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航校岁月―(一轰而散) -- 一直在看

共:💬36 🌺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航校岁月―(一轰而散)

    航校岁月――(一轰而散)

    这次春节回国,更加感觉到父母与老战友们之间那种浓烈的友情。每个拜年电话,每次见面,临别时的互相叮嘱,依依不舍都让我感动。当他们得知我现在正写他们当年的经历,网上有无数的后辈在尊重他们,祝福他们时。道谢的声音都是颤抖的,哽咽的。

    这让我更加的惭愧,业余的身份,使我不能象职业作家那样专业,不能在更大的范围里宣传他们。在如今很多人成功的标准是“发大财,当大官”的社会风气下,父亲他们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但他们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在天津见到了顾叔叔,1968年,他与父亲同在四川大足空军基地。承担复杂气象训练教学任务。

    他对当时四川的回忆与父亲一样,都是天下大乱。他说当地造反的派别太多了,最大的两支是“815”和“反到底”对于那段历史,顾叔叔并不愿意多谈。

    我说:“你们那时侯真艰苦!一年才可以回6次家。”

    顾叔叔却说,由于他经常有复杂气象教学任务,连6次家都回不了!

    母亲说,1968年在大足见过顾叔叔后,虽然我们两家住在隔壁楼,当了三年邻居,却从没见过顾叔叔回家。再见面已经是36年之后了。

    顾叔叔也是四航校的,他是四期甲班,父亲是三期乙班。

    向他打听起党乐年叔叔的下落,却得不到准确的消息。只听说是平反了,可能在内蒙古的赤峰。。。,不管怎么说,得知他能在文革中幸存下来,也足以令人感到欣慰了,愿他晚年幸福。

    那两个说江青“坏话”,被判了刑的飞行员后来也被平了反。。。

    提起了航校,这些叔叔伯伯们一致都说苏联教官“混”,老是骂人打人。我不禁有个疑问:“你们听的懂俄语吗?怎么知道教官在骂人?难道我们的翻译连骂人话都翻?”

    答案是:“不懂俄语,通过苏联教官的表情和语气也知道他们是在骂人。”尤其是有些飞行动作没做好时,挨打也是经常的事。

    骂人话,我们的翻译是不翻的,但时间长了,学员们也能听懂一些俄文。所以遇到教官骂人时,有些学员是要回骂的,父亲的好几个战友都干过这种事。

    翻译们都是自己人,照例要在翻成俄文时加以过滤。

    例如:

    苏联教官骂:“你这个笨蛋!蠢货!”

    学员回骂:“老毛子你个王八蛋!老子枪毙了你!”

    翻译:“这个学员说要刻苦训练,下次这个动作一定要飞好!”

    。。。。。。

    那时航校的条件是简陋的,没有指挥塔台,在空地上插4根旗杆就划出休息区和指挥区。指挥设备也很简陋,无非就是一辆指挥车,里面一个无线电台,一个雷达标图员,一个领航计算。休息区就在指挥车旁边,等待飞行的学员每人一个木头凳子,坐在休息区里,一边等着训练,一边喝点水什么的。

    也没什么正经跑道,雅克―11还有一条简陋的跑道。雅克―18飞机的起飞降落有块平地就行。连跑道都免了,就降落在指挥区50米范围内。

    雅克―18速度低,是一种比较好飞的机型,飞机起落架是后三点――前边两个轮,后边一个轮。起飞后起落架只能收起一半。

    飞机的设计也很好,作为教练机,居然可以做操纵性的螺旋,而且很容易改出来。只要逆着螺旋方向蹬反舵,就可以改出来(这跟喷气机改螺旋的要领不一样,也危险的多)。

    飞雅克―18,改螺旋要作为一个飞行科目来训练的。

    上理论课时,教官把各种机型螺旋失速的情况介绍的很清楚,说除了雅克―18和雅克―11,其他机型进入螺旋都很危险。提醒各位学员注意。

    可能是课堂上教员把螺旋介绍的太危险了,结果使一个学员对螺旋产生了恐惧心理。

    在飞行训练时出了岔子,飞机飞到安全高度后,教员收油门,带杆(向后拉杆),这时机头向上,等飞机达到失速速度,用力蹬舵,飞机就会进入螺旋状态。

    正常情况下,学员采取方向舵放平,向前推杆,一加速,飞机立刻就可以改出螺旋。

    可这次教员怎么也收不了油门,因为前面的学员在使劲的推油门,不让教员操纵飞机进入螺旋状态。两个人一个推一个拉的在空中较起了劲。

    气的教员够戗,螺旋也不做了,落地后就把这个学员停了飞,把他淘汰了。

    雅克―18飞机上有一个设计缺陷,那就是起落架的轮胎排列为后三点(前二后一)。

    如果飞行员操作不当(如拐弯速度过大或过小),这种设计使雅克―18在滑行时很容易“打地转”。也就是飞机失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打起转来。

    基本上每个学员都遇见过这种情况,飞雅克―18的时候,时不时的会看见飞机在降落后打起转来,一边自转一边不规则的移动,转过一阵后,嘎然而止,煞是好看!

    除了雅克―18,雅克―11教练机也有打地转的传统,给学员们的航校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父亲在航校的飞行训练中,总的表现还算可以,虽然有些小插曲,但只挨过一次苏联教官的打,这说明他飞的还凑和,起码可以少挨打。

    这天,经过一段教官跟飞的训练后,父亲可以放单飞了。不过这时上级对这批菜鸟的飞行技术还不是太放心,负责在后座压仓的是个沙袋,而不是另一个学员。原因嘛,地球人都知道。

    这次飞行训练,各个科目动作,父亲完成的是中规中矩。在经历了忘开无线电开关和“推飞机事件“后。他汲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细心了不少。

    完成了飞行训练后,父亲返航了,一切顺利,没撞上大雁。

    落到地面后,父亲驾驶着飞机向指定区域滑去,下一个学员已经等在那了。

    飞机一转弯,突然之间,父亲中奖了,每个学员的必修课――打地转,开班了!

    只见雅克―18教练机一边自转一边乱冲,飞机失控了。

    父亲在飞机里按着“改打地转”守则操作着,握着驾驶杆忽左忽右,妄想着把飞机停下来 。结果未遂,飞机还是顽强的打着转。

    这转着转着就冲指挥休息区去了。只见这雅克―18教练机,如同一头猛兽,一边咆哮着,一边比划着转着圈,以横扫千军之势向指挥休息区突进。。。

    这时休息区里有几十口子人,此外还有桌子椅子杯子茶壶水桶等瓶瓶罐罐什么的,只听得有人大喊:“有情况!快撤!”

    大伙纷纷抱起身边的一个“瓶罐”,发一声喊,一轰而散,刹那间走的干干净净,整个指挥休息区空无一人一物。

    我爸这会还跟“地转”较劲呢,怎么较也较不过来。“啪啦”一声,飞机螺旋桨打断了一根指挥休息区的竹竿,停了下来。

    下飞机一看,竹竿断了,螺旋桨也被打坏了。

    上来一些地勤战士把飞机推一边去了,大伙也纷纷把瓶瓶罐罐归回原位。个个都颇有大将风度,若无其事的该干嘛干嘛去了。

    这“打地转”是不可抗力呀,所以我爸既没挨罚也没挨骂,也该干嘛干嘛去了。

    后来我国自行生产的初教六,起落架轮胎排列改为前三点(前一后二),打地转的情况从此不再发生。

    关键词(Tags): #一直在飞(朴石)#空军生涯(朴石)元宝推荐:蜜饯,
    • 家园 谢谢一直在看好文,一个问题

      我爸这会还跟“地转”较劲呢,怎么较也较不过来。“啪啦”一声,飞机螺旋桨打断了一根指挥休息区的竹竿,停了下来。

      下飞机一看,竹竿断了,螺旋桨也被打坏了。

      这种情况下螺旋桨会被竹竿打断吗? 是什么材料呀? 我想飞机降落后螺旋桨转速会降低,会别竹竿损伤么?

      • 家园 螺旋桨是木头的

        连早期的直5,螺旋桨都是木质的.

        • 家园 谢谢。见过一美国直升机螺旋桨叶片

          是复合材料的,听说是铝基。两个人抬起来都比较费劲。

          想起来一个电影场景,007系列的Tomorrow never dies,邦德和杨紫琼骑着摩托车被匪徒追赶。匪徒的直升飞机向前倾斜,企图用螺旋桨叶片打他们,估计这匪徒驾驶员脑子进水了。打上了,邦德固然不能活,直升飞机大概也要坠毁了。

          • 家园 要么说呢,邦德电影里的匪徒总是能找到最效率低下的杀人方法

            呵呵,能一枪打死的时候坚决要用肉包子把他腻死...

            • 家园 俺看电影得到的经验

              对敌人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有效的方法把他打死,而且要让他死透。呵呵。

              电影里的反面人物总要在男主角和女主角拥抱庆祝的时候爬起来反扑。

              • 家园 那我们就会看到如下对话:

                007:我是邦德,詹姆斯邦德。

                坏人:乓!乓!乓!乓!乓!乓!

                然后银幕变黑,打出:剧终

              • 家园 我看电影总结的两大注意事项就是

                1.别人被劫持了当人质 要求我放下武器的时候

                我坚决不能服从 坏人的特性是往往紧跟着就是一枪 毕竟像电影里面的反败为胜的情况太难得了

                2.对坏人要等到他彻底断气为止 绝对不能只顾着和女主角亲热

      • 家园 螺旋桨很娇嫩,别说竹竿了,就是一只飞鸟

        撞上转动中的螺旋桨,也会被打坏.

      • 家园 我想啊,大概是这样

        一直兄说的是螺旋桨被“打坏”了,并不是打断了。这打坏就说道多了,比如桨叶变形啥的,一样无法正常使用,可不就是坏了嘛。

    • 家园 初教5还是后三点

      到初教6才变成的前三点。

      初教6操作性能很好,卖到美国好些。

      • 家园 请兄弟帮忙核实一下

        我父亲印象中初教五是前三点,也可能是他记错了,毕竟没有飞过这种飞机.

        • 家园 是这样子的

          我们的初教5是仿制雅克18,后三点。后来南昌飞机制造厂在初教5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初教6,就是把后三点换成前三点,同时发动机也换了。苏联的雅克18也有一个前三点的型号,雅克18a,不过我们的初教6是完全自行设计的。

        • 家园 【贴图】初教五的确是后三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前几天看歼6打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故事说:歼6飞不了那么高,

      于是飞行员用一种“跃升”技术,升到“极限高度”,迎头开炮,把美国的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大下来的这“跃升”,“极限高度”是怎么回事?

      我老爸原来的苏联教官好像很善的。60年代,他们都撤回去了,他还托人带信,带礼物来。不过这些礼物在文革时也算成了我老爸的“罪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