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现在我想想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是对的。 -- 懒虫123

共:💬301 🌺1998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得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了。

      本来教育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公平。

      教育一个目的是可能筛选功能,可能就是所谓的应付考试。但这个和公平没多大关系,我原来读得那个高中前些年一次高考剃光头,不见得就是我们那里的孩子笨,更多可能是师资太差。你说公平,我觉得对我们山沟里的人绝对不公平。

      教育一个目的是获取知识,上岗前培训,我教你这样做,你跟着做就好了。我上过的大部分课程就这样。拿到一个偏微分方程,先开始求通解,而这些个通解都是我记住了的,什么坐标什么函数,1,2,3,搞定。我现在也靠这个吃饭。这个就牵扯到很多记忆与技巧。

      但是我个人认为,教育还有一个目的应该是得到探索知识的能力。这个能力和填鸭式教育应该是相关性不大。

      看过一些算法书,你跟着做,东西就能跑。但是这个还是recipe,似乎作者很聪明的就非常神奇的想到了这一步。后来看了看programming pearl, 作者就是一步一步的分析,刚开始看到问题,我这样做,后来发现内存太大,我这样改进,在后来发现速度慢,再这样改进,最后这个算法就是xxx,这样一边看一遍自己思考,现在拿到问题,也会这样一步步的去分析,其实很是有意思。

      最近看了那个《别闹了,费曼先生》,里边提到了费曼关于对于巴西的教育的一些点评,我觉得让我对我熟悉的教育方式开始一些思考。

      比如以前我希望小孩子多看一些科学探索方面的书,本意是为了让小孩子多看看奇妙世界,提高好奇心,但是我现在尽量让小孩子少看那些书,因为那些书很快都会告诉你因为xxx所以xxx。先不管对不对,我宁愿她自己思考得到一个哪怕错误的答案,如果她愿意,我和她一起研究一个新答案(哪怕不是教科书上的答案)。我不希望她只是因为记忆力好知道了为什么船会浮起来,为什么水会朝下流。

      最近有一句非常强大的话,wondering without googling. 当知识是随手可得的时候,很难让我们保持神秘感与好奇心。而我认为这个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另外,我个人觉得美国这边的教育更多注重在培养独立分析并做decision making的这个过程,这个就更是题外话了。

      • 家园 教育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折中

        正如税收有效率和公平的折中问题,教育也是一样。如果绝对按公平,那么抽签是最公平的。如果绝对按效率,那么应该把资源用在最会成为优秀人才的孩子身上。历史上著名的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里,统计上看,罕见贫寒子弟——当然,有人可以说这是因为富家子弟资源多所以成才的多,但这恰恰是the point,教育资源用在本来资源就多的人身上,成为优秀人才的可能性更大。比如系统学习数学的机会,工程师家庭的孩子跟水管工家的孩子,给定一样的IQ,前者称为数学家的可能性更大——家里更少的经济压力,父母的潜移默化,家里的学习条件,启蒙老师的质量等,都有利于一个人成为优秀人才。

        现行高考制度已经是维持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一种平衡了。目的上总体偏向公平,但公平是很难衡量的一件事情。比如某省和另一省的贫寒子弟,录取分数不同,相互之间又存在不公平,所以争议非常大。

        美国教育体制好的地方在于,公立教育做到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一种折中,私立教育则比较注重效率。

        至于阶级固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阶级固化不能简单的建立联系。如果建立联系,需要先回答,阶级是如何产生的,是通过公平竞争么,如何定义公平竞争,如何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效率,教育是不是一种消费品等等。

      • 家园 通过历史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 家园 这个合理定义这么长。。。

          要符合整体发展稳定,个体发展需要,还要辩证关系统一配置。要是政府知道怎么保持社会稳定发展,要是每个人知道自己的需要(枉论政府了),我们还在这干嘛?

          而且你这个教育公平的定义虽然我没看懂,但是也不同意。

    • 家园 干脆取消高考,抽签上大学最公平,全国统一抽

      保证穷的富的,城市的农村的上大学机率完全一样.

      现在的系统,不同学校的填鸭质量是不一样的。县城的学校不能和省会的学校比。乡村的学校不能和县城的比。这公平吗?大学的名额都是各省定好了。有的多有的少,山东的不管怎么填,只是和自己省的人抢名额,不能和北京人抢的,这又公平吗?

      • 家园 对山东,江苏这样高考大省的人来说太残酷了

        我上高三那年,从北京来了一个插班的女生,属于反向高考移民,在这里上学等于参加特训,然后高考的时候再回北京,学习成绩在我们班里一直排五十名开外,结果高考的时候在北京轻松考上人大,而我市的TOP3也不敢打保票能被人大录取,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事实就是这样残酷。

        现在国内稍微有一点地位和见识的人都在拼命把孩子送出去,从小学到大学,都去新东方学英语,为出国做准备,我也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里拼杀出来的,真不希望孩子们再受这些无谓的压力,所以我很理解这些家长们的心情

      • 家园 毕业几年之后,名不名校的没什么区别了,很多混得很好的

        30来岁的,都是一般院校毕业的,关键看会不会做人做事。

        • 家园 其实吧,我觉得,做人做事也得看

          现在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

          答案不一定是会学习,也不一定是会做事,当然,这两点很重要,最重要的本领是---

          会剥削别人

          这就是很多学习好的人只能被人剥削,而有些学习不好的人也能混得好的真正原因。有些人学习不好,但是会剥削别人,所以会在走进社会后成为成功者。

          其实犹太人就是这样一群人,我们都讲犹太人好学,学的是什么,犹太人从小学的就是如何去剥削别人,所以犹太人就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如鱼得水。

          大家记住,会剥削别人,既是天赋,也是能力,也可以靠后天学习获得,和学习好不好有关系,但是关系不算太大。

      • 家园 阶级流动需要时间 贫寒人家第二代能脱困就是胜利

        况且高分也有低能,比如说我自己。。。

        • 家园 可是在前四十年

          凭借高考,贫寒子弟一代就可以流动到目标阶层,我以为,这应该是整个教育体系可以引以为傲的。

          前四十年是随口一说,可以商榷,比如减去文革十年。。。

          • 家园 目标阶层?事实上在起点时,ta是不知道的.
          • 家园 不能这么说

            以前随便考上个大学就是牛人 现在985毕业的都不算什么

            • 家园 换一个角度看

              还说高考,抛开文凭,那只是一个标签。

              前四十年的农村或寒门子弟,通过学习和高考,进入top1%,top5%,top10%的难度比现在低得多,他们享有的教育资源和可能的上升通道,远比今天更为平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