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方的屋顶 一、伍重 -- 藏猫猫

共:💬134 🌺11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沙里宁在圈里被平反是很晚的事儿了

        http://www.boston.com/news/globe/ideas/articles/2004/11/07/saarinen_rising?pg=full

        A much-maligned modernist finally gets his due

        November 7, 2004

        It's one of the great ironi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his death in 1961, Saarinen, ..., has been almost completely ignored -- even ostracized -- by critics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 Even 10 years ago, for an architect to admit a debt to Saarinen was career suicide.

        ... And if some found Saarinen insufficiently modernist, others took him to task for being too modernist, if not in form then in practice.

        关键词(Tags): #沙里宁
        • 家园 真是这么回事

          沙里宁的TWA航站楼、杜勒斯机场、圣路易斯拱门等受到公众的追捧,但在建筑界里一直被斥为不入流,很是气人。他说“形式服从功能”时代的牺牲品,在现在人们想重回“形式服从情感”的时代,才有他的一席之地。

    • 家园 【原创】东方的屋顶 二、德国英国花园中国塔

      没被标题绕晕的同学,咱们继续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慕尼黑城中,有一座英国公园。传说,占地約3.7km2的公园草地上,每到阳光明媚的夏日,会躺满了身着比基尼晒太阳的帅哥美女...

      咳咳,想啥呢?

      英式园林,或英国风景园,是18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园林,强调通过营造自然形态的林木水草建筑小品,创造田园牧歌式自然景观。18-19世纪流行于欧美大地。

      慕尼黑英国花园建于1789年,它的原型,是英国伦敦的皇家植物园。

      皇家植物园始建于1759年。18世纪同时正是“中国风”在欧洲盛行的时期,1762年,由“中国风”的一位领头建筑师William Chambers(后面还会提及这位童鞋)在园中建造了一座中国塔。

      皇家植物园中的中国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应该说,除了塔顶形状有点怪异,塔身姿态还是很得中国意趣。个人认为比未名湖边那座水塔更柔美舒服一点。

      皇家植物园中国塔的原型,是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著名的Porcelain Tower,与巨石阵、斗兽场并称的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奥地利建筑师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所绘的大报恩寺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琉璃塔毁于太平天国。今天有部分琉璃构件存展于南京博物馆。去年考古发掘发现了宋代长干寺塔地宫,但明代琉璃塔的准确位置尚未找到。)

      慕尼黑英国花园在仿建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时候,将园中的中国塔也象征性地仿建了一座。但是,这座二手的中国塔,砖结构换作了德国人擅长的、更便宜的木结构,十层塔也被砍半,变成了五层。

      等等,咱大报恩寺都说是九重宝塔,中土大地上从来没听说过双数楼层的塔,为什么仿到欧洲去多加了一层,难道那时就时兴附送顶层复式?

      嗯,其实,从奥地利人的图画开始,九层塔已经绘作了十层。这是因为,在德语里,一层不叫一层,叫"地"层,咱们的二层他们叫一层,所以咱们说九层,他们就数了十层...

      (这可不是忽悠,这是我奥地利籍师姐发表的学术结论。替她保留版权~)

      继续说慕尼黑的中国塔。

      去参观之前,领路的地头蛇已经关照了:作好心理准备,很丑。

      没关系,老衲东土大唐来的,啥事面咱没见过~

      然后,然后就震惊了,

      真的很丑,前所未见的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慕尼黑英国花园中的中国塔,代表了一个时代,西方头脑中东方景象的一角。从马可波罗的时代就开始的东方幻想,盛行于18世纪至20世纪初设计领域的“中国风”,中国的艺术与建筑,以一种夸张怪异的表述、想象甚至以讹传讹成为西方的时尚。

      东方世界的建筑,在西方旅行者眼中最奇异的特点,第一者是塔,高高耸立的pagoda,它们有着细长的身形,弹性的弧度,每个屋角下挂着一个铃铛,在风中叮东作响。

      第二者是屋顶,巨大的、飘逸的、下凹曲线的屋顶,把支撑它的相对细弱的梁柱隐褪在阴影里,所以宛若浮于空中。

      慕尼黑的中国塔,同时具备了塔和屋顶两大“中国奇观”,又忠实实践了上述文字所描述的字面意义的“中国特征”,正代表了由东向西耳口相传的中国印象。

      这些文字本身大体没有错误,但对它们浮于轮廓的粗浅,不得结构要旨认识,形成了慕尼黑中国塔的丑陋怪胎。

      继续啃铁牛

      八卦结束,下节开始谈正题

      关键词(Tags): #木头史诗通宝推:玉垒关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