界大肆宣传!

      为什么中国的电影人就对此视而不见呢?难道他们都活在另一个平行空间?他们每天不用百度?不用微博?。。。不用QQ?或许,只能说他们仍活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具备市场经济下所需要的商业敏感。或许,后面的年轻人这方面会更敏锐一些!

      中国今天需要针砭时弊的批判电影,但更需要好莱坞式的励志电影,特别是在今天中国旧模式难以为继,需要突破自我、找出一条新路的时候。

      美国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代有才人出,从莱特兄弟、爱迪生。。。到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除了其他因素之外,难道没有《社交网络》这样的文化产品的功劳吗?

      个人觉得,好莱坞长久以来推崇的“英雄主义、奋斗精神”恰恰是美国不断引领世界潮流的动力所在,这些精神经过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熏陶,早已成为美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8年底金融海啸发生后,美国人一片焦头烂额、垂头丧气之时,媒体敏锐的捕捉到了把遭到鸟击的客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救了机上全部人员性命的全美航空机长苏伦伯格,大篇幅报道,一时间,他成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在那个艰难的时刻,他给了备受打击的美国人战胜眼前困难的勇气。 (《纽约迫降客机机长上谈惊魂经验》)外链出处

      这就是美国媒体的成熟之处,在不同时期,能够捕捉到整个社会、大众最需要的新闻,没有宣传部指导、没有领导授意,完全凭借其对商业利益的追求。

      这也反衬出今天中国媒体、影视从业者的不成熟之处,身处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大变革时代,面对近在咫尺的绝好题材,他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丝毫意识不到这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要么缩回到自己熟悉的小农社会里意淫田园牧歌,要么穿越到后现代对今天的一切百般不爽,敌视任何发展。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怪相,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不属于这个时代,也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所以要么逃避、要么抵触。他们逃避也好、抵触也罢,他们不愿做、没有能力做的事,相信将来的年轻人一定会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

      我深信80后,90后,00后。。。一定会大有希望、妖孽辈出。这里的“妖孽”绝非贬义,而是像“刘翔、丁俊晖、李娜。。。”这样的天才们,作为真正在市场经济、工业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人,在他们中间除了会诞生盖茨、乔布斯那样不同于普通人的科技妖孽外,还会涌现出更多的影视、音乐、工业、传媒。。。等各行各业的妖孽!

      最后送大家一个最近新出现的小妖孽,轻松一下外链出处

      PS:顺便问一下,这个“待整理贴”啥意思啊?我辛辛苦苦写的这么好的贴,可别删了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战国七雄

      秦最后统一

    • 家园 啥时候上干货啊?!
    • 家园 【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之二】希拉里的“巧实力”巧在何处?

      希拉里阿姨上任以来,提出一个新概念“巧实力”,原因嘛估计还是小布什任上折腾的太狠了,留给奥巴马的余粮不多,所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得精打细算,尽量花小钱办大事。

      那么效果如何呢?对中国而言,最直接的感受莫过于网上公知们最近热炒的“PM 2.5”,美国大使馆每天发布的一个小指标,把中国上至庙堂、下至网民,都搅得不得消停。

      故事的高潮当然是最近环保部指责美使馆发布PM2.5是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回应,欢迎中国发布美国的PM2.5,干涉一下美国内政。

      看到这个结果,估计环保部的官僚们真的是哭笑不得了。

      美国使馆发布PM2.5显然是想给中国上眼药,而且敏感点也找得很准,说明美国人做这件事之前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从这件事,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些希拉里所谓“巧实力”的本质内容,即,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虽然经济发展上没法和中国比,那就扬长避短,和你比环境、比空气质量。

      中国如何应对呢?别人炒PM2.5,你也跟着跑,那正落入别人设好的圈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注定要被动挨打。

      不随之起舞,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掌握主动,才是正确的应对策略。当然,这个问题上,中国完全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和美国纠缠,抓住国内的主要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升级才是正事。

      希拉里这套“巧实力”的把戏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台湾人早就在实践了。原来大陆人钱不多时,台湾和大陆比有钱;现在大陆有钱人多了,台湾又吹嘘什么“传统文化在台湾,大陆没文化。。。”,反正核心就是拿你没有的和你比,给自己找点优越感。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中国在进步,而他们可以拿来向中国炫耀的东西越来越少,照这个势头继续下去,总有一天,它再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维持它那点优越感了。

      希拉里“巧实力”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武器就是信息互联网,这是一个美国占绝对优势且有控制力的领域,也是美国渗透、颠覆、扰乱他国最有效的低成本武器。

      这方面,伊朗感受最深,从伊朗大选后部分反对者利用twitter动员民众上街抗议,到美以研制“震网(Stuxnet)”病毒攻击伊朗铀浓缩设施的计算机。都可以看到美国对于其在信息互联网优势的充分利用。(【“美国病毒”如何攻陷伊朗核基地】) 外链出处

      对于中国,这方面的攻击主要体现为网上猖獗的第五纵队,具体表现为:

      ①发布一些篡改、诋毁中国历史、革命、英雄人物的信息,以达到扰乱中国民众思想、分化中国向心力的目的。

      ②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制造一些体现官民、社会矛盾的谣言,这些谣言贴往往会被大面积转发。而且经常是同一个谣言,过一段时间就会改头换面再次出现在网上,被网友们戏称为“月经帖”。这些谣言背后如果没有人专职炮制,没有水军的推波助澜,很难解释其生命力与传播力会如此强。

      ③当中国社会出现一些敏感事件时,这些第五纵队就会不失时机的抛出各种内幕、传闻、质疑。。。推波助澜,使简单的事件复杂化,使复杂的事件更加激化。

      从投入产出来看,希拉里巧实力的策略还是很值得借鉴的,雇点水军、几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让你的宣传、公安。。。疲于奔命。

      中国怎么办呢?美国人点一堆火,中国就赶紧跟上去灭火?这种随之起舞的被动应对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要根治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强网络管理,更重要是要对社会矛盾及时疏导、化解,国内矛盾少了,别人想挑唆也没那么容易。

      当然还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培养一点美国水军,就不知道土共有没有这个想法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学习美国好榜样系列 之一】美国当年如何坐二谋一?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那么对于今天的中国,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有是我们的敌人呢?个人认为衡量敌友的标准就一条:即,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市场、实现产业升级的就是我们的朋友,反之,阻碍这两个目标实现的就是我们的敌人。

      以史为镜,有助于我们拨开眼前迷雾,抓住主要矛盾。

      如果要找一个时代做借鉴,那么最有借鉴意义的无疑是二十世纪初这段时间的历史。那时,旧霸主英国开始力不从心,新生力量德国、美国则跃跃欲试,觊觎大位。简而言之,是一个旧势力未完全退出,新势力也未全面接掌的混乱时期。

      那么今天的世界,同样也处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变局时代,进入21世纪后美国可谓祸不单行,9·11、阿富汗、伊拉克、2008金融海啸。。。疲于应对之余,恍然发现,昔日那个消瘦的大个子中国已经肌肉丰满,神似20世纪初超越英国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的美利坚。下坡路,总是快得超出人们的预计,与之相比,上坡路,却又总是漫长的好像永无尽头。

      变化如此快,美国没想到,中国更没想到。

      那么身处这样一个变局之中,中国应如何抉择?做当年的德国?还是美国?

      我们不妨先来简要回顾一下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是如何抉择的:

      统一而强大的德国改变了欧洲格局,英法等老牌欧洲强国无不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德国随时面临着被肢解与瓜分的危险。对德国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东面的俄国、西面的英法。欧洲陆战对于德国来说意味着两线作战。

      而迅速成长的德国,也迫切需要更大的市场、原材料来源和更稳定的安全国际环境。

      于是双方都互看不顺眼,解决方法只有战场上见分晓了。

      ----------------------以下部分引述自《世界金融五百年(下) 》----------------------

      美国人原本就是欧洲各国的移民,其中有1/10是德裔和大量反英的爱尔兰后裔。欧洲发生战争,政府无论站在哪一方都会引起国内部分民众的反对,因此从华盛顿时代开始美国便以中立主义为主流。威尔逊总统在“一战”爆发后宣布美国保持中立:“这是一次对我们而言是无所作为的战争,他们之间的战争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但由于战争的需要,大量欧洲资金抽逃出美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美国开始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内部也发生了分裂。那些祖籍德国、奥地利的美国人在心中支持同盟国,占美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英法裔则支持协约国。在战时,这些欧洲后裔与各自的祖国开展贸易。到了1915年,战争双方的订货却刺激了经济增长。到1917年4月,美国已将价值20多亿美元的物资出售给英法为首的协约国。

      从中立的角度来看,美国应该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但严格地说,美国在保持中立时实质上已经卷入欧战之中。对于美国来说,协约国的胜利,将削弱欧洲的优势,提升美国的力量,但德国的胜利则意味着美国不可能获取霸权。因为,德国是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之一。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德国占20.1%,而美国所占份额却不超过17%。甚至在美洲,德国都在抢夺美国的市场。1913年,拉丁美洲对外贸易中,美国占28%,德国在很短的时间便上升到14.2%。一旦德国获胜,美国在拉美的优势将彻底瓦解。因此,美国开始倒向协约国,逐渐变成了协约国单方面的军需供应国。美国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

      1915年,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摩根财团成为协约国在美采购军需品的代理人。英国政府价值5亿美元的黄金被交送摩根财团保存,而摩根财团则以国债方式向美国采购5亿美元的军火。同年,美国政府向协约国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贷款,用来帮助协约国购买美国军火与其他补给品。英国这个老大帝国终于从濒临崩溃的边缘缓过气来,而美国经济也随之开始繁荣起来。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协约国捆绑在一起。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将血本无归。尤其重要的是,美国金融家与工业家的命运与协约国也紧密联系在一起。1934年2月,共和党参议员杰拉尔德·奈所成立的国会奈氏委员会的调查表明,美国1917年的参战很大一个原因是金融家和军火巨头的操纵。这些人几乎只与协约国做生意,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希望协约国取胜,这样才能大赚其利。

      在陆地上,德国正一步步取得胜利。而在海洋上,德国却遭到英国的严密封锁。英国海军布雷北海对德国和欧洲中立国家设下很长的海军封锁线,并搜捕所有开往德国港口的中立国家的船只,尤其是装载粮食到意大利、荷兰和其他欧洲中立国以便转运的德国船只。德国水面舰船力量薄弱,无法打破英国的封锁。而德国粮食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进口,结果,德国面临严重的饥荒。迫于无奈,德国只有用潜水艇来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915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环绕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领海以及英吉利海峡的敌国商船一律击毁。事先不加警告,中立国的船只也不例外。

      1915年5月,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用鱼雷击中。船上有大量美国人死亡。美国声称“卢西塔尼亚”号装载的是非战争物资,因此,德国用鱼雷攻击它是一种罪恶滔天的大规模谋杀。其实,英美政府完全是骗子。当时“卢西塔尼亚”号装有数千箱运往英国的弹药。威尔逊总统警告德国说,如果德国继续攻击民用船只的话,美国就将对德国宣战。德国并不希望再增加一个强大的对手,因此,德国许诺不会再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攻击民用船只,并就“卢西塔尼亚号事件”表示道歉。美国政府为了安抚国内德裔与爱尔兰裔美国人,接受了德国道歉,仍然在口头上保持中立。

      很多人认为,美国是有意让自己的船只被德国人击沉,以此激发美国人参加战争的热情,并堵住孤立主义者与德裔、爱尔兰裔的嘴。时任美国海军助理部长后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便是这种政策的拥护者之一。他全力支持将武装了的美国运输船只派到欧洲交战区,故意激怒德国海军,让德国人将美国船只击沉,从而让政府清除参战的国内障碍。(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二战时的“珍珠港”、越战时的“东京湾”,美国人这剧本这么多年就不换个新点的,太对不起观众了。

      到了1916年,美国通过船只对协约国的大量援助终于彻底激怒了德国。德国再次发动无限制潜水艇战,不惜一切代价攻击美国船只。德国潜艇战的效果非常好,缺乏补给的协约国在陆地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1917年年初,随着协约国战场形势的不利,美国开始有了爆发金融危机的苗头。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很快,德国人便投降了。

      “一战”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美国金融业迎来了飞跃性的大发展。不仅为战争融资而发行的国债扩大到了250亿美元,自由公债发行量也达到了215亿美元。美国股市规模更是得到了大幅扩张,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钢铁行业发展更快。伯利恒钢铁公司股价从战前的46美元飙升到了战后的460美元,甚至一度达到600美元。资本市场投资者也由战前的35万增加到了数百万之众。整个战争期间,仅摩根银行就代英国发行了30多亿美元的国债。英法等国则由于巨额逆差,不得不付给美国大量黄金,日益成为美国商品和付息贷款的市场。美国还借机收回了外国人所有的价值20亿多美元的证券,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美国政府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100亿美元,成了20个国家的债主。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与金融业紧密相连,美国工业也因战争而突飞猛进。仅杜邦公司就为协约国提供了40%以上的军需品,业务增长了176倍。“一战”前,杜邦无烟火药年生产能力为840万磅。到1917年4月,也就是仅仅时隔两年半,产量已经达到4.55亿磅,增长54倍;员工总数则由5 300人增加到8.5万人。杜邦公司在“一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 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1918年2月,杜邦家族以6 000万美元收购通用汽车公司23%的股票,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老板。第二大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在战前接的最大订单是1 000万美元,但战争开始后的第一笔英国订单就有15亿美元。摩根一手创建的控制美国65%钢产量的美国钢铁公司仅1916年一年就获利3.48亿美元。

      美国不仅从对欧洲的军火出口中大发横财,而且还趁大战之机从欧洲人手中攫取并巩固了新的市场。美国对拉美的进出口总值从1914年的7.98亿美元增长为1920年的33.9亿美元。到1917年,美国已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和橡胶、玻利维亚的锡矿、智利的硝石、巴西的咖啡。此外,美国还加强了在中国和中近东市场的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争夺。

      英国的丘吉尔面对此情此景,也只能代表大英帝国哀叹道:“美国的巨大潜力成为地球的不祥之兆。”

      ---------------------------引用结束----------------------------------

      回顾完这段陈年往事,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处境,就更清晰了。今天中国企业扩大市场、产业升级最大的阻力来自何方?美国?德法?日韩?

      中国制造业要扩大市场,摆脱低端制造的国际分工、向上中游升级,德法、日韩、美国都会受影响。

      但德法、日韩对中国的敌意似乎更为明显,日韩在黄海、钓鱼岛频频制造摩擦,德法除了一贯支持藏独给中国添堵外,去年更是直接在非洲砸场子,利比亚3万中国工人大撤侨,史无前例!更不用说中国在利比亚几百亿的工程合同、多年的经营都一起瞬间泡汤。

      卡扎菲被北约处决,利比亚陷入动荡,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也遥遥无期。

      如果说美对台售武、日韩在黄海、东海制造摩擦只是打脸,让中国面子上不好看,那么法国在非洲砸场子,则是赤裸裸的直接从中国兜里抢钱!

      为什么拉萨3·14、奥运火炬传递,德法等国媒体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拼命落井下石?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德、法、日、韩、美等国媒体对中国的态度,无疑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不满与对抗情绪。

      那么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些旧势力?是就此作罢,缩回来继续在家里小打小闹;还是重新深入思考规划我们前进的路线图,巧妙的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个人认为应区别对待,即:稳住美国,打击德法,拉拢日韩。之所以这样选择,理由如下:

      ①稳住美国,理由不需多说,毕竟它目前还是世界头号强国,中国如果像当初的德国一样直接挑战老大,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为他人作嫁衣裳。

      ②打击德法。与美国相比,德法为核心的欧洲显然更加虚弱,去年年初华尔街的大空头们摩拳擦掌,纷纷唱空中国(地产泡沫、地方负债。。。blabla。。。),结果唱了半年中国也没崩溃,于是下半年果断转战欧洲,把欧洲搞得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常看动物世界的同学都熟悉这一幕,狼群在选择攻击目标时,不是选择最肥、最壮的猎物,而是选择老弱病残等最虚弱、最容易得手的目标。

      华尔街的资本家们都看明白了目前谁最虚弱,中国为什么对更容易推倒的欧洲视而不见,非要自讨苦吃去啃美国这块更硬的骨头呢?

      目前的欧债危机,个人觉得中国选择袖手旁观、不落井下石就已经很仁义了。要是还自作多情去出手相救,那就糊涂到家了,人家在非洲都直接抄家伙砸你场子了,你还在这犹豫要不要做“东郭先生”,还有比这更糊涂的吗?

      欧洲倒掉对中国有哪些好处?首先欧洲实力削弱,有利于中国在非洲站稳脚跟,因为历史上非洲基本都是欧洲人的殖民地,其中又以英法最多。欧洲实力削弱,自然无力更多插手非洲的事情,中国则可趁势填补这个真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次,欧洲倒掉,中国企业可借机收购欧洲企业手中的技术、品牌,为中国企业产业升级助力。

      第三,欧洲和中国一样,都缺乏能源,欧洲倒掉,中国就少了一个能源上的竞争对手,至少对俄罗斯砍价可以更强硬一些。

      第四,杀鸡儆猴。欧洲倒掉,有利于警告日韩。这两个国家国内一直就有声音希望与中国更多融合,但由于美国从中作梗,使得日韩总是犹豫不决,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欧洲倒掉,日韩必然物伤其类,从而促使它们加快倒向中国。

      ③拉拢日韩。亚洲的经济,重心无疑在东北亚,中国要整合亚洲,无疑要先整合东北亚,中日韩的经济早就深度融合,阻碍在于政治,欧洲倒掉无疑有利于加重日韩的危机感,促使其更早的下决心。现在欧债危机还没完,5月23日惠誉就把日本主权评级至A+,前景为负面。日本再糊涂,也该看清下一个目标是谁了吧?

      中国有市场,日韩有中国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人才,三者合作无疑是最佳选择,但要达成这个目标,除了耐心等待时机成熟,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向其施加外部压力,加速这个进程。

      *********************************************************************

      【附】从二十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到二战结束成为新霸主,差不多50年、接近两代人时间,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耐心,对于这一时期的美国可以用八个字简单概括之,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美国除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坚决站在老大一边、尊王攘夷之外,还有那些作为呢?以下资料供大家参考:

      【希特勒崛起与华尔街金融家的支持】

      外链出处

      美国人在夺取英国霸主地位的过程中,其政策可以说非常的有弹性,先帮助老大镇反,然后在德国被打残之后,再去输血,使之将来可以继续挑战英国,直到两者国力都被耗尽为止。所有政策核心只有一个:即,挑动对手斗对手,让自己的潜在对手们去狗咬狗,然后坐收渔利。凡是有利于削弱对手,有利于自己崛起的美国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经过两场世界大战,50多年的折腾,终于把老大赶走,同时把潜在对手全部打残,一段美国问鼎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崛起教科书。

      通宝推:四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索罗斯的马仔放话了,日本何去何从要想好!还是早点从了吧!

        前索罗斯顾问:日本可能在5年内违约

        经济 2012年06月15日 10:28    文 / 米小兜

        曾任国际金融炒家索罗斯顾问、目前自立门户开设顾问公司的Takeshi Fujimaki指出,投资者应该购入美元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计值的资产,因为日本很可能在2017年前违约。

        Fujimaki昨天接受彭博采访时说,“日本可能在未来5年内就出现违约,甚至要先于欧洲。”他指出,投资者应该持有以美元、瑞士法郎、英镑、澳元或加元计值的资产。

        他还说,如果日本政府违约,日元对美元汇率将走弱至400-500日元/美元,10年期日本国债利率涨幅将超过80%,“以防万一,我正在购买美元资产。”

        据IMF估算,日本的公债/GDP比例将在2014年升至245.6%,早在1984年,这一比例是67.3%。日本首相野田佳彦(Yoshihiko Noda)正在推动上调销售税法案,提议在2015年前把销售税率从目前的5%提高至10%。

        Fujimaki说,“日元和日本国债都处于泡沫之中,随着日本债务进一步膨胀,一根小小的针,甚至一阵风,都有可能刺破泡沫。欧债危机也有可能刺破这个泡沫。日本政府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违约,要么开动印钞机。”

        关于欧债危机,他认为,“欧元区将在未来5-10年内分裂。”

      • 家园 打击日韩,拉拢德法较好

        搅乱欧亚大陆,是美英的国策,而且打击德法,也许并不符合老毛子的利益。日韩是搅乱欧亚大陆的马前卒又是中国的世仇,拉拢他们既是个无底洞,又引起他国猜忌而腹背受敌。

        • 家园 打击德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洲。日韩几千年来就是

          中国的附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己的地盘还是维稳为上,不能自乱阵脚,让欧美渔利。

      • 家园 学习就有奖励!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