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故事是瞎编的...... -- 萨苏

共:💬33 🌺45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故事是瞎编的......

    故事是瞎编的!一个日本人学中国话四个月就能听懂这样复杂的句子?怎么可能???这样的文章希望以后别再出现!!!

    昨天,在翻译了日本老兵桑岛节郎《华北战记》的一部分,写成《我们能找到他吗?-- 日军记载中的无名战士》链接出处之后,有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文章后给出了这样的评论。

    对这样的评论,本来是无需多说的,作为作者,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 因为网络世界各种各样的评论都是司空见惯的。实际上,在一百多条评论中只有一条抱这样观点的,根本不能代表什么。

    那么,我又为何会把这条留言单独拿出来讲呢?

    因为它很有特色,这种特色正是当代网络常见的,也是网上讨论往往不能平和进行的一大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可以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儿。

    根据这个评论,“一个日本人学中国话四个月就能听懂这样复杂的句子?怎么可能???”是得出“故事是瞎编的”这一结论的理由。

    乍一听有些道理,但实际却不足为据。其原因有四 --

    第一,桑岛节郎是1942年1月到达中国参加作战的,而文中提到烈士的牺牲是在1943年11月和12月。其时,桑岛到中国已经将近两年。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在某一个国家生活两年,对其语言的理解,应该已经不是一二三四五的水平了。

    第二,日军士兵在到中国作战期间,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了解中国抵抗力量(在山东主要是八路军)的作战特点,宣传内容等,所以对八路军的口号,救国思想等,桑岛等人都专门学过,当然这不是桑岛的专利。

    第三,文中提到,桑岛在下店分遣队时,曾与警备队员多所接触。他们的接触是工作需要,因为桑岛是卫生兵,伪军警备队看病也要找他。实际上书中还提到桑岛等人到村中给伪政权人员看病的细节。所以,他的中国话在这种情况下较快提高,是正常的。

    所以,仅仅专门学过四个月中文的桑岛能大致听懂八路军俘虏的那几句话,从逻辑上说并不奇怪。

    也就是说,做出评论的朋友实际并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来说这段史料是虚假的,相反,有更多的证据表明,桑岛所说颇有依据。

    例如,他在文中提到一个细节,称一名令他感受颇深的青年战俘“据说是八路军招远县南部地区大队长的外甥”。这一说法可能让人觉得困惑 -- 招远县县大队只有一个,何来“南部地区大队长”之说呢?

    查阅史料才明白,原来他这样说,还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 今天的招远县,和日占时期的敌伪区划基本一致。但是,从八路军角度看却不一样,抗日政权将其分成了两个县,南部为招远县,北部为招北县,各有一个县政府和一个县大队。在日军看来,自然八路军招北县大队就是“北部地区大队”,而招远县大队,就是“南部地区大队”了。桑岛对这个细节的描写,无意中反映了当时敌我双方行政区划的不同。

    正是这样的细节,使桑岛的叙述不像“瞎编的”。

    而且作为一个和共产党八路军没有什么关系的老日本兵,写给日本人看的书,至今没有中文译本的书,让他美化中国的战士,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只能说这种评论,结论下得太过轻率。

    网上这种结论下的轻率的文字比比皆是,而且往往为了表达自己的正确,用词必要十分激烈,与证据推论之可靠性恰成反比。

    也许,我们的网友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措辞强烈一些。而更多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网络表达习惯。据我的了解,很多网站往往推动作者写出更加激烈,有火药味的文章来,因为这样的文章可以获得更高的点击率。这也无可厚非,但却有意无意助长了社会中常有的浮躁风气在网络上的发展。

    也曾见到一些朋友,明明推论的过程是错误的,比如有一次见到一网友说某人居心叵测,因为他和某人说过某某话。后来证明这话并不是那人说的。结果,这位网友不但不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反而继续”某人居心叵测“的观点,并忙着再找证据。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不过是让大家明白他不过是只要打倒某人就是。这就更等而下之了。

    但是,如果想让网络世界更有建设性,还是应该更认真一点,更负责任一点吧。声音提得高了,朋友也就变少了,自己也少了吸收的机会。

    “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醴,不觉自醉”,当与朋友们共勉。

    虽然这样说,会有网站的朋友责老萨在降他们的点击率,砸他们的饭碗。

    【完】

    1943年底,招远县县大队队长,是后来担任过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的徐来咏,我们正在试图和他的家人联系,看是否可以取得更多的关于那批烈士的信息。

    通宝推:天白,acxp,胖鱼,南京老萝卜,代码ABC,兰凯,神仙驴,多数,廖石,路人癸,同文,老马丁,晨枫,jcdh836,观海云远,史节,毕尔优科夫,stamilo,njyd,史文恭,住在乡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在这个时代,不相信是很容易的

      因为有太多事情让我们失望;但是,我依然愿意并且坚定地相信,因为我心中仍有希望。

    • 家园 四个月能听懂一个文字相同语音迥异的语言

      也不是不可能,雨田刚到广东时基本上是半聋哑人,买菜讲价都靠出手指头,三个月后听是基本过关。因为文字相同,就不用从字义学起,而只要掌握发音即可。以前见过刚来中国的日本工程师和车间小妹用笔谈得不亦乐乎的情形,就想过日语迟早也会成为中国方言的一种。

    • 家园 估计热捧新版红楼梦的也是这帮人,呵呵!
    • 家园 不是歧视小朋友们

      我觉得现在从回贴的口气和内容往往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年龄,年长的,社会经验多一些,往往心态更平和一点,说话也有商有量的,年纪小一点的说话就容易急,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 家园 你说得对,年轻人就是对感觉过分依赖了

        一件事情,不是去具体的去分析它的内在逻辑,而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依赖于一种莫须有的感觉来做出判断。不过这样也好,人只有通过失败才能认清自己。

    • 家园 4个月学一门外语也没什么稀奇呀!

      我说的是如果不提读写的情况下,只是“听说”,普通的日常对话没什么了。

      几年前有个朋友搞石油的,派到什么地方劳务输出,具体地方我确实是忘了,大概是非洲什么地方,但是记得他说那里是阿拉伯人,当地人不是很黑,我就搞不清楚,地理不好,不过无关宏旨。当时他们是和当地人一起干活,他们算是做指导吧。一次去了50几个人,都是2,30岁左右的骨干劳力,半年不到都开始到处勾引当地的小姑娘了,后来中方领导不胜其扰就把中国工人给圈起来了,不准随便外出。他说那会儿老有人跑到中国工人驻地招女婿什么的,领导整天都担心出问题。据他说他们出去的时候没有过任何的语言培训,最多就是中文注音的当地语言的小册子。

      当然口音了语法了这些就不能太过强求了。

      我当年学俄语也是不到一个月就满大街到处乱跑了,那里当时没什么中国人的,要是几个月还学不会买菜,搭车这些日常的会话的话,早就饿死了。

      语言没那么难学了,说好说标准确实是不容易,但是普通的会话是蛮简单的。

      • 家园 沟通和听懂人家说什么有很大区别

        会一些基本的词,加上比划,到一个地方解决基本沟通问题难度较低。俺在欧洲大陆,主要靠英文单词和比划跟当地土人交流,也马马虎虎过关。泡妞就不熟了,可能更简单。

        但是要想听懂人家义正言辞的一段话,比较难。就像你在俄国搭车买菜没问题,但是电视上政治家一段致辞,你要是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几个月就听懂了,就是大天才了。

        如果萨苏的故事是真的,只能是受过语言训练,或者有翻译在旁边。

      • 家园 由此可见泡妞的时候不用废话太多

    • 家园 问号感叹号太多的

      特别是这种连着几个的,基本是可以直接不看的,呵呵

    • 家园 为什么乍一听有些道理

      窃以为这个是更重要的,因为没有比这个乍一听有些道理更伤害人的了,社会成本就是这么乍一听有些道理的做法给搞上去的

      • 家园 跟望山跑死马一样,看起来和做起来有本质区别

        没有相关经验,就不知道可能的难点。

        • 家园 正因为如此,要鼓励讨论

          有疑点鼓励提出来讨论,真金不怕火炼,假的证伪也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对于有疑问的人首先戴上有色眼镜,怀疑人家是不是别有用心,是不是专门来踢场子的,就不是正确的方法。

          当然提出疑问也要有策略。

          • 家园 在倡导节能环保的现在,也不能什么都拿来炼一下再说

            空口白话最容易。为了证伪却得准备翔实的资料。

            鼓励讨论鼓励的是讨论,如果是不知所谓的话,还是算了。搭不起那时间。说风量话的可比准备资料的时间充裕得多。

      • -- 系统屏蔽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