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汉宣帝元帝西域汉军史实 -- 老芒

共:💬64 🌺160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汉宣帝元帝西域汉军史实

    唉,咋说好呢。做点读书整理吧,不全,但关键点都出来了,不做任何翻译,直接来自原文。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相关扩展阅读。

    元凤四年(前77年)

    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汉书西域传》

    本始二年(前72年)

    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乌孙昆弥及公主因国使者上书,言昆弥愿发国精兵击匈奴,唯天子哀怜,出兵以救公主。《汉书宣帝本纪》

    遣惠使乌孙。《傅常郑甘陈段传》

    本始三年(前71年)

    春正月……戊辰,五将军师发长安

    夏五月,军罢。祁连将军广明、虎牙将军顺有罪,下有司,皆自杀。校尉常惠将乌孙兵入匈怒右地,大克获,封列侯。《汉书宣帝本纪》

    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傅常郑甘陈段传》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

    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吉、憙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王尚在其北石城中,未得,会军食尽,吉等且罢兵,归渠犁田。收秋毕,复发兵攻车师王于石城。

    东奏事,至酒泉,有诏还田渠犁及车师,益积谷以安西国,侵匈奴。吉还,传送车师王妻子诣长安,赏赐甚厚,每朝会四夷,常尊显以示之。于是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得降者,言单于大臣皆曰:“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也。”果遣骑来击田者,吉乃与校尉尽将渠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匈奴复益遣骑来,汉田卒少不能当,保车师城中。匈奴将即其城下谓吉曰:“单于必争此地,不可田也。”围城数日乃解。后常数千骑往来守车师,吉上书言:“车师去渠犁千余里,间以河山,北近匈奴,汉兵在渠犁者势不能相救,愿益田卒。”公卿议以为道远烦费,可且罢车师田者。诏遣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余里,扬威武车师旁。胡骑引去,吉乃得出,归渠犁,凡三校尉屯田。《汉书西域传》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

    冬十月……是以边境屯戍未息。今复饬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汉书宣帝本纪》

    元康元年(前65年)

    乌孙公主小子万年,莎车王爱之。莎车王无子,死,死时万年在汉。莎车国人计欲自托于汉,又欲得乌孙心,即上书请万年为莎车王。汉许之,遣使者奚充国送万年。万年初立,暴恶,国人不说。莎车王弟呼屠徵杀万年,并杀汉使者,自立为王,约诸国背汉。会卫候冯奉世使送大宛客,即以便宜发诸国兵击杀之,更立它昆弟子为莎车王。还,拜奉世为光禄大夫。《汉书西域传》

    龟兹王来朝贺。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以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留且一年,厚赠送之。《汉书西域传》

    元康二年(前64年)

    乌孙昆弥因惠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畔绝匈奴,原聘马、骡各千匹。”《汉书西域传》

    元康四年(前62年)

    汉使侍郎殷广德责乌孙,求车师王乌贵,将诣阙,赐第与其妻子居。《汉书西域传》

    神爵元年(前61年)

    夏四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击西羌。……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与两将军并进。《汉书宣帝本纪》

    神爵二年(前60年)

    夏五月,羌虏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酋非首。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秋,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将人众万余来降。使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迎日逐,破车师,皆封列侯。《汉书宣帝本纪》

    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汉书西域传》

    及充国还言兵事,武贤罢归故官《赵充国辛庆忌传》

    甘露二年(公元前53年)

    辛观自羌军还后七年,复为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后不出,征未到,病卒。《赵充国辛庆忌传》

    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郭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破羌将军不出塞还。《汉书西域传》

    甘露二年(前52年)

    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翕侯民众,汉复遣长罗侯惠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汉书西域传》

    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赵充国辛庆忌传》

    甘露三年(前51年)

    冬,乌孙公主来归。

    《汉书西域传》关于武帝拒绝屯田车师

    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

    内虚耗。征和中,贰师将军李广利以军降匈奴。上既悔远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

    羊与丞相御史奏言:“故轮台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

    顷以上,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与中国同时孰。其旁国少锥刀,

    贵黄金采缯,可以易谷食,宜给足不乏。臣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

    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务使以时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

    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募民壮健有累

    重敢徙者诣田所,就畜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

    辅乌孙,为便。臣谨遣征事臣昌分部行边,严敕太守、都尉明烽火,选士马,谨

    斥候,蓄茭草。愿陛下遣使使西国,以安其意。臣昧死请。”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

    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

    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

    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

    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

    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

    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

    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

    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

    《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

    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

    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

    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

    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由是不复出军。

    汉书记戊己校尉所辖人数

    良等尽胁略戊己校尉吏士男女二千余人入匈奴。单于以良、带为乌贲都尉。

    汉书记戊己校尉设置年代

    《汉书百官公卿表》:“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

    居延汉简关于居延地区屯田亩产和人均生产量的.材料。简文曰:

    第四长安亲正月已卯初作,尽八月戊戌,积二口口日,用积卒二万七千一百卅二人,率百廿一人奇卅九人,垦田四十—顷四十四亩百廿四步, 率人卅四亩,得谷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一斗一升,率人得廿四石奇九石

    据上引简文,居延地区屯田卒人均耕田34汉亩,人均得谷24石。依此推算,亩产0.7石。按每名田卒日食口粮6升计算,每年用粮约22石,除供应戌卒并部分家属外,所余不多。

    居延汉简关于行路时间记载

    元年十二月送施刑□□□□,二月廿九日至敦煌,积五十九日。□二十□阳关积三月。□□□三月五日发敦煌,十九日至文侯,积十五日,留四月廿五□□□□□□。闰月八日至伊循。绶□□。(B)(Ⅱ90DXT0115②:66)

    就此一贴,不再就此段时间西域兵事参与讨论,关于此地屯田三校尉为谁,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材料,我就不说了。

    至于此地地理情况,我想也没什么解释的了。怎么翻葱岭,大家去看汉书吧,用多长时间,很多游记、战史都有记载,多说无益。

    更至于当地的政治军事关系,不再赘言。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汉宣帝、西域、军事通宝推:dahuang,西安笨老虎,王树,季侯,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到汉宣帝,他的杜陵以前我去过多次

      就在西安南郊,现在大概已经算市区了吧。坐在墓顶,亲手触摸当年人工夯土的坚实,环视周围一座座陵墓的封土丘,仿佛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

      也许受到西汉的那几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光芒的掩盖,汉宣帝名气不算大,但他诛霍氏,废苛法,灭西羌,破车师,降服呼韩邪单于,还是可圈可点的。

    • 家园 去过一趟哈萨克,说几句

      1,首先,只是喜欢那段历史,没有研究,也不知道这里是否属于汉唐所谓的西域?汉军是否到这里征伐过匈奴人?不过江布尔城也在哈萨克,据说陈汤和高仙芝都来过,那么阿拉木图这个大绿洲在古代应该也有游牧民族栖息,很可能过汉唐的大军吧;

      2,城外就是天山,不知道是否是葱岭的一部分。3000多米的高山一座连着一座的,我坐车到2000多米,然后两手空空的爬到3000多米了,道路湿滑泥泞,很累人。看远方望不尽的都是这样的高山,心中对那时候的汉唐将士非常敬佩。他们在1000-2000年前,只能依靠体力和畜力,一路顶盔贯甲,带着武器辎重万里远征而来,真是奇迹;

      3,如果葱岭也是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的话,翻越的难度是很大的。10月到3、4月,大雪覆盖,没有路,难找宿营据点,连草都被几尺厚的雪埋着,雪崩的危险几乎到处都有;4月底开始融雪,一片泥泞湿滑,非常难走,而且凹处都是积水,我看到有近20米深的积水,遇上雨季,山洪也有。

      4,从博物馆来看,汉唐在这里的历史几乎给忽略掉了,除了有些钱币展览。本来是想去看汉唐古物的,结果很扫兴,没看到什么。不清楚过去2000年这里历代居民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但是博物馆绘制的历史演进史,画得都是白种人,近代照片却基本是黄种人。

      5,看电影波斯王子,说当时阿拉木图毗邻的就是中国,那是什么时候呢?

      通宝推:老芒,
      • 家园 老大,你是走的那条路去的啊?

        阿拉木图南边的山也叫外伊犁山,从阿拉木图沿着伊犁河到伊宁,一直到巩留县,新源县,到那拉提草原,这一片在乌孙时代,估计是连片的,统治不会被分割。实际上就是清朝时期,这一片也大多数时间是统一管理的,哈萨克一独立立马就迁都,毕竟他们心里明白,这片土地是沙俄扩张带来的,是沙俄带来的嫁妆。

        1860 中俄北京条约

        2.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今哈萨克东北)、特穆尔图淖尔(今吉尔吉斯伊塞克湖)至浩罕一线为界。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1864年10月7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10条,主要内容有:1.重新规定从沙宾达巴哈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新界以西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归俄国。2.划界后,新边界线附近居民,“地面分在何国,其人丁即随地归为何国管辖”。3.换约后满240天,两国立界大臣会同,“按照议定界址,建立界牌鄂博”,并拟定国界记文,互换为凭。4.立界后,位于新界俄国一侧的原有中国卡伦,应于一个月内迁往中国一侧。塔尔巴哈台所属巴克图卡外民庄五处,限10年内内迁。

        1881年 《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

        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820,中国疆域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实际上,汉唐清3朝在中亚的控制范围,我感觉是一朝比一朝小的,西汉实际控制范围最大,唐次之,清还要小些。

        汉代从新疆去哈萨克,主要道路应该是走喀什,先从喀什到楚河平原,再折回到阿拉木图地区。东汉应该有了新道路,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沿天山北到赛里木湖,过果子沟,进入伊犁河平原,然后就进入阿拉木图。古代人不会像现代打隧道,架大桥的,能有绕过去的路,估计都是会绕的。直接翻越天山,他们一般还是不会干的。

        另外,汉代乌孙时期,乌孙人主体还真是白种人,体型类似今天北欧人。但黄种人可能是统治阶层,比较乌孙是靠匈奴翻盘的,上层社会里估计都是匈奴血统的多,解忧去了以后,乌汉混血的也会不少。

        在波斯人心目中,过了阿姆河就是中国领土的观念曾经长时间存在。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伊犁将军府,按西方法理讲,是绝对的领土。人家波斯人如果到了乌孙,结果发现宣战外交一类的权利都被汉朝中央政府控制,乌孙王必须经过朝廷册封确认,乌孙和匈奴打仗,败了把王子当人质送给匈奴,结果汉朝朝廷一道诏书,匈奴就得把人给放回去,谁说了算人家波斯人心里就有数了。原来董事长大老板是在长安的,西域诸王,只是总经理罢了。

        当然,哈萨克人要是强调汉唐文物就有鬼了,本来心里就不踏实,尤其估计上层社会的人,掌握教育文化话语权的人都是俄罗斯人,展示汉唐文物,那不是自己颠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吗。估计反而真正的下层牧民啊,农民什么的,可能到更愿意讲些汉唐故事。细君,解忧2位公主的故事,可能民间反而还能有所流传。

        • 家园 晕,你又把各个历史时期一勺烩了

          以控制情况来看,唐最大,清次之,汉最小。乌孙也没你说的那么远,翻越天山远比翻越葱岭要好走的多,那边的路在汉代之所以不通,是因为匈奴阻隔的问题。

          你对新疆地理不要那么想当然好吧,学学人家实地的考察一下,然后再说哪条路好伐。

          称为波斯的历史上好几个时期的,即便现在伊朗仍然可以称为波斯。一看到这个词,你就思维固化了,那哪能成,尤其还是部电影呢。

          哈萨克人很清楚自己的历史,文物部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哪有你想的那么小心眼。

          之所以那的汉唐东西那么少,你看看历史,一共才多少人到那,一张嘴就说人家如何如何,做做调查总可以吧。

          • 家园 这个实际控制范围,值得商榷的

            最简单的一点,西汉夺取汗血宝马的2征大宛和陈汤剿灭致之单于的战争,即使按照现在主流的说法,也都相当的靠西。尤其攻打大宛之战,是攻打当时中亚地区3大国之一(安息,大宛,大夏)。

            贵山城,即使按照一些主流学者的说法,那也是相当的靠西的,比您想象的靠西的多。

            王树兄引用 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贵山,就是Kasan (这里的两个a头上都需要戴个小帽子:^,打不出来),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Kassansay(也写作Koson/Kosonsoy/Kasansay等), 坐标40°59'N,71°37'E.

            链接出处

            这个地方在那?在撒马尔罕西南边,在杜尚别西边200多公里。而且汉军到达的规模绝对比高仙芝后来的那些战斗规模大,史记里说到达宛城3万人(这还是不算自愿跟随出征的志愿兵的),koson, 也远比惮螺丝靠西的多。

            从地图看,汉军如果最后包围攻打Koson(贵山城),那么顺着费尔干那盆地过来,浩罕,塔什干,撒马尔罕,甚至杜尚别可能一路都要被攻克。唐朝和清朝,都没在这么西的地方打过大仗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贵山城我可是按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里放的,还没放到土库曼去。就算贵山在koson, 这也绝对是中国军队在最西边进行的最大规模战争了。这里距离安息东部的木鹿城,直线已经只有不到300公里了。

            • 家园 请您仔细确定一下坐标为40°59'N,71°37'E

              的点在哪里。

              不知您如何确定它在

              撒马尔罕西南边,在杜尚别西边200多公里。

              • 家园 那么要么是你的经纬度错了,要么城市名字错了

                在那个经纬度,没有叫koson 的城市, 乌兹别克斯坦koson市,在n 39.02 E 65.34.

                • 家园 那我就把您引我的文字再帖一下吧

                  按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贵山,就是Kasan (这里的两个a头上都需要戴个小帽子:^,打不出来),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Kassansay(也写作Koson/Kosonsoy/Kasansay等), 坐标40°59'N,71°37'E.

                  我总共列出了这个城市的四种叫法,并给出了大致的经纬度。您是否只看到了那个对您的发挥最有利的名字?

                  我一直认定大宛就在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不属大宛,引用岑老的书的也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贵山城在我的帖子里是不可能跑到撒马尔罕的西南部去的。

                  今天的Kosonsoy在我给出的这个经纬度之北大约20km的地方。

                  • 家园 那就是有2个Koson了

                    看来您说的是东边这个,google earth带着我找到的确实西边那个。贰师城在那,咱们当初就争论了半天,还是求同存异把。

                    不过今天忽然发现,wiki现在已经是采信贰师城在土库曼的说法了,我当时搜索还真没记得是这么写的。

                    外链出处

                    大宛盛产宝马,因汗出如血,故称为“汗血马”。在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发现这种宝马,因此引来汉朝觊觎。西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马于是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求换汗血马。大宛王毋寡拒绝,“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命东部属邑的郁成王拦住汉朝使节出入,并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汉武帝得知后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由于汉帝国先于七百骑兵攻楼兰,并虏其王。因此对大宛的兵力轻视已待之[1]。

                    • 家园 恭喜您了

                      您的观点现在可以影响更多人了,不再是“即使错了也就影响河里的几个人,有什么关系”。

                      • 家园 影响的人越多越好

                        最好直到有一天,西方,土库曼和中国3方史学家一起合作,还有马史学家,再从曹操墓里的陪葬马里提取个DNA什么,再和现代土库曼首都和费尔干那盆地出的马做个遗传学分析,把产汗血马的贰师城的位置彻底搞清楚。

            • 家园 你又偷换概念不是

              我可没说打到哪那就算控制区,我说的是疆域,控制区好伐。

              再说了,你又开始地理大挪移了,那我更无语了。

              你愿意继续你的地理大发现你就继续吧,我烦了。最近事情多,没精力陪你玩了。你自己慢慢排你的中亚古国吧。

              • 家园 军队打过的地方未必是疆域,但没军队的地方,肯定不是

                我哪里地理大挪移了?如有,请指出,我改正。

                唐朝对中亚是设立了一些机构,但唐军并没有在中亚尤其费尔干那以西进行过大战斗。唐朝对于阗以西、波斯以东的统治,基本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还真未必有西汉都护时期那么强的统治力,而且因为吐蕃的缘故,安西四镇多次陷落,这个时候说唐朝对中亚是有效统治未免有点。。。

                wiki 的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高昌,在其地设西州都护府,治所在西州。[2] 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3] 用以针对西突厥。[4] 安西都护府第一任都护为乔师望,后由郭孝恪接任,开始时只有数千人的兵力。[4]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4]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十一月,苏定方在碎叶水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反叛,从而平定了西突厥,[4] 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回高昌故地。[2] 显庆三年五月(658年),安西都护府又迁到龟兹(今库车),[2] 安西都护府升格为大都护府。唐高宗改变太宗时只重军事而轻行政管理的做法,在突厥故地分设蒙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并将其附属小国分别设置州府,西境直抵波斯,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5] 使这一带都置于唐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位于葱岭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朝廷派人去该部巡查。[4]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4] 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并在吐火罗立碑记述此事。[2]

                龙朔二年(662年)之后,吐蕃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此处多处易手,直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镇相继完全陷落。[6]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军队攻陷了安西都护府。[2] 期间,唐朝廷也曾两次放弃安西四镇。[7] 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王孝傑收复了安西四镇,在龟兹国恢复设置了安西都护府。[2] 此后,安西都护府的府衙才在龟兹稳固下来。[7]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北庭都护府设立,管辖原安西大都护府所辖天山北路、热海以东的西突厥故地,安西大都护府只管辖天山南路、葱岭以东的地区,以抵吐蕃对丝绸之路的北侵的战略目的。[4]

                安西都护府全盛时代所统率的精锐骑兵又称“安西兵”,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在河西、陇右征兵,[2] 安西兵组成“安西行营”奉诏平叛,[4] 帮助收复了两京。但由于安西、北庭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机陆续占领陇右、河西,因此安西都护府与唐朝的通道中断,但安西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1]

                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河西军镇多被吐蕃攻陷。[2] 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都护府,二镇和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不下。[2]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派遣使者间道奏事,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封李元忠为北庭都护,郭昕为安西都护。[2] 随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变得孤立无援,德宗贞元三年(787年),被吐蕃攻陷。[2]

        • 家园 我是直接飞过去的,

          新疆还没有去过,受过教育的人生活条件都还不错,我拿着地图,就有人过来带路,去博物馆也是一位富有的老先生载过去的。不过没有和他们聊历史。一般老百姓倒是知道,反正历史上不是中国人,就是俄罗斯人统治:)。就现在的情形,他们更加倾向于俄罗斯,虽然种族异,但是文化上同化的厉害,吃饭用刀叉了,包括手抓饭手抓羊肉(在我的小时候的读物上都是手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