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现在我想想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是对的。 -- 懒虫123

共:💬301 🌺1998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哭声最大的吃的最多
      • 家园 【整理】 网友整理,可以看一个前因后果

        感谢MITBBS各位网友提供干货,本文非原创,综合MITBBS网友讨论而成

        一.什么是SCA 5 ?

        SCA 是 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的缩写。 SCA no. 5 是在加州参议院提出

        的加州宪法修正案 5.

        在1996年加州通过了著名的209提案,也叫加州民权提案。 该提案修改加州宪法,禁止

        州政府在公务员招募,公共服务合同签订,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因素

        。这个提案让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以种族因素为录取标准之一的州。(即

        仅以成绩为录取标准)在209提案通过后随即很多州跟进,掀起了学校以成绩为衡量标

        准的浪潮。

        此次SCA 5 是想删除掉209提案中任何提到 “公共教育” 的文字。实质是要求公立大

        学考虑种族,性别,族群的因素。

        二.谁提出SCA 5, 什么目的?

        SCA 5 由 西裔背景的加州 参议员 Ed Hernandez提出。理由是加州大学中”少数族裔

        ”比例太少,需要宪法允许公立大学录取时候考虑种族背景,平均受教育的权力。

        事实是什么?是1996年加州通过209提案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以种族因素为录

        取标准之一的州后,加州大学系统中亚裔学生因为成绩优秀录取率较高,使得其比例大

        幅度上升(加州华人人口仅有15% 但加州大学系统里却有40%的华裔学生)而西裔和非

        裔学生则由于成绩不达标大幅度减少。在支持SCA5的人们眼中,加州209 提案在大学录

        取中取消种族因素是错误的,对西裔和非裔学生“不平等”,因此应该立法保障西裔和

        非裔学

        生的入学名额,而不是任由亚裔“占据名校的多数名额”。这个提案却忽略了华裔乃至

        广大亚裔也是少数族裔。而主流白人的人口根据成绩入学率也相对较低的情况。

        而SCA5方向的最终目的,则是根据人口比例分配加州的大学教育资源,而不是成绩。即

        招100学生的话,各种族学生仅和自己族群内学生进行竞争。那么这个提案对重视教育

        的华裔乃至泛亚裔来说都是非常歧视性的。

        三.SCA 5 现在的状况

        加州宪法修正可以由两种途径提出,最后选民票表决,超过50%同意就可以修改宪法。

        第一种途径是 两院中的任何一院提出, 在两院中都获得2/3多数同意后可以进入最后选

        民表决。 SCA 5 由参议员议员提出,已经获得多数票通过。 现在已经送到众议院表决

        ,如果众议院也多数通过。最快今年11月可能选民投票,超过50%同意就成为加州宪法。

        另一种途径是又由一定数量的选民签字提出。SCA 5不是这种途径。所以不详细解说。

        SCA5就是参议院提出的,由于加州参议院党派分布如下

        28 Democrats 11 Republicans 1 Vacancy

        而根据规定39 *2/3 = 26票就大多数通过 28个民主党就搞定了,共和党即使全部反对

        也无用。所以民主党推出的SCA5在民主党议员占多数的参议院毫无悬念通过。值得一提

        的是,此次加州参议院对SCA5投票中,隶属民主党的三位华人参议员(余胤良、劉雲平

        及劉璿卿)均这一对亚裔尤其是华裔极为不利的法案投了赞同票。而他们的三票是至关

        重要的,如果缺了这3票,则民主党只有25票,无法通过此法案。

        从现在来看,11月的加州公投几乎可以肯定对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不利。目前西裔民主

        党选民在加州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人数众多,投票积极。相对来说,亚裔包括华裔

        人数少得多,投票意愿历来不高,如果公投案得以通过,未来很多华裔子女申请加州公

        立大学,将会面临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四.SCA5的核心问题

        1 ) SCA5的支持者认为它通过对社会经济弱势群体的优惠待遇促进社会平等。然而,

        许多大学(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录取学生时高中GPA是重要标准。此外,加州所有高中

        (不论学区)前9 %的学生都已经保证被UC录取 。这意味着社会经济弱势学生已有优

        惠待遇。再考虑到种族是刻意倾斜给特定族裔。构成反向歧视。

        2 )不符合标准问题: SCA5会使一些本来成绩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被不适合的大学录取,

        然后发现学习太困难,因为他/她不是基于录取标准而是因为肤色被录取。这增加了这

        些学生辍学概率。实际上对他们构成了伤害。如果真的要维持他们的毕业率,那对于这

        些降低录取分数的学生只能降低考试水平。难不成以后考试不及格率也要按种族分类不

        成?

        3 )SCA5可能会增加紧张的种族关系. 它会以损害下层白人/亚洲人的利益为代价来造

        福于中上层的其他族裔.

        4 ) SCA5让学生没有动力 - 因为成绩相对较差的黑人和拉美裔学生没必要学习也能被

        录取,而很多亚裔或者白人学生学习是徒劳因为竞争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 从而导致对

        整个社会不利.

        5 ) SCA5是适得其反,因为成功的黑人/拉美裔会被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种族,而不

        是他们的能力. 长期而言,对好大学毕业的这些种族学生找工作不利。 说到底,大学是

        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只要水平到了就应该录取,而不是看肤色。如果某些族裔表现差

        ,如果只是收入低的原因,联邦政府可以给这些人的学区进行补助,让这些人的孩子能

        跟其它族裔同步,但是大学决不能降低录取水准。国际竞争谁会管你肤色是什么?

        五.SCA5 联系到的平权法案

        SCA5的理论基础是平权法案,即affirmative action。 此法案指的是“平等人权在就

        业领域的体现”,即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ment”。具体而言,“平权法案”

        要求美国联邦的各级 contractors and subcontractors必须遵照执行。 其目的是杜绝

        各类就业歧视,包括因肤色,信仰,性别,国别等引起的歧视。

        平权法案是1960年代随着美国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兴起的一项政策。由美国总统约翰逊

        在1965年发起,主张在大学录取学生、公司招收或晋升雇员、政府招标时,应当照顾少

        数种族和女性。目的就是扳回历史上对少数种族(如黑人,亚裔,拉丁裔)和女性的歧

        视,把他们在历史上承受的痛苦折算成现实的利益。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均为落实

        《民权法案》相继签署了一系列旨在入学和就业上对少数族裔进行优惠照顾的总统令。

        平权行动实施之后,有色人种和妇女的大学录取率、政府合同中的中标率大大提高。亚

        裔也得到了一定利益,1960年后,亚裔得到了在以前美国历史中根本无法取得的一些职

        位,如法官,媒体业,警察等。

        高校录取制度尤其是平权行动的热点。有的大学,甚至明确地采取了给相对低分黑人、

        拉美裔申请者“加分”的制度或者给他们实行百分比定额制。至于成绩本来就好的亚裔

        ,这更是打开了大学之门。这一定程度促成了美国的大学里各种族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

        。最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到90年代中期,一个曾经几乎是“纯白”的学

        校,已经被“平权行动”粉刷得五颜六色:39%的亚裔;32%白人;14%的拉美裔;6

        %的黑人和1%的印第安人。

        然而从19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对“平权行动”进行反思和争论,其主要的矛头,就是

        它矫枉过正,形成了一种“逆向歧视”。1978年的“巴克案”(Bakke Case)打响了反

        对“平权行动”的第一枪。巴克本人是一名白人男性,连续两年被一个医学院拒绝录取

        ,与此同时,这个医学院根据16%黑人学生的定额制,录取了一些比巴克各方面条件差

        的黑人学生。巴克认为定额制违反了公平竞争,因而将学校告上法庭,此案一直上诉到

        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对黑人学生实行定额制是违宪的,但仍然在原则上支持“

        平权行动”。

        由巴克案开始的平权争论随机酝酿发酵。最著名的对平权运动抗议,来自1990年代中期

        加州州长Peter Wilson。他抗议道:“不能让集体性权利践踏个人的权利,我们应当鼓

        励的是个人才干。”于是他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废除“平权行动”的运动。1995年6月,

        公立的加州大学及其九个分校废除了录取学生中“平权行动”。1996年11月,加州用公

        投的方式废除了包括教育、就业、政府招标等各方面的“平权行动”。1997年4月,这

        一公投结果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认可。受到加州的影响,另外十几个州也开始相继跟入,

        采取不看种族,只看成绩的录取方式。而由于黑人,拉美裔成绩相对较差,取消“平权

        行动”对他们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1998年是加州大学各分校取消“平权行动”的第一

        年。在这一年里,伯克利大学黑人学生的录取率下降了一大半,从1997年的562个黑人

        下降到1998年的191个;拉美裔的学生也从1045个下降到434个。而同为少数族裔的亚裔

        则由于成绩优秀,比例不降反升。

        2003年“平权行动”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因为最高法院遭遇了一个新的“巴克案”——

        密歇根大学的Gratz / Grutter对Bollinger案。一个时期以来,密歇根大学的本科录

        取规矩是,把学生置于一个150分的体系里排序,学生如果得分高于100分,则获得录取

        。密歇根大学的录取体系里,少数民族学生包括非洲裔,西班牙裔和印第安人,自动获

        得加分20;而一个满分的SAT成绩,只有加分12。(亚裔是否包括不确定)1997年,白

        人学生,密西根居民Barbara Grutter申请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时被拒绝, 她的GPA 是3.8

        ,LSAT:161。 但Grutter女士发现有黑人学生的GPA和LSAT成绩比她低, 却获得录取

        , Grutter女士于是把密西根大学告上法庭。 这个Case叫“Grutter V. Bollinger"

        (Lee Bollinger 当时人密西根大学校长, 现在是Columbia 的校长)2003年6月23日

        ,最高法院再次作出裁决:密歇根大学给每个少数民族申请者加20分的本科生录取政策

        是违宪的;但同时又裁定法学院为了增加学生的“多样性”而照顾少数族裔是合法的。

        这与其1978年对“巴克案”的裁定是一样的: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但反对用定量

        的方式来固定这种“平权行动”。

        “平权行动”争论的核心,正如众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是一个“程序性正义”和“补偿

        性正义”的矛盾。“程序性正义”主张一个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会群体,无论结果

        如何——同一条起跑线,兔子也好,乌龟也好,你就跑去吧。“程序性正义”的最大问

        题,就是对“历史”、“经济”和“文化”的无视。一个经历了245年奴隶制、100年法

        定歧视和仅仅30年政治平等的种族,必须和一个几百年来在高歌雄进征服全球的种族放

        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补偿性正义”则主张根据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证一

        个相对公平的结果。但“补偿性正义”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操作性问题:由谁、如何、

        是否可能来计算鉴定一个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遭遇?一个祖上是黑奴的黑人录取时加

        20分,那一个祖上是华工的亚裔应该加多少分呢?一个祖上四代是贫农的人,和一个祖

        上两代是贫农的人,分值又有什么不同?一个穷白人和一个富黑人,谁更应该加分?这

        就听起来有点耳熟了,而且是不太悦耳的一种耳熟。这种“补偿性正义”的原则,需要

        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来整理、裁判历史和现实无限的复杂性,而这种裁判权一旦被权力

        机器劫持,问题就不仅仅是如何抵达正义,还有这架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了。

        所以说,美国最高法院对“平权行动”的判决是一种无奈。毕竟美国所有族群都赞同将

        历史、经济等因素融入政策的考虑当中,否定了纯粹的“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对如

        何具体地补偿历史、经济问题,却没有明确标准。毕竟,任何人都研究不出历史和现实

        之间、经济地位和政治资本之间的兑换率。

        我们也必须承认,AA其实是有相当大的民意基础的,除了黑墨,还包括很大部分利益实

        际受损的白人。减少阶层差别,促进社会融合,提升弱势群体的地位,是很大部分人的

        共同理念。也许不根据能力录取不公平,但是把只进入文明一两百年的落后民族和已经

        发展了几千年的强势民族放同一起跑线上自生自灭更不人道更不公平。教育是减小差别

        促进融合的重要手段,所以才会有AA这种理念的普及。AA的理念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在

        执行过程中却有很大问题,比如犹太人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和影响力,从来都是躲在白

        人群体里面闷声发大财,而弱势民族如苗人,却被拉到亚裔里面垫背。再又如只在大学

        阶段讲AA,中小学教育却任由弱势民族在恶劣环境中自生自灭。实际上只是某些少数族

        裔中的特定群体的通行证罢了。

        六.平权法案和亚裔关系

        平权法案规定凡是受到联邦及地方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都有责任落实“平权法案”,在

        招生上采取配额或加分的方式让少数族裔学生优先入学。毋庸置疑,历史上《民权法案

        》保障了少数族裔不因为种族、性别、信仰等因素遭歧视,以改变之前他们受到不公对

        待而处于劣势的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大学招生中,它的获益群体中却并不包

        含华裔。

        本来亚裔本来并没有介入这场黑白之争。但是,当美国大学纷纷用肤色来界定多样性时

        ,亚裔的麻烦就来了。目前,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5.6%,但亚裔学生在常青藤各校学生

        中所占的比例在12至18%左右。哈佛的亚裔学生比例在1993年一度达到20.6%,后来又神

        奇的下降到16.5%。并一直稳定在13%-15%,其他常青藤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然而,在

        1992至2011年间,亚裔大学适龄人口增加了一倍,亚裔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等

        学术表现上也越来越好。这样一算,亚裔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下降了50%。许多人

        因此明确指出常青藤各校针对亚裔有着内定的指标(虽然各校并不承认)

        唯一的例外,是加州理工。该校严格地奉行唯才是举的原则,不考虑种族因素。其结果

        是加州理工的亚裔学生的增长率和亚裔大学适龄人口的增长大体同步。亚裔在加州理工

        学生中的比例,接近或达到40%。

        加州理工的例子让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真不考虑肤色,完全按学生的素质录取,亚裔在

        美国一流大学中究竟要占到什么比例?我们不妨拿出另外一组参照。美国高中,除了公

        立、私立外,还有一种考试学校,如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纽约的斯特伊

        弗桑特高中(Stuyvesant)、布朗士科学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

        、旧金山的罗威尔高中(Lowell)、弗吉尼亚的托马斯杰佛逊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等等。这些学校属于公立,但必须经过激烈的入学竞争才能

        进入,起毕业生不仅有大量进入一流大学,而且培养了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这些学校的

        另一特点,就是只问学业,不考虑种族背景。结果呢,亚裔在这些学校占的比例,高达

        40至70%。《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斯特伊弗桑特高中今年入学的新生中

        ,有九名黑人,24名拉美裔,177名白人,620名亚裔。在纽约的另外两所考试学校,即

        培养了八位诺奖得主、录取率比哈佛还低的布朗士科学高中和布碌仑科技高中(

        Brooklyn Tech),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家托马斯埃斯彭席德(Thomas Espenshade)和

        亚力山德里娅沃尔顿雷德福(Alexandria Walton Radford)通过对

        9000名申请名校的学生的研究发现,如果成绩大致相当,白人学生被录取的可能要比亚

        裔大三倍。而在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中,亚裔必须比黑人学生高出450分(总分

        2400分),才可能有对等竞争的机会。 也就是说在大学录取中加入种族因素,造成了

        对亚裔赤裸裸的歧视,这已经是很难否认的事实。

        因此有关亚裔升大学的平权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话题。因为华裔在亚裔中占多数,所以

        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华裔的问题。凡是关心美国华裔大学升学问题的人都知道华

        裔在申请升入名校时遇到的障碍,例如相比西裔,非裔可以在总分1600分的SAT考试中

        ,获得310分的加分,而亚裔却被要求减去140分。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血统是亚裔。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一直遭到华裔群体的批评。

        有些人认为华裔子女在名校中所占的比率超过人口比率,就像加州参议会那些为SCA5投

        赞成票的议员,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是,美国犹太人在名校所占的比率(15%至25%

        以上),一直到现在都超过他们在人口中的比率,为什么那些名校只限制亚裔群体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亚裔/华裔在大学升学的遭遇,上个世纪早些年曾经在犹太人身上

        发生过,但是犹太人通过很快就改变了这种遭遇(被归类为白人,从白人的录取名额中

        分名额)。直到如今,犹太人在名校中所占的名额仍然超过他们在人口中的比率但是却

        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这和犹太人积极参政,加上犹太人商界和政界,媒体界的大力支

        持分不开。尤其是犹太人在媒体界的成功,使得犹太人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对自己不利的

        因素,并将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保持下去。这就是虽然犹太人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率较之

        华裔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二者的地位相差很大的重要原因。

        七.平权法案的最新斗争及后续影响

        “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白人女生Abigail Noel Fisher 和 Rachel

        Multer Michalewicz 在2008年申请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时被拒绝录取. 由于发现有比

        她们成绩低的有色人种学生被录取,她们认为自己受到反向种族歧视, 以宪法第十四

        修正案为依据,将学校告上法庭, 并进而要求推翻2003年 Grutter v Bollinger 对平

        权法案符合宪法的判决。官司在最高法院审判进行中。

        现在的情况是, 最高法院的九名法官中,Elena Kagan已经表示弃权,剩下的八人中,

        一般认为,John G. Roberts,Samuel A. Alito,Antonin Scalia 和 Clarence

        Thomas 会投票给 Fisher,而Sonia Sotomayor,Stephen Breyer,Ruth J B Ginsburg

        会投给 Univ. of Texas。那么法官 Anthony M. Kennedy 则是摇摆票也是关键票。如

        果投票结果是4:4,2003年 Grutter v Bollinger 的判决无法推翻,Race-conscious

        得以维持,根据惯例,二十年内,类似案件都不可再被讨论。也就是说,大学中种族区

        分将再持续二十年,如果投票结果是5:3,Fisher 获胜,那么2003年的判决被推翻,那

        么种族区分录取政策则宣告在学校录取中结束,这同时也可能终结了 Affirmative

        Action (AA) 在大学录取中所起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次诉讼都发生在个人和公立学校之间,那么最新的判决结果会对私

        立学校,尤其藤校,有什么影响呢?

        这个影响就是 Affirmative Action 在大学录取中的终结。Affirmative Action 虽然

        被要求使用于公立机构,学校和政府中,但私立学校可以选择性使用。亚裔学生由于普

        遍成绩出色,竞争力强。私立学校则利用以 Affirmative Action 为依据的种族区分政

        策,限制了亚裔学生的入学(例如统计显示,哈佛过去10年内将亚裔学生总数限制在13

        %,一直未变),从而造成了亚裔学生入学门槛高,尤其是SAT分数极高的现象。而亚裔

        的学业竞争对手,犹太裔则由于归类白人不受限制(实际上白人各名校入学生里犹太人

        能高达30%-40%)

        如果 Affirmative Action 不可以在公立学校中使用的话,私立学校同时失去了使用它

        的法理基础。任何考虑种族因素的录取政策都将被简单指控为种族歧视,学校将无法应

        对。更何况由于美国的案例法制度,以后再有任何类似的诉讼案,学校都很难获胜。这

        就是为什么哈佛在这次诉讼中很早就地跳出来支持种族区分的原因。他们知道这次案件

        的判决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如果 Fisher 一方获胜

        通宝推:联储主席,
      • 家园 【讨论】现在加州华人已经在闹腾了

        【讨论】现在加州华人已经在闹腾了

        民主社会,民主地牺牲掉你的利益。

        美国的所谓的宪法精神在哪里?

        羊头狗肉的关系而已。

    • 家园 【整理】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3_12_09_191371_s.shtml

      《南方周末》于12月5日刊载文章《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细数美国精英大学招生“潜规则”。

      文中披露,“如果你能给哈佛大学捐款至少100万美元,你就能获得哈佛学校资源委员会(COUR)会员资格。超过一半的SAT满分者入学申请会被哈佛拒绝,但424位COUR会员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录取。”

      对于校友同样不能得罪,“在哈佛的录取政策中,如果父母亲是该校的毕业生,则入学机会可能就增加多了。换句话说,学校当局会因此而作特别的考虑。一项针对30所知名大学入学申请的最新研究发现,向父母亲的母校申请入学的申请者,获得入选的平均几率,是与该校毫无渊源申请者的七倍。”

      可以说,美国精英大学的大门已向权贵半遮半掩。但作者李慧翔却认为这是解决公平与收益综合衡量难题的出路,“与某些暗箱操作的权钱交易相比,这样的教育‘部分产业化’未尝不是解决公平、道德、收益综合衡量难题的一种出路。”

      此外,2013年6月30日,钱江晚报刊文《国外名校的傲慢与偏见》,采访《大学潜规则》译者张丽华。除却《南方周末》一文中提到的若干“潜规则”。张丽华还披露了美国精英大学对穷人的“歧视”。

      南方周末: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

      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资料图)

      “这些名校对金钱的看重,甚至会严重影响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张丽华说,“如果你在申请美国私立大学时提出希望获得助学金,那么即使你的成绩非常优秀,也很容易吃到闭门羹。”

      美国精英大学在招生中也普遍采取三重标准——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标准最高,白人学生次之,黑人和拉丁裔最低。

      《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全文:

      美国大学的招生过程错综复杂、使人困惑。中国,以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简明直接的大学录取考试制度。可美国大学却要求学生提交SAT成绩、托福成绩(TOEFL,非英语母语留学生需要提交)、一份高中成绩单、两封老师推荐信、一份学校导师报告(提交一次,更新两次)、个人申请文章以及课外活动简历。索要了这么多材料,可到了12月或4月的时候,各大学对于学生的录取结果却只是简单地答一句“是”或“否”,无任何解释。

      是的,美国包括常春藤大学在内的许多精英学校和私立学校录取过程主观性强、透明度低。除了有限的几所军事院校之外,公立大学的重要事项,诸如经费预算、校长任免、教师聘任、学制和学科设置等基本上都是校董会和各院系的职权,政府的作用只体现在通过立法规定办学宗旨和参与校董提名。而私立大学就是一家地道的私营公司。

      然而,美国招生腐败问题却并不常见,更未上升为一种公众忧虑或社会问题。其中原因何在?

      “在申请入学时,两位以上的审核者会认真阅读成百上千封申请书,在决定录取时,先讨论,再投票表决。”这是哈佛大学的招生录取流程,也是全美大学招生录取工作的缩影,很难说这样的流程不存在风险和隐患。事实上,伊利诺伊州大学在新生录取方面跑关系,走后门,让不合格学生进入伊州大学香槟城分校就读的丑闻,就是利用了“录取过程保密”之便。

      真正重要的是,招生腐败的“收益风险比”太差了。与中国大学“给公家打工”不同,美国大学更像是“大包干”。职业经理人心态是“捞一票就走”,创业者心态是“收他的钱值不值”。要知道,伊州大学丑闻出来后,该校总校长和分校长以及九名校董接连主动或被动辞职,当地的数位政客也被卷入此事,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何况,照顾录取无非为两事:“钱”、“情”,美国大学有光明正大的方法满足这两个需求,不必“走后门”。在常春藤大学中,每年有40%左右的学生属于“Special Cases”,即受到了“特殊照顾”。另一种说法是,分数垫底的25%左右的学生是学校招生的“特殊利益”名额。

      除了音体美特长生、有色人种等“特招生源”外,“Special Cases”最重要的两类对象为“大捐助者”和校友。

      美国顶尖大学学生群体仍非常富裕。在密歇根大学,2003年来自年收入高于20万美元家庭的新生,多于那些来自收入低于中位数家庭的新生。在一些私立院校,这方面的数据甚至更加极端。“如果你能给哈佛大学捐款至少100万美元,你就能获得哈佛学校资源委员会(COUR)会员资格。”哈佛的本科录取率不到一成,超过一半的SAT满分者的入学申请会被哈佛拒绝,但据推算,424位COUR会员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录取。

      几乎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资金筹措办公室都列有一张“发展项目”名单,将那些仰仗父母为学校捐赠或有可能捐赠巨款的学生排在录取名单的前面。申请者的高中成绩垫底,或者SAT成绩比那些被拒收的申请者要低上300-400分?这些都没关系,足够多的金钱可以为他们翻盘。一位新泽西地产商,曾经向哈佛支付250万美元,以确保他不争气的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如杜克大学甚至一度要求招生人员专门追寻富家子弟,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学校短期捐款数额的考虑,更主要的是担心如果招收太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将来的校友群体会日渐贫穷,从而使捐赠减少,学校财政滑坡。

      对于校友(尤其是精英校友),同样不能得罪。在哈佛的录取政策中,“如果父母亲是该校的毕业生,则入学机会可能就增加多了。换句话说,学校当局会因此而作特别的考虑。”一项针对30所知名大学入学申请的最新研究发现,向父母亲的母校申请入学的申请者,获得入选的平均几率,是与该校毫无渊源申请者的七倍。

      以罗斯福家族为例,两个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打破纪录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西奥多罗斯福一房更不简单,维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

      布什父子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

      前副总统戈尔夫妇,四个子女全都是哈佛大学毕业;按照低于十分之一的哈佛大学平均录取率计算,这该是“万年一遇”的现象。

      而肯尼迪家族中那些高中毕业都有问题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上了哈佛。即便是学习最烂的约瑟夫,也去了哈佛隔壁的麻省理工。

      招收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能建造图书馆配楼),以及一些校友子弟(好让校友满意),当然,也不能缺少SAT考神和灌篮高手(否则学校就没有学术竞争力与吸引力了),这几乎是所有美国大学的招生摆在明面上的“潜规则”。与某些暗箱操作的权钱交易相比,这样的教育“部分产业化”未尝不是解决公平、道德、收益综合衡量难题的一种出路。

      翻页可见《钱江晚报》文章《国外名校的傲慢与偏见》

      1991年,德克萨斯石油巨头罗伯特巴斯向斯坦福大学捐赠了2500万美元。当巴斯的女儿玛格丽特从格罗顿高中毕业时,她成为9名同样申请斯坦福大学的高中同学中,唯一被录取的,尽管她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中7位遭拒的同学。

      新近出版的《大学潜规则》里,丹尼尔戈登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想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光环耀眼的常春藤名校,你必须面对一些在那里普遍奉行的规则。

      那么,哪些不成文的规定是中国准备赴美出国留学大军中的学子应该特别关注的?

      记者专访了《大学潜规则》的译者之一张丽华。

      张丽华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和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兰高中教师。

      在对《大学潜规则》的解读中,张丽华告诉记者,要进入精英院校,除了平时成绩优异、SAT (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成绩要远远超出其他族裔的学生以外,你还须发展自己在社交和领导才能等各方面,尤其要比其他同为亚裔的优秀学生更出色。

      为权贵子女大开后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罗伯特伯金诺曾经披露,在某一所常青藤大学,没有任何背景的学生所要争取的录取名额,仅占全部名额的40%。

      “如果你能给哈佛大学捐款至少100万美元,你就能获得哈佛学校资源委员会(COUR)会员资格。”张丽华说,戈登在书中写道,“2005年,哈佛大学获得了255亿美元的捐款,排全美第一,比第二的耶鲁大学多100亿。”

      “还有那些不是直接捐款,家庭却很有关系、背景,比如国会议员的子女,也会更容易进入哈佛。”因为,他们的父母会在国会为哈佛争取有利地位。

      哈佛的本科录取率不到一成,超过一半的SAT满分者的入学申请会被哈佛拒绝,但根据戈登的推算,424位COUR会员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录取。

      戈登在《大学潜规则》中指出:特权优先,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直接受到影响的学生,美国国家本身也深受其害。天才得不到发挥,平庸之辈大行其道。人不尽其才,势必削弱国家的竞争实力。他甚至毫不留情地说:“如果选民对2004年的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不满意的话,尽可去责怪耶鲁大学。布什总统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约翰克里(John Kerry)都是因为出身名门,而被耶鲁大学通过照顾校友子弟录取的。”

      “在录取过程中,权贵家庭的学生甚至可以与招生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谈,后者常常通过延迟录取、校际转学和特殊身份录取等非主流路径,把他们悄悄招进来。”张丽华表示,像错过申请日期、酒后驾车之类的事情,对一般申请人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但如果发生在他们身上,不过是可以原谅的小事一桩而已。

      “这些名校对金钱的看重,甚至会严重影响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张丽华说,“如果你在申请美国私立大学时提出希望获得助学金,那么即使你的成绩非常优秀,也很容易吃到闭门羹。”

      校友与教师子女优先

      “对校友和本校教师子女优先录取,在美国名校中间,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张丽华透露,在一流美国大学的学生中,校友子弟大约占10%到25%,教师子女有1%到3%。

      戈登本人是在1974年上的哈佛大学,他对那个逝去的年代深怀感念。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当年申请哈佛大学的有11166人,录取人数为1600人;2005年,申请人数翻了一倍多,达到22797人,录取的人数却几乎不变。“虽然申请人数在急剧增长,哈佛和其他名校却依然为某些特权群体预留名额,因此其他申请人被录取的机会被缩减得非常厉害。”所以,戈登说,以他当年的条件(SAT1410分,高中成绩名列前茅,修过一门大学预科班课程),现在根本进不了哈佛,除非他是校友子弟,或被列入了发展项目,或是特招运动员、本校教师子女。

      目前,在各大知名大学的大学校长身边,一般有一位得力助手,除了报答重要捐赠人以外,还会帮助本校校友的子女入学。“常春藤大学经常少报因校友关系入学的学生人数,如将校友的孙辈不计入校友子女。”张丽华透露说,其实校友成为祖父母后会给母校捐更多的钱,因而更能左右大学的招生。

      而对很多投奔这些学校去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可能有这些近水楼台。

      对亚裔学生分数要求高

      1918年,耶鲁大学一位系主任把犹太学生叫做“书呆子”。“而如今在美国大学招生官员眼里,亚裔学生也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被父母编好程序、在数学和科学考试中次次得A的半机器人。”张丽华说,戈登在书中,对亚裔群体给予了不少关注。

      根据2004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统计,一名亚裔申请人需要比别人高50分的SAT成绩,才能在申请精英大学时机会均等。

      张丽华告诉记者,名校招生部门,认为亚裔学生高分是理所当然的。进入名校的亚裔学生的SAT分数,通常远远高于包括白人学生在内的其他族裔。

      “所以那些在大学申请中备受挫折的亚裔学生,如果某项考试没有获得满分,会将其自嘲为‘亚裔不及格’成绩。”张丽华说。

      很多亚裔学生都有出色的数学和音乐才华,但是美国名校对此并不感冒。“它们害怕录取太多来自同一族裔、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会使‘多种人才的共生整体’失去平衡。”

      “在招生部门的白人管理层眼里,亚裔学生似乎大多数都是不入群、缺乏足够的口头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因此,他们缺乏领导才干。”张丽华透露,重视学生的领导才能,反映了学校对于自身利益的长远考虑,因为如果毕业生未来成为各界的高层领导者,掌握了权力,对于母校自然是一大利好。

      而且,“美国有一个教育的平权法案,在大学录取过程中给黑人、拉丁裔和印第安人等少数族裔学生更多的优惠,但其中没有亚裔的份。”张丽华告诉记者,美国精英大学在招生中普遍采取三重标准——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标准最高,白人学生次之,黑人和拉丁裔最低。

      要想在美国社会立足,社交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要同心同力。

      (文/屠晨昕)

      通宝推:mezhan,
      • 家园 del

        民主社会,民主地牺牲掉你的利益。

        美国的所谓的宪法精神在哪里?

        羊头狗肉的关系而已。

      • 家园 这个《南方周末》记者有曲解数据的嫌疑

        我能查到的原文是外链出处

        “Of the approximately 344 COUR members with college-age or older children in 2004, because of families with more than one child who attended Harvard, there were 336 COUR offspring who were or had bee Harvard undergrad or graduate students.”

        原文用的是过去时,所以不能确定这344人是否是先捐钱成为COUR会员后,他们的孩子才被哈佛录取的。

    • 家园 有感,随便说两句。

      从每个人对高考的记忆而言,最不愿意提起的大多是最后时间到来前的精神压力。这个算不算对每个学生才是最公平的地方,平时功夫深不深都会给学生人生第一次反思的机会,获得第一次考验过的自信。

      很多人没有获得那么多自信,有些人从此被打断了根,但是受过伤的和见过人受伤的心态与从来没见过受伤的人绝对是云泥之别。这才高考的公平之处吧。

    • 家园 其实不仅仅是公平。

      高考和任何考核其实是一样的,或者说做任何事都是一样的。

      如果在工作中一个人要脱颖而出,他需要刻苦,认真,有条理,会动脑子等等。。。这些特质和对参加高考的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

      高考本身当然有不公平之处,比如不同学校,不同老师对高考题型的揣摩,这个绝对导致结果有很大的不同。但还有比高考更公平的方式吗?

    • 家园 是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高考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公平
    • 家园 【整理】亚裔需要注意的美国名校的“潜规则”

      当心!亚裔需要注意的美国名校的“潜规则”(图)

      当心!亚裔需要注意的美国名校的“潜规则”(图)

      文章来源: 文汇报 于 2013-09-08 14:53: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5757 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瞄准美国高校竞相提交入学申请。人们总以为,不唯分数而论的美国高校录取制度似乎距离公平更近。经典的美国梦中,进入常春藤大学也往往成为优秀的穷人家孩子向社会上层流动、争取均等机会的关键渠道。新近引进出版的美国著名记者丹尼尔金所撰写的《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一书,却为人们戳破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泡泡。

      这是第一本详细披露美国一流大学招生录取的纪实报道,也是第一本揭示美国一流大学招生潜规则的书。作者告诫人们,美国一流大学招生中存在的鲜为人知的双重录取标准:几乎所有的一流大学都向权贵家庭的子女大开方便之门,为他们将来在政界和商界成为领袖人物做好铺垫;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能进入一流大学的为数不多,亚裔学生更是面临着特别的“挑剔”。

      此书历时三年写成,一经出版,便畅销全美,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使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著名大学受到社会舆论的空前压力,迫使哈佛等著名大学取消了有利于权贵富裕家庭的提前录取政策,作者也因此荣获2004年普利策奖。

      不求“最优”,但求“适合”?好大的幌子!

      假如你门门功课均位列榜首、SAT满分,美国的一流大学依然可以找出看似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拒绝你,比如回答道:“这个学生从书面材料上看起来很不错,可是他(她)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群体。”

      据丹尼尔金透露,哈佛大学招生部门资深官员戴维伊万斯1997年曾在一篇题为《纯粹择优录取的缺陷》的文章中以这样一个比方透露美国大学录取“潜规则”:“一所大学好比一个管弦乐团,需要的不仅仅是小提琴手。大学应该是一个(多种人才的)共生整体。”正因这种逻辑,他们放弃一些优秀人才,反而招收一些条件并不突出的学生。

      好大的幌子,相比严格基于分数的评价体系而言,对申请者个人素质进行主观性评估的评价体系其实有更多可钻的空子。面对“潜规则”,高校管理者常常如此辩解:那些受到优待的学生都“合格”,“完成大学学业没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仅仅意味着这样一名学生大致能够毕业。要知道,申请名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符合这一条件,然而,能够被录取的只有一小部分。

      对于美国大学招生中的双重标准,丹尼尔金历时三年深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杜克、康奈尔等美国100多所高校展开调查和追踪报道,为人们提供了招生录取中许多真实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细节。

      美国前参议院多数党主席比尔弗里斯特的长子——小威廉哈里森弗里斯特,中学时代不过是个中等生,对参加派对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作业的兴趣,更喜欢与球队的朋友们厮混,而不是与学者相处。尽管如此,他却从父亲那儿继承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财产:轻而易举进入美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普林斯顿大学读书。事实上,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人员在评估哈里森的申请材料时,将他排到了一个很靠后的位置,不过他的显赫身世弥补了一切不足:他的家庭捐赠了几百万美元,藉此巨款学校修建了一座新的学生活动中心;他的父亲既是政界名人,也是该校的前董事会成员。可惜,即使被名校录取,哈里森依旧没让他的父亲省心。他在学校最广为人知的事情竟然是加入了以酗酒胡闹闻名的社交俱乐部,并且曾因为使用违禁药品而被拘捕。难怪,就连哈里森的高中及大学同学布兰登帕里都说:“对于哈里森能否进得了普林斯顿,我认为没人怀疑过。”

      同样申请普林斯顿大学,许多方面显露出出众才华的亚裔男孩杰米李却出人意料地碰了壁。他在伦敦长大,智商高达“天才级”的162,不仅是标准化考试像是PSAT、SAT的高手,在解决问题方面也表现出相当的独创性,比如曾获得奖励在数学方面表现出创新力的“格林威治高中奖”,还在乐曲创作和机械设计上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甚至曾设计制作过一个能自动开启的木箱用来储存CD唱片。丹尼尔金通过调查发现,亚裔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多少受点歧视。想要进入名校,亚裔学生的SAT分数必须远远高于包括白人学生在内的其他族裔,甚至没有达到满分就被归为“不及格”。而杰米在数学和音乐方面的特长也正好符合人们的族裔偏见。在多元化时代,名校往往不愿录取有数学和音乐才华的亚裔学生,因为它们害怕录取太多来自同一族裔、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会使“多种人才的共生整体”失去平衡。

      特权优先往往容许一个学业平平的学生轻易越过另一个成绩优秀者而进入常春藤大学。

      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罗伯特伯金诺曾计算过一所常春藤大学面向“常规学生”招生的比例,得出的结论令人惊讶:没有任何背景的学生所要争取的录取名额,仅占全部名额的40%。

      富裕家庭的白人学生成为受优待群体的主体

      申请美国一流大学时,什么样的特权可以享有优先的权利?丹尼尔金同样一一道来。最终人们看到,富裕家庭的白人学生成为受优待群体的主体。

      比如,金钱相当管用,尽管许多高校标榜“无资金需求”,甚至承诺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助学金。几乎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资金筹措办公室都列有一张“发展项目”名单,将那些仰仗父母为学校捐赠或有可能捐赠巨款的学生排在录取名单的前面。申请者的高中成绩垫底,或者SAT成绩比那些被拒收的申请者要低上300-400分,这些都没关系,足够多的金钱可以为他们翻盘。一些学校像是杜克大学甚至一度要求招生人员专门追寻富家子弟。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学校短期捐款数额的考虑,更主要的是担心如果招收太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将来的校友群体会日渐贫穷,从而使捐赠减少,学校财政滑坡。

      比如,名人子女必然受到青睐,他们能够帮助学校提升知名度。总统、参议员自然属于名人,好莱坞知名经纪人、《纽约时报》发行人同样在名人之列。

      当然,录取政策也偏向那些有着体育特长的学生。这样的倾斜通常被认为是有利于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受惠学生更多的来自富裕的白人家庭,因为学校并没有把优先录取的名额分配给篮球、田径之类少数裔学生通常参加的运动项目,而是给了划船、壁球、骑马、滑雪、击剑、高尔夫球之类的项目,甚至是马球,显然,这些项目主要由出自高收入白人家庭的学生从事。

      丹尼尔金犀利地指出,在美国名校追求的各种多元化目标中,社会经济背景的多元化最容易被抛弃,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利益往往被牺牲。学校转而从其他方面取得平衡,比如通过招收来自富裕家庭的女运动员,来达到性别多元化;通过招收中产阶级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来达到种族多元化;通过招收来自欧洲和中东的达官贵人家庭的学生,来达到国际多元化。

      因为披露了很多并不光彩的招生内幕,丹尼尔金不可避免地被很多美国大学列入“黑名单”。有高校管理者谴责他的文章“蓄意误导公众,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而丹尼尔金的初衷其实就像他在后记中写道的那样简单:“恳请不要将闪耀着大师们智慧之光的课堂听课席拍卖出售给那些叫价最高的人!请把它们留给那些不枉自己天赋、勤奋努力的莘莘学子吧!”(作者:月白釉)

      nanxun 发表评论于 2013-09-08 15:48:26

      丹尼尔金说“恳请不要将闪耀着大师们智慧之光的课堂听课席拍卖出售给那些叫价最高的人!请把它们留给那些不枉自己天赋、勤奋努力的莘莘学子吧!”

      我想说到是,大学的做法没错,毕竟他们需要钱,只不过别给自己脸上贴金。明码标价,卖就卖了,何必还要立一道贞节牌坊呢。伪君子最令人厌恶。

      dumbttt 发表评论于 2013-09-08 15:37:58

      德州的那个白人女孩不是把学校告上法庭了吗。 亚裔受了怎么多“潜规则”,怎么没人挺身而出,也告他娘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告学校对原告本人没有好处。 案子要审很多年,即使判你赢了,到时候你也过了上大学的年龄了。 华人向来对这种专门利人,豪不利己的事情不感兴趣。

      撒哈拉de雨季 发表评论于 2013-09-08 15:34:59

      高分低能的学生培养了有什么用.....?

      jason311 发表评论于 2013-09-08 15:33:13

      说的真好!看看UC Berkeley及UCLA,因为加州废除了所谓“平权法案”,亚裔学生得以公平对待。什么时候全美国能够废除这个最不公平的“平权法案”?

      通宝推:侧翼,玉垒关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