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便说说北京的儿话音 -- 笨笨猪

共:💬17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随便说说北京的儿话音

    北京的儿话音是北京话最大的特色,不过要想学北京的儿话音确是有点难,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加儿什么时候不加。

    看台湾的康熙来了,小S学着北京话说“哥们儿”,说成了“哥儿们”。

    话说回来,北京话的儿话音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不加似乎没有定规,完全是习惯。

    有人总结说正式一点的称呼不加儿,不正式的时候可以加儿。比如老王不加,小王儿就可以加。可是细想也不一定,比如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东直门不加,但是西便门儿,东便门儿就可以加。大饼不加,油饼儿就加。

    不知道还能不能有人琢磨出个规律来。

    • 家园 自然语言本来就没什么很强的逻辑

      我觉得有一些,加不加儿化是由语境决定的:弱化读音以便减少发音动作,提高语速兼有弱化词语指代的功能。更多的是约定俗成。就象德语,西班牙语中性,阳性,阴性冠词一样。您非找出逻辑来岂不是自寻烦恼。

    • 家园 对四川人来说不难,四川话的儿话音更重

      in,ing结尾的n和ng都经常给儿化了,

      还有像什么“……子”的后缀也经常儿化,而且是很重的儿化,比如“裤子”说“裤儿”(Ku le),“孩子”说“娃儿”(Wa le)

    • 家园 比较下杭州话的儿化音

      杭州话的儿化音更有特点

    • 家园 转引一个相关贴子吧

      北京人说话喜欢加儿化音,听起来软软的。儿化音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这些规律不是严格的,有不少例外。

      凡是小、少、细的人、事、物都可以儿化,显得比较可爱。比如:小狗儿、小猫儿,小车儿,细腰儿等。如果把大、多、粗的东西儿化就勉强得很,有些听起来甚至会可笑。试试把大人、大车、大牛儿化,不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会感觉到别扭。这条规律也可以用在人称上。年轻人通常被称呼为“小王儿”、“小吴儿”、或“小张儿”。老子辈则绝对要舍弃儿韵,改称“老王”、“老吴”、或“老张”。

      北京地名中也有不少儿化,一般都已固定。如果去掉儿化,可能会找错地方。相反如果不改儿化的也胡乱儿化,同样会让人不知所处。例如:大栅栏(dashilar),如果读成dazhalan,却是另外一个地方了。像观音寺儿、王府井儿、厂甸儿是非儿化不可的,而帝王庙、西河沿、天坛、海淀如果儿化,即使是北京人也会不知所云。

      再比如胡同:朱家胡同,燕家胡同,施家胡同,都是以最初的居住者命名,但念法却有区别。在和胡同连读的时候加儿化音,可以读成朱家儿胡同,燕家儿胡同,施家儿胡同,需要注意这里家字儿化以后念四声,但是省略胡同只能念本音。如:

      我住朱家儿(加儿化音)胡同。

      我住朱家(JIA阳平)。

      同理,燕家,施家也这么念。因此一味说加儿化或者不加儿化都是不准确的。但是有个方家胡同,在听老人的发音中基本是念本音。

      此外门字念法也有讲究:象北京固有的城门一般念本音不儿化,如午门,前门,德胜门,广安门。但是也有五个例外,西直门,东直门,西便门,东便门,最不解的广渠门为什么儿化了,这个归类应该到第一类里。除了城门,北京人一般给门加儿化,如月亮门儿,走后门儿等。所以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大宅门》应该念大宅门儿。但是也有个例外:比如骂人说:瞧你一脑门子鼠昧样时念本音,可是念脑门儿又加儿化了,这些大多是约定俗成,来源已经不可考,妄加猜测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自圆其说。

      再来看这些字儿的儿化:

      “园”:和平门外琉璃厂附近的东南园、东北园、西南园、西北园等胡同,园字不儿化。而与这些胡同近在咫尺的大小沙土园、前后孙公园,以及稍南的梁家园等巷,园字可儿化。

      “街”:前门大街、地安门大街、杨梅竹斜街、李铁拐斜街、樱桃斜街、白米斜街、一尺大街等,街字不儿化。南长街、北长街、煤市街、兴隆大街、宽街等,街字可儿化。

      有的人这样解释:大的通衢如某某大街等,街字不儿化。实则不然。即如上举的一尺大街,在东琉璃厂与杨梅竹斜街之间,虽名大街,实际等于过道,名曰一尺,其短可知。可见街名儿化与否,并不在于大小。

      “寺”:白塔寺、护国寺、能仁寺、净土寺、圆恩寺、华嘉寺的寺字不儿化。舍饭寺、给孤寺的寺字则儿化。有人认为白塔寺、护国寺等庙宇宏伟,寺字不儿化以示尊崇。言似有理,但也不尽然。如上举的华嘉寺,在西城锦什坊街,规模很小,但寺字不儿化。

        

      “庙”;帝王庙、马神庙、火神庙、药王庙的庙字不儿化宣武门外的三庙、五道庙,西单牌楼迤北的白庙、红庙胡同的庙字则儿化。

      “房”:油房、糖房、报房、大小酱房等胡同的房字不儿化。东官房、石板房、饽饽房、妞妞房的房字则儿化。

      “口”:阜成门内宫门口的口字不儿化。珠市口、菜市口、磁器口、蒜市口、山涧口的口字则儿化。

      “巷”:东西交民巷、南北锣鼓巷的巷字不儿化。果子巷、陕西巷、南北柳巷、大门巷、方巾巷的巷字可儿化。

      “沿”:西河沿、潘家河沿的沿字不儿化。南北河沿、南北沟沿的沿字则儿化。

      “池”:金鱼池、莲花池的池字不儿化。豆腐池的池字则儿化。

      “桥”:东大桥、高梁桥的桥字不儿化。太平桥的桥字则儿化。

      此外还有一些词儿化之后意思就完全改变了。比如:

      “白面”是一种食品,而白面儿则成了毒品海洛因的代称。

      北京话有些方言是不能望文生音的,最著名的是大栅栏的栅栏应该念(石蜡儿)鹅涟(小孩尿炕的印渍)应该念(he2 lian儿化去声)等。此外北京很多儿化要加巴音,比如垫吧(吃点东西垫肚子的意思)念dian2 be轻读等于后缀儿化。这样例子很多如:算了吧,好吧等。巴音后缀是单音儿化后缀。

      这里还有一个更概括性的规律:

      1、无韵尾或有u韵尾 只加卷舌动作 花儿、卷毛儿

      2、有-i、-n韵尾 去掉韵尾再加卷舌 笔尖儿、小孩儿

      3、韵母为i、ü时 加央元音再加卷舌 小旗儿、马驹儿

      4、韵母为舌尖元音时 元音变为再加卷舌 鸡子儿、吃食儿

      5、有-ng韵尾 去掉韵尾、元音鼻化 小床儿、花瓶儿

      像韵母anr的有“小孩儿、花儿、老伴儿、发蔫儿、棒子面儿;

      韵母enr 的有:冰棍儿、写字儿、没词儿、小米儿、撒气儿;

      韵母our的有: 小偷儿、鞋油儿、胡同口儿;

      韵母ingr的有:萝卜缨儿、盆景儿;

      韵母angr的有:拍巴掌儿、乘凉儿、保险箱儿;

      韵母aor的有:小皮袄儿、小花猫儿、水蛇腰儿”等等。

      在朗诵的时候,如:鱼儿啊,你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马儿啊,你慢些走、羊儿啊,你不要咩咩地叫。就不能再把“儿”字儿化处理了。

      还有像“吹着小风儿”和“风儿”吹着我们,读起来是不一样的,前者儿化后者就不能儿化。

      还有“孤儿、幸运儿”等后缀是儿字的词也不能读成儿化。因为这个儿的确当“儿子”或晚辈讲。

      对于一些音译外来词,如,咖啡、坦克、沙发,以及一些近些年从南方传来的语汇:埋单结帐)、打的(乘出租车)也不能儿化。

      一些外省市来京参加北京建设的朋友都喜欢说几句北京话和北京人沟通,以示亲切,但由于掌握得不好,把一些庄重严肃的词汇也儿化处理,就会闹出笑话来,比如,把本来不该儿化的词汇儿化,如:今天的“会儿议儿”开得真“严肃儿”;又如,把咱“哥儿俩好”说成是咱“哥两儿好”;我今天去看看“丈儿母儿娘”(岳母)等等,在北京人听来,就显得“茛”(音gen)了。

      其实,北方(包括北京)的儿化韵大多数同普通话的儿化韵是一样的,属于普通话的范畴,如果要学习普通话,儿化韵是关键的一部分。千万不要觉得只要多说儿化字,就是普通话的儿化韵了,这也有个说的是不是准确的问题,用北京话说,就这个“儿”字,您得安(安,an,三声)对了地方,要是安不对地方,您的“乐子”就大了去了!

      儿化音的使用也会导致词意的差别,看几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

      1. 儿化可以区别词义。

      头(脑袋) 头儿(带头的人)

      眼(眼睛) 眼儿(小窟窿)

      信(信件) 信儿(信息)

      小鞋(小的鞋) 小鞋儿(打击、陷害)

      2. 儿化可以区别词性。

      画(动词) 画儿(名词)

      盖(动词) 盖儿(名词)

      堆(动词) 一堆儿(量词)

      尖(形容词) 尖儿(名词)

      3. 儿化可以表示小、亲切、喜欢的感情色彩

      小球儿 药丸儿 一点儿 纸条儿 小孩儿 金鱼儿 宝贝儿 脸蛋儿

      在儿化音中,有的只有一种说法,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村儿、梗儿、打鸣儿,这些词必须儿化;有的是两可情况,没有一定的读法,如正面儿(正面)、冒烟儿(冒烟)、帮忙儿(帮忙),两种读法均可。

    • 家园 南方同胞学儿化音

      每每拿不准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不该加。大一时一位江苏的同学总爱说“玩儿完儿了”。极端例子请参见“在我地盘儿这儿你就得听我的儿”……

    • 家园 以前在商务读者服务部看见过一本书

      就是讲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的。里面涉及到了一些北京话的特点。

      另外专门论述北京话的书也是有的。

      有空找找,挺有意思的。

    • 家园 我也不觉得有什么规律,喜欢使然吧。
    • 家园 这个没规律就是死记,说多了就知道。

      这个没规律就是死记,说多了就知道。

    • 家园 很多方言都有儿化音
    • 家园 除了楼下说的,也有区分不同东西的用处

      刚到上海的时侯同学问,这饺子是什么xian的

      我非常迷惑,我说饺子不用线,粽子才用线啊...

      后来想想,原来是馅儿...

      然后同学说去买HUA,我说这九月份放花是什么讲究?

      再说才明白是花儿...

    • 家园 很简单,“儿”是分大小用的

      大东西不加“儿”,小东西加“儿”

      举个例子:三环不加,钥匙环“儿”

      月票不加,小票“儿”

      大饼不加,油饼“儿”

      城门不加,小门“儿”:城门里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这三个加,其他不加。——这三个相对而言,也是小城门

      • 家园 未必以大小论,请看:

        耳环比钥匙环还小,但是北京人说“耳环”,不是“耳环儿”。

        烧饼比油饼还小一点,北京人就读作“烧饼”而不是“烧饼儿”。

        平板三轮车,北京俗语叫做“板儿车”,盖房子的砖叫做“板儿砖”;但是板凳则读作‘板凳儿’,而绝对不是‘板儿凳’。

        平板三轮车后面的平板,比板凳的平面要大,依然儿化。

        也许有什么内在规律,但是我不认为是大小的规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