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航校岁月―(一轰而散) -- 一直在看

共:💬36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航校岁月―(一轰而散)

航校岁月――(一轰而散)

这次春节回国,更加感觉到父母与老战友们之间那种浓烈的友情。每个拜年电话,每次见面,临别时的互相叮嘱,依依不舍都让我感动。当他们得知我现在正写他们当年的经历,网上有无数的后辈在尊重他们,祝福他们时。道谢的声音都是颤抖的,哽咽的。

这让我更加的惭愧,业余的身份,使我不能象职业作家那样专业,不能在更大的范围里宣传他们。在如今很多人成功的标准是“发大财,当大官”的社会风气下,父亲他们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但他们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在天津见到了顾叔叔,1968年,他与父亲同在四川大足空军基地。承担复杂气象训练教学任务。

他对当时四川的回忆与父亲一样,都是天下大乱。他说当地造反的派别太多了,最大的两支是“815”和“反到底”对于那段历史,顾叔叔并不愿意多谈。

我说:“你们那时侯真艰苦!一年才可以回6次家。”

顾叔叔却说,由于他经常有复杂气象教学任务,连6次家都回不了!

母亲说,1968年在大足见过顾叔叔后,虽然我们两家住在隔壁楼,当了三年邻居,却从没见过顾叔叔回家。再见面已经是36年之后了。

顾叔叔也是四航校的,他是四期甲班,父亲是三期乙班。

向他打听起党乐年叔叔的下落,却得不到准确的消息。只听说是平反了,可能在内蒙古的赤峰。。。,不管怎么说,得知他能在文革中幸存下来,也足以令人感到欣慰了,愿他晚年幸福。

那两个说江青“坏话”,被判了刑的飞行员后来也被平了反。。。

提起了航校,这些叔叔伯伯们一致都说苏联教官“混”,老是骂人打人。我不禁有个疑问:“你们听的懂俄语吗?怎么知道教官在骂人?难道我们的翻译连骂人话都翻?”

答案是:“不懂俄语,通过苏联教官的表情和语气也知道他们是在骂人。”尤其是有些飞行动作没做好时,挨打也是经常的事。

骂人话,我们的翻译是不翻的,但时间长了,学员们也能听懂一些俄文。所以遇到教官骂人时,有些学员是要回骂的,父亲的好几个战友都干过这种事。

翻译们都是自己人,照例要在翻成俄文时加以过滤。

例如:

苏联教官骂:“你这个笨蛋!蠢货!”

学员回骂:“老毛子你个王八蛋!老子枪毙了你!”

翻译:“这个学员说要刻苦训练,下次这个动作一定要飞好!”

。。。。。。

那时航校的条件是简陋的,没有指挥塔台,在空地上插4根旗杆就划出休息区和指挥区。指挥设备也很简陋,无非就是一辆指挥车,里面一个无线电台,一个雷达标图员,一个领航计算。休息区就在指挥车旁边,等待飞行的学员每人一个木头凳子,坐在休息区里,一边等着训练,一边喝点水什么的。

也没什么正经跑道,雅克―11还有一条简陋的跑道。雅克―18飞机的起飞降落有块平地就行。连跑道都免了,就降落在指挥区50米范围内。

雅克―18速度低,是一种比较好飞的机型,飞机起落架是后三点――前边两个轮,后边一个轮。起飞后起落架只能收起一半。

飞机的设计也很好,作为教练机,居然可以做操纵性的螺旋,而且很容易改出来。只要逆着螺旋方向蹬反舵,就可以改出来(这跟喷气机改螺旋的要领不一样,也危险的多)。

飞雅克―18,改螺旋要作为一个飞行科目来训练的。

上理论课时,教官把各种机型螺旋失速的情况介绍的很清楚,说除了雅克―18和雅克―11,其他机型进入螺旋都很危险。提醒各位学员注意。

可能是课堂上教员把螺旋介绍的太危险了,结果使一个学员对螺旋产生了恐惧心理。

在飞行训练时出了岔子,飞机飞到安全高度后,教员收油门,带杆(向后拉杆),这时机头向上,等飞机达到失速速度,用力蹬舵,飞机就会进入螺旋状态。

正常情况下,学员采取方向舵放平,向前推杆,一加速,飞机立刻就可以改出螺旋。

可这次教员怎么也收不了油门,因为前面的学员在使劲的推油门,不让教员操纵飞机进入螺旋状态。两个人一个推一个拉的在空中较起了劲。

气的教员够戗,螺旋也不做了,落地后就把这个学员停了飞,把他淘汰了。

雅克―18飞机上有一个设计缺陷,那就是起落架的轮胎排列为后三点(前二后一)。

如果飞行员操作不当(如拐弯速度过大或过小),这种设计使雅克―18在滑行时很容易“打地转”。也就是飞机失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打起转来。

基本上每个学员都遇见过这种情况,飞雅克―18的时候,时不时的会看见飞机在降落后打起转来,一边自转一边不规则的移动,转过一阵后,嘎然而止,煞是好看!

除了雅克―18,雅克―11教练机也有打地转的传统,给学员们的航校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父亲在航校的飞行训练中,总的表现还算可以,虽然有些小插曲,但只挨过一次苏联教官的打,这说明他飞的还凑和,起码可以少挨打。

这天,经过一段教官跟飞的训练后,父亲可以放单飞了。不过这时上级对这批菜鸟的飞行技术还不是太放心,负责在后座压仓的是个沙袋,而不是另一个学员。原因嘛,地球人都知道。

这次飞行训练,各个科目动作,父亲完成的是中规中矩。在经历了忘开无线电开关和“推飞机事件“后。他汲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细心了不少。

完成了飞行训练后,父亲返航了,一切顺利,没撞上大雁。

落到地面后,父亲驾驶着飞机向指定区域滑去,下一个学员已经等在那了。

飞机一转弯,突然之间,父亲中奖了,每个学员的必修课――打地转,开班了!

只见雅克―18教练机一边自转一边乱冲,飞机失控了。

父亲在飞机里按着“改打地转”守则操作着,握着驾驶杆忽左忽右,妄想着把飞机停下来 。结果未遂,飞机还是顽强的打着转。

这转着转着就冲指挥休息区去了。只见这雅克―18教练机,如同一头猛兽,一边咆哮着,一边比划着转着圈,以横扫千军之势向指挥休息区突进。。。

这时休息区里有几十口子人,此外还有桌子椅子杯子茶壶水桶等瓶瓶罐罐什么的,只听得有人大喊:“有情况!快撤!”

大伙纷纷抱起身边的一个“瓶罐”,发一声喊,一轰而散,刹那间走的干干净净,整个指挥休息区空无一人一物。

我爸这会还跟“地转”较劲呢,怎么较也较不过来。“啪啦”一声,飞机螺旋桨打断了一根指挥休息区的竹竿,停了下来。

下飞机一看,竹竿断了,螺旋桨也被打坏了。

上来一些地勤战士把飞机推一边去了,大伙也纷纷把瓶瓶罐罐归回原位。个个都颇有大将风度,若无其事的该干嘛干嘛去了。

这“打地转”是不可抗力呀,所以我爸既没挨罚也没挨骂,也该干嘛干嘛去了。

后来我国自行生产的初教六,起落架轮胎排列改为前三点(前一后二),打地转的情况从此不再发生。

关键词(Tags): #一直在飞(朴石)#空军生涯(朴石)元宝推荐:蜜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