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县干部”为基层治理!郡县治,天下安 -- 令狐公

共:💬18 🌺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县干部”为基层治理!郡县治,天下安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在中部某农业县挂职两年,写出25万字的博士论文,力图在某种程度上还原这个县乃至更广意义上的基层官场生态。他搜罗了这个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政治家族”现象也在这样的寻找中浮出水面。

    在这篇博士论文中,冯军旗还原了在当地官场晋升

    道路上秘而不宣的“上贡体制”与“买官卖官”,也披露该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所有这一切,其实也不算奇闻,不少新闻中都能得到印证。在这篇报道之前,9月1日的 《南方周末》,摘编了冯军旗的论文中“政治家族”一节内容。对照阅读之后,不禁感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县就是一个缩影。冯军旗的博士论文叫“中县干部”,所谓“中县”既指中部某县,也即“县里的中国”。

    根据冯军旗的调研统计,中县副科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但如果以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把政治家族分为“大家族”和“小家族”,一个家族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为 “大家族”,5个以下、2个以上的为“小家族”,中县竟然可以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这个数字是何等的震惊,揭示出家族政治在中县的影响。

    理论上说,精英家庭往往都更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精英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经验人脉等决定的,正如中县的一位主要领导对冯军旗所说:“如果我的妹妹在中县工作,那么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会处处受到关照,这是传统。”

    显然,这样的政治生态极为不健康,后果不言而喻。县政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个家族、裙带关系密布的基层政权,难以实现权力的监督制衡,腐败难以避免,并无法保障公共服务的公平和效率。一个个大小家族编织成的县级权力机构,实际上将县级权力瓜分,造成了权力的家族化、私有化,进而形成对权力和公共资源的垄断。

    在这样的现实之下,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普通人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狭窄。长此以往,危险不必多说,积累的社会矛盾很难不激化。对于这些负面影响,论文中已经有很多基于事实的描述,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问题既然已经揭示,出路和解决之道才是重点。无论哪一级的治理都没有捷径,制衡监督才是关键。

    ---------------------

    有人看了这个博士论文吗? 我觉得写的非常真实,群里大牛能讨论下 ,该怎么扬长避短吗?

    郡县治,天下安

    作者肯定也有其局限性,谢谢各位兄台的深刻分析!

    但是这个论文还是对人的思想冲击很大,毕竟作者也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博士 ,我提出来就是欢迎大家思考的!有不足,欢迎有兄台能写个中县2, 我们更能兼听则明!

    通宝推:Javacai,wolfgan,
    • 家园 不论其观点是否有偏颇,这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方法要推崇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你引用的不全面

      外链出处

      作者在文中也谈到了家族政治的衰落,并且列举了原因,基本上和我看到的情况相符。

      除了作者提到的计划生育政策、干部交流制度、干部群体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外,我看最少还有三条,一是市场经济对官本位观念的冲击,二是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建立,三是权力向上集中趋势的加强。

      • 家园 这个作者的结论充满自相矛盾

        前面信誓旦旦

        在这样的现实之下,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普通人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狭窄。长此以往,危险不必多说,积累的社会矛盾很难不激化。对于这些负面影响,论文中已经有很多基于事实的描述,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后面羞羞答答来个

        家族政治的衰落

          不过,一个近年来趋于明显的情况是,政治家族在中县呈现衰落的趋势。

        到底趋势是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还是政治家族呈现衰落的趋势

        这个谈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 家园 花!记得河里已经有人写过此文此事了
    • 家园 花,但是此论文哪里找得到?
      • 家园 http://tinyurl.com/5uh4bxs

         密码162.105.31.222

        通宝推:柴门夜归,
      • 家园 哪里有论文写得小说一样的?

        论文就是论文,有必要连县名都隐晦么?

        当然,里面涉及的一些官场问题的确存在,这个也是现在正在力求解决的。

        但是,南方系一贯的手法是偷梁换柱,看了这文章,只会让人觉得那个县的老百姓生活的生不如死。

        一些私货也非常明显,比如什么经济自己会发展的,根本不需要政府之类的弱智但却煽情的观点。

        我就在基层,对一些东西的了解比这个什么博士清楚多了。只说一点,我最近参加了几个年轻的基层公务员的婚礼,都是来自农村,父母一看就是那种老实得只会种田的农民,来的亲戚朋友也都普通而平凡。他们进入公务员队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考试,他们在公务员队伍的前途咋样呢?有好几个在乡镇干了两年,已经有县委办县府办来考察,想要要去做领导秘书,就是乡镇领导不放,说你们要走了,我这里咋开展工作?当然,估计领导换地方了,还是要放人。到了县委办当秘书,前途咋样估计在基层的都心里有数。

    • 家园 我以为这个现象,几乎所有相关的人都已经知道

      所以现在无论升职,选拨,都以考试为先了。

      虽然官场里仍然有众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而且潜的还挺黑,但想继续家族圈地,这个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 家园 制度的改革是在必行。

        出政治家族这件事本身不一定是坏事,遇上战乱年代说不定人家就是满门忠烈呢。但是政权控制在家族们手里就是问题了,长此以往就可能出现门阀。

        中国古代的基层官员都考虑异地任职,这点我们也可以借鉴。乡镇干部不得在本县任职,县级以上干部不得在本省任职。一方面,真是人才可以大范围的流通,对于边远落后地区的传帮带多少有点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想要以家族在某地坐大增加了一些困难。

        西方有的企业,不允许夫妻双方都在同一单位,稍松一点的在同一部门任职。这一点我党也可以学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