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杂七杂八 行囊里的厨事 -- 阿辉1

共:💬62 🌺3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杂七杂八 行囊里的厨事

    上个月,有同事回国探亲。

    返美时,带了几大包据说是家乡特有的,世界上绝找不出第二份的,老母亲亲自动手灌制的腊味香肠。

    原指望塞在箱子里,包在衣服中间,可以蒙混过关,哪成想入境美国时,箱子被当众揪出检查,一大堆香肠明晃晃摆在台子上,铁证面前,抵赖没用,打亲情牌当然也没用。

    香肠被统统没收销毁,本人也被罚了至今想起来都心痛的一大笔钱。

    还被几个没有同情心的同事挖苦:“啧啧啧,你贡献给美国海关的这笔钱,在美国买香肠,一节一节连起来,可以从本城铺到纽约了吧?”

    一位朋友,春假回国游玩。

    返美时,带了十数包四川产的火锅调料。

    照理说食品调料带来美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不少人都带过啊。

    这位不走运的朋友,下了飞机,被铁面无私的海关工作人员查处了这批火锅调料。

    “那可真是铁面无私啊”我的朋友感叹“那黑哥哥的黑脸可是绷得比铁面都铁面。”

    “没听说调料不能带啊?”我有些疑惑。

    “从前我每次回国都带,可带过不老少,也从来都不曾有人检查。”

    “那这次怎么就查了呢?”

    “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可我哪儿敢问啊,一问说我是惯犯,罚得更多怎么办?那铁面黑哥说,调料里有肉糜,肉制品不可以携带入境。”

    其结果自然是调料统统没收销毁,本人被课以罚款。

    “好在我态度较好,始终以微笑柔和之态度应对,罚的钱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朋友如是说。

    老公的导师是七十年代末期,中国文革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之一。

    谈到出国的行囊里装了些什么,老师说:“那时穷啊,首先想到的是在国外怎么吃的问题。自己烧,最省钱,于是箱子里装了锅碗瓢盘,除了油盐酱醋没法子带之外,能想到的都带上了。”

    一位学兄,是八十年代通过李政道先生的CUSPEA出国的物理研究生,说起他当年的行装,他说,除了没有带锅,因为实在是装不下了,厨房里需要的简单厨具基本上都带齐了。

    九十年代我出国,行装里虽然没有锅碗瓢盆和各式调料,但也是带着大、小两把菜刀,粗、细两只擀面杖上飞机的(威武吧?)。

    当我自豪地说起,家里现在使用的大菜刀还是多年前从国内带出来的时候,老友阿敏说:“菜刀算个甚?额用的石头蒜臼,石头蒜锤都是很多年前从国内背来的呢。”

    梅说:“小巫见大巫吧你们,见识过俺家的特大号蒸锅没有?见识过俺家的粗瓷泡菜坛子没有?当年为了带这套蒸锅,带这个泡菜坛子,俺可是费了些牛劲的。”

    我正在想象颇为儒雅的化学博士梅,怎么拎着个泡菜坛子上、下飞机,出、入海关时,阿敏继续说:“额那蒜臼蒜锤,好歹是装在箱子里的,额见过的最搞笑的出国行李是在洛杉矶机场,一同胞,左手提溜个箍一圈铁环的大木菜墩子,有这么高,这么大,专门剁肉的那种,右手拎着几只黍杆儿做的盖帘,圆形的,摆饺子用的。我猜老美绝猜不到这是什么武器。”

    这几年,到美国来读大学的小留学生越来越多。

    去年,好友的女儿来美,我从机场接了回家住几天,再将她送往几小时车程之外的某州立大学读书。

    独生子女,在家里十指不粘阳春水,不知道锅铲是横拿还是竖拿的小姑娘,行囊里居然装着电饭锅,豆浆机,和一台小型压面条机。

    小姑娘不无自豪地向我介绍压面机的N种用法。说那台机器,不但可以做出粗细不同的面条,还可以做馄饨皮,饺子皮。

    比起我们多年前行装里“小米加步枪”的厨具,自然是现代了许多。我说:“电饭锅也带呀,美国可以买得到的。”

    小姑娘回答:“这是日本产的电饭锅,煮的饭比别家的电饭锅好吃。”

    “你会烧菜吗?”

    “会几样。出国前,妈妈突击培训了我几天。”

    前几天,我接待了另一位从国内来读书的小留学生。

    他可算是我知道的学生里携带厨具最少的,但也带着一整套微波炉饭盒,几双精美的筷子,还有几套不锈钢刀叉。

    除此之外还带了不少酸辣汤调料,紫菜汤料和各式各样的咸菜、酸菜之类。

    小伙子慷慨地捧出那堆咸菜告诉我:“送给你得了,我在国内都不吃咸菜,但我妈非要我带,说是在美国住几天你就想吃了。我哪儿会吃这玩艺啊!”

    (完)

    关键词(Tags): #美国生活#吃#厨事元宝推荐:禅人, 通宝推:huji1982,大龙猫,
    • 家园 最后说到的这个小伙子

      现在想念咸菜了没?

    • 家园 看来我带的最简单

      啥都木带,衣服还是过来以后买的。

    • 家园 最想背来的就是一个大号的案板~

      做面食用的……

      楼主说的杂七杂八的俺没落下几乎都背来了,大号的菜刀、小巧的酒盅酒壶也没落下。

      还有就是想下次再背来一个砍骨头剁排骨的菜刀……

    • 家园 可能我以偏概全了

      我周围的女同事女同学,80后的话还能亲自煮个饭炒个青菜什么的~

      85后基本就只会指挥男朋友(or老公)了~

      90后~咳咳 接触面太窄了 没接触过几个~ 不予评论~

      连我这种单身肥宅都会烧几个菜(也就是能做熟、能吃、吃完了基本无不良反应而已~)就这水平,因为上同事(比我小半年,同济本科毕业的)家蹭饭,实在看不过他们公婆的手艺了,从在旁指点最后到主动掌勺~咳咳~就这一顿~被他们吹成了本部门年轻一辈厨艺第一高手!(我脸红~羞奔~)

      ……

      中国人讲究吃~ 工作都混饭吃,掌握的技能叫吃饭的家伙~

      呵呵~

    • 家园 我朋友最惨了,从国内寄得好吃的好久才到,打开箱子一看

      被人搜过了,东西少了好多……不知道是不是海关给偷吃了……

      法国这边违禁带葡萄酒和烟的最多,不过很少听见被罚的。听新西兰的朋友说,以前新西兰留学生专门有一帮做偷带(走私?)香烟的生意,一箱子一箱子的带。后来新西兰海关一见中国学生就查的特别严。

      这边电器和小商品都没有国内种类样式多,当然要从国内带啦!!!

    • 家园 过关其实是看RP啊。。。

      同样的邀请函 同样的B1签

      前面的同事被请进黑屋慢慢查

      俺是十分钟不到就过了 而且行李都未查

      如果真是过机查的话 国人多少能查出点东西来没收的。。。

      所以觉得是看PR看移民局海关的心情。。。

    • 家园 有趣,但最惨的是帮朋友带被罚

      罚倒无所谓,但我觉得在海关,众目睽睽,很尴尬地……

    • 家园 有趣,呵呵...
    • 家园 俺也来盘点一下。。

      器具类的,最大件带过电饭锅,UK 这地界的锅碗瓢盆都还顺手,就没再费事。再就是带过一支大号不锈钢炒勺,盖因某大厨坚持自己是“掌勺的”,不肯将就用木铲。。。

      可以下口的就五花八门了!以箱计的方便面是大家来报到的必修课,加虾仁肉丁香菇各色佐料以煎炒炸煮,顶顶不济了才“泡”面了事。后来地头混熟,方便面出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大家都还是习惯性地带一些,慢慢就积攒下一柜子,各式口味,任君选择。

      当年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四川人不少。于是,“老干妈辣酱”就成了生活必需品。玻璃瓶装,伦敦唐人街有售,时价两镑一瓶。但大家还是习惯从国内带。有一回二当家发了狠,带了整整一箱来,出发前还特地电邮告知。结果就很杯具,刚出机场就让另一伙兄弟给劫去他们的“郊外葡萄园”常驻了,我们这头也就断了顿。。。。晚上多闷点饭、留点剩菜(常常会有成切小丁的四川卤肉),第二天早上起来,和着“老干妈”一炒,临出锅再淋上点料酒(后来用本地白酒替了),那叫一个香气四溢啊!至今难忘!

      某年中秋节领导给带过月饼,切开来每人四分之一小块,一下子就把大家的乡愁勾起来了。到了端午节,神通广大的大老板居然拎着一大口袋自家包的粽子,学圣诞老人从欧洲到北美一路分发过去!还见过伙伴公司的姐姐,热情地用一枚真空包装(尚未开封)的卤蛋,把咱一黑哥们吓得满实验室乱窜,不吃不吃就是不吃!

      那时大家都刚毕业,单纯,情同兄弟姐妹过着共产主义的生活。香菇干贝蛏干榨菜肉干肉脯之类,有回国的都自觉带一些(居然从来没被海关查过),统统上交统一管理分配;大家轮流采购、轮流做饭、轮流洗碗;老大晚上习惯加班,就主动每天早起给大家做炒饭。。。直到很多年后,看到当年公司驻UK 最高领导的一篇日记:“这帮小家伙还真不错,好几个月过去了,还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通宝推:阿辉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