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的打架经历 -- BJBear

共:💬2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打架经历

    看过楼下的帖子,很有同感。

    我在北京工大的时候,大学五年打架无数,可是只有全系通报批评一次[与打架无关],只可以说自己命好。

    西北人老兄的打架理论以臻化境,佩服之至。我有一次因为篮球比赛引发打架事件,我们宿舍和对方一个班!打得十分火热。后来上课了,大家也被学生会的分开了,但是我们感觉不够,于是犯了兵家大忌,自己一个小分队去讨伐人家一个班。为了高昂士气,我们每人拔了一颗路边的树苗。为什么是树苗呢?我顺便揭露高校的黑暗,春季植树造林,他们就把一节树干插入土中,居然没有根!!!!成为我们打架的利器。

    后来的结果,我方大胜,只有一人负伤[眼睛出血],对方两人头部被祖国的小白杨击中,两个月内置可趴着睡觉。。。。。

    我方遂凯旋。。。。负伤战友已被班主任送往劲松医院。

    对方的负伤人员被我们系领导出面安抚,遂无事。

    天下太平。

    。。。。。。。。

    十个月后。。。。的一个深夜

    我们的班主任很紧张的通知我们,出事了

    • 家园 就是这样种树的

      杨树、柳树、白蜡树之类的,只要插到地上,浇点水就能活了,不需要带根的。

    • 家园 说到打架,刚发现本有趣的书,和当年的天字系列有一拼。

      说到打架,刚发现本有趣的书,就是那位写亮剑的老兄写的,和当年的天字系列有一拼。链过来大家看个热闹。

      http://www.51ks.com/htm/book/423/index.html

      那里不但有书还有不少书评,

      此书已拍成同名连续剧,和书比各有千秋,有些地方片子好,有些书好,片子叫我最没法接受的就是年龄差,宁伟那个骗子同学,看上去有四十多,可宁伟看上去才二十左右,说是他叔还差不多,郑同小四张了看这和十几十没区别,只有奎勇的过度最好,看上去较真。

      • 家园 从多个作品看那场杀人案是存在的。

        从张山的天子系列,到王塑的书,再到这本书,

        当年确发生过一次由大批干部子弟针对一平民流氓头的凶杀,

        不知这里有没有人了解这次原型事件,有的话说来听听。

        • 家园 确有此事

          我也只是听说,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还小,据说是西城海甸一带大院的孩子和南城的一伙平民子弟发生的一场械斗,结仇由来已久,其实都是流氓,只不过大院的孩子们有一身红色的外衣,我认为“血色”的描写相对真是一点,而“天字”系列对大院里的孩子们当时的所作所为有些美化。这样的械斗后来还有多次,规模有大有小,也流传甚广。究其原因从参与者来说,大院的孩子有天生的优越感,平民子弟对此又有强烈的抵触和反感;从社会角度来说,在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情况下分配的不公平,造成不同出身的青年人自然分化为两个阵营,文化大革命打倒老干部使平民子弟们多年积压在心中怨恨得到了发泄,而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一系列论断又在强化大院孩子们的优越感,对立进一步激化,公检法被砸烂社会治安管理体制失效,社会一片混乱又给这种对立转化为一系列激烈冲突提供了条件。如果说开始时候大院的孩子们还是以未来国家主人的名义去惩罚流氓(其实也是流氓),其后的所作所为就是流氓了。

          我从兄长那里听说的多次械斗都是以大院的孩子们获胜结束,一来他们更团结,很多都是父辈就是一个战壕里滚出来的,这个圈子鄙视后退者,二来武器先进,家里一般都有父亲存下的军刺,军刀等战利品,最差也有工兵锹之类的东西,这可能是父辈万万没有想到的,第三是从父辈们那里继承了勇武好斗的遗传基因。

          70年代初,72、73年开始吧,社会逐渐稳定,社会治安开始恢复,那帮孩子们也闹得太不象话了,纷纷被家里送进部队,而平民子弟就没有那么好的命,成为整顿社会秩序的打击对象,进监狱判刑劳改,78年文革后第一次严厉整顿社会治安,当时还不叫“严打”,一大批流氓被遣送东北双河,注销户口,83年开始“严打”一年之内文革以后的老流氓几乎绝迹了。

        • 家园 据说故事原型是王小点狙杀小混蛋

          文学城有文章介绍

          这帮红卫兵坏得流脓,修地球当炮灰是报应,俺对作者的宽容态度感到震惊。还有小说故事不错,但语言有点糙,尤其是男女对话,太做作了

          • 家园 抛开当兵和插队那段,基本上就没离开流氓像。

            感觉是这位老兄不能在北京,一出去还可以,一进北京流氓像就脱不了了,而且这人总的来说,在北京的成就,和他的背景还是分不开的,他那些朋友就更甚了。

            说到插队,受罪最多的还是一般老百姓,但也真是炼人,我的一个长辈当年在东北,脚裂了自个用针线缝上了,这习惯一直留到现在,前两年一不小心手上划了个大口子,他老人家二话不说,拿出针线就开缝,缝完上点药跟没事人是的,过了几天自个拆线,针线是家里的缝衣针线,药是事后上(当年在东北不知上不上药),而且只是伤药不是麻药,当年是没法上医院,如今是懒的去,叫我们这帮小辈,想想都觉的恐怖。

            我的另一个长辈插队时半夜饿了,隔壁正好是厨房,里面有一篮丸子,他们用秫秸秆透过墙上的洞,一个一个插过来吃,墙上有能过丸子的洞,就算这丸子小点,这饥寒交迫之景也不言自明,回城时那也是一穷二白(不过如今他是补回来了,天南地北凡能吃的差不多都吃烦了)。

            他们一般不和我们说这些事,我们这些小辈也不问,但这些平时见到的就够吓我们一溜跟头的了。

            • 家园 给老兄贴出来吧,过两天没准被清仓了

              角落里的历史:王小点和“小混蛋”

              作者:百锶

              现今,五十岁上下,生长在北京的人,如果曾经是老红卫兵(老兵),或者与之相反,是“老兵”们的对立面,记忆里面都会有这样两个人:王小点、“小混蛋”。这是怎样的两个人?说实话,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够非常具体地说清楚。据悉,王小点是文革初期曾任空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七机部部长的王秉章的儿子。“小混蛋”何名何姓无人知晓,但肯定是平民子弟。“小混蛋”这个绰号那时在北京大名鼎鼎,是被北京流氓认可的第一号人物。王小点和“小混蛋”如何联系在了一起,这要从老红卫兵打人的历史说起。

              红卫兵这样的叫法起源于清华附中。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清华附中的一些学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把和部分教师以及学校领导之间的一些具体的意见分歧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认识。 1966年5月10日,清华附中学生骆小海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从我校领导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看我校是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批判了校领导,指责学校没有把毛主席的书作为最高指示。 同日,清华附中万邦儒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讲话,作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动员报告。预651班卜大华等一些学生认为校领导在报告中有三个“没有强调”,既没有强调这场运动的深远意义;没有强调在运动中要自觉革命;没有强调树立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他们认为不强调这些,那就是假革命。 5月29日傍晚,在圆明园遗址上,卜大华、骆小海、邝桃生、王铭、张晓宾、张承志等十来个学生聚在一起,他们开了一个小会。与会者认为,为了迎接阶级斗争暴风雨的来临,为了更加有力地与校方进行斗争,有必要成立自己的组织,并一致同意使用张承志(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曾用过的笔名“红卫兵”来一致署名所写的大字报。“红卫兵”意为“毛泽东的红色卫兵”。这就是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那时还是孩子的他们决不会想到,“红卫兵”三个字以后会风靡全国,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1966年8月13日,北京中学的红卫兵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了十万人所谓"斗争小流氓"的大会。会上,老红卫兵们拼命殴打被斗争的“小流氓”。最令人震惊的是,当时的“中央文革”成员、以及周恩来、公安部长谢富治等都去参加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大会,而且竟没有制止红卫兵的暴力行为。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百万红卫兵。接见后,北京的暴力事件大规模升级。史称“红八月”。

              红卫兵何时开始打人,没有确切的时间概念,但肯定是从殴打老师开始的。还是以清华附中为例:1966年8月26日晚上,清华附中红卫兵召开全校性的“斗争会”。会场在清华附中五楼大教室。主持“斗争会”的是清华附中红卫兵的负责人卜大华。“斗争会”开始前,一般的教职员工列队从东门进去,然后面朝西坐下。“黑帮”则排队从西门进会场,站成一排,等候“斗争”。所谓“黑帮”,是那时候已经被当作“阶级敌人”“揪出来”的一些人,包括校长万邦儒,副校长韩家鳌,共青团委书记顾涵芬,办公室副主任张秀珍,以及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的老师。“黑帮”的全称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反革命黑帮”。在那天晚上“斗争会”的过程中,所有的“黑帮”都遭到了残酷野蛮的殴打。红卫兵用铜头军用皮带、以塑料跳绳拧成麻花状的一种鞭子,猛抽“黑帮份子”。当时正是炎夏,人们都只穿单薄的衣服。皮带和鞭子抽下去,落在人的身体上,一抽一个血印。被“斗争”的人先站着,后来被喝令跪下。跪得高了或是低了,都被红卫兵喝斥并因此遭重打。那天挨斗的人中间,被打得最厉害的是刘树华,和所谓的“黑帮”或者“反动学术权威”不同,他年纪尚轻,但红卫兵说他是“流氓”。刘树华那时刚结婚三个月,在这个婚姻之前,他追求过另外一个姑娘,那个姑娘不情愿,曾经到清华附中领导人那里抱怨刘树华纠缠她,学校领导人为此跟刘树华谈过话。这件事情过去后,刘树华另外找了对象并结婚。当时清华附中红卫兵的头头,是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为18岁或者19岁,而且都是男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处于青春期勃发的男生可能对男女关系一类的事情倍感兴趣,这种下意识也在“革命”的名义下爆发出来,这就使他们的行为愈发残忍和疯狂,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以后老红卫兵们对所谓的流氓特别的狠。这天晚上,清华附中红卫兵拼命毒打和侮辱刘树华,第二天,刘树华自杀。刘树华死时,26岁,他的妻子已经怀孕;他老家中还有一个瞎眼的老爹。

              根据中共中央1980年第77号文件中的附件材料所公布的数据,1966年8、9月间的40天里,北京市打死了1700多人!

              红卫兵从殴打老师开始,然后冲上社会,先是对所谓的“黑五类”进行抄家和殴打,最后发展到打“流氓”,各中学红卫兵还专门成立了“镇流队”。实际上,演变成了在大街上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拉来暴打。那时,北京的一般老百姓对老红卫兵的作为极其愤恨。特别是老红卫兵带有强烈的“血统论”色彩,以“革干”、“革军”出身的高干子弟为主,本来他们就和平民百姓中间有一道难于填平的沟洫,现在竟有了随便打人的特权。一般老百姓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们在“红色恐怖”之下,已经到了不敢怒不敢言的地步。这时真正站出来和老红卫兵叫板的,的确是北京底层的流氓。当然,是因为老红卫兵攻击他们在先。

              北京流氓中第一个遭殃的是一个叫“西山老大”的流氓头子。他组织了一个叫“红山会”团伙,专门同老红卫兵作对。“红山会”的标志是人人穿一件红背心。老红卫兵们暴跳如雷, 居然有人敢同红卫兵作对!他们开始在大街上见到穿红背心的就打。一时间,北京老百姓心惶惶,连商店里的红背心全都卖不出去了。8月的一天,老红卫兵得到情报:“红山会”今晚在某地集合。闻讯后,红卫兵迅速行动,大队人马准时包抄集会地点,终于将“西山老大”生擒。 “西山老大”是个硬汉,无论怎么打,怎么吊,怎么捆,怎么用皮带抽,他都不服软。最后,红卫兵想出了一个新招。 在一条甬道上,一群红卫兵押着“西山老大”往前走着,后面一帮红卫兵举起当年军训用的木枪,对准“西山老大”的后背,喊一声口令,猛一下刺过去。 这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游戏”,“西山老大”一次次被刺倒,又一次次站起来。那天,“西山老大”活活被红卫兵刺死在木枪下。

              老红卫兵们的疯狂到了10月份就有些不行了。关键是他们的爹妈地位开始动摇,毛泽东把文革的重点放在了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身上。许多老红卫兵的父母一夜之间也成了“黑帮”,他们立刻就成了“狗崽仔”。这些“血统论”的鼓吹者们马上就得到了“血统论”的报应,过去受他们欺压的平民子弟打起他们这些新“狗崽仔”来也一点不手软。北京中学的老红卫兵们成立了“联合行动委员会”,进行了“反抗”,而且冲击了公安部,甚至喊出了“拥护刘少奇!”的口号,但基本无济于事,他们的人缘太差,得不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情。最后许多老红卫兵被抓进了监狱,“联动”也被取缔。这时,老红卫兵组织出现了分化,一些父母仍在台上的人重新组织起自己的红卫兵组织,他们基本属于军队干部子弟,而且大都是一些初中生,他们完全没有了第一批老红卫兵的那种“使命感”,尽管仍以“血统论”划线,但更象游手好闲的中学生形成的团伙,以滋事打群架为主要目的了。

              大约从1967年下半年开始,这些仍然以“老兵”自称的干部子弟开始了和北京流氓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不过已经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争“地盘”,“拍婆子”(强行和女孩子交朋友),在社会上“拔份”。那时候的北京城内,三天两头发生打群架事件,用的凶器也从开始的木枪和“打狗棒”发展到匕首、三棱刮刀和切菜刀。到了1968年夏季,双方都有了自己的领军人物。“老兵”方面最出名的是王小点。北京流氓公认的一号人物是“小混蛋”。

              “小混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至今无人说得清楚,但那时关于他的传言不少。有人说他是练摔跤的出身,有两下子。还有人说他是“佛爷”(小偷),有钱,是“拍婆子”的高手,而且专门找革干、革军出身的女孩子下手。“小混蛋”还经常神出鬼没地出手,用“刮刀”扎“老兵”。总之,“小混蛋”成为了“老兵”的眼中钉。“老兵”们成群结伙,每天在北京城里游荡,寻找“小混蛋”。

              那时候,“老兵”和北京流氓有两个“兵家必争之地”。一是北海公园;二是北京展览馆所在地。北海公园就在中南海的对面,与中国的“权力中心”近在咫尺。谁“占领”了北海公园,当然就意味着谁是北京的“老大”。“老兵”们经常呼啸着出入北海公园,在公园里面放“二踢脚”,或者把抓来的“小流氓”带入公园“审判”,实际上就是暴打。当然,北京的流氓们不可能这样招摇,他们三三两两地散落在北海公园的各个角落,专挑落了单的“老兵”下手。据说,有一对谈“恋爱”的“老兵”被北京流氓“围攻”,男的被扎了三刀,扔进了湖里,女的被扒光了衣服,捆起来放在了北海假山的山洞里。“老兵”和北京流氓“争夺”北京展览馆所在地,更多地是为了“拔份”,因为那里有北京著名的“莫斯科餐厅”。那时,能够在“莫斯科餐厅”吃上一顿西餐,无疑属于“高消费”,平民百姓只能望而兴叹。“老兵”们经常在那里聚餐,以显示自己的“富有高贵”。北京流氓当然不可能象“老兵”一样经常出入“莫斯科餐厅”,但“小混蛋”是个例外,他经常出没在北京展览馆附近。据说他曾经带着两个“婆子”到“莫斯科餐厅”吃饭,碰见了一帮“老兵”,花的钱把“老兵”镇住了。那次由于“老兵”人少,没有敢动手。

              以王小点为首的“老兵”们掌握到了“小混蛋”的踪迹,开始在北京展览馆附近布下“口袋”,让两个漂亮的女孩子连续几天在北京展览馆附近转悠,最终“钓”来了“小混蛋”。1968年夏季某天,“小混蛋”跟踪两个女孩子进了北京展览馆电影厅,“老兵”们蜂拥而至,堵住了电影厅的进出口。“小混蛋”也算有本事,居然混出了电影厅,但还是被“老兵”们发现了。“小混蛋”向西直门火车站方向猛跑,二三十个“老兵”紧追不舍,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抓住了“小混蛋”。以下的情景是极为恐怖的,“老兵”们轮流上前,一人一“刮刀”将“小混蛋”刺死,最终“小混蛋”身上有了二三十个窟窿。这件事情立刻轰动了北京,而人们最初的反应不是为如此残忍的做法感到愤怒,反而是对王小点的“军事天份”赞不绝口。也许那时的人们看到过太多的暴力,已经麻木了,人反而在兽性的驱使下,对杀人的手段倍感兴趣。王小点甚至成了成长在北京大院里的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以后,“小混蛋”被草草火化了。据说,一些北京的大小流氓头目为“小混蛋”搞了一个送别仪式,给“小混蛋”穿上了一身“学生蓝”和一双“懒汉鞋”。以后这样的装束在北京的流氓中流行开来,以区别一身“国防绿”和一双“军球鞋”的红卫兵们。

              王小点一开始没有受到任何处理。然而,有谁知道“九?一三事件”以后,他的父亲王秉章被认定是林彪“死党”,王小点立刻就成了“狗崽子”,他指挥追杀“小混蛋”的事情被翻了出来,王小点被判了七年徒刑。真是三十年河西,四十年河东。文化大革命的狂潮中,又有谁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把这段早已封尘在角落里的历史拿出来说一说,留下的也只是一声叹息。

            • 家园 纵观其作为

              纵观其在北京的作为,学生时代也就是个流氓,当支青主要还是迫不得以,当兵是他唯一的亮点,但又不安心,回京后最露脸的是当经理和开饭馆,但经理是靠的高干子弟背景,开饭馆起步是靠高月,得以发展靠的是一大邦原高干子弟现有钱吃喝的朋友,

              总的来说,这人的优点是,当兵不错,为人乐观,仗义,泡妞有一手。

              但干别的,主要还是靠的高干子弟的背景,

              我是先看的片子,书大概看了一下,片子里不只一次有人提到他是能干大事的,我以为在军队这话还说的上,离开军队,靠的主要还是他的高干子弟背景。

              • 家园 不过总的来说,这书还是不错的。

                说实在的,别说小学,就是经济学家的专箸,在做生意方面有借签的也不多。

                主人公的乐观也是值得一学的,

                另外贫嘴能不能泡到高干子女我不知道,但对某些女孩却有杀伤力(这点我有体会),

                总的来说,这部书我觉得与张山的天字系列比不够深刻,与王塑的比也差点,但又似乎是这两者的中合,应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 家园 摘些书评过来,给大家看看。

          2005-1-11 11:58:40 - 网友:匿名 (24.84.254.229) 删除

          总的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

          前半部(钟跃民入伍之前)写的尤其的好,语言生动活泼,人物个性鲜明。感觉作者有这样的一种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那个年代,那个社会的深刻的生活体验。但是,秦岭这个人物出现的比较随意,背景交待的也不是很清楚,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还有对罗芸个性展现的铺垫不够,使人觉得突然。

          后半部显然写的有点牵强,过于批判现实了,特别是钟跃民退伍以后的情节发展中尤能体现。还有一点,作者对待北京人和外地人的态度可见一斑。钟跃民的秘书罗文,为什么赋予她一个不道德,不择手段的人物的形象?相对于北京的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生活的人民却能安分守己,甘于贫穷。这是对社会现象的偏见。

          那真是一个体验生活的年代,“在路上。。。”体验。我们现在生活的又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时代应许我们能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社会不会接受“钟跃民”这样的人物。因为我们的社会太功利了,自古以来都是的。

          2005-1-11 10:45:11 - 网友:红卫 (218.92.27.209) 删除

          我很喜欢这本书和钟跃民。我也是我爸被打成右派,他们闹的正欢时来到这个世界的。小时帮右派爸爸种地,拿着小铲子帮爸爸卸煤。受了不少农村坏孩子的打。上初中时爸爸平反回城恢复工作了,我的逆反心理又使我好打架83年危险出事。爸爸又安排我在工厂工作三年。一次恋爱又让我走进北京的军营四年。退伍又到银行干了十三年干部。在父母希望我平安时,没有人相信我尽放弃了舒适的工作买断下岗自谋出路。我也想让我的一生多一些经历,能充实些。能多看看人世间的冷暖和各种人的嘴脸!我不希望太好但也不想太平庸。上天是公平的!事是靠自己干的!自己是靠自己努力的!钟跃民不错,是条汉子!

          2005-1-11 5:35:26 - 网友:匿名 (221.239.56.90) 删除

          心潮澎湃,跌宕起伏~~~~~~~

          2005-1-10 12:39:31 - 网友:宁志刚 (219.148.146.253) 删除

          真实的生活啊 副了 我爱这本书!

          2005-1-9 19:51:28 - 网友:匿名 (60.232.2.126) 删除

          一口气看完,被钟跃民的个性深深吸引。也为李奎勇等一些下层百姓的生活感到辛酸!

          2005-1-9 19:32:29 - 网友:匿名 (221.229.252.178) 删除

          小说很好,可是改成电视剧以后显得太粗糙了,许多地方都不合情理。

          电视剧唯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情节了

          2005-1-9 2:44:12 - 网友:匿名 (220.113.144.31) 删除

          我们的时代远离了严肃和崇高,再好的片子也是没有用处的!

          2005-1-8 6:43:25 - 网友:匿名 (221.239.126.234) 删除

          为什么奎勇会死

          2005-1-7 13:15:45 - 网友:匿名 (221.1.81.70) 删除

          从书中得到心灵的震撼,找到共同的心声,这大概就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好的解释吧,这种进步也包括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一部血色浪漫,让人荡气回肠……

          2005-1-7 8:12:11 - 网友:匿名 (60.24.10.52) 删除

          我也是看到电视剧才想到看书,我对两者的感觉都不错,只可惜电视中的好多细节处理的不是太好。这故事有可能是真人改编的。我问过我的父辈,大概和他们那时一样。我想这本书让我真正分体会到了他们那个年代的激情!

          作为一个男人应该学会去体会多种生活。这样才没白活一生。

          2005-1-6 18:43:22 - 网友:匿名 (211.68.218.62) 删除

          电视剧和小说我都喜欢!!!!!

          2005-1-6 17:44:40 - 网友:匿名 (221.6.144.113) 删除

          向往那个年代啊,70年代末的人对文革的印象就是造反派加打砸抢,一片末世景象。看来那个年代并不是象我想象中的一样,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使人向上的年代。向往啊向往。现在的金钱社会已经使人麻木了,毫无人性可言。人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啊!

          2005-1-6 12:44:13 - 网友:张拓 (221.196.147.6) 删除

          真后悔当年当兵时没有大干一场!我发现钟跃民之所以成大事,是因为他对女人拿的起放的下,我却不能!

          2005-1-5 14:54:04 - 网友:匿名 (222.48.71.6) 删除

          作为一个教师,有自己的理想,可以平平地过一生.没有激情,没有浪花,没有意思.如果能像钟跃民一样有激情的过一生,不白活一生,如有那样的情人,也不枉来世上走一回.

          2005-1-3 17:09:42 - 网友:tingfengren (222.187.124.23) 删除

          妈的我们活的是什么垃圾时代

          大学生一个个狗粪一样过着混沌的日子,缺少追求理想

          贫乏激情道德。这个有钱人的社会让人窒息!怀念过去,向往钟跃明!

          2005-1-2 22:50:59 - 网友: 白活 (222.133.85.205) 删除

          看了他们的生活才知道我这辈子白活了!我要早生二十年多好呀!

          一个多么让人感动的年代呀!真想生活在那里。

          2005-1-2 16:12:21 - 网友:匿名 (222.53.26.231) 删除

          一种完美,无数悲伧;飘荡的游走吹不乱耳边的发丝,土灰的苍凉总是拍打身后的义无返顾,不需要忏悔不需要祈祷,没有什么会留下,也不需要什么可以带走.......我宁愿在浩瀚的沙漠里让跃民先生永远而安静的死去,只有那种宽阔那种尽头才值得他停在那里。假如他还跃动在2004,那他已早已死去!

          2005-1-2 15:58:06 - 网友:匿名 (218.62.115.6) 删除

          这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他们所经历的事都让我们80年代的人深省,他们是动荡年代造就的,所以他们的人生是精彩的,钟跃民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之一,他的理性和现实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

          2005-1-1 23:56:14 - 网友:NESTA (222.18.149.136) 删除

          看了以后很是感动,特别喜欢钟跃民对待爱情的态度,永远追求那种在路上的感觉。其实现实中也一样我们恋爱就是是为了找寻那种感觉,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曾经爱过。

          2004-12-31 16:58:46 - 网友:匿名 (222.173.27.20) 删除

          那个年月,那段历史,那群人们,令人心酸!

          2004-12-31 16:56:56 - 网友:匿名 (222.173.27.20) 删除

          演宁伟的是十年前〈少年特工〉的小军师,呵呵这小子还挺有戏路的。

          钟跃民,有这么一个情人也不错!

          2004-12-31 11:25:55 - 网友:匿名 (61.54.39.24) 删除

          书中人物对白十分精彩,让人回味无穷,我看了三遍了还想看。

          2004-12-30 18:32:25 - 网友:匿名 (222.95.37.138) 删除

          写的不错,虽然是高干子弟的特例生活,但是总算有血有肉。有点生活体会。

          2004-12-30 4:03:11 - 网友:匿名 (220.171.165.242) 删除

          感受峥嵘岁月,体会动荡年代。为此反复不安。当我处在那个年代有如此精彩的生活么。钟跃民的生活状态渴望不可及呀。也许让我们这些出生在70年代末的人们在为此而感怀,为此而尊敬,为此而伤感,为此而向往的岁月就是那样的年代。

          2004-12-29 14:42:58 - 网友:匿名 (218.59.41.25) 删除

          好看的电视剧,好久都没看到这样的电视剧了,我们是一口气看完了!

          2004-12-29 9:56:34 - 网友:匿名 (222.132.131.138) 删除

          电视里拍的太糙了,86年左右一个刚复员的小女兵,工作都落实不了,竟然还有无绳电话。舞厅里竟然放的杨坤的歌。。。。。导演真该反省一下

          2004-12-28 21:28:23 - 网友:123 (221.231.64.11) 删除

          没能走出俗套,不过是给高大全披上了一张狼皮。

          2004-12-28 21:22:46 - 网友:匿名 (221.231.64.11) 删除

          钟跃民写得的确象个男人,可问题是这样的人生活中是没有的,到是他周围的几个傻女人到是常见,好在这些傻女人还有一丝清醒,知道这样的男人只能用来想念,不能用来吃饭。

          2004-12-28 18:24:47 - 网友:匿名 (222.152.144.141) 删除

          那是个怎样的年代,现在的我们是无法想象的,父辈们经历的种种苦难,种种刻骨铭心的际遇,是现在我们无法理解的。现如今,亲情,友情,爱情在人们繁忙的工作和嗜金的欲望中变得淡了,有时甚至淡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人们渐渐失去了自我,变得迷茫,困惑,无助,有时甚至是绝望。父辈们总是说我们这一带真得很幸福,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对比了当时他们所经历的困苦而言的。殊不知,在我们只一代人的身上,失去了那种魂。有些书上称我们是‘垮掉的一代’,细想来,却是贴切。如果能吃饱饭就是我们最终的期望的话,我们真该是乐到了天堂了。优越的环境是我们变得脆弱,懒散,不堪一击。看着《血色浪漫》想着自己的经历,才发现,自己还是温室里娇嫩的花。还需要更多的磨练。

          2004-12-28 16:00:42 - 网友:匿名 (211.90.134.18) 删除

          好个血色浪漫!!!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小说了,真是本好书!!

          2004-12-28 15:15:52 - 网友:匿名 (218.4.254.239) 删除

          钟跃民这个人,我想看了谁都喜欢!但是~做情人还可以,夫妻!?不行~

          2004-12-28 13:57:07 - 网友:匿名 (222.75.65.121) 删除

          小说中有一段郑桐在画展上同一名老师评论《马拉之死》,这段内容很精彩,可是在电视剧里,俩人被导演整到床上去了,楞是把这一节给删掉了,郁闷,真不知道导演想什么呢.....唉,其他的就不举例说明了,总之太多了,而且,电视里时间混乱,到1988年了,怎么着他们也都快40的人了,怎么看上去还是20多岁!时间太乱了

          2004-12-28 13:46:13 - 网友:匿名 (222.75.65.121) 删除

          电视拍的真是垃圾,我没看完,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其他演员选的都不错,尤其郑桐,很符合小说里的人物,但演岳民的刘烨很不合适,完全没有小说里钟岳民给我的感觉,这样的人,不是谁都可以演的,演员本身也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年轻时还行,可是到了当营长时的钟岳民就完全没有味道了......还有,电视删去了我认为很精彩也很重要的几个片段,呵呵,可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吧,艺术作品只要加杂了政治干预就失去了很多.......

          2004-12-28 13:36:36 - 网友:匿名 (222.75.65.121) 删除

          书写的真好,尤其是钟岳民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作者把我父亲这一代人的大半生写的真实而深刻,让我们这些没有经过那个血色时代的人,对自己的父母所经历的有了更多的认识,我觉的书中表现人性方面的东西很真实,包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对我们这些年轻的一代很有启发,有时候我父亲也会给我讲讲他们那个时候的事和他们那时的朋友,我父亲当时就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也是活跃分子,但由于历史原因,也没有上大学!这是他一生的遗憾!现在50多岁了,但是单位却让他们回家了,我真为我父亲感到惋惜,他们是被毁了的一代,真正能混的好的人并不多,也许还是那些特权派吧.......

          2004-12-28 12:41:18 - 网友:匿名 (221.237.58.212) 删除

          我被震撼了。电影正在热播。

          2004-12-28 1:16:17 - 网友:匿名 (222.132.36.10) 删除

          我不行了 我没睡觉连着看了两遍 还想看 可我老妈不让看了 说我两眼发直 眼皮也中了 我草 我说作者你也是 写出这样的文章 让我以后怎么看别的小说 不过 我还是喜欢血色浪漫 快出下文吧 哥几个都等你呢

          2004-12-27 17:08:58 - 网友:匿名 (218.17.60.134) 删除

          俺们也有过青春也有一帮子死党滴说,可俺们活的没人家灿烂不是?说白了家庭出身不一样啊。这鸟JB社会!

          2004-12-27 14:29:00 - 网友:匿名 (222.132.163.53) 删除

          好个血色浪漫!!!

          2004-12-27 13:58:38 - 网友:匿名 (218.57.132.249) 删除

          真遗憾,没有经历那个年代,那个属于我父辈的年代,无法像他们那样释放自己如火的青春,经历灿烂的人生! @_@

          2004-12-27 10:53:02 - 网友:匿名 (219.146.44.106) 删除

          我是书中的同龄人,我有书中人物的同等经历,看了久久不能平静,故事好象发生在昨天,感觉很亲切苦中有乐,真是本好书

          2004-12-27 10:24:25 - 网友:匿名 (219.147.0.38) 删除

          男人们,做一把钟跃民吧!

          2004-12-26 20:38:12 - 网友:匿名 (218.56.223.122) 删除

          好好好

          2004-12-26 0:25:49 - 网友:匿名 (218.56.32.97) 删除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书了,不错!!!

          2004-12-25 21:45:38 - 网友:匿名 (218.57.88.27) 删除

          人心深层次的东西给拔的一无遗漏,揭示人生的无奈,人性的的飘浮不定。

          2004-12-25 0:57:54 - 网友:匿名 (221.214.186.213) 删除

          书写的好,电视拍的好.我爱不释手.

          2004-12-24 18:28:27 - 网友:匿名 (218.58.144.207) 删除

          震撼!!!!!!!!!!

          2004-12-24 12:40:37 - 网友:匿名 (202.110.201.81) 删除

          多么好的书。我不明白电视剧中为什么把周晓白嫁给了张海洋,这样好吗

          2004-12-24 0:37:19 - 网友:匿名 (218.57.170.139) 删除

          生活的堆砌,人是会随环境和时间改变的,主人公却一如既往。

          2004-12-23 23:26:13 - 网友:匿名 (221.0.8.64) 删除

          人生有憾仍美好

          2004-12-23 16:01:49 - 网友:匿名 (218.58.141.245) 删除

          现实生活有钟中跃民吗?

          2004-12-23 15:57:46 - 网友:匿名 (218.58.141.245) 删除

          独具个人魅力的钟跃民, 我觉得自己已爱上了他

          2004-12-23 15:54:59 - 网友:匿名 (218.56.160.2) 删除

          写的太好了,人物鲜活,语言丰富,一群不俗得人演绎了一个凄美而又残酷的故事

          2004-12-23 1:40:14 - 网友:匿名 (221.2.220.26) 删除

          他妈的凄惨

          2004-12-22 22:08:31 - 网友:匿名 (221.0.24.121) 删除

          20个小时,终于看完了,呵呵,总是觉得还是有些东西没交代完。

          2004-12-22 18:54:28 - 网友:匿名 (202.194.31.80) 删除

          钟跃民这样的人,也只有书里才有了,他的聪明是他能有那么多经历的基础,军队里的经历也是很必要的,他的心态很不错。这个人很有吸引力。很有冲击力的一本书。

          2004-12-21 17:31:42 - 网友:匿名 (218.98.195.20) 删除

          好!

          2004-12-21 15:59:42 - 网友:匿名 (220.169.248.136) 删除

          钟越民 张海洋 郑桐 袁军等 每个人都很有性格 而且都很会说话。文章语言对话相当地道,有浓厚的北方气息,感觉忒亲切。文章从60年代写到了200*年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 他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这种情谊非常难得 (一辈子有这样的朋友 不枉此生)

          2004-12-20 11:53:44 - 网友:匿名 (221.233.30.220) 删除

          比其他写“文革”题材的作品写得好。钟跃民这个典型人物塑造得好

          2004-12-18 17:49:13 - 网友:匿名 (192.55.10.36) 删除

          如果找不到钟跃民这样的男人,感情生活就是空白.

          2004-12-18 11:28:07 - 网友:匿名 (218.98.195.20) 删除

          我在家里看了这本书的电视连续剧

          他试太好了

          钟越民真试我的偶像了

          2004-12-16 19:07:14 - 网友:匿名 (61.138.82.66) 删除

          一个动乱的年代,一群激情燃烧的人,给自己的生活谱写了浪漫的乐章。打动了许多在彷徨中生活的人们。

          2004-12-16 3:21:53 - 网友:匿名 (61.49.235.88) 删除

          确实不错,但是电视剧里的内容有些不太合适,比如把杜卫东的生意换成了欧文,就比较突兀,感觉不太合乎逻辑

          2004-12-15 16:22:53 - 网友:匿名 (218.2.66.121) 删除

          没有亲身经历哪个年代,有些遗憾

          2004-12-15 15:11:11 - 网友:匿名 (221.209.36.123) 删除

          有没有下部啊。我还想看啊。

          2004-12-15 13:16:37 - 网友:匿名 (222.95.52.19) 删除

          让人精神一颤!

          多想让尘世的喧嚣从身边消失,多想回到自己的原始!

          我喜欢钟跃民、宁伟!

          唉!可他们都是自己精神的虚幻而已!

          2004-12-15 11:45:54 - 网友:匿名 (218.104.52.170) 删除

          电视剧中宁伟没有杀死李东平吧,觉得这里比较合理,宁伟的确不想和张海洋作对

          2004-12-15 4:46:11 - 网友:匿名 (59.81.192.224) 删除

          可以说是凄美,我和喜欢!

          2004-12-11 21:40:56 - 网友:匿名 (61.54.40.23) 删除

          和黑糊糊后和合乎和和

          2004-12-11 21:40:30 - 网友:匿名 (61.54.40.23) 删除

          我们河南的一句土话:写的真叫美.

          2004-12-10 15:53:38 - 网友:匿名 (218.22.75.18) 删除

          好书,煽情,电视剧拍的也不错。

          2004-12-9 17:22:22 - 网友:灵峰 (60.21.199.77) 删除

          写的太好了,让人久久回味。

          2004-12-8 15:54:40 - 网友:匿名 (221.229.194.180) 删除

          对年轻人绝对有冲击力的一本书!

          2004-12-8 13:32:34 - 网友:匿名 (218.94.42.142) 删除

          非常好看,值得一看。

          2004-11-30 2:07:56 - 网友:匿名 (61.186.83.173) 删除

          那确实~还是上楼的说的好啊~

          爽~笑中带泪~

          2004-11-17 11:54:53 - 网友:匿名 (166.111.46.163) 删除

          写的很有味道~~

          2004-11-13 15:22:10 - 网友:匿名 (218.26.56.7) 删除

          太棒了,残酷的温柔

          2004-10-21 18:48:58 - 网友:匿名 (220.191.50.224) 删除

          爽,笑中带泪!

    • 家园 大学生打大学生,能激烈吗

      趴着睡觉是因为脑后被小白杨打出个血包来,轻微的脑震荡。我们负伤的战友,是被人封了眼了,成了属兔的,吃了几天云南白药,好了。

      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打人也有分寸的。

      倒是有一次,校体育班的和人争风吃醋,动了小刀,结果一死一伤两个全市通缉,没有文化就是不幸

    • 家园 两个月内置可趴着睡觉

      这跟哪儿下的手呢。看来战斗情况不甚激烈,多半是追逃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